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積極思想簡史:論那些重塑美國國民特質的思維模式

美國積極思想簡史:論那些重塑美國國民特質的思維模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米厚加 著,薛靜靜 譯
圖書標籤:
  • 美國思想史
  • 積極思想
  • 美國文化
  • 國民性
  • 思想史
  • 曆史
  • 哲學
  • 社會思想
  • 美國曆史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4865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1157
包裝:平裝
開本:異16全
齣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積極樂觀進取、奮發嚮上、百摺不撓”的精神構成瞭當今“美國夢”的核心,也構成瞭美國的國傢精神,成為瞭美國國民的信仰……

《美國積極思想簡史》一書將重現一個多世紀以來深刻影響美國現代生活和文化核心的“新思想、積極思想”的發展曆程,帶你追根溯源,尋找構成美國主流意識形態和美國精神的根本之源。

內容簡介

“積極樂觀進取、奮發嚮上、百摺不撓”的精神構成瞭當今“美國夢”的核心,也構成瞭美國的國傢精神,成為瞭美國國民的信仰……
《美國積極思想簡史》一書將重現一個多世紀以來深刻影響美國現代生活和文化核心的“新思想、積極思想”的發展曆程,帶你追根溯源,尋找構成美國主流意識形態和美國精神的根本之源。

·安慰劑效應;
·十二步療法;
·治療各種成癮癥的思想理論基礎;
·積極心理學的形成;
·成功勵誌學的盛極一時;
·裏根的總統競選口號“Nothing is impossible”;
·奧巴馬的總統競選口號“Yes, we can”;
·耐剋公司的標語“Just do it”;
…………

這些事情看似毫不相關,但究其根本都是“積極思想”的具體錶現。積極思想不僅是美國精神的核心思想之一,更是滲透到美國政治、經濟的方方麵麵。

《美國積極思想簡史》是第一部關於美國“新思想、積極思想”的學術著作,也是一本曆史學著作,同時也是一本精神心理學方麵的著作。精神心理學研究學者米厚如從曆史學、醫學心理學、精神心理學和量子力學等各個角度,按照曆史發展的先後順序,逐一分析瞭美國“新思想、積極思想”的萌芽、發展以及高潮等各個時期的情況,並列舉瞭每個時期的代錶人物及其代錶作,反映瞭美國社會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發展和變遷以及影響當代美國主流文化的各種“形而上學”的要素。

作者簡介

米厚如(Mitch Horowitz)
曆史學傢、學者、齣版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和《時政報》等報刊雜誌和網絡媒體的特邀專欄作傢。此外,他還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旗下《周日早間新聞》、美國國傢廣播公司以及美國國傢公共電颱等多傢知名電視節目的特邀嘉賓。
作為一名有多年齣版經驗的齣版人,米厚如曾擔任跨國齣版集團企鵝圖書旗下Tarcher Perigee副總裁、執行主編以及書籍再版補錄部總監,也負責齣版過多名作傢以及大衛·林奇、曼理·霍爾等人的係列作品。
米厚如對東方哲學的神秘學思想,尤其是中國哲學頗有興趣,其中文名字“厚如”取自易經的“厚德載物”和佛傢的“如來如去”。

目錄

目錄

第1章 “新思想、積極思想”的萌芽 / 1
積極思想的先驅們 / 7
“新思想、積極思想”所遭遇的爭議 / 10
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奮發嚮上的國傢精神 / 13

第2章 “新思想、積極思想”的萌芽及發展 / 17
積極思想的短暫曆程 / 19
我寜肯去死,也要放棄治療 / 21
催眠術革命——梅斯梅爾磁療法 / 24
緬因州颳起瞭一股“催眠”的熱潮 / 27
“新思想、積極思想”理論雛形的塑造者:
神秘學布道傢、哲學傢沃倫·埃文斯 / 33

第3章 新思想運動的誕生以及勵誌成功學的萌芽 / 51
從追隨者到異見者:粉轉黑的曆程 / 52
自由思想者 / 54
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美國中西部 / 58
女性撐起半邊天 / 63
新思想的曙光 / 67
勵誌成功學的萌芽:成功神學的誕生 / 70

第4章 勵誌成功學的興盛與中産階級的興起 / 73
醫療的進步 / 77
無形之手:神秘的力量 / 79
思想即物質 / 85
徵服貧睏 / 96
勞動人民的英雄 / 102
中産階級的到來 / 107
自由解放的力量 / 112
神學政治 / 114
吸引力法則背後的故事 / 118

第5章 “新思想、積極思想界”的先驅們 / 123
實用主義哲學 / 125
新思想界內部的分崩離析 / 127
倡導醫學和精神療愈相結閤的大師:理查德·卡博特醫生 / 128
猶太教科學會的興起:路易斯·維特拉比 / 134
精神療愈的內在驅動力:超越自身極限的“能量” / 140
冥想導師、人生體悟課程首創者:葛來恩·剋拉剋 / 147
新思想的傳播大使:歐內斯特·霍姆斯 / 151
樂觀主義的首創者:剋裏斯蒂安·拉爾森 / 155
畢生追尋人生體悟的銷售大師:羅伊·赫伯特·加勒特 / 159
傳媒領域的改革創新先驅: 弗蘭剋·魯濱遜和菲爾莫爾夫婦 / 166
成敗總結 / 176

第6章 積極思想重塑美國精神 / 179
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慈善事業:《財富福音》 / 181
深受新思想影響的勵誌大師:戴爾·卡耐基 / 184
淡泊明誌,寜靜緻遠 / 187
幸福箴言書:諾曼·文森特·皮爾 / 191
水瓶座: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總統 / 201

第7章 新思想、積極思想鑄就成功人生 / 215
最奇妙的秘密 / 218
什一稅與勵誌成功學 / 224
積極箴言運動 / 227
成功神學 / 229
積極思想的興起 / 232
玩弄政策漏洞於股掌之中 / 234
突破心理極限,激發生理潛能 / 238
凡事必有度,物極必反:塞多納慘案 / 241
大隱隱於市 / 242
積極思想是否真的有效 / 247

第8章 “積極思想”是否行之有效 / 249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251
吸引力法則是世間唯一的法則嗎 / 255
通往真理之路往往荊棘叢生 / 259
成功的要素 / 259
激情的力量:甘茲菲爾德實驗 / 262
執念的力量 / 265
淨勝的高階力量 / 267
積極思想的四大流派 / 270
現代精神療愈發展概況 / 278
超越時空,無遠弗屆 / 282
重塑人腦思維模式 / 286
積極思想革命 / 288

精彩書摘

推薦序1

不論是作為一名心理學傢、一名心理醫生,還是一位活瞭 80 年的老者,我都有比較充分的理由推薦這本書。因為本書作者以曆史學傢的身份,從一種思想的高度和深度仔細地介紹、探究和追溯瞭“新思想、積極思想”思潮的流行和發展,其終極目的在於尋找和迴答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人的一生是一個自我追尋的過程,誰都迴避不瞭迴答“我是誰”“為什麼生下來”“我有什麼用”這類問題。人們對這類問題有瞭自我認可的答案之後,便會忠實地去自我實現。

“新思想、積極思想”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它是人們在新的時代對人類自身的許多這類終極問題進行探索和思謀的結果。作為一種人生哲學,它具有普世價值。

朝問道,夕死可。人總應活個明白、活齣高度以及活齣品位。新時代,我們應把生活提高一個檔次。物質時代快過去瞭,新時代則是一個精神的、哲學化的時代,它讓我們的生活能夠跟上時代的洪流!

讀讀這本書吧!米厚如先生的這部巨著絕不會讓你失望,你讀後定會驚喜連連,收獲不斷。

我還想說,在中華崛起、巨龍騰飛之時,我們需要如此好的書。《美國積極思想簡史》一書中介紹的思想與我們傳統文化的整體性、內斂性不謀而閤,讀起來應有親切之感。



張吉連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退休教授
《美國積極思想簡史:論那些重塑美國國民特質的思維模式》 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傳統的曆史著作,它不專注於描繪戰爭的硝煙、政治的角力,抑或經濟的起伏。相反,它將帶領讀者深入美國國民精神的核心,探尋那些塑造瞭美利堅民族性格、驅動其前進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的演變軌跡。這是一部關於理念的力量,關於思想如何凝聚人心、激勵創新,並最終塑造一個國傢命運的史詩。 我們所處的時代,信息爆炸,觀念日新月異,但追溯根源,一個民族之所以是它現在的樣子,離不開其世代相傳的精神內核。美國的“積極思想”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不斷湧現、發展、融閤的思維集閤體。它體現在從獨立戰爭時期對自由和機遇的堅定信念,到工業革命時期對進步和發明的無限憧憬,再到20世紀麵對挑戰時展現齣的堅韌不拔和創新精神。這些思維模式,如同看不見的DNA,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個美國人的集體意識之中,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方式、價值判斷,乃至對世界的認知。 本書旨在解析這些“積極思想”的起源、演變及其在美國社會各個層麵的具體體現。我們將從早期的清教徒精神齣發,探討勤奮、自律、上帝恩賜的觀念如何為這片新大陸播下開拓創新的種子。接著,我們會深入研究啓濛運動對理性、個人權利和天賦使命的強調,它們如何支撐起一個嶄新的國傢,並賦予美國人一種獨特的使命感。 隨著美國走嚮工業化和城市化,新的積極思想應運而生。我們將剖析“美國夢”的興起,它不僅僅是對物質富足的追求,更是對通過自身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和改變命運的信念。我們會審視“進步主義”運動中的樂觀主義和改革熱情,以及它對社會公平和公共福祉的追求。同時,也將探討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對人類無限可能性的信仰,這種信仰驅動著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去探索未知,挑戰極限。 二戰後的美國,麵臨著新的全球格局和國內挑戰。本書將分析“冷戰”時期所激發的國傢凝聚力和對民主價值觀的捍衛,以及“民權運動”中對平等和正義的堅定追求。我們會看到,即便在經曆動蕩和變革的時期,“積極思想”也從未缺席,它以更深刻、更包容的方式展現著生命的韌性。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迴避“積極思想”中的復雜性和潛在的局限性。我們也會探討,有時過度的樂觀是否會掩蓋現實的挑戰,個人主義的強調是否會削弱集體責任感,以及“美國例外論”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通過審視這些起伏和反思,我們可以更全麵地理解美國國民特質的形成過程。 為什麼讀這本書? 洞察美國精神的內核: 想要理解美國為何在曆史上能不斷剋服睏難、實現飛躍,這本書將為你揭示其深層的思維驅動力。 理解全球性影響: 美國的思維模式早已跨越國界,影響著全球的商業、科技、文化和政治。理解美國的“積極思想”,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當代世界的走嚮。 反思自身文化與價值觀: 通過審視一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積極思想”體係,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和反思自身所處的文化環境,以及我們自身的思維模式。 尋找個人成長的啓示: 那些驅動美國前進的思維模式,如韌性、創新、追求卓越,往往也是個人成長和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品質。本書將為你提供寶貴的思想養分。 打破刻闆印象: 許多關於美國的刻闆印象,往往隻看到瞭錶象。本書將帶你穿透迷霧,深入瞭解那些真正塑造美國人的內在力量。 本書將帶你探索: 清教徒的“神聖召喚”與“工作倫理”: 它們如何成為美國早期拓荒精神的基石。 啓濛運動的“理性主義”與“個人自由”: 它們如何孕育齣美國獨立的精神和對民主的追求。 “西部邊疆”精神與“自力更生”的信念: 它們如何塑造瞭美國人的冒險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品格。 “鍍金時代”的“工業樂觀主義”與“機會均等”的想象: 它們如何推動瞭美國的經濟騰飛,也留下瞭深刻的社會問題。 “進步主義”時代的“社會改革”與“理性進步”的理念: 它們如何試圖解決工業化帶來的弊端,並重新定義社會責任。 20世紀“美國夢”的演變與神話: 從物質富裕到自我實現的追求,它經曆瞭怎樣的轉變。 “科技創新”與“無限可能”的信念: 它們如何驅動美國在科學和技術領域屢創奇跡。 “二戰”後的“自由世界領導者”的使命感: 這種使命感如何影響瞭美國的全球戰略和國際形象。 “民權運動”與“平等正義”的呐喊: 它們如何挑戰並重塑瞭美國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 當代美國“積極思想”的新形態與挑戰: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曾經的“積極思想”又呈現齣怎樣的麵貌? 《美國積極思想簡史:論那些重塑美國國民特質的思維模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探索之旅,它將引領你走進一個充滿活力、不斷變化的美國精神世界。它將讓你明白,一個國傢之所以強大,不僅僅在於其物質財富和軍事力量,更在於其深植於國民心中的那些不滅的信念和驅動力。這是一部關於希望、關於勇氣、關於人類對更美好未來不懈追求的篇章。通過閱讀本書,你將獲得對美國乃至人類普遍價值觀的深刻洞察。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嚮來對那種試圖一言以蔽之的宏大曆史敘事感到不耐煩,但這本書卻以其嚴謹的文獻考據和清晰的邏輯推演,贏得瞭我的尊重。它不是在簡單地復述曆史,而是在重塑我們理解曆史的方式。作者對待“積極性”這個概念的處理,尤為高明,他沒有將其簡單地等同於樂觀,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必須通過行動和意誌力去“實踐”的道德義務。這種對內在驅動力的強調,深刻地解釋瞭美國社會中那種永不停歇的、有時甚至是近乎焦慮的創新與擴張的動力源泉。每一次對新思潮的引入,都被放置在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進行考察,讓人理解到,觀念的誕生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特定物質條件下的文化迴響。我不得不承認,在讀完關於某些特定曆史時期的章節後,我需要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對“進步”一詞的定義。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掌握得非常巧妙,讀起來有一種奇特的沉浸感,仿佛作者正在沿著一條時間隧道,引導讀者親眼見證每一個思想轉變的臨界點。它成功地避免瞭將文化史寫成流水賬的通病,而是緊緊圍繞著“國民特質”這個核心命題,進行有機的串聯。比如,書中對於“實用主義”哲學如何滲透到政治決策和日常道德判斷中的論述,就顯得格外有說服力。這種滲透並非瞬間完成,而是通過教育體係、大眾媒體以及行業領袖的口耳相傳,逐漸固化成一種集體無意識。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似乎總能找到那些被主流敘事忽略的“噪音”——那些挑戰主流思維的邊緣聲音,並分析它們為何未能成為主導。這種對思想邊緣地帶的關注,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美國思想光譜的理解,證明瞭任何一個時代的“主流”都是無數次思想交鋒後的暫時妥協。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對“美國夢”的理解可能過於單薄和扁平化瞭。作者仿佛拿著一把手術刀,精準地解剖瞭支撐起這個國傢身份認同的各種復雜的、有時甚至是相互衝突的思維支柱。它讓人警醒的是,那些我們今天視為理所當然的“常識”,其實都是在特定曆史節點上,由特定群體精心構建和傳播的結果。那種對“無限可能”的信仰,並非憑空齣現,而是建立在一係列關於自然、關於人性的預設之上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主題時的剋製和廣博視野,他既沒有陷入對早期思想的盲目頌揚,也沒有進行過度批判的解構。相反,他提供瞭一個審視這些思想“實用價值”和“潛在代價”的框架。這種平衡感在處理跨越世紀的思想流變時尤為重要,它使得曆史的解讀不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而是充滿瞭灰度的、引人深思的層次感。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簡直像是一幅精妙的掛毯,每一根絲綫都代錶著一個時代的核心信念,它們交織在一起,共同描繪齣瞭美國精神演進的宏大圖景。我原以為這是一部枯燥的學術梳理,沒想到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將那些抽象的哲學思潮具象化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關鍵的社會事件。讀起來,你不是在閱讀曆史,而是在親身參與一場思想的辯論。尤其是在探討十九世紀末期,技術樂觀主義如何與個人奮鬥的敘事深度融閤時,作者的分析力度讓人拍案叫絕。他沒有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信念如何在工商業的擴張中被塑形、被推崇,甚至在某些時候,如何成為一種難以抗拒的社會壓力。書中對於“成功學”概念的早期形態的剖析尤其深刻,它揭示瞭美國文化中一個持久的矛盾:對集體秩序的嚮往與對極緻個人主義的狂熱崇拜之間的永恒拉鋸。這種洞察力使得全書的論證不僅僅停留在思想史的層麵,而是觸及瞭美國社會結構深處的肌理。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無與倫比的穿透力,它讓我不再僅僅把美國視為一個地理概念或政治實體,而是一個由不斷湧動、自我修正的思想潮流所塑造的活的有機體。作者對語言的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能夠用極其精準的詞匯來界定那些模糊不清的時代精神。例如,書中對“自我實現”的早期變體進行細緻的詞源學分析,揭示瞭其如何從一種精神追求逐漸異化為一種市場化的、可量化的目標。這種細緻入微的挖掘,讓人看到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文化基因是如何代代相傳並不斷變異的。全書的論述層層遞進,結構緊湊,即便涉及到晦澀的哲學流派,也總能通過生動的案例或恰當的類比,將其轉化為可供普通讀者理解的洞見。這本書無疑為研究美國文化心理提供瞭一個極具啓發性的全新視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