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1921-2016 修订本)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1921-2016 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明楚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共产党
  • 基层组织
  • 组织建设
  • 党史
  • 历史
  • 政治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共党史
  • 基层党建
  • 党组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1078356
版次:2
商品编码:1229676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1921-2016 修订本)》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为特定对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设置原则和方式;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地位、任务及职责;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论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

目录

第一章 建党初期与大革命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创建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状况
二、中共四大确定支部为党的基本组织
三、支部建设理论的初步提出
四、“一切工作归支部”的提出
五、中共五大前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三湾改编毛泽东确定“支部建在连上”
二、湘赣边界基层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三、白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巩固和加强
四、古田会议决议规定“支部建在连上”为红军建党建军的重要原则
五、“左”倾错误对白区党的基层组织的严重危害
六、中央苏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七、瓦窑堡会议提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第三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抗战初期党的基层组织的恢复
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部署
三、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与《支部》
四、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五、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支部建设
六、周恩来关于“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和“三勤”方针的提出
七、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第四章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实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与东北根据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土地改革与整党运动
三、解放区的公开建党方针
四、城市接管与城市公开建党

第五章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
二、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三、农村中党的基层组织工作
四、企业领导体制的变革与争论
五、1956年到1957年发展新党员规划
六、中共八大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新规定

第六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大跃进”中的支部工作评比竞赛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调整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
三、《工业七十条》及三个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制定
四、“四清”运动对党的基层组织的冲击
五、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三个报告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踢开党委闹革命”党的基层组织普遍瘫痪
二、“五十字”建党方针与整党建党
三、“批林批孔”运动与“突击入党”、“突击提干”
四、全面整顿中党的基层组织状况

第八章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拉开了基层领导体制改革的序幕
二、厂长负责制的全面推行与企业党建工作
三、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变化
四、“三资”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五、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建立

第九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出现转机
二、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工作座谈会
三、《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
五、《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目标《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发展

第十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中共十六大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
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加强与推进
三、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
六、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七、两个修订条例的颁布
八、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第十一章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发展
一、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
二、提质控量,做好新形势下的发展党员工作
三、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四、推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
五、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六、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八、《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
九、深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附录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大事记
第一版后记
增订后记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1921-2016 修订本)》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刻解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1921年至2016年间,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历程的学术专著。作为一部修订本,它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史料,深化了理论分析,力求呈现一部更具深度、广度和历史厚度的基层党建史。全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视角为引领,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展现了党在不同阶段如何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探索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功能、运行机制、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演变。 一、 历史分期与主要内容 本书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划分为几个主要历史时期,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详细论述: 1.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与早期探索(1921-1927) 背景与萌芽: 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分析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基层组织形态的初步影响。 早期组织建立: 详细介绍党成立初期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早期党组织,包括工人运动中的党小组、党支部等。 初步实践与经验: 分析早期党组织如何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中开展活动,积累初步的组织建设和发动群众的经验。 面临的挑战: 探讨早期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的生存困境、力量分散等问题,以及对组织发展的初步反思。 2. 国民革命时期与根据地建设(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探索: 分析“八七会议”前后,党如何重新认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适应革命斗争的新形势。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下的基层组织: 重点阐述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党如何将基层组织建设置于战略地位,如乡、村、区等各级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苏维埃政权与基层党组织: 探讨在苏维埃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如何与苏维埃政权相结合,发挥政治领导和组织动员作用。 红军基层党组织建设: 分析红军连、排等基层单位的党支部建设,以及其在加强军队政治工作、提高战斗力方面的作用。 党的纪律建设的初步探索: 探讨这一时期在加强党员教育、严明党的纪律方面所做的努力。 3.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基层党建: 分析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大背景下,党如何在中日根据地,特别是敌后战场,建立和发展基层党组织。 根据地政权建设与基层党组织: 详细阐述在边区、县、区、乡、村等各级政权中,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党员发展与教育: 探讨如何在抗战时期,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大量发展党员,并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巩固组织。 整风运动对基层党建的影响: 分析延安整风运动如何深刻影响了全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纯洁性和组织纪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总结抗战时期基层党组织在发动群众、组织生产、支援前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光辉业绩。 4.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战略决战与基层组织: 分析在解放战争的三个主要战略阶段,党如何围绕解放全中国的目标,加强和发展基层党组织。 城市接管与基层党组织: 探讨在城市解放后,如何迅速建立和健全城市基层党组织,恢复和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秩序。 土地改革与基层党建: 深入分析土地改革运动如何成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巩固政权的重要契机。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探讨在战争年代,如何选拔、培养和使用大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保证党的领导力量。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层组织巩固: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党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全国范围内的基层党组织体系。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基层党建: 分析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组织、动员和领导作用。 “一穷二白”时期的探索与曲折: 探讨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大跃进”等时期的经验教训。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与影响: 批判性地分析“文革”时期对党的基层组织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在极端环境下基层党组织顽强生存和斗争的史实。 坚持党的领导与基层组织: 总结这一时期,尽管经历了曲折,但党始终坚持以基层组织为依托,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则。 6.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6) 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与基层组织: 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如何根据改革开放的要求,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和建设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层党建: 重点分析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如何在企业、农村、社区等不同领域,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服务经济发展。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基层组织: 探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基层组织“创先争优”等活动: 分析和评价一系列旨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活动。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 论述在新时期,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向服务型转变。 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挑战: 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社会结构变迁、利益主体多元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化等,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十八大以来基层党建的新发展: 结合2012年至2016年的最新史实,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和取得的新成就。 二、 核心视角与理论深度 本书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同时,始终贯穿以下核心视角和理论深度: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基层组织建设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党的建设规律: 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独特规律,特别是基层组织作为党的“神经末梢”和“战斗堡垒”在党的事业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将基层组织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框架下,分析其如何体现和支撑党的理论创新。 政治学与社会学视角: 借鉴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基层组织与社会结构、社会治理、社会动员等的关系。 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 不仅是史料的汇集,更是对党在长期实践中,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宝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理论升华,为当前和未来的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指导。 三、 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书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体现在: 系统性与权威性: 作为一部全面梳理基层党建历史的著作,为学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和系统的框架。 史料价值: 汇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回忆录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理论价值: 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律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 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能够为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帮助理解和把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党员教育和干部培养: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掌握做好基层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修订本的特色: 修订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史料的更新与深化: 增加了新的史料发现,对一些重要事件的史实进行了更细致的考证。 理论分析的精进: 对一些关键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更深入、更具穿透力的分析。 视角的多样性: 更加关注基层普通党员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域、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色。 与时俱进的把握: 特别是对十八大以来基层党建的新进展、新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确保了本书的时代性和前沿性。 总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1921-2016 修订本)》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蕴含着深刻理论智慧的学术力作,它不仅是一部党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更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力量源泉和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与它的主题一样,都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1921-2016 修订本)》,这个书名直指核心,勾勒出了一个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却又常常被忽略的维度——基层组织的构建与演变。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是因为我深信,任何一个政党的生命力,最终都体现在它能否有效地组织和动员最广大的基层群众。从1921年的南湖红船起,到2016年,这近百年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壮丽史诗。而在这史诗的背后,必然是无数坚韧不拔的基层组织在默默地发挥着作用。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描绘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些基层组织是如何根据当时的社会条件和革命斗争的需要,不断调整自身形态和工作方式的。比如,在战争年代,它们是如何成为党的神经末梢,传递命令、组织兵源、筹集物资的?在建设年代,它们又是如何动员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它们又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脉络,如何实现自身功能的转型升级?“修订本”的出现,更让我确信,它将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鲜活的基层党建历史图景。

评分

这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1921-2016 修订本)》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研究的深度。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史和政治制度演变感兴趣的读者,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基层组织建设”这一主题的梳理和分析。在我看来,基层组织是党最坚实的根基,是党联系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最前沿阵地。这本书所涵盖的漫长历史时期,正值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最终成为执政党的关键阶段。因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形态、职能、工作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例如,在革命年代,基层组织是如何成为红色政权的“毛细血管”,如何有效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基层组织又是如何承担起社会管理、经济动员和思想教育等多重功能的?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基层党组织又面临哪些新的课题,它们又是如何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创新的?“修订本”的出现,也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完整性和前沿性有了更高的预期,相信它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展现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脉络及其经验教训。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1921-2016 修订本)》,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无数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共产党员的群像。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似乎不仅仅是宏大叙事,更可能深入到那些最微观、最具体的故事里。我设想,书中会细致地描绘那些在农村、工厂、学校、社区等不同层面的基层组织,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脉。尤其是在早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如何建立起这些组织,如何通过它们来传递党的思想、执行党的路线,这些都充满了挑战和智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比如某个村庄的党支部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某个工厂的党小组如何克服困难,保证生产,或者某个街道的党组织如何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具体的例子,远比抽象的理论更能打动人,也更能展现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功能和价值。同时,“修订本”也意味着它可能囊括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事实,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基层党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轨迹,以及它们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时所做的努力和创新。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揭示一种生命力,一种在中国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翻开扉页,就有一种历史沉淀的感觉,仿佛一脚踏入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如何勾勒出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如今遍布神州大地的基层组织,这一过程中的无数细节和曲折。书名中的“1921-2016”这几个数字,本身就蕴含着非凡的意义,横跨了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见证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巨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不同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如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发挥其关键作用。例如,在革命战争时期,基层组织是如何凝聚人心、组织群众、开展斗争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它们又承担了怎样的动员和组织任务?改革开放之后,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转型,基层党组织又如何自我革新、保持活力?“修订本”的字样也让我对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其中一定包含了对近年来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和新成就的梳理,能够为我们理解当下提供更具时效性的视角。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一种期待,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组织”和“如何建设”的生动教材,值得深入研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

当我看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1921-2016 修订本)》这个书名时,心中涌现的是一种对历史进程中那些“默默无闻”但至关重要的力量的探寻。基层组织,就如同一个庞大有机体的细胞,虽然微小,却承载着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我非常有兴趣了解,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最广阔的土地上,通过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基层组织,来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独特挑战,比如在战争年代的生存考验,在经济发展初期的资源匮乏,又或是改革开放后面对的社会分化和意识形态的复杂局面?我期待书中能提供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来揭示这些基层组织是如何在物质和精神上,不断地凝聚人心、组织群众、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尤其是“修订本”的字样,让我相信这本书在内容上会更加充实,逻辑上会更加严谨,或许还会对近年来基层党建的新探索、新理念进行阐释,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基层治理提供重要的历史视角和理论支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