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对自然、文学、家园之热爱与种植花草的魔力如此美丽地融为一体,是给每一位比得兔爱好者、园艺爱好者的完美赠礼。
附录“毕翠克丝`波特花园里种植的植物”和“毕翠克丝`波特书中出现的植物”列表。
本书是波特迷们不可错过的读物。它带我们从源头上探索了波特小姐对园艺和植物的爱好,并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爱好如何一步步启发了她的创作。
从童年时期对植物的浓厚兴趣,到创作生涯的展开,再到暮年逐渐成为一名农场主和自然主义者,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看见毕翠克丝`波特的园艺人生是如何发展和走向圆满的。
接下来,让我们追寻毕翠克丝`波特的脚步,在她的花园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寻找三色堇、豌豆、指顶花、粉红花、玫瑰、醋栗等在她的图画书中出现过的老式农场植物。
最后,本书还是一本旅行指南,带领你发现或重新发现毕翠克丝`波特的湖区——她的丘顶农场,她的花园,探寻一个个经典童话的灵感之源。
玛尔塔`麦克道尔,纽约植物园园艺学和景观历史学教师,毕翠克丝`波特协会活跃会员。她爱好种花、写作,另著有《艾米莉`狄金森的花园》《总统的花园》《怀尔德的世界》,并凭借本书荣获2014年园艺作家协会金奖。
你也许会想自己买一本收藏,再多买几本送给朋友们……阅读麦克道尔这本资料翔实的书(包括植物清单在内),如同身临其境地走进农场。从躲在狐狸背后的杰米玛 啪嗒鸭水彩画,到波特在雾蒙蒙的花园里散步的老照片,这本书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
——《西雅图时报》
很少有一本园艺书籍能将对自然、文学、家园之热爱与种植花草的魔力如此美丽地融为一体,如果你的人生中恰好有一位园艺师出现,这本书将是一份完美的假日赠礼。
——Encore文学期刊
在《寻找比得兔:波特小姐与她的植物园》一书中,玛尔塔?麦克道尔拓展了我们对于波特小姐在园艺技能与背景方面的知识,讲述了她是怎样种植、在哪里种植的。书中有许多我前所未见的照片:波特和她的花园,色彩鲜艳的野玫瑰果、紫罗兰、铁线莲、金银花、金鱼草和睡莲——不论上面有没有兔子、青蛙和老实的鸭子。
——《每日电讯报》
前言
第一部分 毕翠克丝`波特的园艺人生
发芽
分株
开花
生根
成熟
结籽
第二部分 毕翠克丝`波特的园中光景
冬
春
夏
秋
第三部分 寻访毕翠克丝`波特的花园
毕翠克丝`波特的植物
注释
图片资料来源
致谢
第一部分 毕翠克丝`波特的园艺人生
每座花园都讲述一个故事,只要你能够读懂。那是十月里的一天,在英格兰北部的梭利村,毕翠克丝`波特的花园故事拉开了序幕。
一位手中拿着卷尺的女士正向着斜坡上的农舍缓缓前行。她身材小巧,几缕已然发灰的头发卷进本是棕色的发髻里。在她的嘴巴周围有一些细小的皱纹,当她微笑时就会浮现。然而,毕翠克丝似乎并没有期待幸福的降临。她刚刚在丘顶农场的合同上签了字,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处地产。她蓝色的双眼里写满了纯真,想象着这片即将由她亲自耕作的园子,它的围墙和小径,又或者是那种长长的木棚架,和威尔士的叔叔家里的一样。
毕翠克丝`波特甚至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花园建成后姹紫嫣红的景象:冬季,雪花莲静静绽放;阳春,丁香、杜鹃、水仙烂漫似锦;夏日,空气中洒满玫瑰的香气;秋天,菊花将花园染得金黄。果树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梨树、李树与老苹果树一起种进果园,还有花丛中的黑加仑和醋栗。
如今梦想照进现实,这个伦敦客终于在湖区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她理应感到幸福了。然而一丝哀伤和失落却爬上她的心头,仿佛到了午间还久久不肯散去的晨雾。这一年是1905年,毕翠克丝的人生和她的花园都将迎来新的篇章。
发芽
在园艺方面,毕翠克丝`波特算得上是大器晚成。当丘顶农场的花园头一次迎来生长旺季时,她已是一位年逾四十的妇人了。虽然起步得晚,但早在很久以前,波特的心中就埋下了兴趣的种子。
1866年7月28日,那是盛夏里的一个星期六,毕翠克丝`波特在伦敦博尔顿花园2号出生了。她的双亲海伦`莉琪`波特和鲁伯特`波特不久前刚变得富裕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的父辈在曼彻斯特的棉花生意中所获取的财富。波特夫妇买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家,一座位于绿荫环绕的南肯辛顿区的新建住宅。
比起这幢时下流行的带顶层露台的四层楼房,它的后花园实在是不怎么起眼,孩提时的毕翠克丝就常在这里玩耍。围墙给花园提供了一片私密的空间,仅有大门可以进出。几棵小树的影子投映在中央的长方形草坪上,石子路环绕着草坪四周。小路和围墙之间是一排简单修剪过的灌木,诸如月桂和桃叶珊瑚一类,灌木之下零星地长着地被植物。春天风信子绽放时,从丰满壮实的彩色花梗上飘出阵阵幽香。砖块堆砌出锯齿状的花坛边缘,围墙上留着修剪过的爬藤植物,这当中有一株是蔷薇。
与博尔顿花园2号一街之隔有一片小巧精致的广场花园,仅对此处的居民开放。早在17世纪,伦敦的住宅开发商们就开始在住宅周边修建一些私人公园,作为配套设施吸引富裕的买主。到了波特夫妇的时代,这种公园已成了时尚人士买房置业的必备考虑,是城市里的一点乡村、"田园都市"。像往常一样,波特夫妇选择了付费享受这种小小的奢侈--花园维护费当中的一部分就来自波特夫妇所缴纳的花园税。作为交换,他们得到了一把能够打开花园铁门的钥匙。有了保姆麦肯锡的看护,小毕翠克丝渐渐熟悉了园中每一条林荫小路,小路或穿过灌木丛,或环绕草坪,或紧贴花坛,蜿蜒曲折。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编年史或者主题分类法,而是采用了碎片化的、如同日记般的回忆片段穿插叙述。这种跳跃式的结构反而带来了极强的探索感,就像在翻阅一位老前辈留下的珍贵笔记,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现新的惊喜和未解的谜团。作者在探讨植物学知识时,总能自然地带入自己的个人思考和时代背景的限制,使得整本书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章对于“收集”与“保护”之间矛盾的探讨,展现了那个时代科学探索者的道德困境。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叙事,使得读者必须主动参与到文本的构建中,去拼凑出完整的故事线索和知识体系,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满足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插图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封面采用了复古的油画风格,色彩饱和而又典雅,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内页的排版疏密有致,字号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最令人称道的是那些手绘的植物素描,线条细腻入微,每一个叶脉、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经常在阅读文字描述的同时,仔细端详旁边的插图,那种图文并茂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这本书仿佛是一本精心制作的早期博物志,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精致与匠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每一次翻阅都充满了仪式感,让人忍不住想找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沏上一杯茶,慢慢地享受这份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
评分我个人对文学作品中对环境和自然元素的细腻描摹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将那些静默的绿色生命赋予鲜活的个性与复杂的情感。书中描绘的那些花园场景,光影斑驳,花香四溢,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好。它并非仅仅记录植物本身,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微妙而又深刻的联结。读完之后,我立刻有种冲动想要抛开城市喧嚣,去到一片真正的自然之中,亲手触摸泥土,观察一株小草的生长。这种激发行动力的文字力量,是许多纯粹的学术著作所不具备的。这本书成功地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对严肃和专业的读物,但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作者的文笔极其流畅且富有画面感,尤其是在描述那些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发现的植物习性时,那种洞察力令人叹服。书中的每一条记录都透露出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仿佛作者的眼睛就是一台高倍显微镜。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植物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慢下来,去关注那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微小生命体的态度。这种生活哲学的渗透,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提供了一个逃离快节奏生活的出口,引导读者回归本源,去欣赏生命最简单、最纯粹的美,读完后感觉内心都被涤荡了一番。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关于植物学的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作者对各种植物的习性、生长环境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尤其是关于一些稀有植物的野外考察记录,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微妙的平衡。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讲述了植物学的发展历程,以及那些为之奉献一生的科学家的艰辛探索。这种结合了科学知识和人文关怀的叙事方式,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对生命本身充满了敬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植物形态时所用的精确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使得即便是对植物学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奇妙的生命形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它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更重塑了我对自然界的认知。
评分比期待中还好,读完让人心驰神往
评分挺不错的,蛮好的嗯好。
评分送给朋友的礼物。波特小姐的一生
评分送给朋友的礼物。波特小姐的一生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 静下心来读一读 跟着作者一起去领略她的植物庄园和恬静的生活
评分挺不错的,蛮好的嗯好。
评分印刷很精美,非常喜欢,素净美观,很值得收藏!
评分印刷精美,很多彩图,适合收藏。
评分对大自然没爱的人是写不出比得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