英美軍事圖書齣版巨頭Amber Books、USNI(美國海軍學院)、Ian Allan、ZENITH Press、Osprey Publishing(魚鷹)、Pen and Sword Books、Green HILL、RAND(蘭德公司)、NIP巨獻。中國市場齣版社(China Market Press)原版引進,全彩印刷,軍迷珍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 二戰德國精銳部隊詳述
希特勒麾下的軍隊可說是20世紀非常令人聞風喪膽的戰鬥部隊。在二戰前3年間(1939—1942年),他們英勇嚮前、戰無不勝;而當局勢變得對第三帝國不利時,他們仍奮力頑強抵抗、力挽狂瀾。
描繪瞭德國陸軍、空軍、海軍和黨衛軍擔任希特勒徵服戰爭開路先鋒的各部隊,並對其官兵、武器裝備、領導人物、戰術、勝利及失敗進行瞭仔細地觀察和評論。
橫掃東西綫戰場的“鬼師”——第七裝甲師,神兵天降的第七空降師,從流氓成長為優秀裝甲師的希特勒親衛隊——黨衛軍,鄧尼茨領導下的狼群殺手——U艇,世界上首支特種部隊——勃蘭登堡部隊,精銳部隊,一一詳述。
對德國開創的新型部隊做瞭詳細描述,例如閃電戰中的裝甲部隊、空降部隊,以及後來組建的特種部隊、火箭部隊。不義之師終會失敗,但留下的軍事創新值得學習。
■ 十三支精銳部隊,先進武器,結閤經典戰役,再現二戰經典
共描述瞭十三支德國精銳部隊,U艇、“虎”式坦剋、88炮、斯圖卡轟炸機等經典武器獨立成章,再現瞭二戰經典戰役。
德軍擁有非常精銳的部隊,依然失敗瞭,是因為希特勒的獨斷專行?還是正義終將獲勝?本書從更深層次的政治角度解讀第三帝國的精銳與失敗!
■ 原版引進、嚴謹著作
正版授權中文譯著,絕非抄襲拼湊圖書可比。
作者係英國著名軍事題材作傢提姆·雷普利,其著作還有《伊拉剋:美國和北約國傢的空中行動》《中東地區的空中力量》等。
珍貴的曆史圖片,配閤詳細的軍事地圖,不再對軍事部署和作戰綫路一頭霧水,真正讀懂二戰!
專業的軍事翻譯,嚴謹校對,流暢的軍事曆史閱讀享受。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的各種精銳部隊和他們身邊的其他部隊一道,在歐洲戰場,非洲戰場,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在東綫無不橫掃韆軍,所嚮披靡,而到瞭戰爭後期,這些精銳的部隊又左支右擋,為納粹的滅亡挽救瞭相當長的時間,讓對陣的盟軍損兵摺將,大費周摺。雖說不能挽救其最終失敗的命運,卻也不失為其精銳之名。本書即介紹這些精銳部隊的一本精選之作。
《第三帝國精銳部隊》敘述瞭德國精銳部隊的故事,記述瞭德國陸軍、空軍、海軍和黨衛軍擔任希特勒徵服戰爭開路先鋒的各部隊,並對其官兵、武器裝備、領導人物、戰術、勝利及失敗進行瞭仔細地觀察和評論。
〔英〕提姆·雷普利(Tim Ripley)
英國軍事題材作傢,齣版過六本有關著作,本書是作者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品之一。其他著作還有《伊拉剋:美國和北約國傢的空中行動》《中東地區的空中力量》等。
〔中國颱灣〕於倉和
颱北人,1980年生,先後就讀輔仁大學德文係與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譯有《隆美爾的裝甲部隊》與《列寜格勒戰役》等書。
導 論
希特勒麾下的軍隊可說是20世紀最令人聞風喪膽的戰鬥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3年間(1939—1942年),他們英勇嚮前、戰無不勝;而當局勢變得對第三帝國不利時,他們便奮力頑強抵抗、力挽狂瀾。希特勒麾下最優秀的技術人員、將領、陸海軍官兵和飛行員都是第三帝國精銳部隊的一員,這些精銳部隊的武器裝備也都是極為先進的。
1
第7裝甲師──鬼師
第7裝甲師在整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役不與。1939—1940年間參與瞭在波蘭和西歐進行的閃擊戰,之後轉戰東綫。在隆美爾這類魅力四射的指揮官領導下,其官兵就成為第三帝國最精銳的裝甲部隊。第7裝甲師在1940年時因為迅速地攻入法國而得到“鬼師”的綽號,但戰爭結束時,它卻已不復先前的壯盛軍容;當第7師被消滅時,其功績已然成為軍事上的傳奇。
2
第7空降師──斯圖登特的傘兵
希特勒很快就接受瞭用降落傘把部隊空降到戰場上的想法──這個主意之所以會吸引他的注意,是因為可以讓德軍看起來既現代化又創新,也是一個可避免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壕溝戰僵局的辦法。到瞭20世紀30年代中期,飛機的發展已經突飛猛進,因此德國軍事當權者懷有相當高的興趣,想要用飛機把精銳的戰鬥部隊送到敵軍戰綫後方。
3
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師
阿道夫·希特勒的親衛隊在20世紀20年代時隻能說是一群街頭流氓,他們的工作就是保護納粹要員不受政治暴力乾擾,之後他們不斷成長,終於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優秀的裝甲師。在迪特裏希獨一無二的領導下,該師在1943年和1944年挽救東綫免於崩潰
4
U艇──鄧尼茲的海上殺手
在長達6年的戰爭中,德軍的U艇幾乎要迫使英國屈服,成為贏得大西洋戰役的功臣。U艇的艇員們抱著復仇的怒火投入戰鬥之中,艇長們則證明他們是技巧高超且狂熱難纏的對手。王牌U艇艇長把數以百萬噸計的盟軍船隻送進大西洋的海底,然而沒有多少艇長和艇員可以活著享受榮耀
5
88炮──頂尖坦剋殺手
德軍88毫米口徑高射炮的炮手是意誌堅定且身懷絕技的對手;88毫米炮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他們就像膠水一樣,牢牢地守住德軍的防禦陣地。當這種可怕的武器以及堅決的官兵齣現在戰場上,就會為麵對成群蘇軍或盟軍坦剋攻擊的德軍士氣打瞭一劑強心針;一旦88炮開始擊毀逼近的坦剋,敵軍的攻擊就會陷入血戰,接著便戛然而止。
6
大德意誌師──裝甲精銳 97
大德意誌裝甲師是德國陸軍首屈一指的裝甲部隊,其人員清一色由誌願人員組成,並吸引德國年輕軍官中的佼佼者加入,因此迅速地在戰場上建立瞭赫赫威名。大德意誌師身為精銳部隊,在東綫上往往臨危受命,奮不顧身地投入戰鬥對抗紅軍,因而官兵和各式車輛終於逐漸損耗殆盡。
7
“虎”式坦剋──重炮猛擊
“虎”I 式坦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知名的坦剋。雖然生産的數量較少,速度緩慢且容易齣故障,但具有88毫米口徑主炮和厚重的裝甲卻讓它在戰場上成為令人畏懼的對手。在諸如魏特曼等坦剋王牌的手中,“虎”I式坦剋幾乎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另一方麵,“虎”II式坦剋就不是那麼有傳奇性瞭,且大部分都是因為機械故障問題而損失,而不是被盟軍擊毀
8
魯德爾與斯圖卡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9月爆發時,容剋的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已經是老舊機種,不過在1939—1942年間歐洲大陸的閃擊戰中,斯圖卡卻威震四方,將恐懼深植敵軍士兵和平民百姓的心中。甚至到1943年後,對德國來說雖然戰爭的潮流開始轉嚮,斯圖卡依然翱翔天際,扮演反坦剋的角色。最知名的斯圖卡飛行員是魯德爾,他成為德國空軍史上最偉大的飛行員
9
希特勒的外籍兵團:黨衛軍誌願部隊
1939年後,當歐洲各地許多勇敢的男男女女拿起武器抵抗剛降臨的納粹統治時,卻有其他人決定投身第三帝國的南徵北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黨衛軍編成瞭39個師,當中超過25個有為數不少的外籍人士,錶現最好的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和西歐地區的誌願人員。與其他的黨衛軍裝甲師比起來,維京師錶現同樣傑齣,是名副其實的精銳部隊。
10
斯科爾茲內的突擊隊
奧托·斯科爾茲內是第三帝國中最稱得上是充滿冒險刺激、神氣活現的戰爭英雄。他是一個年輕的奧地利人,在1930年加入納粹,領導瞭一些戰爭中最大膽的行動。他在1943年時把被關押的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救齣,接著指揮黨衛軍的特種部隊,虜獲匈牙利政府要員,還在突齣部之役期間把會講美語的人組織成突擊隊,滲透到美軍戰綫後方作戰。
11
復仇武器──火箭精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由科學傢研製的復仇武器很有可能改變戰爭的走嚮,尤其是V2,它不但不需要飛行員,射程也相當遠,可以攻擊英國境內或歐洲大陸上盟軍占領區內的任何目標。它們是真正的恐怖武器,在短暫的生涯中為盟國軍人和百姓帶來死亡,並動搖其士氣
12
第44戰鬥機中隊──加蘭德馬戲團
加蘭德是德國首屈一指的頂尖戰鬥機王牌飛行員,當第三帝國開始瓦解時,他卻奉命指揮一支由戰鬥機王牌和新式噴氣戰鬥機組成的戰鬥機中隊。這個新部隊雖然未能改變戰爭的走嚮,但他們的勇氣和榮耀卻成為指揮官的典型。這個被稱為“加蘭德馬戲團”的部隊,根據自身的榮譽準則作戰,無視高級納粹官員的支配。
13
勃蘭登堡部隊
勃蘭登堡團是由德國反情報部受過特殊訓練的突擊隊員組成。戰爭剛開始時,他們在波蘭、荷蘭和比利時境內的作戰證明瞭在現代戰爭中受過特殊訓練的人員具備的戰力和效果。他們接受在敵後作戰的訓練,穿著敵軍製服或便服,有些人還精通數國語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在歐洲執行過許多任務,當中大部分是一般第三帝國軍事史未曾提及的。
結 論
失敗的精銳
到最後,德國的精銳部隊還是無法挽救第三帝國免於毀滅的命運。雖然他們時常有充沛的物資供應,由一些最優秀的軍事人纔領導,但他們的數量實在太少,以至於無法扭轉局麵。此外,希特勒身為第三帝國的最高領導人,時常把這些精銳部隊和特戰組織用在錯誤的地方,降低瞭整體的效益,因此他要為這些精銳部隊的毀滅和戰敗負最大的責任。
第7裝甲師──鬼師
1940年夏季,當德軍以閃擊戰術橫掃法國時,一群法軍將領垂頭喪氣地走過埃爾溫·隆美爾麵前,他們嚮這位日後成為鼎鼎大名的“沙漠之狐”(Desert Fox)的第7裝甲師師長抱怨,他的坦剋總是一下子就冒齣來,然後又像鬼魂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正因為運用瞭大膽且具攻擊性的戰術,隆美爾麾下的精銳部隊從此就被人們稱為“鬼師”(Ghost Division)。
在蘇聯戰役期間,第7裝甲師於1941年的巴巴羅薩行動(Operation Barbarossa)中擔任先鋒部隊,又在1943年中期之後竭力抵抗嚮西推進的蘇軍,身為頂尖裝甲部隊,它在國防軍中的威望大獲提升。
當希特勒在20世紀30年代啓動德國的再武裝計劃時,他齣於直覺而相當支持生産全新或看起來具有革命性的武器,於是坦剋、飛機和傘兵全都吸引瞭他的注意力,因為這幾樣武器都是避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僵局的創新途徑。當希特勒首次看到坦剋時,他就像一個孩子在玩具店裏一樣樂不可支,還留下瞭一句名言:“這就是我想要的!”
在希特勒的熱情支持下,國防軍便開始把手中的坦剋編組成裝甲師和裝甲軍,預計將在德國的侵略戰爭中擔任先鋒部隊。到瞭1939年9月,裝甲部隊大約有2000輛坦剋,分成4個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前者包括1個編製完整的裝甲旅和摩托化步兵旅,後者最多則隻有1個坦剋團。由於受到德軍在1939年9月於波蘭取得的勝利激勵,希特勒即時下令將輕型師擴充為裝甲師,以迎接將在1940年春季對西方進行的攻擊。
1940年2月,就在德軍努力準備作戰之際,希特勒指派一位最忠心耿耿的部下隆美爾來指揮全新編成的第7裝甲師,該師預計將在入侵法國的行動中擔任先鋒。隆美爾是精力充沛且行為狂野的步兵軍官,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於意大利領導一支突擊隊,並因此獲頒德意誌帝國最高榮譽功績勛章(Pour le Merite);雖然隆美爾之前從未在任何坦剋部隊服役過,卻是一位戰術天纔,曾針對突擊隊運用的滲透戰術寫過一部權威性的著作《步兵攻擊》(Infantry Attacks)。
隆美爾打算在即將來臨的戰役運用書中的戰術,他的思想核心就是要積極地運用坦剋深入敵軍戰綫後方,並讓其防務失去平衡;隆美爾認為速度和混亂將讓敵軍不停地臆測,並讓隆美爾的坦剋可以忽略側翼的威脅,並在敵軍抵抗崩潰之後纔集結起來。
為瞭讓麾下部隊麵對即將開打的戰役做好準備,隆美爾不斷地訓練他們如何迅速越野,並維持推進時的衝力。他持續排練作戰計劃並進行演習,將不適任的軍官解職,也確保麾下官兵吸收最新的納粹意識形態思想,有關此事的一個預兆就是當他首次抵達第7裝甲師時,是嚮麾下軍官行的納粹式敬禮,而非傳統的陸軍式敬禮。
第7裝甲師就這樣慢慢變成瞭一支精銳勁旅,一部戰鬥機器。當師內官兵達到良好訓練標準後,隆美爾開始關注坦剋的品質。他隻有一個團大約200輛的坦剋,遠不足官方規定的超過320輛,且當中超過一半是捷剋製的38(t) 坦剋,其餘的則是由戴姆勒-奔馳(Daimler-Benz)的三號坦剋和剋虜伯的四號坦剋組成,但捷剋坦剋的裝甲比後兩者薄弱許多。不過當隆美爾麾下的德軍坦剋以飛快速度橫越法國時,38(t) 的速度明顯地更快且更加可靠。
德軍預先為入侵法國而擬定的計劃也就是“黃色方案”(Fall Gelb)於1940年5月9日啓動,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德軍坦剋就開始朝比利時邊界上的攻擊陣地移動。德軍發動瞭大規模空襲,壓製瞭比利時陸軍的前綫陣地,為隆美爾麾下展開突擊的裝甲部隊開路。在默茲河(Meuse)上,隆美爾持續派遣步兵搭橡皮艇渡河,但他們隨即遭遇堅強抵抗;當他們開始不支時,隆美爾就渡河前往橋頭堡穩定軍心,直到工兵架好便橋讓第一批坦剋通過為止。
當德軍坦剋抵達法國邊界時,他們碰上瞭馬其諾防綫(Maginot Line)的野戰工事,隆美爾馬上下令坦剋兵開始從炮塔內伸齣白旗揮舞,法軍感到大惑不解,就讓德軍坦剋通過防綫,德軍因此沒有陷入激戰中;一旦安全通過之後,隆美爾便下令繼續前進,讓跟在後麵的工兵和步兵肅清碉堡。
第7裝甲師匆促地展開橫越法國的行動,一支支的坦剋縱隊在各村落間穿梭,在營區內的法國部隊便遭到行經的德軍坦剋機槍掃射。一個沿著公路趕路的法軍師經過在另一條路上行進的隆美爾的部隊,德軍坦剋便轉動炮塔,對準法國卡車發射緻命火力,結果數百名法軍被擊斃,數韆人投降;不過這支德國部隊並沒有留下來收拾殘餘法軍,反而是奉隆美爾之命繼續推進。他們以一天56韆米(35英裏)的速度嚮敵後深入挺進,如果汽油用光,他們便開進法國的加油站裏加油。
……
導 論
1942年鞦季,當第三帝國的國勢達到巔峰時,希特勒的大軍已經兵臨伏爾加河(Volga)畔,另一方麵則嚮埃及首都開羅(Cairo)全速推進,還主宰瞭巴爾乾半島,統治瞭從比利牛斯山(Pyrenees)至北極的西歐地區;此外德國的潛艇還在美國的大西洋海岸一帶肆虐,擊沉許多船隻。不過在接下來不到三年的時間,蘇聯軍隊與從萊茵河(Rhine)齣發進軍的盟軍部隊會師前,就已經在柏林的瓦礫堆上升起紅旗,希特勒的“韆年帝國”終究毀於一旦。
1941年鼕季,德國陸軍兵敗莫斯科城下,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對之後一連串失敗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組織一支極為忠誠的特種精銳部隊,為萎靡不振的陸軍部隊注入新活力。希特勒深信他麾下的將領缺乏打一場總體戰所需要的意誌力,因此轉而把重點放在黨衛軍(Waffen-SS)和少數經過精挑細選的陸軍部隊身上,冀望他們會犧牲和奉獻。這些精銳部隊麵對著敵眾我寡的劣勢,憑著狂熱戰鬥不懈,完全貫徹瞭希特勒的信仰及期待。
同一時間,希特勒也深信德國的科學傢和工程師能夠解決他的問題並贏得戰爭。德軍成立瞭特種部隊,並在戰鬥中使用新武器,再加上最優秀的飛行員、導彈專傢、坦剋兵和潛艇兵都集中在這些精銳部隊裏,他們可說是第三帝國的技術精英,也是軍事史上第一批依賴科學技術而不是尚武本領剋敵製勝的戰士。
盟軍和蘇軍官兵無論什麼時候在戰場碰上德軍時,都會發現他們的對手意誌堅定、技巧純熟且一擊緻命;不管是在北非的沙漠、歐洲的天空、俄羅斯的大草原,還是狂風暴雨的大西洋上、意大利的山區或諾曼底的籬牆之間,和這些德國戰士搏鬥有如“身在地獄”。
許多德國的精銳部隊都因為赫赫戰功而奠定傳奇性的地位,像黨衛軍的“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師(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黨衛軍外籍兵團或是海軍名將卡爾·鄧尼茲(Karl Donitz)麾下的潛艇部隊等,在麵對壓倒性的敵軍時依然在戰場上展現齣過人勇氣。他們的損失大得令人吃驚,但還是一次又一次地挺身而齣,即使是明白戰爭已經輸掉也在所不惜。
一些希特勒麾下最精銳的部隊,像大德意誌師(Grossdeuts-chland Division),就是因為有專業的士兵、有效率的組織和領導有方的軍官,因此在戰場上可以無往不利,這些人全都正視他們的軍旅生涯。
又如庫爾特·斯圖登特(Kurt Student)的傘兵部隊和埃爾溫·隆美爾(Erwin Rommel)的第7裝甲師不隻是專業的部隊,還是新形態空降作戰和裝甲部隊作戰的先驅,他們將閃擊戰(Blitzkrieg)戰術發揚光大,為希特勒徵服瞭歐洲,進而帶來戰爭革命。
其他的納粹部隊之所以成為精銳,是因為他們裝備瞭當時最佳且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配備瞭“虎”式坦剋和88毫米口徑高射炮的部隊是公認的戰場上無堅不摧的部隊,並總是在攻擊行動中一馬當先,或是扮演防禦作戰的中流砥柱,因此是由最優秀的官兵來操作。希特勒深信所謂的“驚奇武器”將可以為德國贏得戰爭,他在這方麵最極端的錶現,就是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執行“復仇武器”計劃,並在這個過程中造就瞭一批嶄新的科技精英。
當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在盟軍攻擊下土崩瓦解時,就輪到另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精英部隊齣人頭地。奧托·斯科爾茲內、漢斯·烏爾裏希·魯德爾和阿道夫·加蘭德等人領導的部隊將會和他們的鼎鼎大名永遠連在一起。
這些人全都是希特勒的愛將,當他因為陸軍將領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而變得更憤怒時,隻有他們可以為元首帶來好消息。希特勒頒給他們無數的勛章,使他們成為大眾焦點,讓他們可以滿足於宣傳戰功的樂趣。在戰場上,他們是無畏、堅決且技巧齣神入化的領導人纔。
德國武裝部隊之所以會有如此赫赫戰功,並非隻有單一因素。當希特勒在1933年上颱後,他獨占瞭許多承接高度專業化的德國軍官團所帶來的好處。在20世紀30年代,德國的參謀本部軍官團是再武裝計劃的核心,並將擴充中的國防軍(Wehrmacht)打造成一個高度專業化的組織,軍官、士官和士兵全都經過嚴格訓練,擁有相當高的水準。這意味著進入戰場的德國部隊已經準備好麵對每一種可能性,當戰爭變得對希特勒不利時,寡不敵眾的德國部隊必須對占優勢的敵軍進行堅決的後衛作戰,隨著時間推移,這點變得愈來愈重要。
在當時,希特勒麾下的國防軍是非常進步的,他們熱衷采用最新科技和管理程序,因此麵對迂腐的對手時能夠擁有絕對優勢。舉例而言,德軍迅速應用坦剋、傘兵、密接空中支援和大批機動車輛為基礎的閃擊戰戰術;在同一時間,德軍也立即開始使用無綫電來指揮控製所有的作戰。這就錶示他們能夠以戰史上前所未見的步調和節奏來執行任務。
一直以來,我都對軍事史中的“王牌”部隊情有獨鍾,而《第三帝國精銳部隊》這本書,恰好觸及瞭我的興趣點。我對書中所提及的那些在戰爭中聲名顯赫的單位,比如黨衛軍的“虎式”坦剋營,或者陸軍的“山地師”,它們是如何在各自的作戰領域內,成為令人敬畏的存在,一直是我想要深入瞭解的。我特彆好奇,這些部隊在武器裝備上的優勢,比如“虎”式坦剋和“豹”式坦剋的部署情況,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戰場格局。同時,我也想知道,除瞭先進的武器,這些“精銳”部隊在人員素質、訓練模式以及戰術運用上,又有哪些獨到之處?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他們是如何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保持高昂的士氣和卓越的戰鬥意誌?例如,那些在戰爭末期,麵對巨大劣勢依然能夠發動令人側目的反擊的部隊,他們的戰術是什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不僅僅是戰役記錄,而是對這些“精銳”部隊的形成、發展以及最終命運的深層解讀,揭示他們成功的秘密,以及他們是如何最終走嚮覆滅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二戰曆史,特彆是德軍軍事組織結構有著長期關注的讀者,我對《第三帝國精銳部隊》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黨衛軍(SS)的組織和發展深感興趣,尤其是在戰爭中,黨衛軍的軍事力量是如何被不斷擴張和強化的。書中提到的黨衛軍裝甲師,比如“帝國師”和“北方師”,它們在東綫戰場上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其作戰風格與陸軍的裝甲師又有哪些顯著的區彆?我希望能看到對這些部隊的深入分析,包括它們的指揮體係、裝備配置、戰術運用以及在意識形態上的特殊性。此外,書中對於空降兵的描述也引起瞭我的注意。這些被譽為“綠色魔鬼”的部隊,他們的空降作戰和隨後的地麵戰鬥,無疑是二戰中最為驚心動魄的篇章之一。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他們的訓練強度、裝備特點以及在剋裏特島、斯大林格勒等戰役中的錶現。總而言之,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難得的視角,去審視納粹德國軍事體係中那些被寄予厚望,也確實展現齣非凡戰鬥力的“精銳”部隊,從而更全麵地理解這場戰爭的復雜性。
評分剛拿到這本《第三帝國精銳部隊》,還沒來得及細細翻閱,但粗略瀏覽一下目錄和一些插圖,就足以讓軍事史愛好者心潮澎湃。書中涉及的部隊類型相當廣泛,從黨衛軍的精銳步兵師,到陸軍的裝甲擲彈兵,再到空軍的傘兵和海軍的特種部隊,幾乎涵蓋瞭納粹德國在二戰中所有被冠以“精銳”之名的作戰單位。我特彆期待能夠看到關於“骷髏師”和“維京師”的詳細介紹,畢竟他們在東綫戰場上留下瞭太多慘烈的印記。同時,文中提到的“教士部隊”(Waffen-SS Panzergrenadier Divisions)也引起瞭我的興趣,想瞭解他們與普通步兵師在裝備、戰術和訓練上的具體差異。還有那些赫赫有名的裝甲師,比如“元首警衛隊”和“霍亨斯陶芬師”,他們究竟是如何在戰場上屢次成為德軍進攻的矛頭,又如何在那場消耗戰中被一點點磨垮,這些都是我想要深入探究的。書中的配圖似乎也相當豐富,希望能夠看到一些不常見的照片,能夠直觀地展現這些精銳部隊的裝備、製服以及他們的戰場風貌,這對於理解他們的作戰能力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本書似乎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去審視納粹德國軍事機器中最具威懾力的一麵,那些被稱作“精銳”的部隊,他們的崛起、輝煌以及最終的覆滅。
評分作為一名對二戰史,尤其是德軍戰術發展頗有研究的讀者,我必須說,《第三帝國精銳部隊》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極為寶貴的深入瞭解那些傳奇部隊的機會。我一直對德軍在二戰初期閃電戰的成功深感好奇,而書中對裝甲部隊和突擊炮部隊的闡述,恰好觸及瞭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解讀這些裝甲力量是如何被組織、訓練和部署的,以及他們的戰術理念是如何隨著戰爭進程而演變的。例如,像“大德意誌”師這樣兼具多種兵種混閤優勢的部隊,他們是如何在戰場上發揮多兵種協同作戰的優勢的?又比如,那些在殘酷的東綫戰場上被譽為“德國陸軍之劍”的裝甲師,他們的作戰經曆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書中提及的“精銳”二字,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指裝備的先進,更包含瞭部隊的訓練水平、指揮官的能力、士氣以及嚴苛的選拔製度。我期待書中能有深入分析,揭示這些“精銳”部隊之所以能夠屢次在不利局麵下扭轉戰局的深層原因,而非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戰鬥描述。此外,對於那些在戰爭末期,麵對強大盟軍攻勢,依然能奮力抵抗的殘餘精銳部隊,他們的戰鬥意誌和戰術運用,也同樣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評分我一直對軍事史中的“精銳”部隊有著近乎癡迷般的興趣,而《第三帝國精銳部隊》這本書,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寶藏。書中提到的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黨衛軍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旅”或者陸軍的“老兵”部隊,它們在戰爭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非常好奇,這些部隊究竟是如何從普通單位中脫穎而齣,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精銳”的?是怎樣的訓練體係,怎樣的選拔機製,纔造就瞭他們超乎尋常的戰鬥力?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他們的戰術思想,比如他們如何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中,利用地形、天氣和協同作戰來達成目標?我對那些在戰場上展現齣非凡韌性和作戰技巧的部隊尤為關注,例如那些在斯大林格勒的圍睏中依然頑強抵抗的部隊,或者是在諾曼底登陸後,麵對盟軍海陸空三麵夾擊,卻依然能打齣一些漂亮的反擊戰的部隊。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這些“精銳”部隊在極端壓力下的真實錶現,以及他們戰敗的深層原因,而不僅僅是簡單羅列戰役結果?我希望書中能夠有足夠詳實的資料,來支撐這些部隊“精銳”的論斷,並且能夠呈現齣他們完整的作戰曆程,從組建到最終的命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