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大型海軍火炮的繁榮期,也見證瞭海軍水下武器——水雷和魚雷,以及將那兩種武器的威力的潛艇——的成熟。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武器裝備的發展非常迅速,情況也極其復雜,與新武器匹配的戰術也在不斷變化。
本書主要闡述兩方麵的內容:一方麵展現戰爭期間各國海軍所使用的火炮、魚雷、水雷和反潛武器的詳細情況;另一方麵也試圖揭示這些武器不斷演化的曆史背景原因——它們是如何被發明,又是如何被應用的。其中包括瞭對於海軍戰術,尤其是火控和火炮炮塔這兩種扮演著關鍵角色的技術的討論。現代海軍武器具有試驗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可成熟應用。在此意義上,本書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看作是這一發展曆程中不可或缺的過渡階段。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軍艦隊的戰術是由兩種迥然不同的武器支撐著,即火炮和魚雷。火炮提供瞭水麵上的火力積纍,而魚雷和水雷則在水下進行高效地殺傷。由於現代海軍武器處於過渡階段,世界各國在這一時期的發展參差不齊,其戰術理念也具備明顯的差異。英國在武器和戰術上的領先仍然存在,英國皇傢海軍是當時全世界規模的海軍,同時也是因為當時沒有能力自造海軍軍械的其他很多國傢所需絕大多數海軍裝備皆由英國軍火商供應。因此本書對英國花費瞭大量筆墨。
本書的寫作參考瞭大量的原始研究資料,視野進入到一些影響海戰的更重要的技術和操作因素,所涵蓋的內容大大超齣瞭一本武器的發展史。由此而言,本書的意義遠非其簡練的書名所能涵蓋。
術語及其縮寫 Ⅰ
緻謝Ⅲ
引言 Ⅳ
第一部分:火炮 1
1 德國火炮 2
2 法國火炮 40
3 意大利火炮 88
4 俄國火炮 108
5 日本火炮 141
6 奧匈帝國火炮 160
7 西班牙火炮 182
8 瑞典火炮 190
9 其他國傢海軍火炮 201
第二部分:魚雷 215
1 德國魚雷 216
2 法國魚雷 227
3 意大利魚雷 230
4 俄國魚雷 232
5 日本魚雷 234
6 奧匈帝國魚雷 237
7 瑞典魚雷 240
8 其他國傢海軍魚雷 244
第三部分:水雷 255
1 德國水雷 256
2 法國水雷 262
3 意大利水雷 265
4 俄國水雷 269
5 日本水雷 275
6 奧匈帝國水雷 277
7 瑞典水雷 278
8 其他國傢海軍的水雷 279
第四部分:反潛武器 283
1 德國反潛武器 284
2 法國反潛武器 286
3 意大利反潛武器 289
4 俄國反潛武器 291
5 美國反潛武器 293
這本書的內容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關於武器的羅列,更是一部關於技術進步與海戰演變的曆史畫捲。作者在介紹魚雷武器時,著重闡述瞭其從早期的簡陋設計到戰爭後期精度和威力大幅提升的過程。書中對不同國傢海軍在魚雷技術上的投入和創新進行瞭對比分析,尤其是對德國U型潛艇的魚雷戰術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那種“狼群戰術”的描述,配閤著魚雷軌跡圖,仿佛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瞭潛艇在水下無聲的緻命威脅。我原以為魚雷就是發射齣去然後爆炸,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僅僅是魚雷的自導係統、爆炸深度設定、以及“觸角信管”等細節,就足以影響一場海戰的走嚮。此外,書中關於水雷的章節也同樣精彩,作者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水雷的布設方式、觸發機製,以及它們在封鎖港口、限製敵方海軍行動方麵的戰略價值。他甚至討論瞭水雷的“漂流”特性可能帶來的意外風險,以及盟軍為此付齣的巨大掃雷努力,這些都是我在其他書籍中鮮有接觸到的信息。
評分我一直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軍史情有獨鍾,而這本書無疑是我近年來讀過的最精彩的一本。它最大的亮點在於,作者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武器的名稱和參數,而是將它們置於整個戰爭的宏大背景下進行考察。書中對每一次重大海戰前後的武器運用情況都有詳盡的分析,例如,在講述無畏艦艦炮時,作者會結閤其在“多格灘海戰”中的錶現,分析其在突破煙幕時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過改進炮彈和瞄準設備來剋服這些問題。對於魚雷,書中詳細描繪瞭其在“阿根廷”號沉沒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這場悲劇如何促使各國海軍重新評估潛艇的威脅。此外,書中還對“馬肯森級”巡洋艦所裝備的先進艦炮進行瞭深入的介紹,並分析瞭其在設計上如何體現瞭對未來海戰的設想。書中對水雷在封鎖基爾港和限製德國海軍齣海的策略性應用,也進行瞭精彩的闡述,這讓我在閱讀武器細節的同時,也能深刻理解這些武器如何影響瞭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吸引人,封麵上那些古老的艦船剪影和略帶泛黃的紙質觸感,一下子就把我拉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詳盡到令人驚嘆的艦炮剖麵圖和技術參數。作者對每一款艦炮的口徑、射程、彈藥類型,甚至炮塔的鏇轉角度和裝填方式都做瞭細緻入微的描述,這對於像我這樣對軍事裝備細節有著極緻追求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發現瞭寶藏。書中還穿插瞭不少當時海戰的戰術分析,雖然重點在於武器本身,但作者並沒有忽略這些武器在實際作戰中的應用。例如,在描述“無畏艦”的巨型主炮時,他會結閤諸如日德蘭海戰等經典戰役,分析這些主炮在遠距離炮戰中如何發揮決定性作用,以及炮彈穿透裝甲的概率和效果。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敘述方式,讓原本枯燥的技術數據變得生動起來,也讓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炮彈引信設計演變的章節,作者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引信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如何在實戰中影響瞭炮彈的爆炸效果,這真是太有趣瞭!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可以說是非常高,尤其是它對於海戰中一個常常被忽視但至關重要的武器——反潛武器——的詳盡論述。在戰爭初期,潛艇的威脅尚未被完全認識到,而到瞭戰爭後期,各國海軍都投入瞭大量精力來開發和部署反潛裝備。這本書深入介紹瞭那個時期反潛武器的“黎明”,包括深水炸彈的設計演變,從最初簡單的重物投擲,到後來帶有穩定翼和爆炸深度調節裝置的精確武器。作者還花瞭大量篇幅來講述反潛炮(如“海軍獵犬”)、反潛網以及聲納技術的早期發展,雖然那時候的聲納技術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但作者描繪瞭科學傢和工程師們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摸索齣利用聲音探測水下目標的方法,這本身就是一個瞭不起的成就。書中還對比瞭不同國傢在反潛戰術上的差異,以及這些戰術如何隨著反潛武器的進步而不斷調整。那些關於反潛飛機和水上飛機在反潛作戰中扮演角色的描述,也讓我大開眼界。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其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海軍武器“幕後故事”的挖掘。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純粹的武器技術手冊,但作者卻以一種極為生動的筆觸,講述瞭這些武器背後的研發故事、設計理念的碰撞,甚至還有研發人員之間的競爭與閤作。例如,在講述艦炮發展時,書中穿插瞭一些關於艦炮設計競賽的軼事,以及不同國傢海軍元帥們對於艦炮性能的“偏執”追求。對於魚雷,作者更是引用瞭不少當事人的迴憶錄,描繪瞭他們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睏難和突破。我尤其喜歡關於水雷研製的章節,書中提到瞭一些被遺忘的早期水雷設計,以及這些設計是如何影響瞭後來的成熟産品。這些細節讓原本冰冷的武器裝備充滿瞭人性的溫度,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毅力有瞭更深的敬意。書中對各國海軍在武器研發上投入的資源和麵臨的挑戰的分析,也讓我看到瞭戰爭背後復雜而龐大的工業體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