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是一条在实践中“学习—试错—改革—完善—升级 ”之路。
本书作者是由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领衔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团队,他们用更加专业化、更为全面的视角,分析了走向2050的中国发展大趋势,前瞻性地提出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及战略步骤,是对于“2050中国”这一主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全书围绕着“2050中国”这一主题进行布局、深入展开,书稿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因素与优势,探索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的和基本逻辑,认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依据。
同时,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着“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较为详细地展望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及分目标,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建设“六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探讨和政策建议;前瞻性地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世界影响和作用,最后,进一步展望了第三个百年目标。
胡鞍钢,1953年生,中共十八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情研究(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先后兼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至今已从事国情研究三十余年,先后出版国情研究系列专著、合著、编著及外文著作百余部。近期著作有《中国国情与发展》、《中国新发展理念》、《中国:决胜百年目标》、《“十三五”大战略》、《超级中国》等。
第1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从“三步走”到“两个阶段”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五大因素与五大优势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方法论:创新与继承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十大转变
第2章 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飞跃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三、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六大发展”的飞跃
第3章 中国进入新时代:新特征、新矛盾
一、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下半场
二、中国进入新时代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第4章 2050中国:战略目标与两个阶段
一、提前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依据
二、2035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2050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5章 现代化总体布局
一、经济建设
二、政治建设
三、文化建设
四、社会建设
五、生态文明建设
六、国防建设
第6章 中国现代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四大趋势1侣
二、中国对人类发展的五大贡献
三、中国推动共建世界大同
第7章 结语: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
附录
中国经济增长预测(2015-2050年)
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指数(1982-2030年)
后记
注释
“以人民为中心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等的全面继承与重大发展。它既是这些思想的集大成 者,又是思想体系再创新;既能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 大局及长远利益,是党最宝贵的理论和思想财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 新的重大政治判断,也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 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 了战略部署,既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作用,是一个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有机整体。经济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基础,社会现代化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绿色现代化是中国国情的要求,政治现代化为其提供有效的激励,文化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国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安全保障。
中国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心,正在全面参与全球治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同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机构,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大同”的倡导者、推动者、引领者。
历史、现实和未来都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国家的使命,对中国负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对全体中国人民负责,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对中华民族负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人类的使命,对人类负责,为世界和平、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这本书的题目,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预感,它将是一次深入探究中国未来发展脉络的旅程。 “2050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我们共同迈向新征程的起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勾勒出了国家发展的宏伟目标,充满了挑战与希望。 我猜想,这本书会细致地分析中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机遇和潜在风险。 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同时,“全面建设”也意味着国家发展将更加注重协调性与包容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如何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实现更大进步,以及如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审视国家发展战略、理解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绝佳窗口,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未来中国的画面,仿佛一部科幻电影正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忍不住去想象,到了2050年,我们会在哪些领域成为世界领先者?是人工智能的普及,让生活更加便捷高效?还是新能源技术的突破,让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几个字不仅仅是目标,更是无数中国人民辛勤付出的缩影。我猜测书中会深入探讨实现这一目标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或许会分析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议题。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勾勒出中国在文化自信、社会公平、人民幸福等方面的发展图景,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升华。对于我来说,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更是关乎到我个人和家庭的未来规划。这本书就像一张通往未来的地图,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也激发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2050中国”的字样,立刻就勾起了我对未来的好奇。我一直对中国的发展速度和潜力感到惊叹,想象着二十多年后,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度会是什么样子。书中描绘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听起来就充满宏图伟志,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未来十年中国发展蓝图的勾勒,更可能是一次对过去几十年辉煌成就的回顾,以及对支撑这些成就的理念和实践的深入剖析。我想象作者会引用大量的史实和数据,来支撑他对中国发展路径的论证,或许会涉及到改革开放以来那些关键性的决策,以及它们如何一步步将中国推向如今的位置。同时,“现代化强国”这个词汇也让我思考,除了经济上的崛起,我们是否也在科技、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这本书会不会探讨中国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我最想看到的是,这些宏大的叙事背后,普通人的生活将如何被改变,我们的下一代又将迎来一个怎样的中国。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未来的憧憬,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股推动中国走向未来的力量。
评分“2050中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仅仅是这几个词,就足以点燃我内心深处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想象。这本书,我预计会是一部描绘中国未来发展宏伟蓝图的巨著,它不仅仅是对一个时间点的展望,更可能是一份充满智慧和远见的行动纲领。我猜想,书中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进行深刻的解读,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更包含着科技的引领、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环境的优美,以及人民福祉的全面提升。我期待作者能够详细阐述实现这一宏大目标所需要克服的重重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如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示中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励,让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自豪。
评分看到“2050中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书名,我 immediately 联想到的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以及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这本书无疑会深入探讨支撑中国崛起背后的核心动力和战略规划。我猜测书中会详细阐述如何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发展,例如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航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从而实现技术上的自立自强。同时,“全面建设”这个词汇也暗示着,国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更会涵盖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我期待书中能对如何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体系,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论述。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国家发展充满关注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未来发展蓝图的绝佳机会,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