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

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晔雄 著
图书标签:
  • 肿瘤学
  • 放射治疗
  • 肿瘤放射治疗学
  • 临床肿瘤学
  • 放疗
  • 癌症治疗
  • 医学
  • 肿瘤放疗
  • 第五版
  • 医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910010
版次:5
商品编码:1234898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近年来,放疗设备不断更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创立也层出不穷,大幅度地提高了肿瘤的诊治水平。在肿瘤放射治疗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决定在前四版的基础上进行精心修订,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李晔雄教授担任第五版的主编。李晔雄教授作为肿瘤放射治疗方面的专家,承担国家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在一线从事教学和研究数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基本保持了此前版本的写作风格和内容体例,汲取了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的先进经验,强调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的完美统一。全书共二十篇,包括总论部分、放射物理学基础、临床放射生物学、热疗、各类肿瘤的特点及放射治疗方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术中放射治疗及肿瘤同步放化疗治疗等内容,囊括了肿瘤放射治疗方面的全部知识,可谓是一部肿瘤放射治疗的百科全书。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及老师,理论研究者,医学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之用。


作者简介

李晔雄,男,1984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0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生导师1994年至1999年在瑞士和美国工作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肿瘤放射治疗,擅长于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和睾丸精原细胞瘤等腹部恶性肿瘤的诊断科放射治疗。在国际和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学科定位和发展史 李晔雄 ( 3 )

    第一节  学科定位 ( 3 )

    第二节  学科发展简史 ( 3 )

    第三节  中国学科发展史 ( 4 )

  第二章  放射肿瘤学基础 李晔雄 ( 10 )

    第一节  学科基本构成 ( 10 )

    第二节  循证放射肿瘤学 ( 11 )

    第三节  综合治疗 ( 13 )

    第四节  放疗标准操作规程 ( 16 )

  第三章  放疗的地位和作用 李晔雄 ( 19 )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 ( 19 )

    第二节  先进放疗技术的作用 ( 21 )

  第四章  肿瘤的同步放化疗 惠周光  王绿化 ( 26 )

    第一节  同步放化疗机理和药物 ( 26 )

    第二节  同步放化疗临床应用 ( 28 )

  第五章  放射治疗中的辐射防护及应急 田  源  李晔雄 ( 33 )

  第六章  发展方向 李晔雄 ( 53 )

    第一节  剂量分割模式 ( 53 )

    第二节  质子重离子治疗 ( 53 )

    第三节  精准医学 ( 53 )

第二篇放射物理学基础

  第一章  外照射野剂量学 符贵山 ( 57 )

    第一节  照射野及描述 ( 57 )

    第二节  X (γ) 射线射野剂量分布 ( 59 )

    第三节  高能电子束剂量分布特点 ( 67 )

    第四节  射野剂量计算 ( 76 )

1

肿瘤放射治疗学

 第二章  近距离放疗剂量学基础 徐英杰 ( 81 )

    第一节  概述 ( 81 )

    第二节  用于近距离治疗的放射源 ( 83 )

    第三节  近距离治疗的物理量、 单位制和剂量计算 ( 84 )

    第四节  近距离剂量学系统 ( 89 )

    第五节  血管内照射剂量学 ( 97 )

  第三章  治疗计划的设计与执行 戴建荣 ( 104 )

    第一节  治疗计划设计新概念 ( 104 )

    第二节  临床剂量学原则及靶区剂量规定 ( 107 )

    第三节  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技术 ( 117 )

    第四节  模拟定位机和 CT 模拟机 ( 122 )

    第五节  照射技术和射野设计原理 ( 128 )

    第六节  治疗方案的评估 ( 147 )

    第七节  肿瘤的定位、 模拟及验证 ( 153 )

    第八节  射野挡块及组织补偿 ( 163 )

    第九节  物理剂量对生物效应的转换 ( 167 )

  第四章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技术 张  可 ( 176 )

    第一节  适形和调强的物理原理 ( 176 )

    第二节  治疗方案的优化 ( 180 )

    第三节  调强的实现方式 ( 186 )

    第四节  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临床价值 ( 197 )

  第五章  X (γ) 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李明辉 ( 204 )

    第一节  X (γ) 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实现方式 ( 204 )

    第二节  X (γ) 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剂量学特点 ( 219 )

    第三节  X (γ) 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223 )

    第四节  治疗方案优化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227 )

  第六章  图像引导放疗 李明辉 ( 235 )

  第七章  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张  可 ( 247 )

    第一节  执行 QA 的必要性 ( 247 )

    第二节  靶区剂量的确定和对剂量准确性的要求 ( 248 )

    第三节  放射治疗过程及其对剂量准确性的影响 ( 250 )

    第四节  物理技术方面 QA ( 252 )

    第五节  QA 组织及内容 ( 264 )

第三篇临床放射生物学

  第一章  总论 杨伟志 ( 269 )

    第一节  临床放射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 269 )

    第二节  放射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 270 )

2

目 录

 第二章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 徐  波  杨伟志 ( 273 )

    第一节  放射生物效应的时间标尺 ( 273 )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 274 )

    第三节  射线质与相对生物效应 ( 277 )

  第三章  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徐  波  杨伟志 ( 281 )

    第一节  辐射诱导的 DNA 损伤及修复 ( 281 )

    第二节  辐射致细胞死亡 ( 282 )

    第三节  细胞存活曲线 ( 285 )

    第四节  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 ( 289 )

  第四章  肿瘤的临床放射生物学概念 杨伟志 ( 293 )

    第一节  细胞增殖与肿瘤生长速率 ( 293 )

    第二节  放射治疗剂量效应关系的概率分析 ( 296 )

  第五章  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放射反应 杨伟志 ( 300 )

    第一节  正常组织的结构 ( 300 )

    第二节  正常组织副反应的发生机制 ( 301 )

    第三节  正常组织的体积效应 ( 303 )

  第六章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杨伟志 ( 306 )

    第一节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原理 ( 306 )

    第二节  剂量率效应 ( 312 )

    第三节  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 ( 314 )

    第四节  物理照射模式与生物效应 ( 320 )

  第七章  肿瘤放射治疗个体化的研究 杨伟志 ( 326 )

  第八章  肿瘤分子放射生物学 徐  波  惠周光 ( 330 )

    第一节  放射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 ( 330 )

    第二节  细胞周期及调控机制 ( 334 )

    第三节  ATM 介导的 DNA 损伤应答机制在临床分子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 342 )

    第四节  肿瘤干细胞与放射敏感性 ( 346 )

    第五节  MicroRNA 与放射敏感性 ( 347 )

    第六节  精准医疗与肿瘤放射生物学 ( 349 )

  第九章  正常组织放射损伤 杨伟志 ( 356 )

    第一节  特定组织的放射反应 ( 356 )

    第二节  再次照射正常组织的耐受性 ( 362 )

第四篇热疗

  第一章  热疗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罗京伟 ( 369 )

  第二章  常见肿瘤热疗加放射治疗的疗效 罗京伟 ( 379 )

3

肿瘤放射治疗学

第五篇头颈部肿瘤

  第一章  鼻咽癌 黄晓东  高  黎 ( 389 )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389 )

    第二节  解剖 ( 390 )

    第三节  病理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 ( 394 )

    第四节  临床表现 ( 396 )

    第五节  诊断 ( 399 )

    第六节  临床分期 ( 403 )

    第七节  鉴别诊断 ( 405 )

    第八节  放射治疗的实施以及质量控制 ( 406 )

    第九节  残存及复发鼻咽癌的治疗 ( 429 )

    第十节  特殊类型鼻咽癌 ( 433 )

    第十一节  化疗和靶向治疗 ( 434 )

    第十二节  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 438 )

    第十三节  鼻咽癌治疗的展望 ( 442 )

  第二章  唇癌、 口腔癌 罗京伟 ( 447 )

    第一节  概述 ( 447 )

    第二节  唇癌 ( 456 )

    第三节  舌癌 ( 457 )

    第四节  口底癌 ( 460 )

    第五节  齿龈癌 ( 462 )

    第六节  颊黏膜癌 ( 465 )

    第七节  硬腭癌 ( 467 )

    第八节  磨牙后区癌 ( 469 )

  第三章  口咽癌 易俊林 ( 472 )

    第一节  总论 ( 472 )

    第二节  扁桃体癌 ( 483 )

    第三节  软腭癌 ( 492 )

    第四节  舌根癌 ( 494 )

    第五节  放疗后遗症 ( 499 )

  第四章  下咽癌 易俊林 ( 506 )

  第五章  喉癌 罗京伟 ( 525 )

    第一节  概述 ( 525 )

    第二节  声门癌 ( 538 )

    第三节  声门上区癌 ( 544 )

    第四节  声门下区癌 ( 548 )

    第五节  放射合并症及处理 ( 550 )

  第六章  鼻腔副鼻窦肿瘤 黄晓东 ( 554 )

4

目 录

  第七章  甲状腺癌 黄晓东 ( 577 )

  第八章  涎腺恶性肿瘤 黄晓东 ( 598 )

  第九章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 黄晓东  高  黎 ( 624 )

  第十章  头颈部少见肿瘤 ( 645 )

    第一节  中耳外耳道肿瘤 曲  媛  罗京伟 ( 645 )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癌 罗京伟 ( 654 )

    第三节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 易俊林 ( 657 )

    第四节  嗅神经母细胞瘤 易俊林 ( 671 )

    第五节  颌骨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 陈  波  高  黎 ( 680 )

    第六节  鼻咽纤维血管瘤 王  凯  罗京伟 ( 685 )

    第七节  血管球体瘤 王  凯  罗京伟 ( 689 )

  第十一章  头颈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王  凯 ( 692 )

第六篇胸部肿瘤

  第一章  肺癌 ( 709 )

    第一节  总论 王绿化  王小震 ( 709 )

    第二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 王绿化  毕  楠  惠周光 ( 719 )

    第三节  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周宗玫 ( 768 )

    第四节  放射性肺损伤 王绿化 ( 788 )

  第二章  食管癌 肖泽芬 ( 800 )

    第一节  流行病学 ( 800 )

    第二节  病因 ( 801 )

    第三节  食管的解剖 ( 801 )

    第四节  食管癌蔓延及转移途径 ( 802 )

    第五节  食管癌的诊断 ( 806 )

    第六节  病理诊断与分型 ( 811 )

    第七节  食管癌的分期 ( 812 )

    第八节  食管癌的治疗 ( 816 )

    第九节  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处理 ( 833 )

    第十节  放射治疗中注意事项 ( 833 )

  第三章  纵隔肿瘤 ( 843 )

    第一节  概述 周宗玫 ( 843 )

    第二节  常见纵隔肿瘤 肖泽芬 ( 847 )

  第四章  原发气管癌的放射治疗 周宗玫 ( 873 )

  第五章  恶性胸膜间皮瘤 冯勤富 ( 878 )

5

肿瘤放射治疗学

第七篇恶性淋巴瘤

  第一章  总论 李晔雄 ( 893 )

  第二章  霍奇金淋巴瘤 李晔雄 ( 911 )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 ( 911 )

    第二节  病理与诊断 ( 911 )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临床分期 ( 913 )

    第四节  治疗 ( 915 )

    第五节  放射治疗技术 ( 927 )

    第六节  治疗毒副作用 ( 930 )

  第三章  B 细胞淋巴瘤 李晔雄 ( 940 )

    第一节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 940 )

    第二节  原发纵隔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 955 )

    第三节  边缘带 B 细胞淋巴瘤 ( 962 )

    第四节  滤泡性淋巴瘤 ( 971 )

  第四章  T 细胞淋巴瘤 李晔雄 ( 980 )

    第一节  T 淋巴细胞分类和病理 ( 980 )

    第二节  结外鼻型 NK/ T 细胞淋巴瘤 ( 982 )

    第三节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1003)

  第五章  结外原发淋巴瘤 王维虎  李晔雄 (1010)

    第一节  原发皮肤淋巴瘤 (1010)

    第二节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018)

    第三节  胃肠道淋巴瘤 (1023)

    第四节  韦氏环淋巴瘤 (1028)

    第五节  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 (1030)

  第六章  髓外浆细胞瘤 王维虎 (1043)

第八篇乳腺癌王淑莲

    第一节  乳腺解剖和淋巴引流 (1049)

    第二节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1051)

    第三节  乳腺癌的诊断、 病理、 分期和基本治疗原则 (1051)

    第四节  乳腺原位癌的治疗 (1055)

    第五节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和术后放疗 (1058)

    第六节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放疗 (1067)

    第七节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疗 (1069)

    第八节  新辅助化疗后术后放疗 (1070)

    第九节  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病人的放疗 (1073)

    第十节  转移性乳腺癌的放疗 (1074)

6

目 录

  第十一节  乳腺癌术后放疗技术 (1076)

    第十二节  乳腺癌放疗的不良反应 (1090)

第九篇消化道肿瘤

  第一章  直肠癌 金  晶  任  骅 (1103)

    第一节  概述 (1103)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 (1104)

    第三节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 (1109)

    第四节  放射治疗技术 (1125)

  第二章  胃癌 金  晶 (1138)

    第一节  概述 (1138)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 (1139)

    第三节  可手术切除胃癌的治疗 (1150)

    第四节  胃癌放射治疗的实施 (1165)

  第三章  原发性肝癌 王维虎 (1182)

  第四章  胰腺癌 金  晶 (1203)

    第一节  概述 (1203)

    第二节  应用解剖 (1203)

    第三节  病理 (1205)

    第四节  临床表现和体征 (1206)

    第五节  诊断与分期 (1207)

    第六节  放射治疗 (1208)

  第五章  肛门区癌 金  晶 (1239)

    第一节  概述 (1239)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 (1242)

    第三节  肛管鳞癌 (1244)

    第四节  肛周癌 (1256)

    第五节  其他病理类型的肛门癌 (1257)

    第六节  HIV 相关肛门区癌 (1257)

    第七节  治疗的副反应 (1257)

    第八节  随访 (1259)

第十篇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第一章  前列腺癌 刘跃平  李晔雄 (1267)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 (1267)

    第二节  解剖及淋巴引流 (1267)

    第三节  病理和转移途径 (1268)


前言/序言

《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一版至第四版出版至今, 历时34 年, 一直是肿瘤放

射治疗专业人员的经典教科书。该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肿瘤放射治疗物理和生

物学基础、循证医学和放射肿瘤学证据, 推广应用放射治疗新技术, 介绍最新

知识和研究成果, 指导临床实践。系列书籍的出版凝聚了历代放射肿瘤学家的

心血, 从吴恒兴教授、谷铣之教授、刘泰福教授、殷蔚伯教授、余子豪教授、

徐国镇教授和胡逸民教授等, 为中国放射肿瘤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最近二十多年, 放射治疗新技术日新月异, 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旋

转调强放疗和螺旋断层放疗等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循证医学证据不断

更新。放射治疗真正进入了精确放疗年代, 跨入了新纪元。放射肿瘤学专家们

承载着放射治疗的未来, 病人的希望。《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的出版将承

上启下, 继往开来, 期望该书对广大专业人员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放射治疗涉

及范围广, 知识更新快, 新技术层出不穷, 本书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局限性和错误在所难免, 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此衷心感谢老一辈放射肿瘤学家、作者和协和出版社对本书出版所作的

贡献!

李晔雄

2017 年6 月



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 概述 《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是一部系统、权威、全面的肿瘤放射治疗学专著。本书集合了国内外顶尖的放射肿瘤学专家,以详实的理论知识、前沿的研究成果、成熟的临床实践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本版在前版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更新和修订,紧密追踪了近年来放射肿瘤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粒子治疗、免疫治疗与放疗的联合应用等领域,提供了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解读,旨在为广大放射肿瘤学工作者提供一本真正实用的案头参考书。 本书结构与内容亮点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内容涵盖了肿瘤放射治疗的各个关键环节。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技术 第一章 肿瘤放射生物学基础: 本章系统回顾了放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辐射与细胞损伤的机制、细胞周期对辐射敏感性的影响、辐射剂量-效应关系、辐射损伤修复机制等。重点阐述了低剂量率照射、分数化照射的生物学效应,以及近年来肿瘤放射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如肿瘤微环境对放疗疗效的影响,缺氧、pH值等因素的作用机制。此外,还深入探讨了靶向治疗与放疗联合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如何利用生物标志物指导放疗决策。 第二章 放射物理学与技术: 详细介绍了放射治疗所涉及的物理学原理,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电子束、质子等放射源的特性,剂量分布的形成与测量,以及各种剂量计算算法的原理和应用。本章对现代放射治疗技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放疗(SRS/SBRT)等。重点更新了影像引导放疗(IGRT)的最新技术,如CBCT、MRI-Linac等在肿瘤定位、摆位校准、治疗过程中实时追踪方面的应用,强调了图像融合、靶区勾画的标准化和个体化。还对治疗计划系统的发展、质量保证(QA)流程的规范化进行了深入阐述,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第二部分:临床实践与个体化治疗 第三章 肿瘤诊断与分期: 本章强调了准确的肿瘤诊断和分期是制定合理放疗方案的基础。详细介绍了各种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等)在肿瘤诊断、定性、分期中的作用,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TNM分期系统在指导放射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以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兴技术在肿瘤精准诊断与分型中的潜力。 第四章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这是本书的核心章节之一,系统地介绍了不同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原则和实践。针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肺癌、食管癌)、腹部肿瘤(胃癌、胰腺癌、肝癌)、盆腔肿瘤(宫颈癌、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瘤、骨与软组织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小儿肿瘤等常见恶性肿瘤,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每一类肿瘤的介绍都包括了: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简要介绍肿瘤的发病特点。 诊断与分期: 重点强调影像学和病理学在诊断中的作用。 放射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明确哪些患者适合放疗,哪些不适合。 治疗目的: 根治性、辅助性、姑息性放疗的区分。 放疗技术选择: 根据肿瘤类型、部位、分期选择合适的技术(外照射、近距离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 靶区勾画: PTV、GTV、CTV等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实践。 剂量与分次: 给出推荐的治疗剂量和分割方案。 并发症与处理: 详细列举急性期和晚期并发症,并提供防治和处理建议。 联合治疗: 强调放化疗、放疗与免疫治疗、放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策略。 预后评价与随访: 介绍如何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随访的重点。 第五章 肿瘤的联合治疗: 本章深入探讨了放射治疗在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地位。详细阐述了放化疗、放疗与靶向治疗、放疗与免疫治疗、放疗与手术、放疗与中医中药等联合治疗的协同增效机制、临床应用策略、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尤其强调了免疫治疗与放疗的联合,分析了放疗如何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选择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 第六章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与并发症管理: 详细介绍了放射治疗引起的急性与迟发性副作用,包括皮肤、黏膜、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各系统的反应。本书提供了全面、详细的副作用预防、监测和处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重点更新了近年来在降低放疗毒性方面的技术进展,如立体定向放疗、质子治疗等。 第七章 姑息性放射治疗: 关注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本章详细阐述了姑息性放疗的原则、适应证,以及在疼痛控制、出血控制、梗阻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不同部位姑息性放疗的剂量和技术选择,强调了姑息性放疗的个体化和人文关怀。 第三部分:前沿技术与未来发展 第八章 近距离放疗(HDR-BT): 详细介绍了近距离放疗的基本原理、适应证、技术方法(如阴道后装、前列腺内植入、宫颈癌盆腔放疗等)。重点更新了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125粒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处理。 第九章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与自适应放疗(ART): 强调了IGRT在提高放疗精度方面的关键作用。详细介绍了各种IGRT技术,如CBCT、kV影像、MRI-Linac等,以及其在肿瘤定位、靶区勾画、治疗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修正。深入探讨了自适应放疗(ART)的概念、技术流程,以及其在应对肿瘤变化、提高放疗个体化水平方面的优势。 第十章 粒子治疗(质子、重离子): 介绍了质子治疗和重离子治疗的基本物理学特性、生物学效应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重点阐述了粒子治疗在某些肿瘤类型(如颅底肿瘤、脊索瘤、儿童肿瘤等)中相较于光子放疗的优势,并对其临床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第十一章 放射肿瘤学的前沿进展与未来展望: 展望了放射肿瘤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AI)在放疗中的应用(如自动靶区勾画、治疗计划优化、疗效预测等)、液体活检与放疗的结合、新的放射性核素药物的应用、放疗与基因编辑技术等。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大数据分析、精准医学理念在推动放射肿瘤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书的特点 权威性与前沿性: 由国内外知名专家撰写,内容涵盖了放射肿瘤学的经典理论和最新进展。 系统性与全面性: 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再到前沿技术,几乎涵盖了放射肿瘤学的全部内容。 实践性与指导性: 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临床建议、治疗方案和并发症处理方法,对临床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图文并茂: 配备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图表和流程图,有助于读者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技术。 更新及时: 反映了近年来放射肿瘤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尤其是在影像引导、精准放疗、联合治疗等方面的突破。 适用人群 本书适合于放射肿瘤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放疗技师、放疗物理师、肿瘤治疗相关专业的医学生、研究生以及对肿瘤放射治疗感兴趣的其他医学专业人士。 结语 《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不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是放射肿瘤学领域从业者提升专业技能、掌握最新知识、应对临床挑战的必备工具。本书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放射肿瘤学事业的发展,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优质、更精准的治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肿瘤放射治疗的各个方面都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性和深度,尤其是在一些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在肿瘤学研究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我一直关注着放疗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这本书中关于放疗生物学标记物、精准放疗策略的理论基础以及新型放疗设备的研发动向的讨论,都非常符合我的研究兴趣。作者不仅对现有技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还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预测,例如基因组学信息与放疗反应的关联研究,以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放疗方案个体化设计等。书中引用了大量最新的研究文献,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复杂概念时,能够保持清晰的逻辑和准确的语言,使得非放疗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也能理解。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也让我对肿瘤放疗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书写风格非常严谨,学术性很强,但又没有达到让人望而却步的程度。它适合那些希望深入了解肿瘤放射治疗学背后科学原理的读者。我作为一名物理师,对书中关于放射物理、剂量学计算、治疗计划系统(TPS)的原理以及各种剂量学评估指标的讲解特别感兴趣。作者对辐射生物学效应的阐述,例如不同细胞对辐射敏感性的差异,以及剂量-效应关系的数学模型,都解释得非常到位。书中关于辐射防护的章节也写得相当专业,详细介绍了各种防护措施和监测手段,这对于我们物理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放疗设备物理特性和质量保证(QA)流程的详细描述,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设备的性能,并进行规范的操作和维护。虽然书中可能对临床医生来说有些过于偏重物理学方面的内容,但对于我这样的技术支持人员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能更好地与临床团队协作,为患者提供最安全有效的治疗。

评分

对于临床经验丰富的我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带来了许多新的启发和思考。虽然我已经在放疗领域耕耘多年,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总感觉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在介绍传统放疗技术的同时,对最新的技术如质子治疗、闪疗等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分析了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技术进展时,并非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技术挑战以及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书中对放疗计划的优化、图像引导放疗(IGRT)的精进、以及立体定向放疗(SBRT)等前沿技术的阐述,都让我耳目一新。尤其是关于人工智能在放疗中的应用,作者给出了非常前瞻性的见解,让我对未来的放疗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一些复杂病例的讨论,以及放疗与化疗、免疫治疗等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策略,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参考。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智慧的结晶,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刚刚接触肿瘤放疗领域的临床医生,之前对这个领域了解甚少,总觉得它深奥难懂。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放射治疗原来可以被如此清晰、系统地阐述。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大堆复杂的物理和生物学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肿瘤病因、影像学诊断入手,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放疗的原理。书中对不同类型肿瘤的放疗方案都有详尽的介绍,每个方案都配有清晰的图表和示意图,让我能直观地理解剂量分布、照射野的设置等关键信息。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临床上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感觉非常有帮助。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放疗的并发症及处理,这一点对于临床应用来说至关重要。我之前一直担心放疗的副作用,但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才了解到如何通过精细的计划和技术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副作用,以及在出现副作用时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放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肿瘤放射治疗的复杂性和精细化。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照光”,而是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以及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确把握。我是一名肿瘤内科医生,虽然不直接操作放疗设备,但了解放疗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潜在的副作用,对于我制定和调整整体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清晰地阐述了不同肿瘤类型在放疗中的定位,以及与其他治疗方式的配合。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放疗的长期随访和生活质量评估的部分,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整体康复。书中对放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分类、发生机制及处理原则的详细介绍,也让我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并指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强调了肿瘤放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权益和医疗安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在多学科讨论中发言,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