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大家小书”系列丛书的一种,既严谨又厚重,没有半点的华而不实。撰写本书的人是名副其实的真正“大家”;是多年从事学术研究的一流学者傅庚生老先生。本书是综合性的,语言很美,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
在阅读《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之前,我对一些古典诗歌,尤其是那些意境悠远、言外之意丰富的作品,常常感到困惑,觉得它们似乎隔着一层纱,朦朦胧胧,抓不住要领。《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作者选取了几首大家耳熟能详但又充满深意的诗歌,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带领读者一步步地去“走近”诗歌。他会先从诗歌的字面意思入手,然后层层剥开,分析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再结合诗歌本身的意象、用词,引导读者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我记得在读到一篇关于送别的诗时,作者并没有停留于对“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直白理解,而是通过对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历史背景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离别的沉重和不舍,以及诗歌中那份含蓄而真挚的友情。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文学的解读过程中,仿佛自己在跟着作者一起“炼”诗,最终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评分坦白说,我对文学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更多的是被故事的跌宕起伏或者语言的优美所吸引,至于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创作意图,往往一知半解。《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这本书,却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更深层文学世界的大门。书中对几篇散文的分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美其文字的精妙,而是深入探究了作者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为何会选择以这样的笔触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以及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蕴含着怎样的智慧和哲思。例如,在分析一篇记述家常生活的散文时,作者竟然能从日常的鸡毛蒜皮中挖掘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故土的眷恋,甚至是对社会变迁的隐晦批判。这种“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的解读功力,让我惊叹不已。它教会了我,真正的文学欣赏,不仅是停留在感官的愉悦,更是一种智慧的碰撞、一种情感的共鸣,是能够透过文字的表象,触及到作者内心最深处的声音,以及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脉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打破了我过去对文学“阳春白雪”的刻板印象。《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并没有回避那些看似“通俗”或者“不够高雅”的文学形式,而是以一种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之前很少关注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总觉得它们是多余的,是为情节服务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却通过对几部不同时期小说片段的细致分析,展现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描写,是如何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当时的社会风俗,甚至作者的匠心独运。比如,作者分析一个人物的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竟然能解读出其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甚至性格中的细微之处。这种“于细微处见真章”的解读方式,让我对文学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让我意识到,文学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思想,更在于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生活质感”,在于作者对人情世故、社会百态的敏锐观察和精准捕捉,从而构建出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那些不朽的篇章怀有深深的敬意,但往往在阅读时,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宝库前徘徊,虽然知道里面 treasures, 却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挖出”那些闪耀的宝石。而《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这本书,恰恰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点亮了前行的道路。它不像其他许多鉴赏类书籍那样,罗列繁多的作品和生僻的术语,而是选取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学片段,通过对这些片段的细致解读,将复杂的文学理论和历史背景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赋”的解读,不再是枯燥的文献梳理,而是通过《子虚赋》、《上林赋》等具体作品,生动地展示了汉代赋体文学的铺陈夸张、辞藻华丽的特点,以及它如何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统治者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解读过程中,不断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为什么当时的文人会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又传递了怎样的信息?这种“追根溯源”式的解读方式,让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作品的语言之美、结构之巧,更学会了如何透过文字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时代的情感,从而真正地“欣赏”文学,而不是仅仅“理解”文学。
评分这本《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书名,初看之下,以为是市面上常见的文学鉴赏类读物,然而翻开才发现,它所呈现的并非简单的作品赏析,而是将文学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带领读者去理解中国文学的脉络与魅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文学与社会、文学与思想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讨论唐诗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意境、格律的解读,而是详细阐述了盛唐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繁荣的经济以及对外交流对诗歌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得我们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悯,不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而是那个时代鲜活的缩影。再比如,在分析宋词的婉约与豪放时,作者巧妙地将词的兴起与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情感寄托联系起来,让我们理解为何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能在各自的时代赢得共鸣。这种将文学作品放置于历史长河中,追溯其生成土壤,探究其时代精神的写法,着实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我在阅读时,仿佛与千年前的文人墨客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文学背后那深邃而丰富的文化底蕴。
评分内容不错,包装完整,物流迅速。
评分此书绝版很久了,这次出的精装
评分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看看才知道。
评分一本老书,终究变成了高大上
评分内容不错,包装完整,物流迅速。
评分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看看才知道。
评分此书绝版很久了,这次出的精装
评分??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评分内容不错,包装完整,物流迅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