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

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树波,邵泽波 编
图书标签:
  • 化工机械
  • 化工设备
  • 机械工程
  • 化学工程
  • 工业设备
  • 设备与材料
  • 专业教材
  • 高等教育
  • 第五版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0409
版次:5
商品编码:1229547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9
字数: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化工中级技术工人培训之用,亦可作为操作工人和初、中级技术工人自学之用,还可作为本专科学生的参考教材。
1.基本实用——内容包含了常用的机械基础知识以及常见的化工机械及设备。
2.适用性强——本次修订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增加了一些压力容器方面的新内容,更新了复习思考题。
3.针对性强——针对化工机械技术工人编写,对国家标准和职业要求把握到位。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是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讨论稿)编写的化工工人中级技术培训教材。本书编写本着通俗易懂、适用的原则,着重介绍了制图的基本知识及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的识图;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及防腐;机械传动及轴承的基本知识;流体输送机械、固体物料机械和其他化工机械的使用和维护;化工反应器、化工容器、塔设备、换热设备、干燥及分离设备、化工管路等的基本结构、性能、使用及维护等。
本书可供化工中级技术工人培训之用,亦可作为操作工人和初、中级技术工人自学之用,还可作为本专科学生的参考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机械基础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1
第一节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1
第二节三面视图5
第三节视图20
第四节剖视图23
第五节断面图28
复习思考题30
第二章化工设备图31
第一节化工设备图概述31
第二节视图的表达方法33
第三节化工设备图的阅读38
复习思考题42
第三章化工工艺图43
第一节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43
第二节设备布置图49
第三节管路布置图52
复习思考题57
第四章化工设备常用材料58
第一节金属材料及其性能58
第二节金属材料简介64
第三节非金属材料及主要性能71
第四节化工设备的腐蚀及防腐73
复习思考题77
第五章机械传动79
第一节带传动79
第二节链传动84
第三节齿轮传动86
第四节常用联接件94
复习思考题99
第六章轴与轴承100
第一节轴100
第二节轴承102
第三节联轴器112
复习思考题116

第二篇化工机械
第七章流体输送机械117
第一节泵117
第二节离心泵119
第三节特殊泵139
第四节风机142
第五节压缩机146
复习思考题157
第八章固体物料机械158
第一节固体物料输送机械158
第二节固体物料粉碎机械166
第三节固体物料筛分机械171
复习思考题174
第九章其他化工机械175
第一节搅拌机械175
第二节制冷机189
第三节压(过)滤机205
复习思考题211

第三篇化工容器及设备
第十章化工反应器212
第一节概述212
第二节反应器结构型式及分类213
第三节气液相反应器213
第四节气固相固定床催化反应器216
第五节流化床反应器219
第六节管式裂解炉220
复习思考题221
第十一章化工容器222
第一节概述222
第二节内压薄壁容器227
第三节外压容器230
第四节压力容器的基本结构和附件232
第五节高压容器242
第六节安全附件247
第七节压力容器的操作、维护和检验251
复习思考题254
第十二章塔设备255
第一节概述255
第二节板式塔的种类和结构256
第三节填料塔272
复习思考题284
第十三章换热设备285
第一节概述285
第二节间壁式换热器286
第三节混合式换热器294
第四节换热器的选用与操作296
复习思考题298
第十四章干燥设备299
第一节概述299
第二节回转圆筒式干燥器300
第三节沸腾床干燥器306
第四节喷雾干燥器309
复习思考题314
第十五章物料分离设备315
第一节旋风分离器315
第二节离心机321
复习思考题329
第十六章化工管路330
第一节概述330
第二节金属管和非金属管333
第三节管件和阀门337
第四节管路的安装343
第五节管路的保温(保冷)、伴热和涂漆346
复习思考题348

参考文献349

前言/序言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目前职工教育培训的需要,积极配合化工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根据《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讨论稿)对中级工应该掌握和了解的有关技术理论知识(应知)和工艺操作能力(应会)的内容,我们对2012年编写的《化工机械及设备》进行了修订。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们多次学习讨论了《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讨论稿),在对其内容范围和深浅程度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兼顾中、高级技术工人在操作技能上的差别及其在基本技术理论知识上的共性特点,并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化工生产的实际和检修维护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列举了生产或计算实例。在文字表述方面注意做到用语通俗易懂;图例、表格清晰;术语、名词及符号符合新规定。
此次修订删减了目前化工企业生产中已淘汰的工艺、设备及旧的标准规程等方面的内容,补充了近年来在化工企业生产及管理中采用的新标准、新规程、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书内容,补充了参考文献并将每章末的复习思考题重新进行了编写。
本书共十六章,其中张波编写第一~三章、王茁编写第四~六章、宋树波编写第七~九章、邵泽波编写第十一~十五章、郭海义编写第十章、陈建军编写第十六章。
在编写过程中,李守忠、刘建中、王锡玉、陈云明、刘勃安等进行了全套书审稿工作。全套书由刘勃安组织。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7年10月
《先进化工过程设备原理与设计》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关键机械设备的设计、选型、操作与维护。内容紧密围绕化工生产流程,从单元操作的物理化学基础出发,系统阐述了传质、传热、流体输送、固液分离、气液分离、反应器等核心单元设备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材料选择以及运行特性。 核心内容概览: 流体机械: 详细介绍泵(离心泵、容积泵等)、压缩机(离心式、往复式、螺杆式等)及风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选型依据和运行控制。重点分析了流体动力学在设备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流体特性(粘度、密度、腐蚀性等)选择合适的输送设备,并阐述了管道系统设计、阀门选用及管件连接的相关知识。 传热设备: 深入分析了换热器的分类(管壳式、板式、翅片管式等)、传热机理(对流、传导、辐射)和设计计算方法。讲解了设备结构、传热系数影响因素、污垢热阻、压力降计算以及设备材质选择。内容涵盖了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等常用传热设备的设计要点和操作优化。 传质设备: 聚焦于化工生产中常见的传质单元操作设备,包括吸收塔、精馏塔、萃取设备、干燥设备、吸附设备等。详细阐述了塔设备(板式塔、填料塔)的设计计算,包括传质单元数、等板高度、负荷特性、压降等。对不同类型的干燥设备(如烘箱、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的原理、选型及操作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 分离设备: 重点介绍固液分离设备(如过滤器、离心机、沉降设备)和气液分离设备(如气旋分离器、袋式除尘器、湿式洗涤塔)。分析了各类分离设备的结构特点、分离机理、操作参数及应用范围,并提供设备选型和性能评估的指导。 反应器: 系统讲解了各类化工反应器的设计与应用,包括釜式反应器(CSTR)、管式反应器(PFR)、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等。深入分析了反应动力学、传热传质、停留时间分布等因素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并提供了反应器放大、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及安全设计的计算方法。 材料与腐蚀: 强调了化工设备选材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金属材料(如碳钢、不锈钢、合金钢)和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陶瓷)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局限性。深入探讨了化工介质对设备的腐蚀机理、腐蚀速率影响因素,以及防腐蚀技术(如材料选择、缓蚀剂、表面处理)的应用。 设备操作与维护: 提供了化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以及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性能测试的要点。强调了设备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结合: 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与丰富的工程实例相结合,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 设计计算详细: 提供详细的设计计算公式、图表和算例,指导读者进行实际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技术前沿关注: 适当介绍了一些新型、高效、节能的化工设备及其发展趋势。 结构体系完整: 覆盖了化工机械与设备领域的关键内容,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化学工程、化工设备、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化工生产、工艺设计、设备管理、设备维护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阅读。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系统掌握化工过程设备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工程应用,提升在化工生产实践中的专业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化工设备维护技师,在设备的老化、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设备的出现和工艺的升级,我感到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在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方面的内容,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对各种常见化工设备的失效模式、损坏原因以及相应的检测和维修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比如,对于换热器,书中详细分析了管束堵塞、腐蚀、泄漏等常见问题,并提供了多种检测手段,如超声波探伤、涡流探伤等,以及相应的维修方案,包括清洗、胀管、补焊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泵的轴承损坏和密封失效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不仅列举了可能的原因(如润滑不良、安装不对中、过载等),还给出了详细的检查步骤和维修指南。这让我能够更系统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停留在“换个零件”的层面。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先进的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如振动分析、红外热成像等,这对我日后进行预防性维护和故障预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维修不仅仅是“修好”,更重要的是“预防”和“优化”,能够最大程度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评分

我是一名化工实验室的研究助理,每天都在和各种精密仪器打交道。虽然我们实验室的设备不比大型化工厂,但对于设备的原理和维护的要求同样很高。《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这本书,在对一些基础的实验设备,如反应釜、离心机、烘箱等,进行原理和结构介绍时,也做得非常细致。它详细讲解了这些设备的工作机制,以及在实验室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维护要点。例如,在介绍实验室反应釜时,书中不仅说明了其加热、搅拌、控温等功能,还详细介绍了不同材质的反应釜(如玻璃、不锈钢)的适用范围,以及在操作中如何避免超压、过热等风险。对于离心机,书中则详细阐述了不同转速、离心力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装载和平衡转子。这些细节虽然在我们日常操作中已经习以为常,但通过这本书的深入讲解,让我对这些设备的运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能自觉地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小型设备,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

评分

我是一名化工安全工程师,在评估和管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时,对设备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在安全方面的考量,让我倍感欣慰。书中不仅讲解了设备的正常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预警。例如,在压力容器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压力容器的设计规范、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以及检验要求,并重点强调了超压、材料脆性、密封失效等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安全阀的设置、爆破片的使用、定期检验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易燃易爆介质处理设备的章节印象深刻,其中详细介绍了防爆措施、静电消除、惰性气体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如何选择和设计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设备。书中还专门讨论了化工设备在异常工况下的行为,比如突然的温度或压力变化,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对于我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应急预案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化工设备的安全性,不仅仅是设计上的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

评分

在我看来,《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是一本“有温度”的专业书籍。它没有枯燥的公式堆砌,也没有生硬的理论阐述,而是将复杂的化工设备知识,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是一名在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多年的中层管理者,需要对整个工厂的设备运行状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这本书在设备管理和经济性分析方面的内容,对我帮助很大。书中对设备的选型、投资评估、运行成本、维护费用以及折旧周期等经济性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它不仅仅告诉我们“要选什么设备”,更重要的是“为什么选这个设备”,以及“如何让设备运行得更经济”。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设备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部分,它将设备的购置成本、运行成本(能源、备品备件、人工等)以及报废处理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为我们进行设备更新换代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如全寿命周期管理、预测性维护等,这对我提升工厂整体的管理水平非常有启发。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化工设备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技术性能,更在于其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实用的工程师工具书。我是一名化工工艺工程师,在设计和优化工艺流程时,对设备的性能、特点和限制有非常深入的了解需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化工单元操作设备,如蒸馏塔、吸收塔、萃取设备、干燥设备等,不仅阐述了它们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不同类型设备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影响其效率的关键因素。例如,在讲解精馏塔的章节,书中详细对比了板式塔和填料塔的传质效率、操作弹性、能耗以及阻力等特性,并给出了在不同分离要求和操作条件下如何进行合理选型的指导。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干燥设备的部分,其中对各种干燥方式(如喷雾干燥、滚筒干燥、流化床干燥等)的工作原理、物料特性适应性、能耗以及产品质量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我选择最适合特定物料的干燥设备,以及优化干燥工艺参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计算方法,让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我曾遇到一个关于溶剂回收的问题,书中关于精馏塔设计和操作优化的内容,直接帮助我解决了工艺瓶颈。

评分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化工专业研究生,我对化工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充满了好奇,但又觉得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把我带入了化工设备的世界。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充满了画面感,让我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各种设备的内部构造和工作过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传质设备(如吸收塔、蒸馏塔)的讲解。它不仅仅罗列了设备的结构,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气液接触、传质阻力等核心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图示,展示了不同类型填料和塔盘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传质效率的影响。我以前觉得蒸馏是一个很神秘的过程,但看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其背后的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原理。书中还结合了实际的工业案例,比如如何优化塔顶温度和压力来提高分离效率,或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填料来降低能耗。这些信息对我进行课程设计和初步的工艺模拟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觉得,化工设备并不是冷冰冰的机械,而是承载着复杂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的智慧结晶。

评分

这本《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真的是我近期读过最受益匪浅的专业书籍之一了。我从事化工领域已经有十来年了,虽然在实际操作中接触过不少设备,但总觉得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很多时候遇到问题只能凭经验摸索,效率不高。拿到这本第五版,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的开篇,对化工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这部分内容虽然我平时也能接触到,但书中讲解得非常透彻,从流体力学、热力学在化工设备中的应用,到各种传质、传热设备的构造和工作方式,都描绘得绘声绘色。特别是关于泵和压缩机的章节,我以前总是把它们看作是“黑箱”,知道有这个功能,但具体内部的结构、不同类型设备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合,一直有些模糊。这本书用大量的图示和详细的文字描述,把这些设备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以及选型要点都讲得清清楚楚,让我对这些“心脏”部件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记得其中关于离心泵的章节,详细对比了不同叶轮设计对效率和抗汽蚀性能的影响,还介绍了如何根据流体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泵型,这对我日后的设备选型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指导。而且,书里并没有局限于理论的阐述,而是紧密结合了实际的工程应用,举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了设备在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读起来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

评分

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化工设备工程师,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道鸿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很多时候在工作中难以直接应用,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又显得零散且缺乏系统性。这次拿到《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我感觉就像是给我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贴近工程实际,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使是对初学者来说也相对友好。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反应器章节的介绍。传统的教科书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反应动力学,而这本书则花了很大篇幅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反应器的结构特点、操作条件、传热和传质问题,以及如何根据反应类型和规模来选择合适的反应器。书中对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搅拌釜反应器等都有深入的剖析,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催化剂装填方式、流体分布、温度控制等,都写得非常具体。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搅拌釜反应器中搅拌器的选型和设计部分印象深刻,里面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搅拌器(如桨式、涡轮式、锚式等)的适用范围、混合效率以及能耗,还提供了计算搅拌功率的公式和图表。这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搅拌”背后,其实蕴含着如此多的学问和工程考量。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大量的设备结构图和工艺流程图,直观地展现了设备的内部构造和整体布局,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让我能更清晰地把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关键环节。

评分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在介绍设备时,总能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我是一名化工行业的科技记者,需要不断关注行业动态并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素材。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化工设备,还对一些新兴的设备技术,如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微反应器技术等,进行了介绍。例如,在介绍膜分离技术时,书中不仅讲解了不同类型膜(如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微滤膜)的原理和应用,还展示了它们在水处理、气体分离、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对于微反应器,书中则阐述了其在提高反应效率、安全性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以及在精细化工、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这些内容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化工设备行业的发展脉络,也能更好地向读者解读行业的新技术和新方向。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化工设备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领域。

评分

我是一名对化工机械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一直对工业生产背后的机械原理充满好奇。《化工机械及设备(第五版)》这本书,以其详实的内容和清晰的讲解,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流体输送设备,尤其是泵和风机的章节。书中用非常直观的图例,展示了各种泵(如离心泵、容积泵)和风机的内部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将流体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我以前总是觉得这些设备就是“搬运工”,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它们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流体力学原理,比如叶轮的设计、流道的形状、压力的产生等等。书中还对不同类型泵的性能曲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流量和扬程下,泵的效率会有所不同。此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关于管道输送的知识,比如不同材质管道的特性、阀门的种类和作用等。这些信息虽然对我个人工作不直接相关,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工业生产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本打开工业世界大门的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