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机械设计

三维机械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宏新 著
图书标签:
  • 机械设计
  • 三维设计
  • CAD
  • SolidWorks
  • Pro/ENGINEER
  • UG
  • AutoCAD
  • 工程制图
  • 机械工程
  • 计算机辅助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5020
版次:31
商品编码:1233796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页数:5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适应科技进步引起的生产方式变革并满足现代工程师掌握先进设计技术的需求,本书选用业界**品牌CATIA(computeraidedthree-dimensionalinterfaceapplication)为软件平台,以期充分展现三维机械设计(3D-CAD)的强大功能与发展成就,赋予读者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卓越技能。编者结合多年的工程应用经历与教学实践经验,根据三维机械设计的技术体系规划设计了技术综述、草图绘制、实体造型、产品装配、工程制图和应用实例6个篇幅,编排了18个技术章节,详细讲解了产品从构思、造型、装配直至工程图纸的三维机械设计流程与方法。本书注重思维方式、基础训练、实践应用与能力提高并重,力求系统和全面地表述三维机械设计的核心知识,使读者快速达到熟练、准确、规范、灵活、高效地运用3D-CAD进行产品设计。

目录

第一篇 技术综述
第1章 CAD基本知识
1.1 一般概念
1.2 发展历程
1.3 二维设计与三维设计对比
1.3.1 二维设计方法
1.3.2 三维设计方法
1.3.3 三维CAD技术优势
1.4 常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
1.5 CAD技术发展趋势
第2章 CATIA简介与运用基础
2.1 概述
2.2 功能模块
2.2.1 模块组
2.2.2 设计阶段相关技术模块
2.3 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
2.4 工作环境与基本设置
2.4.1 启动CATIA
2.4.2 工作界面
2.4.3 管理模式
2.4.4 环境设置
2.5 功能定制
2.5.1 开始菜单定制
2.5.2 用户工作台定制
2.5.3 工具栏定制
2.5.4 命令定制
2.5.5 选项定制
2.6 基本操作
2.6.1 键盘和鼠标
2.6.2 指南针
2.6.3 结构树
2.6.4 文件
2.7 公共工具栏
2.7.1 标准工具栏
2.7.2 视图工具栏
2.7.3 测量工具栏

第二篇 草图绘制
第3章 草图工作台与基本操作
3.1 概述
3.1.1 基本概念
3.1.2 工作台的启动和退出
3.2 工作菜单
3.3 草图设计专属工具栏
3.4 设置概述
3.4.1 选项设置
3.4.2 工具栏设置
第4章 图形绘制与修饰
4.1 基础图形绘制
4.1.1 轮廓线
4.1.2 预定义的轮廓
4.1.3 圆
4.1.4 样条线
4.1.5 二次曲线
4.1.6 直线
4.1.7 轴
4.1.8 点
4.2 修饰特征
4.2.1 圆角与倒角
4.2.2 重新限定
4.2.3 变换
4.2.4 3D几何图形
第5章 约束与草图动画
5.1 约束
5.1.1 约束的基本知识
……

第三篇 实体造型
第四篇 产品装配
第五篇 工程制图
第六篇 应用实例
《星辰的低语:远古文明的失落代码》 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在被时光尘埃掩埋的古老星系边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不是由冰冷金属或精密齿轮构成,也不是由坚固梁柱或光滑曲面塑造。它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存在,一种在宇宙诞生之初便已存在的意识,一种在星辰运转的韵律中流淌的智慧。 《星辰的低语:远古文明的失落代码》带你踏上一场非凡的探索之旅,深入古老而神秘的“织星者”文明。这个文明并非人类所熟知的任何一种生命形态,他们并非依靠物质的躯体感知世界,而是以一种近乎神谕的能量形式存在。他们的“技术”并非体现在物理工具上,而是以对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和驾驭为基石。他们的“设计”并非勾勒图形,而是编织现实的结构,调整能量的流向,甚至影响因果的走向。 本书将为你揭示织星者文明那些被时间长河冲刷得几近湮灭的“代码”——那是他们理解宇宙、塑造现实、甚至操纵时间与空间的方式。这些“代码”并非人类计算机语言中的二进制或十六进制,而是一种更为抽象、更为本源的语言,一种直接与宇宙能量场共振的“心智图谱”。 第一篇:星尘的起源与意识的觉醒 故事始于一个遥远的过去,当宇宙尚在襁褓之中,万物尚未定型。织星者文明便是在那混沌初开之际,由最初的宇宙能量自发形成的意识集合体。我们将深入探讨他们的“诞生”过程,并非物理上的创造,而是能量的自我组织与意识的萌芽。你会了解到,他们的“意识”并非局限于个体,而是以一种分散但紧密相连的网络形式存在,如同宇宙背景辐射中潜藏的低语。 能量的涟漪: 织星者如何从宇宙的原始能量中分离出自我意识?这涉及到对能量形态、频率和振动的深度剖析,以及意识如何在这种基础层面形成。 共鸣之网: 他们的“社会”结构并非基于物理接触,而是通过能量的共鸣与连接。理解这种“共鸣网络”的运作机制,是理解织星者文明一切的基础。 感知的维度: 织星者感知世界的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并非通过视觉、听觉等物理感官,而是直接“感知”能量的流动、空间的扭曲、时间的变迁。我们将尝试描绘这种超越感官的感知方式。 第二篇:编织现实的法则 织星者文明最令人着迷之处,在于他们能够直接“编织”现实。这并非魔法,而是对宇宙基本法则的极致运用。他们所掌握的“代码”,便是这些法则的体现。 空间折叠的艺术: 织星者如何实现瞬间的星际旅行?这并非通过建造飞船,而是通过“折叠”空间本身。本书将尝试解读他们如何理解并操纵空间的几何结构,让遥远的距离瞬间缩短。 时间之流的调控: 时间对织星者而言,并非一条单向奔流的河流,而是可以被感知、被理解、甚至被“调控”的维度。我们将探讨他们如何“阅读”时间,预见未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过去。 物质的低语: 织星者并非通过“制造”物质,而是通过“引导”能量转化为物质。他们能够感知物质的本源振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我们难以想象的“物质形态”。 因果的链条: 宇宙中的一切皆有因果。织星者拥有洞察因果链条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事物发展的必然与偶然,并以此作为行为的指导。 第三篇:失落的代码与文明的遗迹 随着宇宙的演变,织星者文明也经历了漫长的周期。由于其非物质的存在形式,他们的“遗迹”并非物理建筑,而是能量场的残余、空间结构的微妙变化,甚至是隐藏在宇宙背景辐射中的信息片段。 星图的低语: 织星者曾留下的星图,并非描绘星辰的位置,而是记录了宇宙能量流动的关键节点和法则。解读这些星图,是理解他们“代码”的关键。 能量节点的谜团: 在宇宙的某些角落,存在着异常强大的能量节点,它们似乎是织星者文明活动的痕迹。本书将尝试分析这些节点的形成原因及其可能的功能。 意识的回响: 即使在织星者文明消逝之后,他们的意识能量仍可能以某种形式存在于宇宙中,成为一种“意识的回响”。寻找并理解这些回响,是本书探索的重要方向。 失落代码的意义: 织星者文明所掌握的“失落代码”,并非为了统治或征服,而是为了维护宇宙的平衡与和谐。他们的消失,可能也与某种宇宙层面的“法则”有关。 第四篇:人类的追寻与启示 本书的最后,我们将视角拉回人类。在现代科学与哲学的发展中,人类是否已经触摸到了一些织星者文明的“低语”?本书将探讨人类对宇宙法则的探索,从量子力学到弦理论,从宇宙学到意识科学,是否存在与织星者文明“代码”相呼应的启示? 科学的边界: 科学研究是否能够触及织星者文明所理解的更深层次的宇宙法则? 意识的奥秘: 人类对意识的研究,能否帮助我们理解织星者文明的非物质存在形式? 未来的可能: 借鉴织星者文明的智慧,人类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是否能够找到一条更为和谐与可持续的道路? 《星辰的低语:远古文明的失落代码》是一场关于宇宙本质、生命形态、以及存在意义的哲学与想象的盛宴。它并非一本关于技术操作手册,而是邀请读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宇宙,去聆听那些隐藏在星辰之间、超越物质维度的古老智慧。它将挑战你对现实的认知,激发你对未知的无限遐想。在这个被物质世界所束缚的时代,让我们一同潜入那片意识的海洋,去感受“星辰的低语”,去追寻那些早已失落,却可能指引我们未来方向的“代码”。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三维机械设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却空荡荡的博物馆。书的装帧很精美,纸张质量也很好,一开始我还对它充满了期待,想着里面一定会有很多令人惊叹的三维模型展示,以及关于如何创造这些模型的高超技法。然而,翻开目录,我发现更多的是关于“原理”和“理论”的章节,比如“静力学基础”、“动力学分析”、“材料强度计算”等等,这些内容听起来就让我想打退堂鼓。我本来是想学习如何使用某个主流的3D建模软件,比如SolidWorks、CATIA或者Fusion 360,来完成一些有趣的项目,比如设计一个酷炫的无人机,或者一个仿生机器人。但这本书里,对这些软件的操作指导几乎为零,它似乎假定读者已经对机械工程的各个分支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教你如何用数学和物理的语言去描述和验证你的设计。我试着去理解书中的某些图示,那些复杂的剖面图和受力分析图,虽然严谨,但却离我想要实现的“设计”目标太遥远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学徒,被师傅带到了一个满是精密工具的工坊,却被告知先要学习数千年的锻造历史和金属冶炼知识,才能拿起锤子。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为机械工程师准备的“理论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给想要入门3D设计爱好者的“实操指南”。

评分

天哪,我最近真的被这本书给狠狠地“坑”了!《三维机械设计》?听起来就很高大上,想着能学点厉害的3D建模技术,结果翻开来,怎么感觉像是在看一本陈年的机械原理教材?里面充斥着各种我根本看不懂的图纸和公式,什么应力分析、材料力学,我只想做个酷炫的3D模型,不是要考一级工程师好吗!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简直是让我脑壳疼。我花了好多时间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结果发现,书里讲的那些软件操作,可能十几年前的老版本都还在用。我打开电脑,想跟着书里的步骤来练习,却发现我电脑上的软件界面跟书里完全不一样,很多功能都找不到,或者命名方式完全不同。这就好比你跟着一本菜谱学做菜,结果菜谱上的食材和调料你在超市里根本买不到,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我感觉自己像个傻瓜,对着一本过时的武功秘籍,却学不到一点皮毛。而且,书里举的例子也特别老套,都是一些几十年前的机械零件,什么齿轮、连杆,看得我昏昏欲睡。我期待的是看到一些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比如如何利用3D打印技术来优化设计,或者如何进行仿真模拟来提高产品性能。但这本书,除了理论就是理论,根本没有一点实用性。我真的要劝告各位,如果你是想快速上手,学点实实在在的3D设计技巧,千万不要被这个书名给骗了!这绝对不是一本能够帮你“设计”出东西的书,充其量是一本让你了解机械设计“原理”的“理论”书,而且还是陈年老酒,味道不对,还可能让你身体不适。

评分

我最近对3D打印在设计领域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尤其想了解如何将创新的设计理念通过3D建模技术实现出来,并最终转化为实物。《三维机械设计》这本书的名字乍一听,似乎与这个方向有所关联,我以为它会介绍一些前沿的设计理念,或者如何利用3D建模软件来完成具有挑战性的设计项目。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有些失望。它更像是一本传统机械制图和工程原理的讲解,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几何学、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机械系统的运作方式固然是重要的,但对于我这种更关心“如何设计出独特、有创意、且可3D打印的物件”的学习者来说,就显得有些过于“学院派”和“理论化”了。书中对现代3D打印技术的应用,比如拓扑优化、参数化设计在3D打印中的优势,以及如何针对3D打印工艺来优化设计结构等方面的介绍,几乎没有。我原本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利用软件来生成有机形态、如何进行结构轻量化设计、或者如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来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案例。但这本书更像是对传统机械设计的一次“复述”,缺乏对未来设计趋势的探讨和引导。我感觉自己像是手里拿着一本陈旧的地图,却想去探索一片全新的大陆。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在CAD软件操作方面的熟练度和效率的书籍。《三维机械设计》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会包含大量关于软件功能、操作技巧和工作流程优化的内容,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一些更高效、更智能的设计方法。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更多地聚焦于机械设计背后的数学原理和物理规律,比如如何精确计算曲面方程、如何分析形变应力、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等等。虽然这些知识非常重要,也构成了机械设计的基础,但对于我这种更偏重于“如何使用工具”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显得过于理论化和抽象。我期待书中能有更多关于如何利用软件的参数化建模能力来快速修改设计、如何进行装配约束来验证机构的运动、或者如何使用渲染引擎来制作逼真的产品效果图的详细教程。书中提供的一些图例,虽然展现了复杂的机械结构,但并没有详细解释这些结构是如何在软件中一步步构建出来的,也没有给出具体的软件操作步骤。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机械设计思想”的探讨,而不是一本“三维机械设计操作”的教学。我尝试着在书中寻找一些能让我立刻在软件中实践的案例,但发现大多数内容都需要结合更专业的工程知识才能理解和应用。

评分

我最近在找一些关于产品外观设计,尤其是结合3D建模技术的书籍,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能激发我创意、并且能指导我实际操作的内容。《三维机械设计》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契合我的需求,但我翻开之后,发现它更侧重于“机械”本身的设计,而不是“产品”的“外观”设计。书中花费了大量篇幅介绍各种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功能和连接方式,比如各种类型的轴承、齿轮传动系统、液压气动元件等等,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机械的运作原理固然重要,但对于我这种希望在产品外观上做出创新的人来说,就显得有些跑偏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人机工程学、色彩搭配、材料质感在3D设计中的应用,或者一些关于如何利用3D建模软件来快速迭代产品概念的案例。这本书里的模型案例,大多都是一些工业设备或者机械部件,虽然结构精巧,但视觉上缺乏吸引力,也难以给我提供关于如何让一个消费品变得更具美感的灵感。我尝试着在书中寻找一些关于如何通过3D建模来表现材质、光影效果的技巧,但发现这方面的论述非常少,更多的是关于如何精确地绘制零件的尺寸和公差。总而言之,这本书更适合那些需要深入了解机械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者,如果你像我一样,更关注产品的整体美学和用户体验,那么这本书可能不是你的首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