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臧跃茹,刘泉红,曾铮 著
图书标签:
  • 混合所有制
  • 经济发展
  • 所有制改革
  • 企业改革
  • 市场经济
  • 国有企业
  • 民营企业
  • 产权制度
  • 经济体制改革
  • 中国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09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624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0
字数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但“数量不少、质量不高”,面临着顶层设计不明、国有股权一股独大、“混而不合”、动力不足,离现代企业制度差距甚远等问题。深刻理解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大意义,厘清并解决这些问题,找准突破口,明确路线图,形成改革大公约数仍然任重道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历史起点主要源于国有企业改革,源于寻找公有制经济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同时也源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消除所有制歧视和各种隐性壁垒,寻求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升级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关键或突破口在于微观层面,通过优化股权结构,着重解决国有企业股权比例过于集中、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健全问题,加快实现从追求形式和数量的“粗放式”混合,向各类资本交叉持股、产权多元、融合发展、治理规范的更为重视发展内涵和质量的“集约式”混合转变。在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现范围、提高国有资本的集中度和配置效率基础上,丰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成果,探索金股、优先股等创新实现方式,鼓励非公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更为广泛的领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微观基础。同时,为全面破除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在建立容错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加强产权保护、优化公司治理、重视风险防范等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配套措施,营造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简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研究机构,于1995年在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基础上组建,主要为中央宏观经济决策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心工作服务,同时面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宏观经济研究院具有贴近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决策机构、贴近中国发展实际、学科专业比较齐全的特色,以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为主,是国家发展改革委重要的智力支持机构,是中国著名的智库之一。

臧跃茹,研究员、博导、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先后在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室主任。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所所长。 2005年被评为中央“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有关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产业政策、微观企业制度、企业竞争力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外资并购管理政策、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战略研究领域等方面有着研究与咨询服务方面的经验。主要著作:《 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政策研究》《 中国企业集团体制模式》《 企业改组与结构调整》《中外企业联姻》《 打破地方市场分割》。

目录

总报告
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研究/003
  一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界定及重大意义/004
  二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013
  三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思路与途径/026
  四 营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制度和良好环境/044

专题报告
新形势下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宏观逻辑起点与总体战略要求/057
  一 所有制改革的一般性理论分析/058
  二 国外典型所有制改革的基本逻辑/065
  三 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历史及其逻辑/076
  四 重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逻辑与新要求/083
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经验研究——基于案例分析视角/098
  一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情况/099
  二 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动机及成功的经验/102
  三 存在的问题/109
  四 相关建议/113
股权混合如何提高企业绩效?
  ——基于竞争性行业上市企业的经验研究/122
  一 问题的提出/123
  二 实证方法与数据/128
  三 国有股权占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34
  四 国有股“一股独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43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158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行业混合所有制研究
  ——基于股权合作的公私伙伴关系(PPP)/169
  一 相关概念界定/171
  二 国外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混合所有制实践及启示/176
  三 我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混合所有制实践及面临的障碍/187
  四 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196
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对策研究/205
  一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实条件及意义/206
  二 非公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208
  三 非公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216
  四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对策/222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的资产定价/232
  一 如何正确看待资产定价/233
  二 现行监管框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36
  三 有关政策建议/247
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基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视角/251
  一 公司治理内涵辨析/252
  二 国外公司治理主要模式及比较/254
  三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进展与主要问题/258
  四 完善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目标及途径/266
  五 保障措施/27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277
  一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变/278
  二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283
  三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288

观点综述
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研究评述/309
  一 概念界定与核心理论问题/310
  二 政策变迁与发展历程/318
  三 新的发展内涵与动向/322
  四 研究和政策要点建议/336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方向、重点与举措”观点综述/340
  一 对国有企业现存问题及功能作用的认识/340
  二 关于国企和国资改革难以深入推进的原因/342
  三 关于国企和国资改革的总体思路与路径/344
  四 关于国企和国资改革的相关建议/346
  五 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349

调研报告
破除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误区、盲区和禁区
  ——对福建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调研/355
  一 调研背景/355
  二 调研总体情况/356
  三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误区、盲区和禁区/359
  四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64
  五 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365
好的,以下是关于一本假想的、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研究》无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书名:《工业革命的遗产:技术、社会变迁与全球格局重塑 (1760-1914)》 作者:[虚构作者名] 艾伦·麦克尼尔 出版社:环宇学术出版社 装帧:精装 页数:约680页 定价:RMB 188.00 --- 内容简介: 《工业革命的遗产:技术、社会变迁与全球格局重塑 (1760-1914)》是一部对人类历史上最深刻、影响最深远的转型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后续发展——进行深度剖析的史学巨著。本书超越了传统上对蒸汽机和工厂系统的机械式描述,旨在揭示技术创新如何如同涟漪般扩散,不仅彻底重塑了生产力结构,更在社会、文化、政治乃至全球权力分配的层面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工业革命并非单一的“事件”,而是一个跨越近一个半世纪、涉及多层次互动的复杂“过程”。作者聚焦于技术(如纺织机械、冶金技术、蒸汽动力)与社会结构(阶级形成、城市化、家庭结构)之间的动态张力,并将其置于宏大的全球贸易与殖民扩张背景之下进行考察。 第一部分:起源与技术飞跃 (1760-1830) 本部分细致考察了英国工业革命得以发生的特定历史条件。作者深入探讨了农业革命、商业资本积累、政治稳定以及启蒙思想对科学探究的推动作用。重点章节详述了从“飞梭”到“珍妮纺纱机”,再到瓦特蒸汽机的演进路径,强调这些发明并非孤立的灵光乍现,而是基于长期积累的知识和迫切的市场需求。一个关键的论述是,早期工厂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工匠生产模式的激烈反抗与整合,它催生了全新的劳动纪律和时间观念。此外,本书也审视了早期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如伦敦和曼彻斯特地区空气与水质的急剧恶化,为后续的社会治理问题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社会结构的重塑与阶级冲突 (1830-1870) 随着工业化的深化,社会阶层分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程度。本书用大量篇幅分析了资产阶级(工厂主、金融家)的崛起及其政治诉求,他们如何挑战旧有的贵族权力结构。更具批判性的是,作者对新兴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通过对工人阶级档案、社会调查报告和早期工会文献的梳理,本书揭示了贫民窟的生活条件、童工的悲惨命运以及工人阶级对政治权利的持续抗争,如宪章运动的兴衰。作者认为,19世纪中叶的社会紧张并非简单的贫富差距,而是一种关于“人”的价值如何在机械化生产中被重新定义的哲学与现实困境。 第三部分:第二次浪潮与全球体系的构建 (1870-1914) 进入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进入了“第二次浪潮”,以钢铁、电力和化学为标志。本书探讨了这一时期的特点——规模化生产、垄断组织的兴起,以及企业管理的专业化。重点关注了德国和美国如何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以及技术创新如何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更重要的是,本部分将视角投向全球。作者论证了工业化是帝国主义扩张的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驱动力。工业强国对原材料的渴求和对新市场的占领,直接导致了“新帝国主义”的爆发。本书分析了苏伊士运河、跨大西洋电报电缆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将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整合进一个以工业中心为核心的全球经济体系中。 第四部分:遗留的遗产与现代性的奠基 在结论部分,作者总结了工业革命对现代世界留下的深远遗产。这包括:现代科学官僚体系的诞生、城市化带来的文化异化感、对“进步”的盲目信仰,以及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本书并非歌颂技术万能论,而是旨在提供一个审慎的历史视角,理解我们今日所处的物质世界、工作模式乃至政治光谱,无不根植于1760至1914年间那场翻天覆地的技术与社会革命之中。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野: 融合了经济史、社会史、技术史和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方法。 丰富的案例分析: 穿插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厂的运作案例、巴黎公社的背景分析以及德国克虏伯企业的崛起研究。 史料扎实: 深度挖掘了大量一手资料,包括政府报告、私人信函和早期社会学家的田野调查记录。 《工业革命的遗产》是所有对现代世界形成机制感兴趣的读者、历史学者、经济学家以及关注技术哲学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读物。它提供了一个清晰而复杂的框架,用以理解技术如何塑造人类的命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不能脱离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这本书在探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时,是否充分考虑了这些中国式的语境?它可能不仅仅是从纯粹的经济学理论出发,而是深入分析了在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历史传统下,混合所有制经济得以孕育和发展的土壤。例如,书中是否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设计来促进各类资本的有效融合。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一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论述,解释混合所有制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书中是否还对西方国家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看待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作用,如何避免过度干预,又如何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这种跨学科、多维度的研究,才能真正触及问题的本质。

评分

这本书仿佛是一本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它深入浅出地解答了我一直以来在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困惑。作为一名在国有企业改革一线工作的员工,我深切体会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书中可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阐述,而是包含了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和案例分析。它可能详细剖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具体操作层面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例如,如何进行产权的界定与评估,如何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如何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如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探讨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如何有效整合不同所有制背景下的管理文化和经营理念,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及如何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书中的内容是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推动所在企业的改革进程。另外,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提及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例如,董事会的构成、独立董事的作用、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等,这些都是确保企业稳健运营的关键要素。

评分

从这本书的名字就能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对一个经济概念的静态研究,更是对一种充满活力的经济模式的动态探索。我猜想书中可能充满了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展望。它可能描绘了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驱动下,中国经济将呈现出的新面貌: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书中是否探讨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如何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例如,如何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和市场化机制,激发国有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活力,又如何通过国有资本的引导,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期待书中能够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它如何有助于提升国内经济的韧性,又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更加清晰的中国经济发展蓝图,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以深蓝色为主调,辅以金色的线条勾勒出经济发展的向上曲线,给人一种专业、稳健的感觉。光看书名,就足以吸引那些对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深感兴趣的读者。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复杂性和讨论空间,它触及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核心,也关乎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我一直对这种多元主体并存的经济模式如何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对全球经济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这一重要议题的宝贵视角。它可能探讨了混合所有制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实践案例,分析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例如如何平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与企业市场化运营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和可操作的建议,能够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学术研究者提供深刻的洞见和有益的参考。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且具有战略高度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孤立地分析某个企业或某个政策,而是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置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中,审视其历史演进、内在逻辑及其对整体经济格局的影响。书中可能详细梳理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学原理上解释了为何这种模式能够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比如,它可能借鉴了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等,来阐述不同所有制主体如何通过合作与竞争,实现效率的提升和价值的创造。此外,我也很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行分类和比较,例如,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探讨混合所有制经济如何与国家战略目标相结合,例如,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将微观企业实践与宏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研究,无疑会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独特性和发展规律提供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