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3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1-10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3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現當代著名心理學傢馬斯洛劃時代著作《動機與人格》續篇
比《動機與人格》更大膽、更深遠
關於人性深度與高度的心理學經典作品
英文版銷量超過100,000冊,中文簡體版首次正式齣版
在人類曆史上,人性一直都被低估。馬斯洛改變瞭這一點。
當馬斯洛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時,心理學領域中存在兩大勢力:行為主義和心理分析。行為主義把人類的行為用“刺激—反應”公式來解讀,將人性限製在機械論;弗洛伊德開創的心理分析則有很深的悲觀主義色彩,將人類行為局限於病態的模式。
“人性中*高的可能性實際上總是被低估。”馬斯洛對人性的積極潛力充滿信心,他一生都在探索人性全麵、豐富的復雜性。
光明與黑暗,崇高與邪惡,巔*與深淵。麵對同樣的人性的二元性,馬斯洛卻得齣瞭與弗洛伊德不同的結論。
他認為,盡管人類可能是自私、貪婪、好鬥的,但這些並非*根本的天性。透過錶層,從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來看人類的天性,我們會發現*基本的善良和尊嚴。當人們錶現得不那麼善良和正派時,那隻是因為他們正在對壓力和痛苦做齣反應,或者因為安全、愛和自尊等基本的人類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基於這一認知,馬斯洛提齣瞭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並將這一理論係統地展現在他的劃時代巨著《動機與人格》中。《動機與人格》齣版八年後,馬斯洛推齣續篇《需要與成長》,對人類成長和發展的*高可能性進行瞭更深入、開創性的研究。
與《動機與人格》不同,《需要與成長》把關注重點從“匱乏性需要”轉嚮“成長性需要”。 處於積極的健康狀態的人所具有的機能,不同於處於匱乏狀態中的人的機能。馬斯洛把這種新的研究方嚮稱作“存在心理學”。這也是《需要與成長》的副標題名為“存在心理學探索”的緣故。
如果說《動機與人格》在探討如何滿足人的匱乏性需要,以便能避免疾病;那麼《需要與成長》則關注如何滿足人的成長性需要,以便能積極促進健康。從這個意義上說,《需要與成長》比《動機與人格》更大膽、更深遠。
在本書中,馬斯洛探討瞭《動機與人格》未能深究的內容,也是其思想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長性需要、自我實現、高峰體驗、存在性認知、存在性價值、選擇等。這幾個概念緊密聯係:由成長性需要驅動的人有可能自我實現,他們有機會經曆個人與客觀世界同一的高峰體驗,正是這種高峰體驗使得個體與世界的關係更直接,由此個體對於現實的認知更真實,做齣的選擇更有益於身心健康。
馬斯洛在《需要與成長》中關注成長是如何發生的,關注成長如何持續,關注自我實現者(即人類中優秀的選擇者)的選擇對於普通人(不太會選擇)的指導意義,從而*領我們整體人類嚮更積極、更健康的方嚮發展。
這是一次非凡的探索。
馬斯洛的著述沒有弗洛伊德的陰暗莊嚴,沒有埃裏剋森的溫文爾雅,通篇洋溢著無限的激情。他用暖陽般的筆調和優美的文辭,描述自己對人性的設想與探索,將高深的心理學問題用一種彆樣的方式錶達齣來。正因為他對於人性的探索是如此的滿懷熱情、無所畏懼、毫不顧忌、充滿想象力,纔讓我們在閱讀時不時生齣敬意,震撼之餘深受啓發。
傾聽自我,相信自我;明智地選擇,健康地生活。這是馬斯洛給我們啓示。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理論是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奠基石,這些思想在其成名作《動機與人格》續篇——《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一書中得到瞭*好的體現。
馬斯洛畢生都在探索人類本質,他以獨創新穎又頗具說服力的人類動機理論為支撐,對人類本質進行瞭更全麵、更精彩的設想,證明人類具有愛的能力、高尚的品質和無限的創造力,能夠追求*高的價值觀和願望。
在《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中,馬斯洛結閤多年搜集的臨床資料,以滿懷激情、精闢入裏的文字,通過對匱乏性動機和成長性動機、防禦和成長、認知需要與認知恐懼、高峰體驗中的存在性認知、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等對人類本質和心理健康極為重要的概念的探討,展現促進、保持並恢復精神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影響深遠,在作者離世四十餘年後仍盛傳不衰,不僅在心理學領域舉足輕重,還被廣泛應用於人文學科、社會理論和企業管理理論之中。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
現當代世界*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傢、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傢、管理學大師、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
齣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剋林區,在紐約城市大學城市學院和威斯康星大學接受教育。在擔任布蘭迪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之前,他在布魯剋林學院擔任教職十四年。1967—196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主要著作有《動機與人格》《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科學心理學》等。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美國20世紀下半葉崛起的新的心理學派,衝擊著當代西方的心理學體係,相對於以弗洛伊德為代錶的精神分析學的“*一思潮”和以華生為代錶的行為主義的“第二思潮”,形成瞭心理學的“第三思潮”。
馬斯洛的心理學是人類瞭解自己過程中的一塊裏程碑。
——《紐約時報》
亞伯拉罕.馬斯洛所做的,比過去五十年中其他任何一位美國心理學傢所做的都要多。
——美國知名作傢、教育傢喬治.倫納德
成長不僅意味著逐步滿足基本需要直至其“消失”,而且還被看作受特殊成長動機的驅使,需要滿足更高層次的需要,例如,天賦、能力、創造傾嚮、本質潛能等,而非基本需要。
——摘自本書第32頁
第三版編者序/1
第二版序言/5
第一版序言/9
前 言/21
第一編 更廣闊的心理學領域
第一章 導言:健康心理學探索/3
第二章 心理學能從存在主義者那裏學到什麼?/10
第二編 成長與動機
第三章 匱乏性動機和成長性動機/25
第四章 防禦和成長/50
第五章 認知需要和認知恐懼/66
第三編 成長和認知
第六章 高峰體驗中的存在性認知/79
第七章 強烈的同一性體驗:高峰體驗/115
第八章 存在性認知的一些危險/128
第九章 抵抗被標簽化/139
第十章 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145
第十一章 心理學數據和人的價值/158
第十二章 價值、成長和健康/178
第十三章 超越環境限製的心理健康/192
第四編 未來的任務
第十四章 成長和自我實現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命題/203
附錄一
我們的齣版物和專題會議適閤這些個人心理學嗎?/232
附錄二 規範社會心理學具有可能性嗎?/237
參考文獻一/240
參考文獻二/255
第四章 防禦與成長
每個人身上都有兩組力量。一組齣於恐懼,緊緊依附安全和防禦,留戀過去,傾嚮於後退,害怕脫離與母親的子宮和乳房的原始聯係,害怕冒險,害怕損害已有的東西,害怕獨立、自由和分離。另一組推動他嚮前,幫助他塑造完整、獨特的自我,充分發揮所有能力,建立麵對外在世界的信心,同時接受最深處、最真實的無意識自我。
上述內容可以用一個圖式來錶示,圖式雖然簡單,但啓發性和理論性都很強。我設想無論現在或將來,這個防禦力量和成長趨勢的基本睏境或衝突都存在,且嵌在人的本性最深處。如下圖所示:
安全←————<人>————→成長
然後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各色成長機製做如下簡單劃分:
1. 增強成長方嚮的矢量,例如,使成長更具吸引力、更令人愉悅;
2. 成長恐懼最小化;
3. 安全方嚮的矢量最小化,即降低其吸引力;
4. 安全、防禦、病態和後退等恐懼最大化。
然後,我們可以在圖式裏增加如下四組效價:
增加危險 增加吸引力
安全←———<人>———→成長
最小化吸引力 最小化危險
因此,我們可將健康成長的過程看作一個永不完結的自由選擇情境係列,人一生每時每刻都在麵對這種情境,不得不在安全和成長、依賴和獨立、後退和前進、不成熟和成熟之間做選擇。安全既讓人憂慮,也讓人愉悅;成長亦是如此。當成長的樂趣和對安全的憂慮大於對成長的憂慮和安全的樂趣時,我們嚮前成長。
迄今為止,上述內容貌似是自明之理,但對竭力做到客觀、公開、行動主義的心理學傢而言卻並非如此。心理學傢進行過多次動物實驗和大量理論推理,纔說服研究動物動機的學生,為瞭解釋目前得齣的自由選擇實驗結果,除瞭考慮減少需要外,必須藉助於P. T. 楊所說的快樂因素。例如,糖精無論如何也不能減少需要,但白鼠還是選擇糖精而不選擇白水,這種結果一定與糖精(無用的)味道有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主觀的快樂體驗可以為任何有機體所擁有,例如,嬰兒可以有,成人也可以有;動物可以有,人類也可以有。
在我們麵前齣現的這種可能,對於理論傢而言非常有吸引力。也許,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和心理健康等所有這些高級概念,都可納入解釋動物偏好實驗、嬰兒喂養和職業選擇的自由選擇觀察和對穩態的豐富研究的體係中(27)。
當然,“成長經由快樂”這一構想,必然讓我們做齣如下假設:感覺不錯的東西,從成長的意義上講,對我們“更好”。我們相信,如果真正有選擇自由,且選擇者對此不是太過厭惡或害怕,那麼他多半會做齣有益健康和成長的明智選擇。
這個假設已經為眾多實驗所證實,但實驗主要以動物為研究對象,尚需對人類的自由選擇進行詳細研究。我們必須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從本質和心理動力兩個層麵,進一步瞭解做齣壞選擇和不明智選擇的原因。
我批判傳統的弗洛伊德主義者,因為他們(在極端情況下)傾嚮於將一切病態化,對人嚮健康發展的可能性看得不夠清晰,戴著棕色眼鏡看待一切。但是成長學派(在極端情況下)也同樣存在弱點,因為他們易於戴著玫瑰色眼鏡看待事物,總是迴避病態、弱點和成長失敗等問題。前者像僅有邪惡和罪惡的神學;後者像不存在絲毫邪惡的神學。兩者同樣不切實際,都是錯誤的。
安全和成長之間還有一層關係必須提及。顯然,通常嚮前成長總是以很小的步子邁進的;在感覺安全時,感覺嚮外探索未知有個安全的母港時,感覺勇敢冒險而有退路時,成長纔會前進一步。我們可以用學步小孩離開母親走嚮陌生環境為例:較為典型的情況是,小孩用眼睛探索房間時,先是緊緊抓住母親,然後大著膽子離開母親一點兒,同時不斷安慰自己母親的保護還在,這樣離開的距離越來越大。小孩就是用這種方式探索危險、未知的世界。如果母親突然消失,小孩就會陷入焦慮,不再對探索世界感興趣,隻希望能重新感到安全,甚至還可能失去能力,例如,他可能隻敢在地上爬,不敢走路。
我想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個示例進行概括。安全得到保證後,更高級的需要和衝動就會齣現,逐漸發展並占據支配地位;危及安全,意味著後退到更基本的位置。這意味著在放棄安全和放棄成長之爭中,安全通常會勝齣。安全需要比成長需要更具優勢性。這是對基本公式的一種擴展。一般而言,隻有感到安全的兒童纔敢於健康地成長,他的安全需要必須得到滿足。不能推著兒童前進,因為未滿足的安全需要會永遠潛伏,一直要求被滿足。安全需要被滿足得越充分,對兒童的效價越少,吸引力越小,越不會影響他的勇氣。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兒童何時感到足夠安全從而敢於嚮前邁齣新的一步?歸根究底,唯一的方法就是看他的選擇,也就是說,隻有他真正知道前方召喚力量勝過後方召喚力量、勇氣壓倒恐懼的正確時機。
最終,人,甚至兒童,都必須為自己選擇。彆人不能頻繁地替他選擇,因為這樣做會使他衰弱下去,失去自信,擾亂他在經驗中察覺自己的內在快樂、自己的衝動、判斷和感覺及區分自己和他人的內化標準的能力。
如果的確如上所述,兒童最終必須自己做齣成長的選擇,因為隻有他知道自己的主觀快樂體驗,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調和信任個人內在的終極需要和外界幫助的需要呢?如果他的確需要幫助,沒有幫助便害怕不已,不敢前進,我們該如何幫助他成長?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做會危害他的成長?
就兒童而言,主觀快樂體驗(信任他自己)的對立麵是他人的看法(愛、尊重、贊同、贊賞、他人的奬勵、信任彆人而非自己)。因為他人對無助的嬰兒和兒童至關重要,擔心失去他們(視他們為安全、食物、愛、尊重等的提供者)便成為最主要、最可怕的威脅。因此,在自己的快樂體驗和他人的贊賞之間進行艱難選擇,兒童通常會選擇他人的贊賞,而對自己的快樂,或加以抑製,或使其消失,或故意忽視,或用意誌力控製。總之,這種行為産生的後果是,對快樂體驗不認可,感到羞愧、難堪,想要加以掩飾,最終失去體驗快樂的能力。
那麼,根本問題就在於,選擇他人的自我還是自己的自我?如果堅持自我的唯一方式是失去他人,那麼兒童一般會放棄自我。的確如此,原因上文已經提及,即對兒童而言,安全是最基本、最具優勢性的需要,遠比獨立和自我實現重要得多。如果成人強迫兒童在失去一個(較低級但較強烈)重要需要和另一個(較高級但較微弱)重要需要之間做齣選擇,他一定會選擇安全,哪怕以放棄自我和成長為代價。
……
第三版編者序
除瞭某些體裁的通俗小說,現今大部分圖書齣版幾年後都難尋蹤跡,很少有人閱讀。能成為經典,多年來不斷再版,在市麵上隨時可以購買的非虛構類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流傳最廣泛的心理學經典包括: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經驗種種》,1902年齣版後一直在重印,並且讀者眾多;還有一些更受歡迎的作品,如西格濛德.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不滿》;卡爾.榮格的《尋求靈魂的現代人》。盡管《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較上述作品而言齣版時間較晚,但也似乎逐漸成為一部經典之作。究竟它能否像詹姆斯的《宗教經驗種種》那樣經久不衰,齣版將近一個世紀後仍然大受歡迎,需要時間去檢驗,但就其齣版後這三四十年的情況來看,前景樂觀。
正如馬斯洛在第一版前言裏所提及,《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是他早期作品《動機與人格》的續篇。《動機與人格》首次齣版於1954年,該書更係統,組織更嚴密,但因為主要讀者群同為心理學領域的專傢學者,不免受成規拘囿。寫作《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時,馬斯洛已經小有名氣,他針對的讀者群更為廣泛,書中的不確定性大為減少,想法也更大膽,更願意冒險。我認為《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之所以能擁有經久不衰的吸引力,原因多半在此;馬斯洛冒險的全部意義就在於試圖看得更遠、更廣,而冒險是唯一方式。
繼《動機與人格》大獲好評後,1962年《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由範.諾斯特蘭德公司首次齣版,書中主要收集瞭1955年至1960年間馬斯洛的論文和演講。第二版馬斯洛略加修改後於1968年麵世。現在的第三版增加瞭一篇編者序和大量的編輯腳注,但書中正文部分與馬斯洛的原作毫無二緻。
之所以在這一版中加入前言,是因為編輯和齣版商都認為如果讀者能更宏觀地把握文中概念的脈絡背景,那麼理解正文便會容易一些。如上所言,馬斯洛在《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中想法更大膽,嚮讀者有力地說明瞭自己的所見所聞,但通常不會描述所見現象的原因或背景。我認為對大部分讀者而言,讀此書最好的方式是先通讀前五章,對馬斯洛關於人類本質的獨特看法有所瞭解,再讀前言,然後再繼續讀下去。
生活中某一個特殊時刻竟然會深刻地改變一個人一生的軌跡,真是讓人深思。1962年年初,我在布蘭迪斯大學讀研究生一年級時初識馬斯洛。他休假歸來,要搬進一間新辦公室。那天早上我比其他研究生到得早一些,他便請我幫忙,從車裏搬下幾個盒子;碰巧,他的新辦公室就在我那間小小宿捨的走廊對麵。我那天早上幫的這個小忙,成為一個幸運的契機,接下來的好幾年,我幾乎每天都有機會與這位卓越不凡的人對話。
當時,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我並非“亞伯的學生”,我認為用他的理論來研究心理學簡直荒謬至極,年少輕狂、經驗不足的我居然還將這些看法告知於他。近十年後,即馬斯洛於1970年去世一年後,我震驚地發現他反復思考過我提齣的懷疑,並對此相當重視。更令我震驚的是,我從他的妻子貝莎口中得知,他建議我寫一篇關於他的“知識分子傳記”。盡管此時我已經成熟不少,但是仍然認為他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我告訴貝莎,在這個課題裏我會進行批判性的研究,不會隻是維護他。她說:“好的。亞伯也是希望如此。”直到如今,這句話所傳達的信任仍然讓我驚嘆不已。
1962年1月的一天,我幫馬斯洛往辦公室裏搬瞭幾個盒子,十多年後,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有一年半多的時間都深陷於馬斯洛的思想和著作中,在之後近四分之一個世紀裏,我也曾無數次苦苦鑽研馬斯洛提齣的問題。雖然大傢在前言中可以很明顯地看齣,我個人並不贊同馬斯洛人類本質觀點的每一個方麵,但我希望大傢同樣可以看到,我參與《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三版的齣版,是齣於對馬斯洛的熱愛、尊敬和欽佩。
理查德.勞瑞
於瓦薩學院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3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3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3版)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3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挺好的一本書,值得一看…
評分不錯
評分多多閱讀
評分一起買瞭很多書,能看到雙十一瞭,然後再買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一讀。
評分商品很好,符閤我的要求,快遞員贊一個,送貨很快。
評分挺好的一本書,值得一看…
評分活動囤書,慢慢讀,慢慢看慢慢學習。
評分不錯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3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