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驱动的全球环境下,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各地创新创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创新创业的倡导者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者,政府机构也面临着自我创新的挑战。那么,政府机构到底该如何进行创新呢?
这是第 1本讲述政府层面持续创新的图书,它从创新的价值和类型、文化与环境对创新的影响、创新的动态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持续性创新的流程。同时,《政府创新 构建可持续创新的管理模式》还介绍了变革性的创新方法,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研究和总结的成果,能够引导各级政府部门一步一步成功实现创新。
《政府创新 构建可持续创新的管理模式》适合政府、企业、高新科技园区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这虽是一本关于美国联邦政府如何实现创新的书,但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大国,我们中国读者也应该知道为什么美国政府部门需要改变其长期的惯性思维和做法,用创新来处理它面临的庞大事务。中国已进入新常态和新时代,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了解主要其他国家的玩法对我们会很有价值。
——陈琦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亚商集团创始人、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理事、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
政府是社会治理之公器,其运行规则及效率直接关乎公民的切身利益。企业也免不了要与政府打交道,政府体制的创新及效率变革,当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浙商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自己要创新,也要关注政府创新,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要推动政府创新。因此,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浙商企业家们,《政府创新》一书都是值得一读的。
——王永昌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教授
本书旨在告诉读者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创新工作——营造创新氛围,构筑创新生态,遵循科学的创新工作流程,创新的成功率一定会获得显著提升。
——李东红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位美国专家创作《政府创新》一书以政府为创新主体,提供了大量案例和方法,对中国颇有借鉴。
——秦朔 前《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第 1章 为什么这是一本必 备的书 1
引言 2
为什么创新如此难以实现 5
目前研究 5
文化与环境 6
动态能力 7
需求 8
评估 9
创新战略 10
创新流程管理 11
渐进式创新 12
本章小结 14
第 2章 创新:各种观点的组合 15
引言 16
创新的组合 17
观点:拓展创新的定义 18
研究结果 21
研究背景 22
结果总结 24
满意度的贡献 25
需求的满足 25
用户满意度 27
各种选择的组合 30
信息的重要性 31
判断的影响因素 32
知识 33
经验 34
绩效 36
包容性 37
本章小结 38
问题讨论 38
思考 39
第3章 文化与环境对政府创新的影响 41
引言 42
从个人视角看大规模文化的影响 43
国家文化 44
种族特征 45
组织文化 46
政府类型的影响 48
归属文化 50
家庭 51
同侪(朋友) 52
评估文化对政府创新的影响 52
文化与环境 53
联盟在公共领域的作用 55
领导力在创建创新文化中的作用 57
本章小结 58
问题讨论 60
思考 60
第4章 动态能力:政府创新的力量 61
引言 62
动态能力 64
流程映射 67
流程映射对于创新的益处 69
精益理念 70
原因与影响 72
本章小结 76
问题讨论 76
思考 77
第5章 需求:政府如何开创持续成功的创新 79
引言 80
需求、核心竞争力与任务集的定义 81
获得技能与缩小技能差距 83
国防采购系统 85
联合能力与集成开发系统 86
规划、计划、预算和执行流程 87
管理DAS、JCIDS和PPBE的复杂关系 89
政府财政预算缩减 89
JCIDS与需求生成过程 91
需求定义流程中所面临的领导层的系统性挑战 95
本章小结 97
问题讨论 99
思考 99
第6章 组织评估:组织是否做好了创新准备 101
引言 102
组织评估 103
初步评估:组织对创新的准备程度 103
解读 106
行动 106
评估创新成功 107
解读 110
行动 110
评估组织文化 111
评估工作环境 112
解读 113
行动 114
创新准备程度 114
第 1步:需求和新创意 114
第 2步:规范与提名 115
第3步:制定目标与实施 116
第4步:确认与验证 116
第5步:调整和校准 117
第6步:追踪与转化绩效 118
第7步:评估与执行 118
评分 119
解读 120
行动 122
IR专业度的N2OVATETM分析 123
需求与价值评估 124
本章小结 126
问题讨论 127
思考 127
第7章 组织诊断:透过表象 129
引言 130
为何进行组织诊断 130
诊断要素 132
情境分析 132
环境扫描 133
主动数据(信息)来源 135
被动数据(信息)来源 135
总结信息 136
评估 137
编写简介 138
因果调查 138
本章小结 139
问题讨论 139
思考 140
第8章 创新战略:为成功筹划 141
引言 142
组织规模 143
现有战略 144
创新战略类型 146
战略1:即时方案 148
战略2:以供应商为基础 148
战略3:指令驱动型 148
战略4:研发密集型 149
战略5:以科学为基础 149
战略6:无战略 149
使命、愿景及目标描述 151
与组织成果和职能的兼容性 154
构建创新战略 156
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 157
战略组装 159
坚持 160
实施创新战略 160
成功要素 162
本章小结 165
问题讨论 166
思考 166
第9章 选择能持续带来价值的创新项目 167
引言 168
步骤1:评估 169
步骤2:规范与提名 171
步骤3:制定目标与实施 174
步骤4:确认与验证 178
步骤5:调整与校准 184
接受改变 186
步骤6:汇总并追踪绩效 188
步骤7:评估与执行 190
本章小结 191
问题讨论 191
思考 192
第 10章 引 领创新项目成功:从理论到现实 193
引言 194
创新的影响 195
宏观创新 197
微观创新 198
实施成功的项目 199
方案1:渐进式改进 199
方案2:替换 209
本章小结 218
问题讨论 219
思考 219
第 11章 政府的未来 221
引言 222
本章小结 228
推荐序
当下,“创新”这个词正风靡世界,中国也不例外。几乎各个领域都在谈论创新,以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为甚,但似乎创新跟政府部门无缘。当我拿到这本《政府创新》的书稿时,我很好奇,政府的创新到底是指什么?该怎样推动政府部门的创新?
这是一部关于如何推动美国联邦政府实现创新的书。当然,读者一定想知道政府部门为什么需要改变长期的惯性思维和做法,为什么需要创新性的做法来处理它面临的庞大繁杂的事务。
美国正面临着6700万“婴儿潮”一代人的退休和由此造成的人力资源的供给不足。今后,美国的联邦政府部门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很容易招募到足够的职员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可能是一个硬约束,这样的约束在其他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人口转型的速度超乎想象,劳动力规模的下降也不可小觑。当然,对于中国的政府部门而言,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政府部门如何改善和持续提高效率,以满足来自社会公众的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也是全球的政府部门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其行为和供给能力受到与私营部门完全不同的制政府创新构建可持续创新的管理模式度约束和激励,是否有可能在我们面临的变化多端的需求之下做得更好?这是本书研究政府创新问题的另一个基本原因。用作者的话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和知识驱动的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超乎想象,全球化更是把人的思想世界互通互联。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传统的作为方式受到挑战,政府应对全球事务、国内事务以及国防和安全事务的标准流程需要再造和创新。
综上所述,不难理解,美国联邦政府需要创新其官僚化的标准业务流程,而且势在必行。借用作者的话说,“不太景气的时代、谨慎的财政政策、经济衰退与劳动力大幅削减,这些都在驱使我们改变日常运作的传统战略和思维方式。更进一步地说,多年来政府一直被官僚式的低效、政治分裂和巨大的拿破仑式的组织结构所困扰,为了精简这种过度膨胀的结构,政府现在必须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重新规划国家需求的优先级。”
本书的两位作者——格雷戈里·麦克劳克林博士和威廉·肯尼迪博士都是流程创新方面的专家并拥有丰富的咨询经验,两位还是创新流程与方案有限公司的管理合伙人,他们开发了大量的教程、工具并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格雷戈里·麦克劳克林博士也是六西格玛的早期推广者。威廉·肯尼迪博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美国空军老兵,有着全球视野以及在远东、中东和欧洲超过20 年的国际经验。据说他俩是借助数据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手。
我能想象,两位作者长期致力于对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和方案创新的研究和咨询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案例,由他们撰写这样的著作可不是纸上谈兵。特别有意思的是,本书的两位作者开发并拥有了一个用于改造美国联邦政府标准业务流程的方法,也就是N2OVATETM 方法。这里的第一个N是需求与新想法,第二个N是规范与提名,O是制定目标与实施,V是验证与确认,A是调整与校准,T是汇总并追踪绩效,E是评估与执行。作者用一个关于飞行器零部件的政府采购系统的案例,依照这个流程方法演示了一个新的创意项目从诞生到最终是否被采纳的决策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可以量化的环节,并且整个过程可以使用软件来完成。虽然这是本书第9 章的内容,但在我看来这也是本书的精髓,理解和掌握这个方法对于阅读全书的内容至关重要。
本书理所当然是一本属于行政管理领域的著作,对于那些希望在行政管理领域接受培训或成为优秀政府公务员的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读物。同时,本书的写法更像是一本教科书,每章的末尾都有对本章内容的小结和思考题。所以,本书也特别适合用作行政管理硕士项目(MPA)或工商管理课程(包括MBA 和DBA)的教材。
很高兴在本书出版前第一时间阅读到了本书的内容,并写下以上文字,是为序。
张军
著名经济学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0月
读完《政府创新:构建可持续创新的管理模式》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政府运作的全新维度。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将“创新”与科技公司、初创企业联系在一起,而这本书则将目光投向了公共部门,这本身就极具启发性。它让我们意识到,政府部门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需要不断创新来应对社会变迁和民众日益增长的期望。作者在书中,可能深入探讨了导致政府创新滞后的深层原因,例如,传统制度的僵化、风险规避的文化、以及跨部门协作的困难。但令人欣喜的是,本书并没有止步于问题的呈现,而是提供了一套构建“可持续创新管理模式”的系统性方案。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流的内容。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整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建立起一种鼓励试错、容忍失败的文化。同时,书中对“可持续性”的强调,也让我看到了其深刻的价值。它不是一次性的改革,而是一种长期、持续的变革过程,需要将创新融入到政府的DNA中。这可能涉及到对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以及评估体系的全面改革。这本书无疑为政府部门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蓝图,其前瞻性和操作性都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读完一本关于“创新”的书,往往会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而《政府创新:构建可持续创新的管理模式》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更是超出了预期。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创新”这个词的边界,不再局限于技术革新或产品迭代,而是将其上升到了管理模式和组织文化的高度。书中的一个核心观点,我认为是关于如何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在政府这个看似“稳健”但又充满挑战的领域,播下创新的种子。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描绘了当前全球政府所面临的复杂局面: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数字鸿沟等等,这些都需要前所未有的创新来应对。书中可能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创新实验室”或“孵化器”,来汇聚不同领域的智慧和资源,从而产生突破性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可持续”这一点。很多时候,创新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难以长久维持。这本书则致力于探讨,如何将创新融入到政府的日常运作和长期战略中,形成一种内在的、持续的驱动力。这可能涉及到对现有制度的改革,对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以及对创新文化的长效培育。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可能还提及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来辅助政府进行决策和创新,例如预测社会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指出了政府创新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构建和维持这种创新的方法论,为公共部门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评分我对《政府创新:构建可持续创新的管理模式》这本书的初步印象,可以说是充满了求知欲和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一直对公共部门的运作方式非常感兴趣,但总觉得在效率和创新方面,它们似乎总是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认知空白。作者似乎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前世界范围内,政府面临的转型压力。不再是简单的指令性管理,而是需要一种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的模式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书中可能详尽地分析了,为什么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在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僵化的流程、信息孤岛、以及对风险的过度规避,这些都成为了创新的绊脚石。而作者提出的“可持续创新管理模式”,则旨在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具体实施这一模式的内容,例如,它是否会提供一套循序渐进的实施步骤?它是否会关注如何改变公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书中对“可持续性”的强调,也让我眼前一亮。创新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一种能够长期存在、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这可能意味着在书中,作者会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如何鼓励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以及如何确保创新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惠及民众的实际服务。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理解和推进政府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坚实的基础,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读。
评分在众多关于商业管理和组织变革的书籍中,我最近接触到了一本名为《政府创新:构建可持续创新的管理模式》的著作,它所探讨的议题——如何在公共部门内部培育和维持创新——着实令人耳目一新。通常,我们更容易在私营企业中看到关于创新策略和方法论的讨论,而这本书则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复杂、往往被认为创新动力相对不足的政府领域。作者深入剖析了当前各国政府在应对社会挑战、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时所面临的困境,并由此引出了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创新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书中,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问题现象的描述,而是着重于“如何做”。例如,它可能详述了如何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来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跨部门协作,从而激发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又或者,书中可能探讨了如何引入以公民为中心的设计思维,让政府的服务更能贴合民众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更具包容性和有效性的创新。此外,对于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如僵化的官僚体系、风险规避倾向等,书中想必也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和可行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实验性项目,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公务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衡量政府创新成效的部分,毕竟在公共领域,创新成果的评估标准可能与商业领域大相径庭,如何量化其社会价值和影响力,将是检验创新模式可持续性的关键。总而言之,这本书为理解和推动政府创新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和实践指南,其前瞻性和实用性都值得高度肯定。
评分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书籍能够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触动人心。《政府创新:构建可持续创新的管理模式》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让我深感共鸣的著作。我一直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管理理念和组织模式的革新。而这本书,则将这一理念巧妙地应用到了一个通常被认为创新步伐相对缓慢的领域——政府部门。作者并没有回避政府在创新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反而深入剖析了其根源,例如,官僚体制的惯性、部门之间的壁垒、以及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等。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可能探讨了如何通过重塑组织文化,建立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来激发政府内部的创造力。例如,书中或许会介绍一些成功的政府创新案例,分析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和关键成功因素。我特别看重“可持续”这个关键词。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一些创新的“技巧”,而是旨在构建一套能够长期运行、不断自我优化的管理体系。这可能包括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创新项目风险的有效管理,以及对创新成果的评估和推广机制。书中对“公民参与”的关注,也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认为真正的政府创新,最终要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本书为理解和实践政府创新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其前瞻性和实用性都令人称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