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小劄

紅樓小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俞平伯 著,改琦 繪
圖書標籤:
  • 紅樓夢
  • 脂硯齋
  • 批注
  • 古典文學
  • 清代文學
  • 文化研究
  • 文本研究
  • 紅學
  • 文學批評
  • 版本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青年齣版社
ISBN:978751535007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08106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3
字數:165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始於曆史,終於文學,追緬古歡,嗟吒人生。——“新紅學派”集大成者俞平伯“紅學”巨作。

“名傢品經典”係列:

《紅樓小劄》(俞平伯):在紅樓綺夢中追憶芳華

《唐詩小劄》(劉逸生):在唐詩盛景中遇見理想

《宋詞小劄》(劉逸生):在雅緻宋詞中邂逅情懷

《詩話百一抄》(劉逸生):在百傢詩話中重溫文道

《三國小劄》(劉逸生):在三國角逐中窺看興替

內容簡介

俞平伯是“新紅學派”的創始人之一,開啓瞭紅學研究的新氣象。《紅樓小劄》輯錄其代錶作《讀〈紅樓夢〉隨筆》《〈紅樓夢〉中關於十二釵的描寫》《樂知兒語說〈紅樓〉》。俞平伯的紅學研究另闢新徑,將曆史考證與文學鑒賞高度結閤,解讀深入淺齣,點評妙趣橫生,博學與思辨共存,藝術與人生通融,投射齣作者獨特的思想魅力、學術魅力和人格魅力。

《紅樓小劄》是讀懂《紅樓夢》的入門書和必讀書。

作者簡介

俞平伯(1900—1990),中國現代作傢、學者。原名銘衡,浙江德清人。1919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1918 年開始創作白話詩,曾齣版詩集《鼕夜》《西還》《憶》等,20年代後期多寫作散文,齣版的散文集有《燕知草》《雜拌兒》《燕郊集》。所著《紅樓夢研究》為“新紅學派”代錶作之一,具有開創意義。

改琦(1773-1828),清代畫傢。他喜用蘭葉描,仕女衣紋細秀,樹石背景簡逸,造型縴細,敷色清雅,創立瞭仕女畫的新體格,時人稱為“改派”。

目錄

目 錄

001 — 談《紅樓夢》隨筆

003 — 前言

004 — 一 《紅樓夢》的傳統性

006 — 二 它的獨創性

011 — 三 著書的情況

018 — 四 《紅樓夢》與其他古典文藝

022 — 五 寜國公的四個兒子

023 — 六 大觀園地點問題

026 — 七 天齊廟與東嶽廟

027 — 八 陸遊詩與範成大詩

031 — 九 姬子

034 — 十 賈政

037 — 十一 賈赦

039 — 十二 送宮花與金陵十二釵

043 — 十三 寶玉為什麼淨喝稀的?

045 — 十四 曹雪芹卒於一七六三年

047 — 十五 劉姥姥吃茄子

050 — 十六 《臨江仙》題詞

052 — 十七 香芋

053 — 十八 賈瑞之病與秦可卿之病

055 — 十九 記鄭西諦藏舊抄《紅樓夢》殘本兩迴

059 — 二十 增之一分則太長

061 — 二十一 減之一分則太短

062 — 二十二 《紅樓夢》下半部的開始

065 — 二十三 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068 — 二十四 菂官 官藥官

070 — 二十五 寶玉喝湯

073 — 二十六 作者一七六�文甑母謀�

076 — 二十七 林黛玉談詩講錯瞭

078 — 二十八 曹雪芹畫像

079 — 二十九 香菱地位的改變

084 — 三十 曹雪芹自比林黛玉

088 — 三十一 梨園裝束

090 — 三十二 寶玉想跟二丫頭去

093 — 三十三 談《紅樓夢》的迴目

128 — 三十四 記吳藏殘本(一)

137 — 三十五 記吳藏殘本(二)

140 — 三十六 記嘉慶甲子本評語

159 — 三十七 有正本的妄改

163 — 三十八 再談嘉慶本

169 —《紅樓夢》中關於“十二釵”的描寫

173 — 一 總說

177 — 二 對寶釵、黛玉的抑揚

184 — 三 晴雯與襲人

203 — 四 鳳姐

215 — 五 丫鬟與女伶

235 — 樂知兒語說《紅樓》

237 — 漫談紅學

243 — 紅樓釋名

245 — 從“開宗明義”來看《紅樓夢》的二元論

248 — 空空道人十六字閑評釋

250 — 漫說芙蓉花與瀟湘子(外一章)

253 — 宗師的掌心(外三章)

254 — 甲戌本與脂硯齋

257 — 茄胙、茄鮝

260 — 七九年六月九日口占

260 — 秦可卿死封龍禁尉(外二章)

262 — 寶玉之三妻一愛人

精彩書摘

  送宮花與金陵十二釵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首有《紅樓夢》旨義雲:

  是書題名極多。《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 又曰《風月寶鑒》,是戒妄動風月之情。又曰《石頭記》,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 此三名皆書中曾已點睛矣。 如寶玉作夢,夢中有麯名曰《紅樓夢》十二支,此則《紅樓夢》之點睛。又如賈瑞病,跛道人持一鏡來,上麵即鏨“風月寶鑒”四字,此則《風月寶鑒》之點睛。 又如道人親眼見石上大書一篇故事,則係石頭所記之往來,此則《石頭記》之點睛處。 然此書又名曰《金陵十二釵》,審其名則必係金陵十二女子也。 然通部細搜檢去,上中下女子豈止十二人哉。若雲其中因有十二個,則又未嘗指明白係某某,及至《紅樓夢》一迴中亦曾翻齣金陵十二釵之簿籍,又有十二支麯可考。

  《紅樓夢》的許多異名在本書中皆有點睛之筆,以上引文已說明瞭。 其論《石頭記》《紅樓夢》《風月寶鑒》都很對,惟對於《金陵十二釵》說得很拖遝,尚不得要領。 我以為本書第七迴“送宮花賈璉戲熙鳳”,即金陵十二釵之點睛也。 這迴薛姨媽說:

  這是宮裏頭作的新鮮樣法堆紗的花兒十二枝。

  即十二根金釵的另一寫法非常顯明,卻不是配給十二個人每人一枝,假如這樣點題固然醒豁瞭,卻未免太呆。

  他給瞭六個人每人一對,這六個人是:迎春、探春、惜春、鳳姐、可卿、黛玉。

  拿瞭宮花的當然不成問題瞭,其不拿宮花的六個人又怎樣呢? 我以為有三人是藉筆法來間接地點破的, 即寶釵、李紈、巧姐。

  寶釵從不帶花。 薛姨媽道:“姨娘不知道寶丫頭古怪著呢,他從來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 ”但花兒本是她的嗬。 至於李紈、巧姐,周瑞傢的雖不曾把宮花送給她們,卻在送花時走過她們住的所在。 書上說:

  便往鳳姐兒處來,穿夾道,從李紈後窗下過,隔著玻璃窗戶,見李紈在炕上歪著睡覺呢。(脂本)

脂評曰, “細極,李紈雖無花,豈可失而不寫者,故用此順筆便墨,間三帶四,使觀者不忽”。 這是對的。 又周傢與鳳姐送花,事實上到瞭巧姐的房裏。 書上說:

  周瑞傢的會意,忙躡手躡足往東邊房裏來,隻見奶子正拍著大姐兒睡覺呢。 周瑞傢的悄問奶子道,姐兒睡中覺呢,也該清醒瞭。 奶子搖頭兒。

似乎閑筆,實係暗地關閤巧姐兒。脂評曰, “總不重犯,寫一次有[1]一次的新樣文法”,是關於李紈一種寫法,關於巧姐兒又是一種寫法,說得也很明白的。

  如今總算起來,所謂“十二釵”跟這十二枝宮花有關連的已占瞭四分之三,即九人;剩下三人:元春、湘雲、妙玉。湘、妙其時尚未齣場,自無緣牽扯。迎、探、惜三春都有瞭,則元春雖然沒有,筆不到而意已到。況且什麼花兒不好送,偏要送宮花呢? 又說“宮裏頭作的新鮮樣法”。 原從元春那裏來的嗬。 其關閤之法與前文寶釵雲雲實相類似。

  大體說來,作者包括地、扼要地將這“十二釵”給點醒瞭。打破瞭呆闆的每人一枝的方式,用筆變化而意無不周,可謂神妙矣。 但又不止此,第七迴全迴,似乎用幾樁零碎事湊閤的,我從前也這樣想,列舉大端如下:

  (一)寶釵談冷香丸,(二)周瑞傢的送宮花,(三)鳳姐寶玉到寜府初會秦鍾,(四)焦大醉罵。這許多事隻是一意轉摺,一氣嗬成的。 如冷香丸就跟這送宮花是分不開的。 如“十二兩” “十二錢” “十二分”,共用瞭十一個“十二”;脂評曰,“凡用十二字樣皆照應十二釵”是也。 以蜜糖為丸,以黃柏湯送,則先甘後苦;脂評曰,“末用黃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獨十二釵,世皆同有者”是也。 至於送宮花跟賈璉、熙鳳之事以及寜府諸事,皆為不可分析的整體,所以末瞭藉醉漢一呼,而全文振動,好像天氣悶熱久瞭,忽遇迅雷暴雨一般,豈不快哉。

  作者在本迴之初,自題雲:

  十二花容色*新,不知誰是惜花人。 相逢若問名何氏,傢住江南姓本秦。

  這詩好極,把我這裏要說的都給他說盡瞭。 足證冷香丸送宮花不特為十二釵之點睛,且為金陵十二釵之點睛,不然,他為什麼說“傢住江南姓本秦”呢。 可卿一人本書雖淡淡寫來,常在賓位,實為書中主人。即第五迴太虛幻境的冊子麯子她均居末位,若當作顛倒敘次看,她實際上是首座亦未嘗不可。 既兼釵、黛之美,即為釵、黛二人之閤影,(書中秦氏從不與釵黛對話辦交涉,這點很可注意)其當為十二釵之首,實無可疑者。 此詩以可卿名氏領十二花容即此意耳。

  注釋:

  [1] 有同“又”。 編者注。
紅樓小劄 《紅樓小劄》並非一本描摹大傢族興衰、兒女情長、或宮廷權謀的書。它更像是一本沉澱在時光深處、被遺忘的角落裏偶然拾起的物件,帶著淡淡的灰塵,卻閃爍著不容忽視的獨特光芒。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一係列精巧的素描,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大觀園內外,那些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卻真實存在的日常生活碎片。 想象一下,在一個細雨濛濛的午後,當你漫步在古老庭院的廊簷下,聽著雨滴落在青瓦上的聲響,突然被一陣若有若無的花香吸引。你循著香味,來到一處無人問津的角落,看見一株開得正盛的不知名小花,它沒有牡丹的雍容,也沒有梅花的傲骨,隻是靜靜地綻放,散發著屬於自己的、淡雅的芬芳。 《紅樓小劄》便是這樣,它不追求轟轟烈烈的開端,也不刻意製造跌宕起伏的情節,它隻是靜靜地展現,那些在繁華之下、在喧囂之中,被淹沒的、微小而美好的事物。 本書的內容,更側重於那些“物”的敘述,以及“物”所承載的“情”。它不是講述黛玉葬花,而是描繪瞭葬花時,她指尖拂過的落紅的質感,花瓣上沾染的露珠,以及那片花泥在指縫間留下的涼意。它不是講述寶釵撲蝶,而是展現瞭撲蝶時,她輕盈的步履,裙擺拂動帶起的微風,以及那隻翅膀斑斕的蝴蝶,在陽光下閃爍的微光。這些細節,往往是被宏大敘事所捨棄的,卻恰恰是構成真實生活肌理的基石。 書中那些“小劄”,可能是一段關於香爐裏漸漸熄滅的檀香的描寫,香煙裊裊升起,帶著一絲悲涼又香甜的氣息,觸動瞭誰的心弦。可能是一段關於茶盞裏殘留的茶渣的觀察,茶渣的形態,如同歲月的沉澱,又如人生的況味,在手中輕輕摩挲,品味齣不同的滋味。可能是一段關於窗外一隻麻雀的細緻描摹,它的叫聲,它的跳躍,它的覓食,仿佛一個小小的生命,在大觀園這個巨大的舞颱上,演繹著屬於自己的、樸實無華的戲劇。 《紅樓小劄》關注的,是那些被日常生活所“磨損”的情感。不是愛情的熾熱,而是對一個物件的深深眷戀,可能是一個舊時用過的胭脂盒,承載著少女時代的秘密;可能是一張泛黃的信箋,字跡模糊,卻能喚起沉睡的記憶;可能是一方綉帕,雖然綉工並非頂尖,卻因為曾經被某人珍藏,而變得意義非凡。這些情感,不再是澎湃的潮水,而是靜靜流淌的溪水,滋潤著生命的土地,即便微小,卻不可或缺。 這本書,也著意於展現那些“無用”的技藝和“無趣”的消遣。比如,關於一個丫鬟如何用一根綉花針,在枯萎的花瓣上,綉齣幾根細細的脈絡;關於一個公子如何在一個午後,獨自一人,用竹子製作一個精巧的笛子,雖然音色並非絕美,卻樂在其中;關於一個老太太,如何細細地給一盆蘭花,剪去枯黃的葉子,然後用溫水擦拭花盆,動作緩慢而虔誠。這些細節,展現瞭人在物質匱乏或精神充盈的時代,如何通過對“物”的精雕細琢,來消磨時光,或尋找內心的安寜。 《紅樓小劄》中,你不會找到驚心動魄的陰謀詭計,也不會讀到蕩氣迴腸的愛情宣言。它描繪的,是那些在錦衣玉食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的淡淡憂傷,是那些在繁華盛世之下,隱藏的細微寂寞。比如,一個丫鬟在看到窗外飄落的雪花時,心中湧起的片刻思鄉之情;一個少爺在獨坐書房,聽到遠處傳來的絲竹之聲時,突然産生的對仕途的迷茫;一個小姐在看到鏡中自己日漸消瘦的容顔時,流露齣的那一絲不易察覺的擔憂。這些情緒,如同一層薄薄的霧,籠罩在人物的眉宇之間,讓人物的形象,顯得更加真實而立體。 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博物館的微縮模型,裏麵陳列的不是價值連城的珠寶,而是那些承載著歲月痕跡的尋常物件。一本舊書,封麵已經斑駁,書頁微微泛黃,裏麵夾著一片早已乾枯的樹葉,或許是某人曾經在某個地方,隨手拾起;一個木雕的小玩意兒,沒有精美的雕飾,卻帶著手工的溫度,也許是一個老工匠,在午後閑暇時,隨手捏就;一個老舊的銅錢,上麵布滿瞭綠色的銹跡,它可能曾經輾轉於多少人的手中,又見證瞭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紅樓小劄》的語言,也力求簡潔、樸素,卻又充滿張力。它不像華麗的辭藻,那樣耀眼奪目,而是如同山間的清泉,流淌著純淨的韻味。它不會故作高深,也不會賣弄學問,隻是用最尋常的字眼,去描繪最真實的感受。它仿佛是將那些埋藏在人們內心深處、卻說不齣口的情感,用一種不經意的方式,悄悄地呈現齣來。 這本書,不會給你明確的答案,也不會指明人生的方嚮。它更像是一麵鏡子,讓你在其中看到自己,看到那些被忽略的、隱藏的,卻又如此真實的自己。它讓你停下匆忙的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去體味那些被遺忘的、卻又如此動人的情感。 如果你厭倦瞭那些波瀾壯闊的故事,如果你渴望在文字中找到一絲慰藉,那麼,《紅樓小劄》或許能成為你的知己。它不會喧賓奪主,也不會打擾你,它隻是靜靜地在那裏,等待著你,用你的心去感受,用你的靈魂去品味。它是一本讓你在閱讀中,重新發現生活之美的書,一本讓你在靜默中,體會生命之深的讀物。它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碎片的拼接;不是激昂的樂章,而是低語的呢喃。它,就是《紅樓小劄》。

用戶評價

評分

手握《紅樓小劄》,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沉靜的力量。這名字,讓我聯想到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處寜靜的港灣,可以卸下疲憊,沉澱思緒。我猜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定然是含蓄而內斂的,不會有過於激烈的辭藻,也不會有過於煽情的渲染,但字裏行間卻流淌著一股不動聲色的情感暗流。它可能像一麯舒緩的古琴,又或者是一幅意境悠遠的中國山水畫,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地去感受,去體會。我對其中的“小劄”一詞特彆感興趣,它似乎預示著某種片段化的敘事,可能是一些生活中的隨感,一些對過往的迴憶,一些對人生的思考。這種不追求完整故事綫的錶達方式,反而能讓讀者更加自由地去聯想,去發揮。我期望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作者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對人性深刻獨到的理解。它或許不是那種讓人捧腹大笑或者熱血沸騰的書,但它一定是一本能夠滋養心靈,啓迪智慧的書。

評分

《紅樓小劄》這個書名,總讓我有一種在舊時光裏尋覓寶藏的感覺。它沒有直接點明書中的故事,卻用一種含蓄而富有詩意的方式,吸引著讀者的好奇心。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可能並非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而更像是一種散文集,或者是一些短小的故事片段。它或許是對某個時代的迴憶,對某個地方的描繪,對某個事物的感悟。我尤其喜歡“小劄”這個詞,它暗示著一種輕盈、一種靈動,仿佛是作者在不經意間,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用文字輕輕地記錄下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寜靜緻遠的閱讀體驗,讓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安寜。或許,它會是一些關於人生無常的感嘆,一些關於世事變遷的思考,一些關於人情冷暖的體悟。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品嘗到一種獨特的韻味,一種隻有通過細細品味纔能體會到的文字之美。

評分

看到《紅樓小劄》這個名字,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瞭一種古樸典雅的書捲氣。仿佛它不是一本印刷齣來的書,而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每一筆,每一劃,都蘊含著作者的匠心。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會涉及一些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比如他們如何吟詩作對,如何品茗論道,如何賞花賞月。又或者,它會描繪一些那個時代普通人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悲歡離閤。我對“小劄”這個詞的理解是,它可能是一種隨性的記錄,一種隨筆式的創作,沒有過於嚴謹的結構,但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獨特的見解。這種隨性,反而更能展現齣作者最真實的一麵,也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找到一些觸動靈魂的文字,一些能夠引發我深度思考的觀點。它或許不那麼“流行”,但它一定充滿瞭“文化”的底蘊,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

這本《紅樓小劄》啊,我拿到手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它的書名,透著一股子溫婉和親切,不像那些動輒“巔峰”、“巨著”之類的名頭,反而像是一位老友,悄悄地跟你分享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我喜歡這種樸實無華的命名方式,仿佛翻開它,就能看見作者在一方書桌前,燈下伏案,寫下那些細細碎碎的心事。我尤其好奇“小劄”二字,是隨筆?是筆記?還是對某個特定場景、某個特定人物的局部描摹?這不禁讓我聯想到那些泛黃的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生活中的點滴感悟,有的是對風花雪月的感嘆,有的則是對世事無常的喟嘆。我猜想,《紅樓小劄》裏的文字,定然是帶著溫度的,沒有宏大的敘事,卻能在字裏行間流露齣作者的情感,像一塊塊精緻的玉佩,雖然小巧,卻溫潤細膩,值得人細細品味。或許,它更像是一扇小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那些被時光沉澱下來的細膩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小劄”之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又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喜。

評分

讀這本書,讓我有一種置身於一個充滿曆史厚重感的老宅院裏的感覺。書頁翻動間,仿佛能聽到吱呀作響的木門,聞到淡淡的檀香味,看到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的斑駁光影。雖然我對書中的具體內容還不太瞭解,但從書名《紅樓小劄》的意境來看,它所描繪的世界,定然是古色古香,充滿瞭人文情懷。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經典的中國古典文學場景,那些纔子佳人的風流韻事,那些官場的明爭暗鬥,那些市井的煙火氣息,都可能在這“小劄”中有所體現。我不期望它能像一本百科全書一樣包羅萬象,相反,我更欣賞它能專注於某個細微之處,將那一點挖深,寫透。比如,它可能僅僅描繪一個老僕的忠誠,或者一個丫鬟的無奈,又或者是一個文人的清高。正是這些“小”而“精”的片段,往往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體現作者的功力。我喜歡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它不需要驚天動地的情節,但卻能讓你在不經意間,感受到人性的復雜與深刻。

評分

不錯,物流快,一直京東買買買

評分

這次大促買好多書,夠看一年啦

評分

啊,我好喜歡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噢,非常簡約有質感!相信內容也很給力!618促銷很劃算,希望常搞這樣的活動!!

評分

書的質量不錯,選的詞也很有特色,讀起來還是很有味道的。推薦。老一輩學者的心血之作,下瞭不少功夫,認真讀,可以感到中華文化之美。

評分

不錯,看著書的質量很好。孩子班同學推薦的書目,等孩子看完再做後評~

評分

俞平伯關於紅學的一些文章,這本書裝幀好看。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的書

評分

很好的書,值得好好學習,質量很好,很快收到書

評分

老先生學養深厚,所取詩話如沙裏淘金,對讀者大有裨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