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的筋膜松解术

体育运动中的筋膜松解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露丝·邓肯(Ruth Duncan) 著,韩臣 译
图书标签:
  • 筋膜松解术
  • 运动损伤
  • 康复
  • 体育运动
  • 肌肉放松
  • 柔韧性
  • 拉伸
  • 运动表现
  • 自我疗法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271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5845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奥委会体能康复专家陈方灿,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负责人王雄,浙江游泳科医团队负责人韩昭岐联袂推荐!
1 100 多幅彩色高清实拍照片
2 剖析筋膜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3 提供属于手法治疗师领域的评估和治疗工具
4 展示60余种筋膜松解的手法与技术步骤
5 消除因筋膜受限与损伤引发的肌肉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碍
6 为软组织手法治疗提供全新思路和精准依据

一本关于筋膜松解(MFR)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指南!
面向康复师、理疗师、按摩师、健身从业者。
提供实施MFR前必要的身体评估、有效沟通和信息采集实例。
详解针对身体不同部位安全采用每种技术手法的步骤、要点、注意事项。
列出不同MFR方案的操作条件、优缺点和常见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面介绍筋膜松解(MFR)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指南。全书通过100多幅真人实拍照片,简述了筋膜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详解了筋膜松解的基础技术、步骤、手法、力度及方案等,旨在帮助康复师、理疗师、按摩师、健身从业者和专业运动员、教练员通过正确的方法放松肌筋膜,预防并缓解由于筋膜受限或损伤引发的肌肉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碍。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体育运动中,《体育运动中的筋膜松解术》都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筋膜松解过程,并在实际应用中获益。

作者简介

露丝·邓肯(Ruth Duncan),SST,ISRM,SMTO,筋膜松解理疗专家,经营者、讲师、客座教授、演讲家和作家,参加过很多技法的培训。她在2004年与约翰·巴尔内斯(筋膜松解领域的杰出人士)一起完成了她的研究生培训,并在他的多场美国专题研讨会中担任助手。
邓肯还对其他直接和间接的筋膜松解方法进行了探索,包括托马斯·迈尔斯(Thomas Myers)的解剖训练和肌筋膜经络,埃里克·道尔顿(Erik Dalton)的肌肉—骨骼对齐术,以及让·皮埃尔·巴拉尔(Jean-Pierre Barral)的内脏筋膜松解。她在人类解剖、功能和功能紊乱,以及慢性病痛与康复中的情绪等众多主题上与专家一起进行深入研究。
邓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人文中心按摩学校(即现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Cortiva学院),成为临床按摩理疗师,并拥有运动治疗师协会(运动康复和教育)的运动疗法专业毕业证,以及运动和矫形按摩学院的运动和矫形按摩专业毕业证。她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北部开设诊所,采用筋膜松解术为众多筋膜受限与损伤的患者进行专门的强化治疗。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前言 VII
序 IX
致谢 XI

第一部分 筋膜松解的基础入门
第1章 筋膜松解简介03
筋膜的元素 04
影响筋膜的各种条件 10
筋膜松解的概念 12
筋膜松解与其他按摩形式的对比 16
筋膜松解的益处 18
筋膜松解疗程 18
结束语 19
简答题 20

第2章 初步评估21
客户咨询 22
病史 23
身体评估 27
结束语 38
简答题 38

第3章 准备与沟通45
禁忌证 45
设备和房间的准备 48
正确的人体力学结构 50
心理准备 51
治疗师与客户的沟通 53
筋膜松解的效果与反应 54
结束语 57
简答题 58


第二部分 筋膜松解的应用
第4章 触诊与身体评估61
触诊评估 61
组织的运动性、移动性和滑动性 70
牵引与按压 74
皮肤捏提法 77
回弹法 79
结束语 82
简答题 82

第5章 筋膜松解的技术法83
如何应用各种筋膜松解技术 83
交叉手放松 87
纵向轴放松 89
按压放松 91
横断面放松 92
筋膜松解与筋膜回弹 94
技术组合 95
结束语 95
简答题 96


第三部分 应用筋膜松解技术
第6章 交叉手放松99
腿部技术 100
手臂技术 110
躯干技术 114
头部与颈部技术 128
结束语 132 简答题 132

第7章 纵向轴放松133
仰卧位牵引 135
俯卧位牵引 140
双侧位牵引 142
相对侧和侧卧位牵引 144
结束语 146
简答题 146

第8章 按压放松147
软组织按压技术 149
关节按压技术 154
结束语 156
简答题 156

第9章 横断面放松157
骨盆底放松技术 158
横膈膜技术 159
胸廓入口技术 160
关节横断面技术 162
结束语 163
简答题 163

第10章 筋膜松解165
筋膜对损伤做出的反应 165
松解过程 166
筋膜松解给客户的感觉是什么? 168
筋膜松解给治疗师的感觉是什么? 169
结束语 169
简答题 170

第11章 筋膜回弹171
回弹过程 172
将回弹作为一种增强工具 173
筋膜回弹给客户的感觉是什么? 175
筋膜回弹给治疗师的感觉是什么? 176
结束语 176
简答题 177


第四部分 筋膜松解的方案与管理
第12章 组合技术和高级技术181
筋膜体位放松技术 183
组合技术 188
瘢痕组织直接放松技术 194
结束语 196
简答题 196

第13章 筋膜松解治疗方案197
个人治疗方案 198
强化治疗方案 199
多治疗师协作方案 200
家庭护理方案 201
结束语 210
简答题 210

简答题答案 211
参考文献 215
照片索引 217
作者和译者介绍 220
肌肉的秘密语言:解开身体的内在羁绊 你是否曾感受过运动带来的畅快淋漓,也曾体验过那挥之不去的肌肉酸痛与僵硬?你是否在训练中遇到了瓶颈,无论如何努力,身体的反应总是慢半拍,甚至出现不适?你是否好奇,那些世界顶尖的运动员是如何保持身体的极致柔韧与爆发力,甚至在伤病后迅速恢复? 我们身体的每一块肌肉,并非孤立存在,它们被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筋膜——紧密包裹、连接,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的整体。这张“第二层皮肤”贯穿全身,支撑着我们的骨骼,传递着力量,维系着姿态,更是我们身体感受和运动的基石。然而,长期的不良姿势、重复性的动作、缺乏充分的活动,甚至一次不经意的扭伤,都可能导致筋膜产生粘连、紧绷,形成“节结”和“僵硬区”。这些问题,就像堵塞了身体的“水道”,不仅限制了肌肉的正常伸展和收缩,影响了运动表现,更可能引发疼痛,增加受伤的风险,甚至改变身体的生物力学链条,导致连锁反应。 在《肌肉的秘密语言》中,我们将踏上一场深入探索身体内在羁绊的旅程。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解剖学教材,也不是一本罗列枯燥练习的指导手册。相反,它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引领你聆听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理解筋膜与肌肉之间微妙而强大的互动关系。我们将一起解开身体“僵硬”的密码,洞悉那些隐藏在疼痛背后的真相,并学习如何与这张无形的网络和谐共处,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第一部分:筋膜的低语——理解你的身体语言 在开始任何“松解”或“训练”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建立对筋膜的深刻认知。我们常把注意力放在肌肉本身,却忽略了包裹着肌肉、连接骨骼、支撑器官的那一层层薄而坚韧的结缔组织。在这一部分,我们将: 拨开迷雾,认识筋膜的真实面貌: 告别那些片面或错误的认知。我们将详细介绍筋膜的结构、功能以及它在人体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你会了解到,筋膜并非仅仅是“肉膜”,它是一种动态的、活性的组织,拥有感知、传递信息的能力。 倾听身体的“求救信号”: 那些难以名状的酸胀、僵硬、活动受限,甚至是不明原因的疼痛,很多时候都是筋膜在向你发出警告。我们将教你如何辨别这些信号,理解它们可能指向的筋膜问题,是局部的粘连,还是广泛的紧张。 运动表现的“隐形杀手”: 为什么训练的强度上去了,但身体的柔韧性却下降了?为什么某个动作总是做不好,感觉“卡住”了?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很多阻碍你进步的因素,都与筋膜的受限有关。我们将深入探讨筋膜如何影响力量传递、协调性、平衡感以及整体的运动效率。 疼痛的根源——筋膜的“小抱怨”: 慢性疼痛,尤其是那些看似与运动没有直接关联的疼痛,往往源于筋膜的异常。我们将揭示筋膜紧绷如何压迫神经、血管,如何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从而引发持续性的不适。 第二部分:重拾身体的自由——温和而有效的“对话” 了解了筋膜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更具实践性的探讨。本书提供的并非简单粗暴的“拉扯”,而是一种温和、精准、与身体进行有效“对话”的方法,旨在恢复筋膜的弹性和流动性,重拾身体的自然律动。 “工具箱”的选择与应用: 我们将介绍多种辅助工具,如泡沫轴、筋膜球、拉伸带等,并详细讲解它们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你将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技巧,避免误伤。 针对不同部位的“解缚”策略: 从颈肩的僵硬到下背部的酸痛,从髋部的紧绷到小腿的沉重,本书将提供一系列针对身体主要区域的筋膜舒缓方案。这些方案强调精准定位、温和发力,以及与呼吸的配合,确保每一次的“对话”都能触及问题的核心。 循序渐进的“解放”之路: 我们不提倡“立竿见影”式的猛烈刺激,而是强调循序渐进。你将学习如何从基础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让身体逐渐适应并接受新的状态。本书将引导你建立一套个性化的日常舒缓练习,将“筋膜对话”融入生活。 运动前的“唤醒”与运动后的“安抚”: 运动前的充分准备,能够让你的身体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我们将提供激活筋膜的技巧,帮助你提升身体的连接感和准备度。运动后的及时护理,则能有效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预防损伤。 第三部分:运动能力的“升级”——解锁身体的无限可能 当身体的内在羁绊被逐渐解开,你将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由。运动能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潜能得以充分释放。 力量的“顺畅传递”: 筋膜的良好状态,意味着力量可以更有效地从身体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你的动作将变得更加流畅、有力,爆发力也会随之提升。 柔韧性的“自然拓展”: 告别僵硬的束缚,你会发现身体的柔韧性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更广泛的运动范围,将让你在各项运动中游刃有余。 平衡与协调的“精妙掌控”: 筋膜如同身体的“传感器”,良好的筋膜功能有助于提升本体感觉,让你对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有更清晰的感知,从而实现更精妙的平衡与协调。 伤病预防与康复的“坚实后盾”: 强健且富有弹性的筋膜,是抵御运动损伤的天然屏障。对于已经发生的伤病,通过科学的筋膜舒缓,能够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为什么选择《肌肉的秘密语言》? 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众多的运动书籍,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或激进的训练计划。它回归到身体最根本的连接——筋膜,告诉你如何倾听身体的语言,如何与之和谐相处。无论你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无论你是希望改善运动表现,还是想摆脱长期的身体不适,《肌肉的秘密语言》都将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让你重新认识你的身体,并学会如何解锁它隐藏的无限潜能。 让我们一起,用一种更深邃、更温和的方式,去理解和爱护我们的身体,让它真正成为我们实现梦想最坚实的伙伴。翻开这本书,你将不再只是“运动”的参与者,而将成为自己身体的“倾听者”和“疗愈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排版和索引设计来看,这本书的编纂团队无疑是下了大功夫的。厚厚的索引部分,让我可以快速定位到任何我想查找的身体部位或特定功能障碍,这对于需要快速查阅参考资料的教练或理疗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我注意到书中不仅有文字描述,还穿插了一些非常清晰的解剖学图谱,这些图谱的准确性和美观度都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平,即便不配合其他参考资料,也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空间认知。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讨论某一技术时,会附带上国际上主流学术期刊的相关引用,这极大地增强了全书的说服力。虽然全书内容密度很高,信息量巨大,但作者的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好,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逻辑链条清晰无比,让人不会感到迷失。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审美愉悦于一体的运动科学佳作,完全可以作为专业人士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作为普通运动爱好者的进阶读物。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丝毫没有传统技术手册那种枯燥和压抑感。我更喜欢它在跨章节过渡时所使用的那些精美的黑白插图,那些抽象的线条勾勒出了运动中的力与美,像是一组组富有禅意的现代雕塑。内容上,我个人对书中关于慢性劳损的案例分析特别感兴趣。我认识一位常年受肩袖损伤困扰的举重运动员,他尝试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恢复手段都收效甚微。我把书中关于肩关节活动度与周围组织张力关系的章节推荐给了他,他告诉我,书中的一个图表清晰地展示了他多年来一直忽略的一个小肌群的代偿作用。他按照书中的建议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功能性训练,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晦涩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普通读者可以理解和操作的指导方针,它的语言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而非冷冰冰的科学术语堆砌。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都超乎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术介绍,更深入地探讨了运动生理学的底层逻辑。我是一个业余的马拉松爱好者,常年被膝盖和脚踝的小毛病困扰,尝试过各种拉伸和休息方法,效果时好时坏。当我翻到介绍人体结构和运动生物力学的那几章时,我仿佛有了一个全新的导师在为我一对一讲解。作者对不同运动模式下身体受力的分析细致入微,他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那些复杂的生物力学术语,使得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深层原理。比如,书中对“代偿模式”的剖析,精准地指出了我在长跑中,由于核心力量不足而导致髋关节过度代偿的倾向,这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立刻在下一次训练中尝试调整自己的跑姿,虽然只是微小的变化,但第二天身体的反馈明显不同,疲劳感减轻了不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评分

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应对我那群热爱健身的朋友们。他们总是在训练后抱怨肌肉僵硬和恢复缓慢,我希望找到一本既能提升专业度,又能带来实用技巧的书籍来充当“军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力量、耐力、爆发力)来调整身体的维护策略。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探讨了心理因素对身体恢复的间接影响,这一点在很多运动书籍中常常被忽视。书中有一段关于“意念的力量”如何影响组织松弛的描述,虽然听起来有些玄乎,但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神经科学研究来佐证,使得这种观点显得既前卫又扎实。我试着在训练后用书中的放松练习配合深呼吸,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宁静感,让我对“运动不止于形体”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本书的视野,绝非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技术流派,而是融合了东西方运动理念的精髓。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和富有力量感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运动与身体恢复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一直对运动康复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高强度训练后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这本厚厚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开扉页,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清香就让人心情愉悦。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关于运动营养学的书籍,结果不小心拿到了这本,但既然已经买了,就决定先读一读。书中的引言部分,作者用非常哲学的笔触探讨了人体的动态平衡,强调了运动不仅仅是肌肉的对抗,更是一种与自身组织深度对话的过程,这让我对后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一些关于“身体记忆”的观点,这与我之前阅读的一些关于神经科学的书籍不谋而合,让我对如何科学地提升运动表现有了新的思考方向。全书的排版非常专业,图文并茂的介绍方式,即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领略到其核心思想。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づ ●─● )づ

评分

(づ ●─● )づ

评分

(づ ●─● )づ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づ ●─● )づ

评分

(づ ●─● )づ

评分

(づ ●─● )づ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