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全彩印刷 图解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21
本草纲目 (全彩印刷 图解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本草学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药学及博物学巨典。它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成就为一体,同时广泛涉及相关的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巨著,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2011年5月,《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这部皇皇巨著的作者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出身医生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医。李时珍天资聪颖,自幼熟读儒家经典,14岁时考中秀才。后来受父亲影响,便逐渐放弃科举考试,一心随父学医。李时珍白天跟父亲行医治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
★现代手法解读 插图形象直观 图解简洁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趣味性强 随翻随读
1. 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释、翻译,促进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
2. 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
3. 本书全新讲解,全新编排,全新包装,新颖的装帧,为读者呈现一套高品质的国学读物。
序列
七方
〔岐伯曰〕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又曰: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不以奇,下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王冰曰〕脏位有高下,腑气有远近,病证有表里,药用有轻重。单方为奇,复方为偶。心肺为近,肝肾为远,脾胃居中。肠胞胆,亦有远近。识见高远,权以合宜。方与其重也宁轻,与其毒也宁善,与其大也宁小。是以奇方不去,偶方主之;偶方不去,则反佐以同病之气而取之。夫微小之热,折之以寒;微小之冷,消之以热。甚大寒热,则必能与异气相格。声不同不相应,气不同不相合。是以反其佐以同其气,复令寒热参合,使其始同终异也。
〔时珍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佐,即从治也。谓热在下而上有寒邪拒格,则寒药中入热药为佐,下膈之后,热气既散,寒性随发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则热药中入寒药为佐,下膈之后,寒气既消,热性随发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则热药中入寒药为佐,下膈之后,寒气既消,热性随发也。此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之妙也。温凉仿此。
〔完素曰〕流变在乎病,主病在乎方,制方在乎人。方有七:大、小、缓、急、奇、偶、复也。制方之体,本于气味。寒、热、温、凉,四气生于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成于地。是以有形为味,无形为气。气为阳,味为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各随脏腑之证,而施药之品味,乃分七方之制也。故奇、偶、复者,三方也。大、小、缓、急者,四制之法也。故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
【大方】
〔岐伯曰〕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又曰:远而奇偶,制大其服;近而奇偶,制小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
〔完素曰〕身表为远,里为近。大小者,制奇偶之法也。假如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奇之小方也;大承气汤、抵当汤,奇之大方也,所谓因其攻里而用之也。
〔张从正曰〕大方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病有兼证而邪不一,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肝肾及下部之病道远者宜之。王太仆以心肺为近,肾肝为远,脾胃为中。刘河间以身表为远,身里为近。以予观之,身半以上其气三,天之分也。身半以下其气三,地之分也。中脘,人之分也。
【小方】
〔张从正曰〕小方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病无兼证,邪气专一,可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两少而频服之小方,心肺及在上之病者宜之,徐徐细呷是也。
〔完素曰〕肝肾位远,数多则其气缓,不能速达于下;必大剂而数少,取其迅急下走也。心肺位近,数少则其气急下走,不能升发于上;必小剂而数多,取其易散而上行也。王氏所谓肺服九、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肾服一,乃五脏生成之数也。
【缓方】
〔岐伯曰〕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
〔王冰曰〕假如病在肾而心气不足,服药宜急过之,不以气味饲心,肾药凌心,心复益衰矣。余上下远近例同。
〔完素曰〕圣人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上下俱无犯。故曰:诛伐无过,命曰大惑。
〔好古曰〕治上必妨下,治表必连里。用黄芩以治肺必妨脾,用苁蓉以治肾必妨心,服干姜以治中必僭上,服附子以补火必涸水。
〔从正曰〕缓方有五:有甘以缓之之方,甘草、糖、蜜之属是也,病在胸膈,取其留恋也。有丸以缓之之方,比之汤散,其行迟慢也。有品件众多之缓方,药众则递相拘制,不得各骋其性也。有无毒治病之缓方,无毒则性纯功缓也。有气味俱薄之缓方,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至其下,药力已衰矣。
【急方】
〔完素曰〕味厚者为阴,味薄者为阴中之阳;故味厚则下泄,味薄则通气。气厚者为阳,气薄为阳中之阴,故气厚则发热,气薄则发汗是也。
〔好古曰〕治主宜缓,缓则治其本也;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表里汗下,皆有所当缓、所当急。
〔从正曰〕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中风关格之病是也。有汤散荡涤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药之急方,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夺病势也。有气味俱厚之急方,气味俱厚,直趋于下而力不衰也。
【奇方】
〔王冰曰〕单方也。
〔从正曰〕奇方有二:有独用一物之奇方,病在上而近者宜之。有药合阳数一、三、五、七、九之奇方,宜下不宜汗。
〔完素曰〕假如小承气、调胃承气,奇之小方也;大承气、抵当汤,奇之大方也,所谓因其攻下而为之也。桂枝、麻黄,偶之小方也;葛根、青龙,偶之大方也,所谓因其发散而用之也。
【偶方】
〔从正曰〕偶方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二方相合之偶方,古谓之复方,皆病在下而远者宜之;有药合阴数二、四、六、八、十之偶方,宜汗不宜下。
【复方】
〔岐伯曰〕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
〔好古曰〕奇之不去复以偶,偶之不去复以奇,故曰复。复者,再也,重也。所谓十补一泄,数泄一补也。又伤寒见风脉,伤风得寒脉,为脉证不相应,宜以复方主之。
〔从正曰〕复方有三:有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复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汤、五积散之属是也。有本方之外别加余药,如调胃承气加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为凉膈散之属是也。有分两均齐之复方,如胃风汤各等分之属是也。王太仆以偶为复方,今七方有偶又有复,岂非偶乃二方相合、复乃数方相合之谓乎?
十剂
〔徐之才曰〕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而《本经》不言,后人未述。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遗失矣。
【宣剂】
〔之才曰〕宜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
〔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传入里,三阴实而不受,逆于胸中,天分气分窒塞不通,而或哕或呕,所谓壅也。三阴者,脾也。故必破气药,如姜、橘、藿香、半夏之类,泻其壅塞。
〔完素曰〕郁而不散为壅,必宣以散之,如痞满不通之类是矣。攻其里,则宣者上也,泄者下也。涌剂则瓜蒂、栀子之属是矣。发汗通表亦同。
〔好古曰〕《经》有五郁: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皆宣也。
〔时珍曰〕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郁塞之病,不升不降,传化失常。或郁久生病,或病久生郁。必药以宣布敷散之,如承流宣化之意,不独涌越为宣也。是以气郁有余,则香附、抚芎之属以开之,不足则补中益气以运之。火郁微则山栀、青黛以散之,甚则升阳解肌以发之。湿郁微则苍术、白芷之属以燥之,甚则风药以胜之。痰郁微则南星、橘皮之属以化之,甚则瓜蒂、藜芦之属以涌之。血郁微则桃仁、红花以行之,甚则或吐或利以逐之。食郁微则山楂、神麹以消之,甚则上涌下利以去之,皆宣剂也。
【重剂】
〔之才曰〕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
〔从正曰〕重者,镇缒之谓也。怯则气浮,如丧神守,而惊悸气上,朱砂、水银、沉香、黄丹、寒水石之伦,皆体重也。久病咳嗽,涎潮于上,形羸不可攻者,以此缒之。《经》云重者因而减之,贵其渐也。
〔时珍曰〕重剂凡四:有惊则气乱,而魂气飞扬,如丧神守者;有怒则气逆,而肝火激烈,病狂善怒者,并铁粉、雄黄之类以平其肝。有神不守舍,而多惊健忘、迷惑不宁者,宜朱砂、紫石英之类以镇其心。有恐则气下,精志失守而畏,如人将捕者,宜磁石、沉香之类以安其肾。大抵重剂压浮火而坠痰涎,不独治怯也。故诸风掉眩及惊痫痰喘之病,吐逆不止及反胃之病,皆浮火痰涎为害,俱宜重剂以坠之。
【轻剂】
〔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
〔从正曰〕风寒之邪,始客皮肤,头痛身热,宜解其表,《内经》所谓轻而扬之也。痈疮疥痤,俱宜解表,汗以泄之,毒以熏之,皆轻剂也。凡熏洗蒸炙,熨烙刺砭,导引按摩,皆汗法也。
〔时珍曰〕当作轻可去闭。有表闭、里闭、上闭、下闭。表闭者,风寒伤营,腠理闭密,阳气怫郁,不能外出,而为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诸病,宜轻扬之剂发其汗,而表自解也。里闭者,火热郁抑,津液不行,皮肤干闭,而为肌热、烦热、头痛、目肿、昏瞀、疮疡诸病,宜轻扬之剂以解其肌,而火自散也。上闭有二:一则外寒内热,上焦气闭,发为咽喉闭痛之证,宜辛凉之剂以扬散之,则闭自开;一则饮食寒冷,抑遏阳气在下,发为胸膈痞满闭塞之证,宜扬其清而抑其浊,则痞自泰也。下闭亦有二:有阳气陷下,发为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行之证,但升其阳而大便自顺,所谓下者举之也;有燥热伤肺,金气郁,窍闭于上,而膀胱闭于下,为小便不利之证,以升麻之类探而吐之,上窍通而小便自利矣,所谓病在下取之上也。
【滑剂】
〔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
〔完素曰〕涩则气着,必滑剂以利之。滑能养窍,故润利也。
〔从正曰〕大便燥结,宜麻仁、郁李之类;小便淋沥,宜葵子、滑石之类。前后不通,两阴俱闭也,名曰三焦约。约者,束也。宜先以滑剂润养其燥,然后攻之。
〔时珍曰〕着者,有形之邪,留着于经络脏腑之间也,便尿浊带、痰涎、胞胎、痈肿之类是矣。皆宜滑药以引去其留着之物。此与木通、猪苓通以去滞相类而不同。木通、猪苓,淡泄之物,去湿热无形之邪;葵子、榆皮,甘滑之类,去湿热有形之邪。故彼曰滞,此曰着也。大便涩者,菠薐、牵牛之属;小便涩者,车前、榆皮之属;精窍涩者,黄檗、葵花之属;胞胎涩者,黄葵子、王不留行之属;引痰涎自小便去者,则半夏、茯苓之属;引疮毒自小便去者,则五叶藤、萱草根之属,皆滑剂也。
【补剂】
〔之才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
〔杲曰〕人参甘温,能补气虚;羊肉甘热,能补血虚。羊肉补形,人参补气,凡气味与二药同者皆是也。
〔从正曰〕五脏各有补泻,五味各补其脏,有表虚、里虚、上虚、下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五谷、五菜、五果、五肉,皆补养之物也。
〔时珍曰〕《经》云:不足者补之。又云:虚则补其母。生姜之辛补肝,炒盐之咸补心,甘草之甘补脾,五味子之酸补肺,黄檗之苦补肾。又如茯神之补心气,生地黄之补心血;人参之补脾气,白芍药之补脾血;黄芪之补肺气,阿胶之补肺血;杜仲之补肾气,熟地黄之补肾血;芎�{之补肝气,当归之补肝血之类,皆补剂。
【湿剂】
〔之才曰〕湿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
〔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流,必湿剂以润之。
〔从正曰〕湿者,润湿也。虽与滑类,少有不同。《经》云辛以润之,辛能走气、能化液故也。盐消味虽咸,属真阴之水,诚濡枯之上药也。人有枯涸皴揭之病,非独金化,盖有火以乘之,故非湿剂不能愈。
〔好古曰〕有减气而枯,有减血而枯。
〔时珍曰〕湿剂当作润剂。枯者燥也。阳明燥金之化,秋令也,风热怫甚,则血液枯涸而为燥病。上燥则渴,下燥则结,筋燥则强,皮燥则揭,肉燥则裂,骨燥则枯,肺燥则痿,肾燥则消。凡麻仁、阿胶膏润之属,皆润剂也。养血则当归、地黄之属;生津则麦门冬、栝楼根之属;益精则苁蓉、枸杞之属。
【通剂】
〔之才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
〔从正曰〕通者,流通也。前后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琥珀、大黄之属通之。痹痛郁滞,经隧不利,亦宜通之。
〔时珍曰〕滞,留滞也。湿热之邪留于气分,而为痛痹癃闭者,宜淡味之药上助肺气下降,通其小便,而泄气中之滞,木通、猪苓之类是也。湿热之邪留于血分,而为痹痛肿注、二便不通者,宜苦寒之药下引,通其前后,而泄血中之滞,防己之类是也。《经》曰味薄者通,故淡味之药谓之通剂。
【泄剂】
〔之才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
〔杲曰〕葶苈苦寒,气味俱厚,不减大黄,能泄肺中之闭,又泄大肠。大黄走而不守,能泄血闭肠胃渣秽之物。一泄气闭利小便,一泄血闭利大便。凡与二药同者皆然。
〔从正曰〕实则泻之。诸痛为实,痛随利减。芒硝、大黄、牵牛、甘遂、巴豆之属,皆泻剂也。其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时珍曰〕去闭当作去实。《经》云实者泻之,实则泻其子是矣。五脏五味皆有泻,不独葶苈、大黄也。肝实泻以芍药之酸,心实泻以甘草之甘,脾实泻以黄连之苦,肺实泻以石膏之辛,肾实泻以泽泻之咸,是矣。
【涩剂】
〔之才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
〔完素曰〕滑则气脱,如开肠洞泄,便溺遗失之类,必涩剂以收敛之。
〔从正曰〕寝汗不禁,涩以麻黄根、防风;滑泄不已,涩以豆蔻、枯矾、木贼、罂粟壳;喘嗽上奔,涩以乌梅、诃子。凡酸味同乎涩者,收敛之义也。
〔时珍曰〕脱者,气脱也,血脱也,精脱也,神脱也。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温平之药,以敛其耗散。汗出亡阳,精滑不禁,泄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遗,久嗽亡津,皆气脱也。下血不已,崩中暴下,诸大亡血,皆血脱也。牡蛎、龙骨、海螵蛸、五倍子、五味子、乌梅、榴皮、诃黎勒、罂粟壳、莲房、棕灰、赤石脂、麻黄根之类,皆涩药也。气脱兼以气药,血脱兼以血药及兼气药,气者血之帅也。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此神脱也,非涩药所能收也。
【燥剂】
〔之才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
〔完素曰〕湿气淫胜,肿满脾湿,必燥剂以除之,桑皮之属。湿胜于上,以苦吐之,以淡渗之是也。
〔从正曰〕积寒久冷,吐利腥秽,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此大寒之病,宜姜、附、胡椒辈以燥之。若病湿气,则白术、陈皮、木香、苍术之属除之,亦燥剂也。而黄连、黄檗、栀子、大黄,其味皆苦,苦属火,皆能燥湿,此《内经》之本旨也,岂独姜、附之俦为燥剂乎。
〔好古曰〕湿有在上、在中、在下、在经、在皮、在里。
〔时珍曰〕湿有外感,有内伤。外感之湿,雨露岚雾地气水湿,袭于皮肉筋骨经络之间;内伤之湿,生于水饮酒食及脾弱肾强,固不可一例言也。故风药可以胜湿,燥药可以除湿,淡药可以渗湿,泄小便可以引湿,利大便可以逐湿,吐痰涎可以祛湿。湿而有热,苦寒之剂燥之;湿而有寒,辛热之剂燥之,不独桑皮、小豆为燥剂也。湿去则燥,故谓之燥。
〔刘完素曰〕制方之体,欲成七方十剂之用者,必本于气味也。寒、热、温、凉,四气生于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成乎地。是以有形为味,无形为气。气为阳,味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气化则精生,味化则形长。故地产养形,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天产养精,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各随五脏之病证,而施药性之品味。故方有七,剂有十。方不七,不足以尽方之变;剂不十,不足以尽剂之用。方不对证,非方也;剂不蠲疾,非剂也。此乃太古先师,设绳墨而取曲直;叔世方士,乃出规矩以为方圆。夫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于品剂,其功用岂有穷哉。如是有因其性而为用者,有因其所胜而为制者,有气同则相求者,有气相克则相制者,有气有余而补不足者,有气相感则以意使者,有质同而性异者,有名异而实同者。故蛇之性上窜而引药,蝉之性外脱而退翳,虻饮血而用以治血,鼠善穿而用以治漏,所谓因其性而为用者如此。弩牙速产,以机发而不括也;杵糠下噎,以杵筑下也,所谓因其用而为使者如此。浮萍不沉水,可以胜酒;独活不摇风,可以治风,所谓因其所胜而为制也如此。麻,木谷而治风;豆,水谷而治水,所谓气相同则相求者如此。牛土畜,乳可以止渴疾;豕水畜,心可以镇恍惚,所谓因其气相克则相制也如此。熊肉振羸,兔肝明视,所谓因其气有余补不足也如此。鲤之治水,鹜之利水,所谓因其气相感则以意使者如此。蜜成于蜂,蜜温而蜂寒;油生于麻,麻温而油寒,兹同质而异性也。蘼芜生于芎�{,蓬蘽生于覆盆,兹名异而实同者也。所以如此之类,不可胜举。故天地赋形,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毛羽之类,生于阳而属于阴;鳞介之类,生于阴而属于阳。空青法木,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云母法金,色白而主肺;磁石法水,色黑而主肾;黄石脂法土,色黄而主脾。故触类而长之,莫不有自然之理也。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动致颠殒,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
五味宜忌
〔岐伯曰〕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味各有所利,四时五脏,病随所宜也。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长有天命。又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二气常存(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五欲】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
【五宜】
青色宜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赤色宜苦,心病宜食麦、羊、杏、薤。黄色宜甘,脾病宜食粳、牛、枣、葵。白色宜辛,肺病宜食黄黍、鸡、桃、葱。黑色宜咸,肾病宜食大豆黄卷、猪、栗、藿。
【五禁】
肝病禁辛,宜食甘:粳、牛、枣、葵。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韭。脾病禁酸,宜食咸:大豆、豕、栗、藿。肺病禁苦,宜食:麦、羊、杏、薤。肾病禁甘,宜食辛:黄黍、鸡、桃、葱。
〔思邈曰〕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养肾。
〔时珍曰〕五欲者,五味入胃,喜归本脏,有余之病,宜本味以通之。五禁者,五脏不足之病,畏其所胜,而宜其所不胜也。
【五走】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癃。酸气涩收,胞得酸而缩卷,故水道不通也。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变呕。苦入下脘,三焦皆闭,故变呕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多食令人心。甘气柔润,胃柔则缓,缓则虫动,故心也。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多食令人洞心。辛走上焦,与气俱行,久留心下,故洞心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多食令人渴。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干。
【五伤】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
本草纲目 (全彩印刷 图解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草纲目 (全彩印刷 图解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本草纲目 (全彩印刷 图解版)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草纲目 (全彩印刷 图解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给孩子买的读物,孩子非常喜欢看
评分宝贝收到了,质量很好,快递很快。非常满意
评分书很好,质量过关,字迹清晰。
评分活动购买,价格实惠,质量保证。
评分模型里程已知最好的确有的是的吧,一
评分途中与他相关信息量有点想到一句话都
评分京东书质量很好,家里很多书都是京东的,活动价格也相当给力
评分百年经典精品收藏人文阅读
评分非常不错的图书,儿子很喜欢
本草纲目 (全彩印刷 图解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