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野花这么美

原来野花这么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子 著
图书标签:
  • 野花
  • 植物图鉴
  • 自然科普
  • 园艺
  • 花卉
  • 摄影
  • 生活美学
  • 博物
  • 科普读物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006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81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去森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8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感动台湾九百万人的花草摄影笔记


内容简介

?台湾知名博物博主的日常记录,感动台湾九百万人的博物记录。

?树木与文化、历史与生活,深度了解台湾本土的57种野花。

?听台湾人说台湾野花的故事,一定要认识的57种野花的故事,早期的台湾人,用桔梗兰作为编织材料,将龙船花当作端午节的头饰,生活中的布饰以大青蓝染,有小病痛时服用台湾款冬,用蕲艾驱邪避害……

?从台湾的野花谈去,从花草的博物学知识,到台湾当地的历史文化典故,记述个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发现自然,与自然花草的相遇与相识。既是一本快速掌握台湾及我国南部野花的入门读物,又是一部有生活意趣的花草人文读物。


作者简介

叶子,台湾知名博物写作者,常年拍摄、书写植物,用心记录身边的一花一木。

目录

目录

002 作者序

006 白花鬼针草

011 忍冬

016 台湾水龙

021 蝶豆

028 秤星树

033 屏东铁线莲

037 琉璃繁缕

041 长序木通

046 阿拉伯婆婆纳

050 络石

055 青藤仔

060 狭叶重楼

064 风筝果

069 基隆南芥

073 桃金娘

077 中国绣球

082 台湾独蒜兰

088 大叶仙茅

093 圆锥大青

098 黑叶山柑

102 虎耳草

107 杜虹花

112 台湾藜芦

116 台湾通泉草

120 榼藤

125 山菅

130 毛地黄

135 毛姜

139 风箱树

144 肉叶耳草

149 野牡丹

154 鱼骨葵

159 小蓑衣藤

163 海榄雌

168 野慈姑

172 鸡蛋果

177 单叶蔓荆

184 多鳞帽蕊草

189 台湾小米草

194 牛至

199 阆阚果寄生

204 白花丹

209 糯米条

213 竹叶兰

218 绵枣儿

223 虎杖

228 台湾芙蓉

233 猫尾草

238 野棉花

242 蛛丝毛蓝耳草

247 玉山香青

252 肿柄菊

258 芙蓉菊

263 毛束草

268 台湾蜂斗菜

273 五叶黄连

278 多室八角金盘


精彩书摘

作者序|FOREWORD

这本书迟到了二年多,在更早之前的2012 年,那时已与总编辑论及此书的方向,恰巧因为自己本身对于植物的认识有了瓶颈,认为有必要再经历一段时间磨练之后,才能朝着更精进的方向前进,于是决定让此书暂时维持于酝酿状态。

也许是经过这种酝酿的过程,才让本书得以更完美的付梓,这也要感谢麦浩斯出版重视本土自然生态的推广,及对大自然的关心,甘愿付出心力与毅力,努力催促成书,居功者首推社内优秀编辑团队,她们才是本书的幕后推手及扮演画龙点睛的重要关键。

记得十年前我刚走进植物世界时,为了想认识更多的植物,举凡花市、公园、菜园都成了我认识植物的好地方。一方面我也尝试栽种各式各样的花草,但种植过程总是令人心碎,植物不是被淹死就是不知原因枯竭而死,这对喜欢植物的我来说,犹如恶梦一场。

也因为这种不舍的心情一直存在,“种植植物”这门学问,很自然的与我产生了隔阂。有人说:“当上帝关了一扇门,必定会再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对我而言,这窗确确实实打开了!在婆娑之洋、苍翠之岛上,福尔摩沙总是处处留下一抹惊艳。从观赏植物到野地里的花朵,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要用另一种保存方式(摄影)留下美丽,永远保留心爱植物的四季风华。

我并非本科系出身,不曾学过植物基础分类学,甚至连园艺系、森林系、生命科学系等相关科系我都摸不着边,更没有别人的天资聪颖。

认识植物的开端,只是为了一种“证明”,接着努力去相信自己,永远抱持着执着与坚持。

认识千百种的野花其实并不难,虽然我从不认为能认识很多植物也算是一种“成功”,但我相信做任何事情,就算遇到再困难的挑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到。

野地里的花有一种“野性之美”,它们可能生存在你家附近、道路旁、野溪、郊区,甚至深山野地,这些野花虽然没有温室里的花朵那般娇艳贵气,但每每见及,总会让人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野花们就像一群放荡不羁的小孩,不受任何约束,哪怕风吹、日晒、雨淋,总能悠然自得。

《原来野花这么美》中,从低、中、高海拔到滨海地区,从热闹的居家环境四周到深山野岭,请跟着我一起静下心,欣赏四季不同的台湾之美。


前言/序言


《风过林梢》 引言: 在城市的喧嚣与人造的繁华之下,隐藏着一片鲜为人知的生机。它们不似园林中的精心雕琢,不似温室里的娇嫩培育,却是大地上最顽强的生命力,最朴素的色彩,最动人的故事。本册《风过林梢》系列,将带领您走进一个被遗忘的世界,一个属于野花的王国。我们将目光从城市的霓虹灯移开,聚焦于那些在风中摇曳、在阳光下舒展的草本精灵,探寻它们不为人知的生命密码,以及它们与这片土地之间深沉而持久的羁绊。 第一章:尘埃中的绽放——那些被忽略的美丽 提起“花”,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玫瑰的娇艳、郁金香的优雅、或者牡丹的富贵。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田野、山坡、路旁,那些被冠以“野花”之名的生命,同样以它们独特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美丽与坚韧。 它们常常生长在最平凡的角落,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在风雨的侵袭中挺立。它们的姿态或许不及名贵花卉那般玲珑,它们的色彩或许不如人工培育那般鲜艳夺目,但恰恰是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这种不屈的生命力,让它们散发出一种别样的魅力。 在本章,我们将首先认识一群最常见的野花。例如,那点缀在夏日麦田中的狗尾草,虽然常被视为杂草,但其细长的穗状花序,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低语着丰收的喜悦。还有那开着淡淡黄色小花的蒲公英,它不仅是童年游戏中的玩伴,更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它的种子乘风而去,将生命的希望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我们还将触及那些隐藏在草丛深处的悄然绽放。野艾蒿,虽然名字中带有“艾”,但其细碎的紫色小花,在特定的季节里,也能构成一片迷人的风景。二月兰,常作为春季花坛的配角,但当它成片地生长在郊野,紫白相间的花海,足以令人心生震撼。 本章的重点在于打破人们对“花”的固有认知,重新审视这些被我们匆匆瞥过、甚至视为无用的生命。我们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它们在平凡环境中的独特存在感,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不亚于任何珍稀花卉的生命之美。我们将从它们的形态、颜色、甚至它们所处的微环境入手,让读者感受到,即使是最不起眼的野花,也拥有着值得我们驻足欣赏的价值。 第二章:生命的回响——野花的生存哲学 野花之所以被称为“野”,正是因为它们遵循着一套与自然法则相契合的生存之道。它们没有人类的精心照料,没有温室的舒适环境,却能在这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繁衍生息。 在本章,我们将深入探讨野花的生存哲学。首先,它们的繁殖策略往往令人惊叹。狗牙根(一种常见的野草)依靠发达的匍匐茎和种子双重繁殖,能够迅速覆盖地面,占据优势。而车前草,则通过数量庞大的种子,借助风、水、甚至动物的传播,将生命散播到各个角落。我们将剖析它们独特的繁殖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帮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适应性是野花生存的关键。它们能够适应贫瘠的土壤,耐旱、耐寒、甚至耐盐碱。例如,生长在海岸边的一些海滨植物,它们拥有特殊的组织结构,能够过滤盐分,抵御海风的侵蚀。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野花,它们教会我们,生命的顽强,远超我们的想象。 再者,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也是野花生存的重要一环。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昆虫、鸟类、甚至微生物形成复杂的生态网络。roductive(一种开着红色小花的野花)吸引着蜜蜂前来采集花蜜,同时帮助它传播花粉,完成授粉。马齿苋,一种常见的食用野菜,不仅能提供营养,其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也不容忽视。我们将揭示这些野花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本章将通过具体的野花案例,阐述它们的生存智慧。我们将以科学的视角,但不失文学的温度,解读它们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的生存法则,让读者明白,这些“野”生命,其实是自然界中最具生命力的实践者。 第三章:色彩的语言——野花的情感与象征 色彩,是自然界最直观的表达方式,而野花,正是大地上最绚烂的调色盘。它们用不同的颜色,诉说着不同的情感,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我们将从黄色的野花开始。金盏花,其鲜亮的黄色,常被赋予阳光、活力和治愈的含义。野胡萝卜,虽然以其白色伞状花序更为人熟知,但其细密的花朵组合,在阳光下也呈现出温暖的金黄色调。黄色野花,往往传递着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情绪。 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紫色的野花。紫菀,那淡淡的紫罗兰色,带着一丝忧郁,却又饱含着深情。薰衣草(野生品种),虽然在商业上被广泛种植,但其在野外的自然生长,散发着宁静、纯洁的独特气质。紫色野花,常常与神秘、高贵、浪漫联系在一起。 蓝色的野花,则更为稀少,也更显珍贵。勿忘我,那小巧而明亮的蓝色花朵,承载着对永恒的承诺。蓝色的风信子(野生品种),在山野间悄然绽放,仿佛是大自然遗落的宝石。蓝色野花,常代表着思念、信任、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白色的野花,则象征着纯洁、无瑕与新生。雏菊,那层层叠叠的白色花瓣,宛如少女的裙摆,纯真而美好。野茉莉,在清晨的露珠映衬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纯洁得令人心动。 此外,我们还会探讨红色、粉色等色彩的野花,以及它们各自所蕴含的情感意义。本章将不仅仅是色彩的罗列,更会结合这些野花的生长环境、开花季节、以及它们在民间传说中的地位,来解读这些色彩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我们将带领读者,用“色彩的语言”来读懂野花,读懂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世间的情感传递。 第四章:历史的回响——野花与人类的古老情缘 野花并非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它们早已融入人类的历史长河,成为文化、艺术、以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文明中,许多野花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例如,古希腊人认为矢车菊是青春、爱情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兰花(虽然很多是栽培品种,但其野生祖先也在野外生长),以其高洁的品格,成为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发掘那些在古代文献、诗歌、绘画中出现的野花,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符号。 医药与食物是野花与人类最直接的联系。许多野花自古以来就被用作草药,治疗各种疾病。金银花,其清热解毒的功效,至今仍广为人知。紫苏,不仅是香料,也具有药用价值。而野菜,如荠菜、马齿苋,更是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尤其是在饥荒年代,它们是生命延续的希望。本章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药用和食用野花,以及它们在人类健康和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民间传说与习俗中,也充满了野花的影子。三月三的艾草,端午节的菖蒲,这些与传统节日紧密相关的植物,都属于广义上的野花。它们承载着人们祈求健康、驱除邪恶的美好愿望。我们将分享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和习俗,展现野花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章旨在展现野花与人类之间,跨越时空的深厚渊源。我们将通过历史的维度,揭示野花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文化、生活,甚至思想。这些“野”生命,并非与世隔绝,而是深深地根植于人类文明的土壤之中。 第五章:守护的低语——对野花生态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的变迁,许多野花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威胁。那些曾经随处可见的生命,如今可能已经变得稀少,甚至濒临灭绝。 在本章,我们将聚焦于野花的生态保护。我们将探讨导致野花数量下降的原因,例如栖息地的破坏、外来物种的入侵、以及过度采集等等。我们将分析这些因素对野花种群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生态失衡。 同时,我们也将介绍一些野花保护的实践与倡议。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生态友好的农业实践,以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保护野花的案例,以及一些普通人可以参与的保护行动,例如在家种植本地野花,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及不随意采摘。 我们还将呼吁读者,用一种更敬畏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野花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更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守护野花,就是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本章将以一种前瞻性的视角,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希望通过《风过林梢》,让更多人认识到野花的美丽与价值,并加入到守护它们的行列中来。这不仅仅是对一种植物的保护,更是对生命多样性的珍视,对地球未来的责任。 结语: 《风过林梢》系列,是一场关于野花的发现之旅,一次对生命本源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点燃您心中对自然的好奇,激发您对生命的热爱。愿您在阅读之后,能够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发现身边那些被忽略的美丽,去感受那些平凡生命中蕴藏的伟大。因为,风过林梢,生命的低语,无处不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七: 我是一个对自然一直怀有好奇心的人,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常常只能停留在“远远地看”的阶段。这本书《原来野花这么美》,简直就是我一直寻找的“敲门砖”。它不是那种艰涩难懂的植物百科,也不是那种空洞乏味的抒情散文。作者的写作风格,怎么说呢?她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或者是一位充满热情的向导,带着我们,一步步地,去认识、去了解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野花。她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各种野花的形态、颜色、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对“狗牙花”的描写,我以前只知道它是一种路边常见的花,但作者却详细介绍了它花瓣的形状,以及它在民间传说中作为驱邪植物的寓意。这种结合了科学知识和民间故事的讲述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她强调了每一朵花,无论多么渺小,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平凡中的不平凡”的理念,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不再是那个只关注那些名贵的、被精心栽培的花朵的人,而是开始留意那些在城市角落,在乡村田野里的,那些自由生长,不求回报的生命,它们,原来野花这么美!

评分

进行分隔。 评价一: 这本书,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你知道的,书名听起来就有点……嗯,文艺,或者说,有点过于朴实了。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花卉识别的图鉴,或者是一些描绘田园风光的散文。结果呢?我简直是惊喜连连!它完全颠覆了我对“野花”的认知。我一直以为野花就是路边随处可见,有点杂乱,不值一提的草本植物。但这本书,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不仅仅是在描写这些植物的外形,更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故事。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生命,竟然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在风雨中摇曳,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默默地装点着我们的世界。书中那些关于它们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与昆虫互动、甚至是如何被古代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描写,都让我惊叹不已。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蒲公英”的那一部分,我以前只知道它会飞,但作者却详细描述了它如何利用风力传播种子,那种生命的延续和智慧,让我觉得它不再是简单的野草,而是一个生命奇迹的化身。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意身边的野花,发现它们真的无处不在,而且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姿态。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再只是匆匆赶路,而是会放慢脚步,观察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角落,发现一丛丛,一簇簇,星星点点的色彩,它们真的,原来野花这么美!

评分

评价二: 我是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对于“野花”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电视里的纪录片和一些模糊的童年记忆。所以,当朋友推荐《原来野花这么美》给我时,我带着一种“看看书里怎么说”的心态去翻阅。这本书的文笔,怎么说呢?它不是那种华丽辞藻的堆砌,也不是那种直白粗犷的叙述,而是一种非常自然、亲切、又带着一丝禅意的语调。作者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缓缓地向你展开一幅幅关于野花的画卷。她没有用那些专业的植物学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复杂的植物知识变得有趣起来。我特别喜欢她对“狗尾巴草”的描写,我以前只知道它是常见的杂草,但书中却讲到了它在民间的一些用途,以及它在秋日里那种金黄色的穗子,在阳光下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就像是大地撒下的一把黄金。这种视角,让我对身边的普通事物产生了新的认识。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她强调了每一朵花,无论多么渺小,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平凡中的不平凡”的理念,深深打动了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变成了一个更懂得欣赏生活的人,不再局限于那些被精心培育的花朵,而是开始发现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在乡村田野里的,那些自由生长,不求回报的生命。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美”的定义,原来美,真的可以如此朴素,如此自在。

评分

评价九: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我总觉得,“野花”这个词,带着一种随性、甚至有些“野性”的意味,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植物识别的图鉴,或者是一些描绘乡村风光的散文。然而,《原来野花这么美》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作者的文字,如同春风拂过,细腻而充满生命力。她并没有用那些专业的植物学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生动、甚至带点俏皮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野花世界。我特别喜欢她对“牵牛花”的描述,她不仅仅描绘了它在清晨绽放的姿态,还讲述了它如何利用藤蔓向上攀爬,以及它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俗名和民间故事。这种深入的挖掘,让我觉得,原来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事物,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书中对每一种野花的介绍,都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她强调了每一朵花,无论多么渺小,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平凡中的不平凡”的理念,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明白,美,从来不是被定义的,它就藏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不再是那个只关注那些名贵的、被精心栽培的花朵的人,而是开始留意那些在城市角落,在乡村田野里的,那些自由生长,不求回报的生命,它们,真的,原来野花这么美!

评分

评价五: 坦白说,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书名真够朴实的”。我一直以为野花就是那种随便长长,不怎么惹人注意的植物。然而,《原来野花这么美》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让我重新审视了我对“美”的定义,以及我对大自然的认知。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讲述。作者仿佛是带着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或者是在城市的绿化带旁,一点点地,耐心地,去介绍那些我们曾经匆匆一瞥,甚至从未留意过的野花。她不会用那些拗口的植物学名词来为难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形象的语言,将每一种野花的特点,它们的故事,它们的美丽,都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她对“雏菊”的描写,我以前只觉得它就是一种白色的小花,但作者却详细介绍了它不同品种的形态,以及它在很多文化中象征纯洁和希望的意义。这种视角,让我觉得,原来我们身边的普通事物,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故事和情感。书中对每一种野花的介绍,都不仅仅停留在外形,而是深入到了它们的生长习性、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甚至是如何被人类利用。这种多维度的呈现,让我对野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明白,美,从来不是稀缺的,它就藏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和自然更加亲近了,走在路上,看到路边那些不起眼的野花,我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一眼,心里会默默地感叹:“原来,它们真的这么美!”

评分

评价三: 老实说,我收到这本书时,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我不是那种特别懂植物的人,看书名《原来野花这么美》,总觉得会涉及太多专业知识,读起来会很吃力。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设计非常贴心,它不是那种冰冰冷冷的学术报告,更像是一本充满温度的生活笔记。作者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接地气”。她仿佛是你的邻居,或者是一个在你身边一起散步的朋友,带着你,悠闲地,一点点地,去认识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的风景。她会告诉你,路边那朵小小的紫色花,叫做“二月兰”,它曾经是皇家园林里的珍品;或者,那片看似杂乱的野草丛中,隐藏着多少拥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珍珠,被作者用她灵巧的双手串联起来,展现出野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酢浆草”的那一章,我以前只知道它有酸酸的味道,可以解渴,但作者却深入介绍了它不同品种的形态,以及它在不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这让我觉得,原来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故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作者在描述野花时,常常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这种真挚的情感,让我觉得她在和我们分享她的喜悦和发现,而不是单方面地灌输知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和自然更加亲近了,走在街上,看到路边那些小小的野花,我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心里会默默地对它们说一声:“你好呀,原来你这么美!”

评分

收到!这就为您奉上一份“读者”口吻的《原来野花这么美》图书评价,每段评价不少于300字,风格迥异,力求真实自然,并用

评分

评价八: 说实话,《原来野花这么美》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摆放了一段时间,我一直没有真正地拿起它。我总觉得,野花,就是野花,能有多大的“美”可言呢?直到有一天,我实在是被它简朴的书名吸引,鬼使神差地翻开了它。结果,我一发不可收拾。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野花的认知。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情感,她不仅仅是在描绘野花的外形,更是在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它们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我特别喜欢她对“葎草”的描写,我以前只知道它是一种常见的“杂草”,但作者却通过对它茎叶的描述,以及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让我看到了它内在的生命张力。这种视角,让我对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无用”的植物,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书中对每一种野花的介绍,都充满了科学性和人文性。她会告诉你它的拉丁名,它的药用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她会通过生动的语言,让你感受到这种植物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它让我明白,美,从来不是被赋予的,而是内生的,是生命本身的光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更懂得欣赏生活的人,不再局限于那些被精心雕琢的美,而是开始发现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在乡村田野里的,那些自由生长,不求回报的生命。它们,真的,原来野花这么美!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场意外的惊喜。我一直觉得“野花”这个词,带着一种略微的贬义,仿佛是和“不入流”、“廉价”联系在一起。但《原来野花这么美》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这种刻板印象。它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也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抒情散文,它更像是一本充满探索精神的“博物志”,只不过,它的主角是那些我们常常忽视的,路边、田野、山坡上的野花。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她善于从一个微小的细节切入,然后娓娓道来,将一个看似平凡的野花,赋予了生命和灵魂。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写“牵牛花”的,她不仅仅描述了它在清晨绽放的美丽,还深入挖掘了它如何利用藤蔓向上攀爬,以及它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叫法和民间故事。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讲述,让我仿佛置身于作者的视线之中,一同去发现这些生命的美好。书中对每一种野花的介绍,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她会告诉你这种花的学名,它的生长习性,但更重要的是,她会讲述它背后的故事,它和人类的关系,它在自然生态中的作用。这种立体化的展现方式,让我对野花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美,从来不是被定义出来的,它就藏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不再是那个只关注那些名贵的、被精心栽培的花朵的人,而是开始留意那些在角落里,在缝隙里,默默绽放的生命,它们,原来野花这么美!

评分

评价六: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重新发现”的旅程。我一直以为,“美”是属于那些名贵的兰花、娇艳的玫瑰,或者是被精心修剪的盆栽。直到我翻开了《原来野花这么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错过了太多身边最纯粹、最自然的美好。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将那些在我们眼中“杂草”一般的野花,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她不是用高高在上的学术语调来讲解,而是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童,带着我们一同去探索。她会告诉你,那片片不起眼的叶子,如何默默地进行着光合作用;那小小的花苞,如何积蓄着力量,等待绽放的时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三叶草”的篇章,我一直以为它就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但作者却详细描述了寻找四叶草的乐趣,以及三叶草在不同文化中象征的意义。这种将植物知识与民间传说、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文关怀。它让我明白,每一朵野花,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生命故事,它们在自己的时间里,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并且,以最自然、最纯粹的方式,展现着它们的美。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关于野花的知识,更在于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它让我开始放慢脚步,去留意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风景,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在乡村田野里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原来野花这么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