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遇到很多困惑或者难以用自己经验来解决的问题,比如孩子上学焦虑和考试焦虑怎么办、什么时候留学更好、怎么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怎么选择专业等,这些涉及孩子方方面面的养育知识,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有价值的参考。另外,本书作者刘琳琳女士作为资深生涯规划师,为多所大中小院校做过职业生涯的讲座和培训,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这不仅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书,也是一本生涯规划的科学普及书。
这本书介绍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作者根据自己多年解答家长咨询和跟踪咨询孩子成长的经验,用真实的案例来论述问题以及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娓娓道来,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规划更好的未来。
如何更好地规划学业生涯?
什么时候出国留学更好?
如何塑造孩子的行为和习惯?
如何帮助中学生储备技能,以应对面试和简历?
如何选择大学专业?
如何与孩子交流、探讨职业世界?
……
无论您是一名家长还是一位老师,相信本书都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懂得孩子,懂得怎么更科学地实施教育,以协助孩子培养更好的兴趣、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及更科学地规划学业和职业生涯。
刘琳琳,两个男孩的妈妈,亲子关系专家,生涯规划教育专家,育儿畅销书作家,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
“北京大学名师大家进校园”项目特聘专家,“北师大脑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全国多所重点中小学(清华附小、北师大二附中、十一学校、陈经纶学校等)特聘职业规划专家;北理工、北化工等多所重点高校生涯咨询室特邀专家督导。
目录
推荐序一 何以解惑,唯有规划/001
推荐序二 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未来是什么?/003
推荐序三 生涯规划的行动方案?/005
推荐序四 灵活规划,让生涯更可贵/007
第一章 和孩子一起认识生涯规划/001
第一节 职业世界初探/003
第二节 理想的丰满/018
第三节 未雨绸缪/022
第二章 学业规划的重点/033
第一节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035
第二节 孩子上学焦虑、考试焦虑,我该如何帮忙?/040
第三节 孩子没有特长怎么办?/050
第四节 什么时候留学最好?/053
第三章 家长应该规避的问题/061
第一节 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063
第二节 培养60分的孩子/076
第三节 青春期孩子的行为紊乱怎么办?/081
第四章 智能管理的关注点/085
第一节 男儿有泪不轻弹/088
第二节 孩子的兴趣为什么这么广泛?/095
第三节 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吗?/098
第五章 生涯全面分析/105
第一节 兴趣探索/107
第二节 技能探索/124
第三节 性格探索/135
第四节 价值观探索/150
第六章 成长的协调配合/171
第一节 一个朋友也没有/173
第二节 家长如何与老师沟通?/183
第三节 遇到找茬的坏小子怎么办?/191
第四节 当鸡头还是凤尾/205
第七章 生涯管理/211
第一节 生活习惯的培养/213
第二节 学习行为的塑造/222
第三节 选专业到底看什么?/229
第四节 海外名校尖子生为何突然要退学?/237
第五节 计划年年做/249
第六节 每一次简历都是总结人生,每一次面试都是浴火重生/251
第一节 职业世界初探
罗素曾说: “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
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不妨回想你的生命历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选择职业进行准备的?你又是如何为选择职业而努力的?你认为你的职业发展将如何决定你的一生?你现在是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满意?
这些问题无论抛给哪一个成年人,都是非常不容易回答的。
如果你的答案令人非常满意,那么我要特别恭喜你,你是少数的幸运儿之一。你可以把阅读本书当成一次奇妙的旅程,那些你可能不太熟悉的生涯故事和经历可以让你对孩子们能进一步理解和接纳。本书提供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你重新回顾和梳理,很快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的生涯满意度和幸福度如此之高,而使用本书对孩子的发展进行指导也将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如果你的答案不令人满意,感觉到迷茫、困惑,甚至常常有想要重新活过一次的念头或重新选择职业的冲动。那么,我也要特别恭喜你,
1
为什么呢?因为你迷茫过、痛苦过,因此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就会更容易产生共鸣,也就更容易认同本书的理念,从而有很大的机会和可能将这些理论、方法和技巧应用在你和你的孩子身上。
想想看,无论你的职业发展顺利、满意与否,你是否曾经跟你的孩
子深入地交流过、探讨过这些呢?调查显示,相当高比例的孩子们并不知道父母们从事的工作和职业,更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具体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这是非常遗憾和可惜的。
因为,当父母能够和孩子谈起自己的工作、聊起职业世界的时候,可极大地帮助孩子尽早了解职业世界,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有极大帮助作用的。并且,在沟通这些内容的过程中,亲子关系会牢固发展,孩子会更容易了解和认同父母:当他们能够深入地了解父母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他们更有机会知道为什么此刻自己必须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他们将知道,学校里的考试相比职业世界悄无声息的竞争和行业淘汰不过是小菜一碟。
亲子关系与职业选择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职业辅导理论奠基人罗伊(Roe) 于1957年提出亲子关系与职业选择理论,这个理论以孩子和父母之间互动的早期经验为依据,对日后孩子职业选择的行为进行预测。
许多生涯选择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早年的需求没有充分、及时地得到满足(比如,可能父母幼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呵护和心理满足,也有可能是物质上过度匮乏,成年后过分强调物质足……),于是这些遗憾、未完成事件便成了人们内在的动力来源,无意识地指引着生涯选择。
如果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审美等)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将
会消失而且不再发展。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更容易停留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层面,从小忙于生计,为果腹而奔波忙碌。
如果低层次的需求(如生理、安全、爱与归属) 未能满足,则将驱使人们去满足此类需求来维持生存,而间接地妨碍了高层次需求的发展。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是这个意思。体现在孩子身上,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呢?比如说,一个本该好好玩的年龄,如果没有被允许玩,那么这个需求就没有被满足,怎么办?这个未被满足的需求会在潜意识当中驱使孩子找机会去满足,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其他的需求就会被推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中国,高考之前,所有的孩子被要求拼命地学习,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爱玩的天性被压抑了,爱玩的需求被延迟了,而且往往这个需求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被延迟满足了……到了大学,突然放松了,没人管了,这个需求就像被摁下自动开关一样,开始发动马力,大学生们开始无节制地玩游戏、看漫画,谈恋爱,搞社团……什么好玩玩什么,什么有趣玩什么……玩儿的需求被充分满足了,代价就是更高层次的需求被延迟了……有一个很极端的案例,说的是一个学生考上清华大学,狂玩游戏,玩到科科都挂,最后被勒令退学。他复读高考,再次考入清华大学,还是老样子,继续玩游戏,挂科……多么令人
扼腕叹息的一个案例啊!
有个段子说,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幼儿园拼命补小学的课,小学提前学中学的,中学提前学大学的,到了大学干什么,开始补幼儿园的功课,怎么玩儿,怎么懂礼貌讲文明,如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洗袜子、洗衣服)……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儿,这是最好的生涯发展。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可突击速成。同理,你在某个生涯阶段欠下的任务是早晚都要补回来的。越欠越多,那堆积到下一个生涯阶段的任务就会越多……
作为一位新手父母,我每天都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和教育我的孩子。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越来越意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但同时我也深感迷茫,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当我看到“这样给孩子定计划:给孩子最好的未来”这本书时,我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我迫切地想要了解,这本书究竟是如何界定“最好的未来”的,它是否包含了一些我从未想过的维度?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套行之有效的育儿体系,帮助我系统地规划孩子的成长道路。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讲解,如何识别孩子的独特天赋,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平衡孩子的学业、兴趣和身心健康,避免因为过度追求“最好”而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真正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望子成龙心切但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的家长,我深切体会到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迷茫和焦虑。当我无意中瞥见“这样给孩子定计划:给孩子最好的未来”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住了。这个书名就像一股清流,给了我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惊喜感。我迫切地想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能被称为“最好的”,它是否能够超越眼前的分数和升学,真正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导家长如何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量身定制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蓝图。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情商方面的具体建议。我厌倦了那些空泛的理论,我需要的是能够切实落地、能够在我育儿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的实用工具。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仿佛找到了通往育儿成功之路的秘诀。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领我走出迷茫,让我能够更自信、更科学地为我的孩子规划一个光明的未来。
评分我一直相信,孩子的未来不是靠运气决定的,而是需要父母悉心培养和精心规划的。但是,如何“计划”才能真正做到“最好”?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看到了“这样给孩子定计划:给孩子最好的未来”这本书,我的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仅仅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堆砌,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为家长提供一套全面的育儿哲学。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最好的未来”的?它是否包含了物质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富足,是否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温度的人?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为孩子制定一个既能发掘潜能,又能让他们快乐成长的计划。比如,如何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培养他们应对挫折和挑战的能力。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一些实用的工具,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理念融会贯通,并应用到自己的育儿实践中。总之,这本书的书名已经让我充满期待,我相信它一定会给我带来深刻的启发。
评分作为一个刚当上父母的菜鸟,我对于怎么给孩子规划成长道路这件事,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每次看到孩子一点点进步,我既欣喜又焦虑,生怕自己一个不留神,就耽误了孩子的未来。最近我真的被“这样给孩子定计划:给孩子最好的未来”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这个书名就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方向感。我一直觉得,孩子的成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才的,背后一定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周密的计划。这本书的名字直击我的痛点,它告诉我,原来规划孩子的人生,并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被理解、被实践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解读,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兴趣,制定出既有挑战性又不至于压垮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计划。我希望它能告诉我,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规划,还包括品德、情商、社交能力、艺术素养等各个方面的培养,能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平衡课外活动和休息时间,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我坚信,这本书会成为我育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帮助我少走弯路,给我的宝贝一个真正美好的未来。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望子成龙”,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送进各种辅导班,让他们变成一个“考试机器”。总觉得,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养和潜能的激发。当我看到“这样给孩子定计划:给孩子最好的未来”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我太想知道,究竟什么样的“计划”才能称得上是“最好的”,它是否包含了对孩子长远发展的考量,是否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识别孩子身上独特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和培养,而不是强迫他们去走一条并不适合自己的路。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启示,教育并非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智慧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我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发现和发展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让孩子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育儿理念,让我能够科学有效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既能学有所成,又能身心健康,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