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陶澍的人際關係,作者陶用舒教授鈎沉索隱,將陶澍一生中有交際且有詩文記載的500餘位朋友匯為一編,分類介紹各種“朋友圈”,展示瞭一代名臣陶澍的交誼全景。
陶澍(1779—1839)是我國古代與近代之交傑齣的改革傢,當時經世派的領袖、洋務派的先聲哼,又是湖南近代人纔群體崛起的先導者。
陶用舒,男,1938年生,湖南安化縣人。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係,共産黨員,湖南城市學院教授,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齣版著作有《陶澍評傳》《近代湖南人纔群體研究》《古代湖南人纔群體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形成論》等十部;主編大專教材《中國現代史》等三部;在國內六十多傢刊物發錶學術論文260多篇;以上共500多萬字。此外,曾主持或參與整理齣版古籍《陶澍集》《陶澍全集》。2003年於湖南城市學院退休。
目錄
晚清第一人纔陶澍…………001
陶澍和道光皇帝…………010
陶澍和林則徐…………017
陶澍和賀長齡…………028
陶澍和梁章钜…………036
陶澍和卓秉恬…………042
陶澍和何淩漢…………047
陶澍和唐鑒…………053
陶澍和嚴如熠…………060
陶澍和魏源…………068
陶澍和包世巨…………079
陶澍和湯鵬…………087
陶澍和鄧顯鶴…………094
陶澍和鬍林翼…………099
陶澍和左宗棠…………106
陶澍和曾國藩…………113
陶澍和他的傢人…………118
陶澍和傢鄉親友…………125
陶澍和他的師長…………140
陶澍和“蘇州四老”…………147
陶澍和前輩師友…………151
陶澍和朝廷重臣…………161
陶澍和封疆大吏…………183
陶澍和“滄良七友”…………209
陶澍和官場朋友…………214
陶澍和武職將官…………233
陶澍和翰林院編修…………243
陶澍和同科進士…………252
陶澍和經世人纔…………270
陶澍和他的下屬…………292
陶澍和幕府人員…………309
陶澍和學界朋友…………316
陶澍和“宣南”寺友…………334
陶澍和朝鮮朋友…………346
附錄:人名索引…………353
主要徵引書目…………363
後己…………366
序
陶用舒先生用近30年的時間,旁徵博引,索隱鈎沉,苦心孤詣,撰成這部《陶澍師友錄》,真洋洋大觀也。先生囑序於餘,餘拜而讀之,頗有感焉。
中國儒傢哲學十分重視交友,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認為好朋友有三個標準,即直、諒、多聞,並且還強調結交勝過自己的朋友,“無友不如己者”。儒傢的交友理念被廣泛普及,乃至《增廣賢文》中有“結交須勝己,如我不如無”這樣的警句。在中國這種人情社會中,人脈即是資源,結交勝友,將自己帶到更高的平颱更高的境界,是儒傢用世的進取之途。齣身寒微的陶澍,從放牛娃到封疆大吏,白屋中齣瞭公卿。陶澍的成就,除瞭他自身的勤奮外,得益於其前輩的栽培,上峰的提挈,宗師的傳授,朋友的切磋與幫助。是內外的因素共同發力,將其推嚮事業的巔峰。
安化陶氏傢族,曆來有好交朋友的文化傳統。陶氏奉晉代陶侃為始祖,陶侃留客的故事,記載陶傢的族語中,代代相傳。陶澍的父親陶必銓特彆喜歡交友,“居平為義若嗜欲,有友死,債纍纍,為其稱債代償之”。陶澍自幼跟隨其父親,“跬步弗離”,常聽父親講“古賢可敬可畏之事”,並“諄諄然隨事指點”,深受其影響。在廣交朋友這方麵,陶澍比其父親做得更好。
陶用舒先生《陶澍師友錄》,對陶澍一生的交誼條分縷析,揭示瞭陶澍的交友之道:
一是廣交朋友。據陶用舒先生統計,在陶澍一生中有交際且有詩文記載的朋友多達500餘位。這些朋友包括其前輩、上峰、師友、親友、鄉友、幕友、僚友、詩友、宦友、硯友以及弟子等。陶澍的朋友數量多,朋友圈也多,有師友圈、詩友圈、鄉友圈等。在大朋友圈下還有小朋友圈,如師友圈下還有“滄浪七友”,詩友圈下有“消寒詩社”“談瀛詩會”等,鄉友圈下還有湖廣同鄉、湖南同鄉、長郡同鄉等。就像現在一些活躍的年輕人,同時加入幾個微信群,甚至還擔任群主呢!綜觀陶澍所交的朋友,具有以下幾個特徵:其一年齡跨度大。有年長於陶澍二三十歲的許多老前輩,如劉權之、孫玉庭、秦瀛、吳锡麒、百齡、黃鉞、曹振鏞、潘奕雋、吳雲等,也有少於陶澍二三十歲的青年後進,如左宗棠、鬍林翼、何紹基、李星沅等。其二地域跨度大。陶澍的朋友分布於當時的18個省,以湖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居多,旗籍朋友不會少於24人,朝鮮朋友也有17人。其三學術領域跨度大。陶澍的朋友中,有經學、史學、文學、輿地學、堪輿學、考據學等各學科領域的知名學者,也有書法、美術、篆刻等方麵的藝術大傢,還有許多武職將宮。其四社會地位差距大。陶澍的朋友中,有貴為公卿的朝中要員,也有權傾一方的封疆督撫,還有諸如黎光地、劉瀾這樣的一介布衣。陶澍廣交朋友,可以將父親的朋友引為自己的朋友,甚至將父親朋友的後輩引為朋友;還可以將同年或幕友的兄弟或朋友引為自己的朋友;還將同一師門的師兄師弟引為自己的朋友;等等。
三是熱心交友。陶澍交友的方式多種多樣:以文會友、以詩會友、以聯會友、以茶會友、以書會友、以酒會友、以書法繪畫作品會友、以重大設施或重大舉措會友。其中以文會友、以詩交友是主要形式。陶澍為應酬朋友文字之請,撰寫瞭大量的序壽、書序、贈言以及墓誌、碑傳等文章。這些文字都是陶澍親自撰寫,而且在這些文章中,暢敘友情,熱情洋濫。詩歌,是陶澍交友和錶達友情的重要媒介,與朋友聚會有詩,與朋友分彆有詩,思念朋友亦有詩。陶澍常以新編的詩集贈送給朋友。他剛考取進士的那年編輯瞭《齣山草》,就以詩人的姿態嶄露頭角;在翰林院的三年,編輯瞭《玉堂草》;在傢守製的三年,編輯瞭《江湖草》;當編修的第一年,就編輯瞭《太史草》;到四川主持鄉式往返幾個月時間,又編輯瞭《皇華草》;到嘉慶二十年(1815)又將上述詩集閤編為《印心石屋詩鈔》。陶澍在當京宮的14年間,不斷有詩集齣版,通過這些詩集,朋友圈也越來越大,在京城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陶澍詩歌還引起瞭一批朝鮮外交人員和留學生的關注,他們與陶澍相唱和,編輯刊刻瞭唱和詩集《印心石屋談瀛詩冊》,這些人迴到朝鮮後,還結詩社取名為“擬陶詩屋”。詩文之外,飲酒也是陶澍交友的重要媒介。魏源說陶澍“飲酒數鬥不亂”,陶澍自己也說:“曩在京師,同年宴集……往往盞相酬答。”在同年朋友中,陶澍酒量最大。梁章巨曾經為同年朋友特製瞭一套酒具,以酒量大小來衡定酒杯大小,陶澍的酒杯最大。
三是真心待友。陶澍為人正直坦誠,因而獲得廣泛的人緣。魏源稱贊陶澍“胸懷洞無城府,待人錶裏如一”。《陶澍師友錄》中,有許多陶澍真心待友的故事。譬如:陶澍待其諸位老師,終身師事之。俗語雲:“一曰為師,終身為父”,但真正能夠事師如事父的有幾人?而陶澍真能做到。陶澍參加湖南鄉試時,有兩位座師、兩位房師。座師陸以莊,浙江蕭山人,時以編修之職坦任主考官,後來官至工部尚書,陶澍一直“以師事之”,陸以莊則授與陶澍從政的秘訣:“一切辦公,固不可苟隨流俗,亦不可太事苛細,總以持平為當。”座師趙佩湘,江蘇丹徒人,官至禮科給事中。陶澍於趙佩湘時常省問,“人都數載,見吾師清苦”,“後來揚曆中外數十年,名在四方”。趙佩湘逝世後,陶澍撰寫祭文悼念。房師李方榖,四川閬中人,時任湖南綏寜縣知縣。陶澍稱贊李方榖“以文學而為循吏”,為其詩集作序。李方榖於嘉慶十五年(1810)病逝,陶澍撰文緻祭。房師周若山,上海人,時為湖南候補知縣,陶澍“時有書信問候,詩四昌和”。周若山好酒,有“醉髦”“仙吏”之稱,後因齣瞭經濟問題而被罷官,陶澍一直關心他。周在晚年,陶澍幫他迴上海定居,並資助其詩集齣版。陶澍真心待友,對老朋友念念不忘,當年在桃江讀書時的硯友,在澧縣教書時的弟子,幾十年後仍保持往來,盡管彼此地位懸殊。
從陶澍的朋友以及交友之道來研究陶澍,是一個特殊的視角。將其交友之道放大,未必不是他的為官之道和執政之道。陶澍以交友的熱情和真心去執政,去為民謀福祉,所以在生前和身後,得到美好的贊譽。
湖南文化史上,有兩部《師友記》,均為學術名作。羅正鈞先生撰《船山師友記》,“勤一世以盡(船山)先生之書”,初稿完成後又經過14年的修訂;李柏榮先生撰《魏源師友記》,“鈎稽諸傢撰著”,經初輯、重輯和補輯,前後近20年。師友錄或師友記屬於學案休,敘述傳主與友人的平生的交情,以及事業和學術上的交往,不僅需要閱讀海量的文獻,還要巧於取捨。既要學術功底,又要學術技巧。陶用舒先生二者兼備,其《陶澍師友錄》必將同《船山師友記》《魏源師友記》一道,並傳於世。
曾主陶
2014.10.6
篇章五: 拿到《陶澍師友錄》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便是,這似乎是一本能讓人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讀物。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能夠找到一本關於“師友”的古籍,實屬難得。我所期待的,並非是一本充斥著考據和爭鳴的學術專著,而是一本能夠讓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體驗到人情之美的書。我設想,書中記錄的,將是陶澍先生與他的師長、與他的朋友們之間,那些充滿智慧和溫情的互動。或許有關於治學方法的探討,或許有關於人生睏境的傾訴,或許有關於時代變遷的憂思。這些點點滴滴的交往,匯聚在一起,便能勾勒齣那個時代獨特的文人風貌和精神圖譜。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看到不同個體之間,如何在相互學習、相互扶持中成長,如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記。這不僅是對過往的一次迴溯,更是一種對當下人際交往方式的深刻啓示。
評分篇章二: 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遙遠時空的窗戶。我之所以對《陶澍師友錄》産生濃厚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所承載的“師友”二字。在信息爆炸、人際關係日益趨於淡漠的當下,重溫那些跨越時空的師生情誼和君子之交,顯得尤為珍貴。我設想,這本書中記錄的,不僅是學術上的傳授與請教,更包含瞭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與扶持。那些師長,或許是經世緻用的大儒,他們的學識與眼界,定能讓陶澍先生受益匪淺;而那些朋友,或許是同樣懷揣抱負的文人墨客,他們的切磋琢磨,必定激蕩齣思想的火花。我期望能夠在這本書中,窺見他們之間那些細膩而深刻的互動,那些寥寥數語中蘊含的深厚情誼,那些在逆境中給予的堅定支持。這不單單是對過往的迴顧,更是對當下人際關係的一種反思。讀完這本書,或許我能重新審視自己與身邊人的關係,更加珍惜那些真正值得去嗬護的師友之情。
評分篇章四: 《陶澍師友錄》這個書名,本身就有一種古樸而厚重的韻味,仿佛能將人帶入一個充滿文人氣息的年代。我之所以對它産生強烈的興趣,是因為我一直對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人際交往模式感到好奇。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窗口,讓我能夠窺探陶澍先生與他生命中那些至關重要的人物——他的師長和朋友們——之間的聯係。我並非曆史學研究者,但卻深深著迷於那些曆史洪流中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片段。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不僅僅是事功的記載,更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流淌著的真摯情感。是怎樣的智慧和品格,讓陶澍先生能夠與這些人建立起如此深厚的情誼?他們的交流,是怎樣的內容?是學術上的切磋,還是人生道路上的相互鼓勵?我期待著通過閱讀此書,能夠對那個時代的文人心境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在這些跨越時空的交往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對待師長、如何維係友誼的思考。
評分篇章三: 我對《陶澍師友錄》抱有極大的期待,原因在於我對那個時代文人的交往方式有著深深的著迷。不同於現代社會冰冷的技術交流,古代文人的交往充滿瞭人情味和儀式感。我猜想,這本書將細緻地描繪陶澍先生與他生命中重要人物之間的互動細節,或許有書信往來的往復,有詩文唱和的雅趣,有宴飲聚會的盛況,甚至有在睏境中相互扶持的感人場景。我期待能夠從字裏行間,體會到那個時代特有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韻味,以及在風雨飄搖的年代裏,師友之間所能給予的溫暖和力量。這本書不應該隻是簡單的人物列錶,更應是一幅描繪時代風貌和人文精神的生動圖景。我渴望通過閱讀此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以及在那樣一種環境中,個體如何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它或許能讓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純粹的精神力量,並從中汲取一些為人處世的智慧。
評分篇章一: 拿到《陶澍師友錄》這本書,內心湧動著一種久違的探尋古人情誼的渴望。我一直對明清之際的文人生活充滿好奇,總覺得那個時代的人們,在動蕩的時局中,更能顯露齣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智慧。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從書名來看,它並非一本艱澀的史學著作,更像是一幅由無數細碎的筆觸勾勒齣的時代畫捲。想象一下,翻開書頁,就像推開瞭一扇塵封的門,裏麵是那些生活在曆史長河中的個體,他們的笑語,他們的嘆息,他們的扶持與砥礪。我期待著在字裏行間,看到陶澍先生如何與他的師長、同窗、以及誌同道閤的朋友們,在書齋中縱論天下,在詩酒中抒發情懷,在睏頓中互相慰藉。這不僅僅是人物的簡單堆疊,更應是對那個時代人文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觸摸到曆史的溫度,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情感聯結,從中汲取一些關於人生、關於友誼的啓示。它或許會是一本讓我沉浸其中,忘卻時間,與曆史人物對話的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