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刷限量签名版!
畅销书《爱讲故事的爸爸才是好爸爸》精装升级版!
写给新手父母的绘本扫盲书——
10个绘本入门普及问答;
50个绘本教养问答,帮你构建绘本阅读养成计划;
101本世界经典绘本推荐解读,让你成为孩子心中的“故事大王”!
近百条国内外绘本网站资源,开启世界绘本的大门!
新增“如何用爸爸绘本激活父爱”等数篇文章,为亲子阅读带来新思路!
440页典藏精装,四色全彩印刷,高品质纸张,绘本教养典藏之作!
60后资深媒体人杨政辞职回家专心做“奶爸”后接触绘本,被绘本的精致所吸引,从此开始了与女儿一起读绘本的亲子阅读历程。在感受到绘本阅读给女儿、给父女关系甚至给自己奇妙的影响后,杨政开始在微博上推荐绘本阅读,“绘本推广者”成为杨政与“爸爸”身份齐名的另一身份,他因此也被亲切地称为“童书爸爸”。在本书中,杨政要将他在绘本推广领域几年来的经验与读者分享,其中包括关于绘本阅读父母关心的问题、101本经典绘本推荐以及绘本资源的大集合,让更多的父母认识到: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杨政
国内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五颗星美育创始人。
曾在新闻媒体工作25年,从2011年起,在微博上记录女儿的阅读经历,点评和推荐世界经典绘本,使很多家庭走上亲子阅读的道路。
2013年,开创“绘本阅读+艺术表达”的五颗星美育课程;2014年,开创“带着绘本去旅行”亲子旅行项目,开启绘本环球之旅。
新浪微博:@杨政
我常常回忆女儿出生时的情景——那天,我在产房里陪伴妻子生产。医生抱着浑身胎脂的孩子走过来,接着,护士叫我:“请你来给孩子剪脐带。”
剪脐带,是容易得不得了的一件小事情,为什么要让父亲来做呢?当时,我脑子空空,照做了。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明白,这是一个仪式,是一个庄重的仪式,是在用行动宣告:母亲孕育这个生命的过程已经结束;是在提醒父亲:今后,做父亲的你,要好好地保护这个小生命、引导她走向正确的人生旅途。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他。后来,每年的父亲节,他都会做一个演讲。他曾说:
“在我们生活所依附的岩石中,重要的岩石是家庭。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每位父亲对家庭基础能起多么关键的作用。父亲是教师和教练,他们是导师和生活角色的模范,是成功的榜样,亦是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的人。”
奥巴马同时说:
“但如果我们坦诚的话,我们应该承认有太多的父亲不在其位——不在太多人的生活里,不在太多的家庭里。他们置他们的责任于不顾,表现得像小男孩而不是男子汉,我们许许多多家庭的基础也因此而变得更加薄弱了。生活里没有父亲的孩子落入贫困或犯罪的可能性比其他孩子要高出5倍,辍学的可能性高出9倍,关进监狱的可能性高出20倍。他们更有可能出现行为问题,比如离家出走,或者成为青春期父母。由于父亲的缺席,我们社会的基础变得更加薄弱。”
奥巴马呼唤的是父爱,他要求男人们在有孩子以后,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我2011年初辞职,辞去了耕耘25年、有一份优厚薪水的工作回家,专职来陪伴孩子。其实不仅是因为我深深地爱着女儿,或是因为人到中年的我,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可以做到在几年以内不拿薪水也能生活。更重要的是,回想起来,我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曾经犯过很多的错误。我曾经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父亲,在儿子的成长中,我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尽管我的儿子现在已经成人,心地善良而阳光,对人友善而真诚,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但我还是常常想起我所带给他的伤痛。我常常会感到遗憾:如果在儿子小的时候,中国就有绘本,我就能读绘本给他听,同时我也能在绘本里找到许多的人生和育儿哲理,那该多好啊!
是啊,中国直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大量引进国外优秀、经典的绘本。我自己,直到2008年的夏秋之交,才一次看到这样精美的、浓缩了世界和人生精华的读物。所以,当朋友们建议我写一本绘本扫盲书的时候,我心动了。在我当新闻记者的经历中,我几乎没有写过什么长篇大论的东西。虽然我做了25年的新闻工作,做过文字记者、编辑,做过摄影记者、图片编辑,但我几乎没有写过5000字以上的文章。写一本书,对于我来说,是困难的。
但是,对于一个父亲,对于没有经过任何岗前培训就做了父亲的我,曾经犯过许多错误、还会不断地犯错误的我,如果在今天,我能告诉所有年轻的父亲,你可以更好地履行做父亲的责任,那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如果今天,我可以引导父母们爱上绘本,使他们每天都能抽出一些时间,给孩子读这些世界上美的书,那不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德吗?
于是我开始写。写我从2008年知道绘本之后,带孩子读绘本的经历和体会;写我2011年辞职后在家陪伴孩子,同时在新浪微博上记录、分享给孩子读绘本的感受;整理和丰富近两年间所发布过的300余篇有关儿童阅读和绘本的微博;梳理我与粉丝们的互动和问答。
我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位父亲,都承担着相当繁重的工作,绝大多数父亲都不可能像我一样,暂时放下工作回家专职陪伴孩子,那真的不现实。但我们知道,每一位父亲,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那么他一定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高质量地陪伴孩子,给孩子读绘本、和孩子一起游戏、带孩子一起去户外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在给女儿读绘本的4年多时光里,我和女儿一共读了多少本书?实在是无法统计,估计有1000本了吧!尤其在她4岁半至6岁半的两年里,我们几乎每周都会读几本新书。每天晚上的睡前阅读,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使带着孩子去旅行,我们也总是要带上几本书,或者在外地的书店再买几本。
通过绘本,我想,我已经在孩子的脑海里,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是世界上精美的图像,是世界上优美的语言,是世界上浅显但深刻的道理。
可以说,我在孩子的心里,已经为她建立了一个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品位和审美的基准了!
正如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所说:“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孩子们长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当时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那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的时候,把一个父亲想对孩子们说的话都说完了。”
我知道,目前陪伴孩子读书的人,主要是母亲。这个现状暂时不可能有大的改变。但是,我也知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亲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了。衷心希望各位读到我这本小书的妈妈,把我,这一位爸爸的体会,分享给你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分享给身边的男性朋友们,鼓励父亲拿起绘本,给孩子们讲下去。
最后,我愿意告诉每一个孩子的父亲——我们要有做好爸爸的决心和努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建立心灵的基石。
请珍惜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的童年。
杨政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
这是一个大问题。孩子理解一本书,有两大途径:一是将自己的观察与自己对于世界的了解、经验结合;二是聆听家长的讲读,感受讲述人对书的理解。所以说,家长讲读绘本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理解程度和感受深浅。
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说的:“讲绘本的人能决定念绘本的最终价值。不论多好的绘本,如果讲的人态度敷衍,就无法生动传达书中的意蕴……讲绘本的人如果能与好的绘本产生共鸣,充分理解书的内容,并自得其乐,必定能将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给孩子。”(摘自《幸福的种子》)
给孩子读绘本,我见过不少方法,也用过不少方法。比如照本宣科法、抑扬顿挫法、轻声朗读法、大声朗读法、添油加醋法、边读边问法、角色扮演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和喜欢的讲法,而孩子对于不同的讲法,感受肯定也是不同的。
在我刚刚接触绘本,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我自己采取最多的是“照本宣科法”。在自己对所讲读的绘本理解不够的时候,也只能采用这种方法。照本宣科,顾名思义就是照着绘本上的字,逐字逐句地念,能把句子念清楚、念通顺,就算可以了。
这种方法,也是初读绘本的人用得最多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只有简单字句的小小孩童书来说,应该是可以的。但这样讲读,往往因家长对书籍的理解和感受不深,讲述效果可能一般。所以,我强烈建议:为孩子讲读绘本,我们自己一定要先看一看,只有大人先热情洋溢地喜欢上绘本,才能把自己的喜欢传递给孩子。自己先看一看,让自己先喜欢上绘本,是为孩子讲好绘本的法宝。
在为女儿读了数百本绘本之后,我觉得,建立在自己喜欢、热爱基础上的抑扬顿挫法、轻声朗读法、大声朗读法和角色扮演法,最容易被孩子接受,能加深孩子的记忆。
读不同的绘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读故事性强的作品,如《妈妈的红沙发》《团圆》《不一样的卡梅拉》《提姆和莎兰》等,抑扬顿挫的读法,可以让孩子感受不同人物的语言、情绪;在读《圆圆的月亮》《风到哪里去了》《亲爱的月亮》等故事性不强、比较抒情的绘本时,采用轻声朗读法,而且睡前读,可以让孩子心情平静下来、情绪舒缓下来;在读《走进生命花园》《西雅图酋长的宣言》时,我采用大声朗读法,甚至在读《西雅图酋长的宣言》时,我站在椅子上,为孩子高声朗读。这样,我自己也被铿锵有力的声音感染。
还有许多绘本,里面的角色性格鲜明、情节曲折,非常适合做角色扮演游戏。如《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娅》《艺术大魔法》、“米尼狼”系列的《生病了,不害怕》等,这些能让孩子角色代入的绘本,让孩子可以“动”起来的绘本,将给孩子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此外,在读《一园青菜成了精》《外婆桥》等改编自童谣的绘本时,事先查查资料,读起来可以用快板、童谣的节奏,孩子很快就可以朗朗上口了。
究竟应该怎么给孩子读绘本,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孩子喜欢、家长轻松,就是最好的方法。即使家长添油加醋地为孩子讲读绘本(虽然这种方法我并不喜欢),如果孩子爱听,或者在特定的情形下—比如在孩子熟读作品后,和孩子一起,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构绘本,为孩子这样讲,也是可以的。
如何把孩子从电视前“解放”出来?
这个问题,我自己也遇到过。那是1994年我来深圳,当时我儿子只有3 岁,和他妈妈在老家,所以小孩只好交给外婆、外公来带。对于老人帮助带孩子,我们是心存感激的,老人家照顾孩子真是无微不至。但是,当孩子回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已经非常喜欢看电视了。因为,在外婆家的时候,他们往往是看到“再见”才睡觉。在外婆家,儿子看完了50集的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我4岁的儿子,竟然可以把主题曲、插曲都唱下来了。
可以因此而责怪老人家吗?不可以!老人家带孩子,当然不能事事令人满意。他们的人生经验很丰富,但是几乎所有的老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绘本,不知道该给孩子讲什么书。如果你没有给老人准备一些要讲给孩子的书,怎么能责怪老人给孩子看电视呢?所以,如果你无奈地把孩子交给老人带,那么就为老人准备一些和孩子共读的绘本吧!
松居直先生在《我的图画书论》中说:“电视不能与人交心,彼此不会对话,即便向电视发问,电视也不会回答…… 在机器和人之间,因为没有人那样的心与心之间的互动,便不会有温暖的关系…… 电视不具有培养幼儿富有人性的能力,这种人性,从根本上讲,只有父母的爱才会培养出来。”美国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中有专门的一个章节来讨论电视和阅读的问题。书中说:“看电视和读书有许多明显的差异,比如看电视会让孩子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看电视是一种不用社交的经验、电视使孩子不会提问、看电视使孩子缺乏和家人的对话、电视里出现的语言十分贫乏(只有绘本的1/2,更不用说小说了)……”
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如何在电视和阅读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做出恰当的平衡,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孩子看电视,更不是在孩子看电视的时候,粗暴地前去关掉电视,同时,丢给孩子一本书—喏,去读书吧!
在记忆里,儿子在4岁时来到身边与我团聚之后,看电视的时间并不长—我和他经常会在阳台上背诵古诗、到附近的公园里去玩,电视没有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大问题。而有了小女儿之后,我发现小女儿也很喜欢看电视,这就让我来再次思考这个问题了。我并没有简单地禁止孩子看电视,而是做了一些别的事情。
1. 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不是说要少让孩子看电视吗?怎么还要一起看?我的意思是要和孩子一起选择有意思、有水平、有档次、有意义的电视节目看。我们当然可以看看《猫和老鼠》,可以看看迪士尼百年经典动画片,可以看看中国经典水墨动画,可以看看BBC 或者美国国家地理的节目。我女儿到6岁的时候,已经看过很多电视节目了。《迪士尼百年动画经典》,大概100部片子,已经看完了;《世界动画—中国水墨动画》,也看完了;《英国BBC 科学杂志》,看了不少;《一分钟看艺术》4碟,看了几遍;《小小爱因斯坦》《爱探险的朵拉》《迪士尼魔法英语》这些都是孩子爱看的节目;《蜡笔小新》《猫和老鼠》也看了不少。谁能说这些不是孩子应该看一看的片子?
同时,也要允许孩子看他们自己喜欢的电视,当孩子喜欢某一种电视节目的时候,应该有宽容的态度,问一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喜欢看这个节目。
我和孩子有约定,每天可以看1个小时(节假日有时候会放宽到2小时)的电视,而我争取在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抽出时间来陪伴她,主要是要和孩子一起来讨论电视节目,负责解释节目里出现的孩子不懂的台词和道理,在电视画面的光线、色彩好看的时候,提醒孩子注意一下。
抱着孩子一起看电视,孩子有了温暖的记忆,在遇到一些令孩子不安的画面的时候,她也找到了可以依靠和解释的人,这是非常好的家庭享受啊!我个人是不排斥看电视的。而且,和孩子一起看我们都喜欢的节目,弥补了机器与人之间缺乏交流的不足。
2. 营造家庭的读书气氛。如果你想让孩子少看电视多读书,那么家长首先要做到少看电视多读书。如果家长在家里长时间地看电视,置孩子于一旁而不顾,孩子无论如何都是不会爱上看书的。
营造家庭的读书气氛有很多方法,比如,在家里到处都有书籍,把想给孩子看的书,都放在孩子可以很容易看到、拿到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经常看书,爸爸妈妈要经常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3. 假如孩子已经养成了看电视的习惯,每天都要看2个小时以上的电视,并且缺乏和大人的沟通,这才是大人要注意的问题。家长需要检讨孩子为什么只喜欢看电视—你在家陪伴孩子多吗?你每天陪伴孩子多少时间?你有没有给孩子朗读过书籍?假期里你陪孩子去公园或野外吗?你都陪孩子做过什么?你在家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看电视?你都看些什么内容的电视?如果你想过这些问题,一定就可以明白孩子沉溺于电视的原因了。找到了原因,解决的方法就会有了吧?
4. 纠正孩子看太多电视的方法,还有就是看绘本—绘本虽然没有像电视节目一样的会活动的画面,但是绘本的画面,是经典瞬间,有助于孩子细心地观察;绘本虽然没有像电视那样丰富的声音,但是父母为孩子阅读的声音,更容易深入孩子的内心;如果一个家庭,每天都有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孩子不会养成长时间看电视的习惯。
一页天一页地,夹着不知天高地厚的童年
文/邓康延
远古岩画和今日绘本,都是上苍转赠的礼物,传递自然母体的拙朴、率真。原始森林里结绳记事的一个疙瘩,五千年后被有心人解开,涂以色彩、线条,成了绘本,成人释放童心,世界回到童年。漫长的历史,绘本可以轻轻几页翻过。
杨政,在媒体工作了二十几年,有一天倏地醒悟,辞了职,奔了香港,做了小女儿的专职爸爸,历经沧桑后和女儿一起返璞归真天天读绘本,如玉时光,相互映照。书中的旅行,无远弗届,何况是图画的书,陪孩子一同再出发的人,起码扩展了1.5倍人生。40岁的他给3岁的她每周阅读几本图画书,那些清澈如溪的生命体验,滋润了两代人的情感。父亲明了:对于孩子,在学会认字算数之前,应该先有情感的体验、美善的体验,早早种下抵御丑恶的疫苗;对于大人,最好的状态是,看过了世界的黑暗与痛苦之后,却依然相信美好。“绘本女儿”在父亲节的清晨,在他门口搁了个大箱子,里面是一个个小礼物,最后的礼物是女儿自己。撒娇的小女乖乖的爸,在港岛逼仄的楼宇天际线里,迎空一抹蔚蓝。
我童年是在西安南关正街度过的,荒唐的岁月,父母在野外工地,童心忧郁,守着外婆和她璨若星子的故事。我受欺负与人打架后,会去街头巷尾的小人书摊,打开一分钱看一本的世界:岳飞的精忠报国,水浒的侠义江湖,是一代人的传统绘本,是万般喧嚣处的一隅精神操场,可以简单又经典地慢跑转圈。许多年后当我去做《先生》纪录片时,更真切地体会到蔡元培先生想用美育替代宗教的苦心孤诣。对美五体投地,才能对丑势不两立。美育的缺失、人性的缺失,只会批量长出焚琴煮鹤之辈。
即便远如太平洋对岸的一片叶子,也用不着一百年才能漂泊到东方彼岸,可绘本就是被耽搁了一百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各地绘本五彩缤纷,英国、美国,继而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富饶的地域,绘本多姿;开放的文明,童心无疆。绘本终于在21世纪初长驱奔入中国大陆,在印刷术发明之地,涌来了仰仗精细印刷的绘本季。经典的绘本,是世上顶尖画家的用心勾勒、勾勒摹心。它的内容多元开阔、无所不包,但能存放于一纸故事;它的形式不拘一格,放纵各种绘画手段、主义派别,但不附庸权势金钱。精神原本没有故乡,正像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绘本的魅力就是它的童心人性。
几年前,我们开门突然撞上了微博时代,一切被逼得迅捷化、情绪化。杨政在新浪微博上三年间记录下数百条与孩子同读绘本的体验,汇聚各种绘本的心得,以及与粉丝的互动问答。那些富有想象力的绘本大师生前也无法想象,在古老的东方大国的电子时代,绘本颠覆了、冲刷了东方国度一部分人的生活视野。杨政的幸运是凭空生了翅膀,他的16万多粉丝的幸运是可以在他和女儿挑选的年度百本绘本中共鸣,又能在相同的时空里各自心悟。这是绘本的力量,开放的力量,交融世间种族、语言、习俗的力量,达至阅读者在皮肤上、心灵上的通感。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些率性的涂抹,竟能铺展开许多人的精神家园,其秘密就是袒露心底的秘密。
这个世界会好吗?可以确信的是,绘本的世界是好的,世界的理想是好的,实现理想的苦难、艰辛也是好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美好的追求,正像没有谁能挡住春天开花。绘本是迎击一切丑陋残暴伪善的柔软力量,但它是有生命的藤葛,假以时日,必将碎裂顽石。
祝福杨政父女,祝福中国热爱绘本的人们,那些在墙角落泪的人和在满天乌云下看到漫天霞彩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自己。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关于亲子教育的思考中。标题《爱讲故事的爸爸才是好爸爸》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直接点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扮演经济支柱的角色,更应该扮演什么?而“讲故事”,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动作,似乎成为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更多的是关于父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与孩子建立深层连接的艺术。书中对于爸爸们在讲故事时的情态描摹,让我看到了父爱的细腻与温柔。无论是爸爸低沉的嗓音,还是他眼中闪烁的光芒,亦或是他讲到动情处不自觉地做出的小动作,都传递着一份浓浓的爱意。 书中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格外亲切。作者没有使用生硬的理论,而是通过描绘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将“爱讲故事”的爸爸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仿佛看到了爸爸的故事,是如何点亮孩子的好奇心,如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如何在孩子心中播下勇敢、善良的种子。 这本书更像是对“好爸爸”定义的一次重新解读。它告诉我们,一个好爸爸,不一定需要多么辉煌的成就,但一定是一个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并且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的父亲。而“讲故事”,恰恰是这种爱的最佳载体之一。它能够跨越年龄的鸿沟,连接心灵的距离。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那些希望与孩子建立更亲密关系的父亲们,提供了一个具体而温暖的行动指南。它让我们明白,原来简单地拿起一本书,用自己的声音去讲述,就能为孩子的童年,增添如此多的色彩和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关于爱的传承。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就被它标题的直白和温馨所吸引。《爱讲故事的爸爸才是好爸爸》,这样的表述,直接触及到了很多家庭的痛点和期盼。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父亲可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陪伴孩子,而“讲故事”这个看似简单却充满魔力的行为,在书中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书中对爸爸讲故事的场景描写,极富画面感。想象一下,夜幕降临,房间里只有一盏温暖的台灯,爸爸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缓缓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孩子们窝在爸爸的怀里,或睁大眼睛,或露出沉思的表情,他们的世界,在那一刻被故事的光芒点亮。这种温馨而充满爱意的画面,很容易就能在读者心中唤起共鸣。 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于故事内容的选择和讲述方式的探讨。作者似乎在强调,好的故事不一定需要多么宏大复杂,关键在于它能否引起孩子的兴趣,能否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道理。同时,爸爸在讲述故事时的语气、表情、肢体语言,甚至是他为故事注入的情感,都成为连接父子心灵的重要纽带。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写给爸爸们的“爱的指南”。它并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描写,让爸爸们意识到,讲故事这件小事,蕴含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它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同情心,激发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独一无二的爱。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父爱形式的全新思考。它提醒我们,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陪伴和情感上的连接。而“讲故事”,恰恰是实现这一切的绝佳方式。它让父爱变得有形,有声,有温度,从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颗关于爱、勇气和梦想的种子。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爱讲故事的爸爸才是好爸爸》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要为孩子做,但又常常力不从心的事情吗?”标题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直击了现代社会中许多父亲面临的困境,同时也点亮了希望。 翻开书页,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氛围扑面而来。书中对于父子(女)之间讲故事的场景描绘,充满了生活气息。作者并没有将故事写得过于童话化,而是更侧重于展现爸爸们在讲故事时,与孩子们之间真实的情感互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孩子们反应的细致刻画,他们时而瞪大好奇的眼睛,时而咯咯地笑出声,时而又会陷入沉思,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那份纯粹的快乐。 我注意到,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关于“讲什么故事”,更多的是关于“如何讲故事”。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讲故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与孩子建立连接的方式。爸爸们通过赋予故事生命,用自己的声音、语调、甚至一些小小的表演,将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深深地烙印在孩子们的心里。这种方式,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和想象力。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隐含了一种观点:爱讲故事的爸爸,往往也是更懂得如何去理解和陪伴孩子的爸爸。因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爸爸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去猜测他们的想法。这种换位思考,无疑会加深父子(女)之间的理解和默契。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宝贵的育儿建议,它以一种极其温柔而深刻的方式,提醒着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给孩子讲故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给予了孩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童年,更用父爱,为他们铺就了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童趣和温暖,浅蓝色的背景,一幅温馨的图画,一个慈祥的爸爸正抱着小小的孩子,用手指着一本书,眼中闪烁着爱意和期待。光是看到这个画面,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父爱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它,去探寻其中藏着的动人故事。 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纸张香混合着油墨的清香,瞬间将人带入一个属于童年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插画的风格,那种手绘的质感,色彩的搭配,既不失童真,又不会过于幼稚,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每一幅插画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立又完整的故事,让文字更加生动,让想象力插上翅膀。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亲子关系的细腻描摹。作者并没有直接灌输道理,而是通过爸爸讲故事的场景,巧妙地展现了父爱如何滋养孩子的心灵。看着爸爸在夜晚,在睡前,用他富有磁性的嗓音,编织出一个个奇妙的故事,里面有勇敢的骑士,有善良的小动物,有神秘的魔法,这些故事不仅能让孩子安然入睡,更能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勇敢、善良、智慧和爱。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故事中加入的一些小细节,比如爸爸讲故事时,偶尔会模仿角色的声音,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比如在故事的高潮部分,爸爸会故意放慢语速,吊足孩子的胃口,让他们更加投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恰恰是“爱讲故事”的精髓所在,它不仅仅是内容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亲密的连接,让亲子时光变得无比珍贵。 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更是写给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可能忽略的那些细微之处。读完这本书,我深切地体会到,原来爱讲故事的爸爸,真的能给孩子带来如此多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想象力,是勇气,是面对困难时的力量,是心中永远的那片温暖港湾。
评分这本《爱讲故事的爸爸才是好爸爸》给我带来的体验,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涤荡。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触动内心深处,并且能够在我与孩子互动中有所启发的内容,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它不仅仅是一本童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父爱与陪伴的教科书,但它用最轻柔、最感人的方式呈现出来,没有丝毫的说教意味。 我惊叹于作者对“讲故事”这件事本身内涵的挖掘。它并非只是简单地复述情节,而是将讲故事的过程升华为一种艺术,一种与孩子深度连接的桥梁。书中对爸爸讲故事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脸上洋溢的笑容,那些纯粹的快乐,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我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种真实感,让我在阅读时,也忍不住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或是想象着未来与自己孩子分享故事的场景。 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故事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有些故事是关于勇气和冒险,有些是关于智慧和成长,还有些则是纯粹的想象。作者似乎在巧妙地引导着,让爸爸们明白,如何通过故事,在孩子的心灵里播撒下各种美好的种子。这种引导并非强制,而是通过爸爸们自然而然的表达,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享受中成长。 最让我触动的是,这本书似乎在提醒我们,真正的陪伴,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在于情感的投入和精神的滋养。一个会讲故事的爸爸,他不仅仅是孩子的听众,更是孩子的引路人,是他们想象力的启蒙者,是他们心灵的港湾。这种“好爸爸”的定义,超越了传统的框架,更加注重父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讲故事”这件小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打发时间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种与孩子建立深厚情感、传递人生智慧的有效方式。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亲子关系的渴望,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去实现它。
评分绝对正品,绝对正品,大爱,大爱
评分海桐介绍的书,这本主要是介绍一些比较好的绘本的,大人看完后就知道怎么给孩子选绘本了。
评分质量很好,快递给力,很好用的。
评分搞活动入手了一千块的绘本,很划算,京东的活动力度还是很大的
评分非常非常满意!很棒的书!
评分好好学习,跟上宝宝步伐
评分高端大气上档次 正版好书!
评分这本书和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比起来逊色一些,没什么吸引力读完
评分不错的书,小孩很喜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