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打開手機微信的朋友圈,時不時會看到《欒
慶先話療》。每段寥寥數百字,主題新穎吸引人,文字生動,
視角獨特,有精彩幽默的比喻,也有精闢獨到的警句和思路。
配上清晰的圖片,一些珍貴的病例、亮眼的療效就赫然呈
現。每一期話療能說明一個問題,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常
常得到網友的稱譽,甚至還有來自國外同道的點贊和評論,
已成為網上的一道風景綫。我本人也是欒教授的粉絲之一。
近日,喜聞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慧眼識珠,要將這些段子
結集齣版。我有幸先睹校樣,更體會其內容之豐富生動,
思維之精妙清新。
從書中豐富的內容裏,我們看到欒教授長於自省和自審,
善於思考和總結,以及嚴於自律的作風。書中不僅展示成功
的病例,也展示治療中有不足或失誤的病例
( 齦下颳治後膿腫、手術中上頜竇穿透等),為的是提升自己並提醒讀者。
對於病因的追尋和療效的長期觀察( 夜磨牙、牙膠尖助診等)
都是追求完美、不言放棄的體現。沒有說教和空論,我們卻從書中看到一位以患者利益
為齣發點、在治療中盡心盡責、在交往中和藹周到、與
患者亦醫亦友的醫者形象,他理所當然地收獲瞭被患者信任
的莫大喜悅。這樣一本好書,我願嚮讀者推薦,也期待第二
集、第三集的不斷齣現。
筆者瞭解到,2015 年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
學調查的初步資料顯示,我國居民從青少年到中、老年人群
的牙周患病率(以牙齦齣血為指標)都高於同年齡組的患齲
率;中、老年人群的牙周健康率還不到10% !遺憾的是,
相比十年前的第三次流調數據,並無顯著的改善。但是我們
堅信,牙周病是可以預防的,而且隻要治療及時和得當,大
多數患者的病情是可以控製的,問題是需要切實的行動!需
要全體口腔醫學同仁(包括全科醫師和專科醫師),在“健
康口腔,牙周護航”的旗幟下,共同努力,宣傳公眾、服務
公眾,為在下一次全國流調中拿齣較為滿意的資料而各盡所
能,貢獻力量!
欒慶先,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牙周科主任。1989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口
腔醫學院,先後到日本朝日大學、香港大學、美國波士頓大
學、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深造。具有近30
年的臨床工作經
驗和先進的診療理念,醫療專長為牙周疾病的診斷、係統治
療和綜閤治療。
多次作為嘉賓參加中央電視颱《健康之路》,北京電視
颱《養生堂》《健康北京》《我是大醫生》等欄目的錄製。
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首批國傢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國
傢自然基金、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重點項目與聯閤攻關
項目)、教育部留學迴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等多項課題。主
要研究方嚮是:侵襲型牙周炎易感性、乾細胞與牙周組織再
生、牙周炎與全身係統疾病的關係。
擔任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會評專傢、國傢醫師資格考試
試題開發專傢委員會牙周專業副組長、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
委員會醫管中心醫療管理服務指導專傢、中國醫師協會“全
民健康促進活動”專傢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口腔醫學學
科評議組成員、中華口腔醫學會牙周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
員、北京口腔醫學會理事、北京口腔醫學會牙周病專業委員
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牙頜顔麵美容分會副會長。
擔任全國《牙周病學》慕課主講人,《牙周病就醫指南》
副主編,全國高等學校研究生規劃教材《牙周病學》編委,
《北京口腔醫學》《中國實用口腔科雜誌》等雜誌編委。
目 錄
1. 潔身自好 / 001
2. 當懷孕遇到牙周疾病1:炎癥 / 002
3. 史上最強的橡皮筋 / 003
4. 日常口腔衛生保健也是雙刃劍 / 005
5. “患者有時看的不是病,看的是感覺” / 006
6. 轉變患者的觀念更重要 / 007
7. 常在河邊走,盡量少濕鞋 / 008
8. 口腔衛生宣教的技巧 / 009
9. 找對病因,治療纔能少走彎路 / 010
10. 莫把切牙當磨牙 / 011
11. 親眼見過的“8020” / 012
12. 貧血患者的牙周疾病診療 / 013
13. 隱匿的牙石 / 014
14. 疑惑的“骨井” / 015
15. 齦下颳治疼不疼? / 017
16. 拔牙容易,留牙難 / 018
17. 探究患者主訴背後的故事 / 020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欒慶先牙周疾病 病例精解
18. 耐人尋味的名字 / 021
19. 牙齒存留一念間 / 022
20. 牙齦為什麼會癢? / 024
21. 牙髓感染導緻的牙槽骨吸收是可逆的 / 025
22. 這是真的:前牙移位導緻後牙開
/ 027
23. 急性壞死性齦炎之錶現 / 028
24. 充填物侵犯生物學寬度 / 030
25. 潔治要從娃娃抓起 / 031
26. 少見的牙根外吸收 / 032
27. 沉重的牙石 / 034
28. 眼見不為實的X 綫片 / 035
29. 驚現艾滋病患者 / 036
30. 侵襲性牙周炎的傢族聚集 / 037
31. 正畸對冠延長的需求 / 039
32. 守住科學性這條底綫 / 040
33. 齦下颳治帶來的牙周膿腫 / 041
34. 捲土重來的牙周腫脹 / 042
35. 設身處地,感受牙齒之殤 / 043
36.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 / 044
37. 頑固的“牙周膿腫” / 045
38. 一根牙膠尖的價值 / 046
39. 醫師和患者是共同體 / 047
40. 當心:牙周手術中的上頜竇黏膜貫通 / 049
41. 筷子的聯想 / 051
42. 血小闆低患者,潔治時的關切 / 053
43. 種植體的潔治 / 054
44. 牙周炎與牙槽骨增生 / 056
45. 對你而言,附著齦是什麼? / 059
46. 傳說中的補牙縫 / 060
47. 牙周炎外傳 / 061
48. 修復對牙周的情誼 / 062
49. 撥開雲霧 / 063
50. 沒有最好 / 065
51. 結構即命運 / 066
52. 美觀還是健康? / 068
53. 讓人歡喜讓人憂的義齒 / 069
54. 牙床增生不可怕 / 070
55. 如何麵對做烤瓷牙後齣現的牙齦紅腫 / 071
56. 當懷孕遇到牙周疾病2:妊娠期齦瘤 / 073
57. 齦下颳治的作用 / 075
58. 少見的兩個齶根 / 076
59. 拔與不拔是個問題 / 078
60. 歲月為證 / 080
61. “心口不一” / 084
這本書,對於我這種對醫學研究有一定興趣的讀者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我並非科班齣身,但平日裏關注醫學前沿動態,尤其是與口腔健康相關的領域。在眾多的牙周病相關資料中,能夠看到由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這樣的頂尖機構,並且由欒慶先教授親自參與編寫的病例精解,無疑是一份珍貴的學術資源。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關於各種復雜牙周疾病的診斷思路,治療策略的選擇依據,以及對治療效果的客觀評估。我更希望能夠從中窺見一些前沿的治療技術和理念,以及在處理疑難雜癥時,醫生是如何運用他們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做齣最適閤患者的決策。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思維方式的啓迪,我希望能通過閱讀它,提升自己對牙周疾病的認知深度和理解廣度。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一直以來都飽受牙周問題的睏擾,去瞭好幾傢醫院,每次得到的答案和治療方案都有些許差異,讓我感到十分迷茫。尤其是關於一些長期不愈閤或者反復發作的牙周炎癥,我總是找不到一個徹底的解決辦法。讀瞭書名《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欒慶先牙周疾病病例精解》,我立刻覺得找到瞭希望。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在牙周病治療領域的聲譽我一直有所耳聞,而欒慶先教授的名字更是讓我對其專業度充滿瞭信心。我迫切地想知道,書中是如何通過一個又一個真實的病例,來剖析那些我所麵臨的睏境的。我希望能從中找到更深入的解釋,瞭解為什麼我的牙周問題會如此頑固,以及是否有更先進、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我之前沒有接觸到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引導我走齣牙周病的泥潭,重拾健康的笑容。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專業”。我從事的行業需要我時常接觸到醫學信息,雖然不是直接的牙科領域,但對醫學的嚴謹性有著天然的認知。這本書的名字很直觀地告訴我,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聚焦於具體的病例,並且由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這樣頂尖的醫療機構齣品,這本身就賦予瞭它極高的可信度。我個人對於“病例精解”這個說法尤為感興趣,因為我認為,脫離瞭具體的臨床場景,很多理論知識都顯得空洞。隻有通過真實的病例,纔能真正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各種治療手段的實際效果和局限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數據、清晰的圖錶,甚至是治療前後的對比照片,這樣纔能讓讀者對病情的復雜性和治療的精妙性有更直觀的感受。我對書中會涉及的疑難雜癥,以及那些極具挑戰性的病例尤其好奇,畢竟,這些纔是最能體現醫生功底和醫院水平的地方。
評分作為一個對醫學知識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被這本書的標題深深吸引瞭。牙周疾病,聽起來好像是件小事,但實際上它對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影響都不可小覷。而“病例精解”,則意味著這本書將帶我進入一個更加深入、更加真實的學習世界。我一直認為,學習醫學知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案例。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讓我能夠從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這樣權威的機構,通過欒慶先教授的視角,去瞭解和學習牙周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預後。我特彆想瞭解書中是如何將復雜的醫學術語和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非專業讀者,並且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我能夠感同身受,真正理解疾病的危害和治療的重要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拓寬我的視野,讓我對牙周健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剛拿到手裏就覺得分量十足,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我一直對牙周健康特彆關注,畢竟一口好牙不僅僅關乎咀嚼,更是整個人精神狀態的體現。這本《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欒慶先牙周疾病病例精解》,單看書名就讓人充滿期待。我平日裏接觸的牙周知識,大多是通過科普文章或者一些零散的資料,總覺得不夠係統,也缺乏深入的臨床實踐指導。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我的這種需求。我尤其好奇,欒慶先教授是如何將那些復雜的牙周疾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病例,抽絲剝繭地展現在讀者麵前的。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不僅僅瞭解到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更能體會到背後那位醫生的思維過程,那種對病情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對治療方案的權衡取捨,以及對患者人文關懷的體現。畢竟,醫學不僅僅是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尤其是在麵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時。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場關於牙周疾病的深度學習之旅,讓我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更懂行的“半個”牙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