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開發人員測試指南 構建高質量的軟件

程序開發人員測試指南 構建高質量的軟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瑞典] 亞曆山大·塔林德(Alexander Tarlinder) 著,硃少民,楊曉慧,歐陽辰,曾樂天 譯
圖書標籤:
  • 軟件測試
  • 程序開發
  • 質量保證
  • 測試指南
  • 軟件質量
  • 開發測試
  • 單元測試
  • 集成測試
  • 係統測試
  • 測試策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8008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1828
品牌:異步圖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市麵上一本麵嚮開發人員的測試書
業界有影響的測試專傢硃少民、楊曉慧、歐陽辰、曾樂天翻譯
本書不是“測試專傢寫的開發人員測試”,而是“開發專傢寫的開發人員測試”。書中並沒有花太多篇幅介紹測試的概念、測試設計技術、單元測試工具(這些可能是我們之前推行開發人員測試的重點),而是把重心放在瞭可測試性、影響測試的編碼風格、實現開發人員測試的方式、測試環境和條件的構造、開發人員測試在全部測試活動中的位置和作用等方麵(這些是真正影響開發人員測試效率的問題)。因此,這本書對於開發人員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這本書不是一座“大山”,而是若乾“甜點”組成,除瞭前3章介紹測試的基本概念和術語,其他各章相對獨立,一章基本是一個主題,闡述開發人員測試所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注意事項等。即使隔瞭很長時間我們纔讀另一章,或者跳過沒有興趣的個彆章節,也完全不影響我們閱讀的體驗或收獲。“甜點”還隱藏在每一章中——每章穿插著一些“小竅門”“經驗之談”或“注意事項”等,點撥讀者,讀者獲得啓發或警醒。
本書實例豐富,循序漸進,例如14.1 節就用瞭“一個簡單的搜索引擎”的8個實例,一步一步地介紹經典風格的TDD是如何實施的。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19章,主要內容為開發人員測試,測試目標、方式和角色,測試術語,開發人員眼中的可測試性,契約式編程,可測試性的驅動者,單元測試,基於規格說明的測試,依賴關係,數據驅動和組閤測試,準單元測試,測試替身,模擬框架,測試驅動開發——經典風格,測試驅動開發——Mockist風格,使用測試代碼,**單元測試,測試思路等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必知必會的知識。
如果你是一個希望所寫的代碼質量更高、缺陷更少的開發人員,那麼這本書很適閤你。本書介紹瞭如何用可測試性提升軟件質量,在各種開發模式中,可測試性都是軟件的主要質量屬性之一。閱讀本書,你可以成為更好的開發人員,學習到更多的軟件測試知識,不必再苦於沒有時間做測試、也無法從同事或團隊那裏獲得相關的支持。

作者簡介

硃少民,國內軟件測試界的領軍人物和知名專傢,三十多年來一直從事軟件測試、質量管理和過程改進等工作,過去五年幫助瞭近百傢企業提升其質量保證與測試能力,先後獲得安徽省、原機械工業部、青島市、閤肥市等多項科技進步奬,齣版瞭十多部著作,包括測試方麵的暢銷書《全程軟件測試》、《軟件測試方法和技術》、《完美測試》和譯作《自動化測試*佳實踐》等,經常在國內外會議上發錶演講,並在國內開設軟件測試MOOC課程。之前曾任思科-網迅(中國)軟件有限公司QA總監,目前是同濟大學軟件學院教授、中國科技大學軟件學院教指委委員。

楊曉慧,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軟件公司測試專傢,1999年進入華為公司,先後參與和主持過多項産品測試、測試流程改造、測試工程師職責定義等工作。工作覆蓋測試策略、測試設計、測試評估和過程管理等軟件測試工程的各個方麵,在自動化、可靠性驗證、可服務性驗證、可測試性設計等領域上都有豐富的經驗。2007年以後主管軟件公司的測試技術架構設計、實現、應用,通過幫助産品持續積纍和提升測試技術能力,實現研發的效率和質量提升。

歐陽辰,品友互動CTO。推動品友大數據智能戰略,成為程序化廣告的知名公司。加入品友之前,曾在微軟、小米和甲骨文工作:曾任小米研發總監,負責廣告和大數據平颱,曾在微軟工作十年,負責搜索和廣告平颱的核心大數據項目,持有數項國內外專利,著有《Druid實時大數據分析》。

曾樂天,博士,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現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中國賽寶實驗室)從事軟件測評方麵的研究工作。

目錄

第 1章 開發者測試 1
1.1 開發者測試 1
1.2 開發人員測試活動 2
1.2.1 單元測試 2
1.2.2 集成測試 2
1.2.3 維護 2
1.2.4 持續集成 3
1.2.5 自動化測試 3
1.3 開發人員通常不做什麼 4
1.4 定義“開發者測試” 5
1.5 開發人員測試和開發過程 5
1.6 小結 6
第 2章 測試目標、方式和角色 7
2.1 測試和檢查 7
2.2 測試目標 7
2.2.1 批判式測試 8
2.2.2 支持式測試 8
2.3 測試方式 8
2.3.1 傳統測試 9
2.3.2 敏捷測試 10
2.3.3 BDD、ATDD和實例化需求 11
2.4 質量保證和開發者測試 13
2.5 小結 14
第3章 測試術語 15
3.1 錯誤、缺陷、失效 15
3.2 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 16
3.3 測試技術分類 16
3.3.1 測試級彆 17
3.3.2 測試類型 19
3.3.3 讓測試級彆和測試類型
發揮作用 21
3.4 敏捷測試四象限 22
3.5 其他類型的測試 23
3.5.1 冒煙測試 23
3.5.2 端到端測試 24
3.5.3 特性測試 24
3.5.4 正麵測試和負麵測試 24
3.5.5 小型、中型和大型測試 24
3.6 小結 25
第4章 開發者眼中的可測試性 26
4.1 可測試的軟件 26
4.2 可測試性的好處 27
4.2.1 功能可被驗證 27
4.2.2 減少意外 28
4.2.3 它可以改變 28
4.2.4 為什麼要注重可測試性 29
4.3 可測試性的定義 30
4.3.1 可觀察性 31
4.3.2 可控製性 33
4.3.3 可部署性 34
4.3.4 可隔離性 35
4.3.5 小規模(smallness) 36
4.3.6 單一性 36
4.3.7 抽象級彆 37
4.3.8 效率(efficiency) 38
4.3.9 復用 38
4.3.10 可測試性的提示 38
4.4 小結 39
第5章 契約式編程 40
5.1 契約形式化約束 41
5.2 實現契約式編程 42
5.3 強製契約 43
5.3.1 斷言 43
5.3.2 支持契約的類庫 44
5.3.3 單元測試 45
5.3.4 靜態分析 45
5.4 小結 45
第6章 可測試性的驅動者 47
6.1 直接輸入和輸齣 47
6.2 間接輸入和輸齣 48
6.3 狀態 49
6.4 時序耦閤 50
6.5 數據類型和可測試性 50
6.6 域值比 54
6.7 小結 55
第7章 單元測試 56
7.1 為什麼做單元測試? 56
7.2 什麼是單元測試 57
7.3 單元測試框架的生命周期 58
7.3.1 測試方法 59
7.3.2 測試初始化器和清除 59
7.3.3 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 60
7.4 測試命名 60
7.4.1 測試框架的強製規定 60
7.4.2 行為驅動的開發方式 61
7.4.3 工作單元、測試狀態、
所期望的行為 61
7.4.4 選擇一個命名標準 61
7.5 測試結構化 62
7.6 斷言方法 63
7.6.1 斷言類型 63
7.6.2 每個測試有多少斷言 64
7.6.3 斷言冗長 65
7.6.4 斷言等式 66
7.6.5 限製和匹配器 67
7.7 測試異常 70
7.8 行為驅動開發方式的框架 72
7.8.1 測試結構 72
7.8.2 命名測試 73
7.8.3 匹配器 74
7.9 小結 75
第8章 基於規格說明的測試 76
8.1 等價類劃分 76
8.2 邊界值分析 78
8.3 典型數據類型的邊緣用例和其他
測試用例 79
8.3.1 數字 79
8.3.2 字符串 79
8.3.3 日期和時間 80
8.3.4 集閤 80
8.4 狀態轉移測試 81
8.5 決策錶 82
8.6 小結 83
第9章 依賴關係 84
9.1 對象間依賴關係 84
9.1.1 傳入協作者 85
9.1.2 使用工廠方法 86
9.1.3 提供一個外部工廠或者
生成器 87
9.2 係統資源依賴關係 89
9.2.1 文件 89
9.2.2 提供你自己的抽象 89
9.2.3 測試由I/O操作處理過的
數據 90
9.2.4 係統時鍾 91
9.2.5 其他係統資源依賴關係 92
9.3 層間依賴關係 92
9.4 跨層級依賴關係 94
9.5 小結 95
第 10章 數據驅動和組閤測試 96
10.1 參數化測試 98
10.2 Theories 99
10.3 生成式測試 101
10.3.1 驗證結果 102
10.4 組閤測試 103
10.4.1 單模式故障 104
10.4.2 雙模式故障 105
10.4.3 雙模式故障和所有成對變量
之外 106
10.5 小結 106
第 11章 準單元測試 107
11.1 實例 107
11.1.1 使用內存數據庫的測試 108
11.1.2 測試專用的郵件服務器 108
11.1.3 使用輕量級容器的測試 109
11.1.4 Web服務測試 110
11.2 影響 111
11.3 小結 112
第 12章 測試替身 113
12.1 樁對象 113
12.1.1 樁對象的靈活性 114
12.1.2 用樁對象來避免副作用 115
12.2 僞對象 116
12.3 模擬對象 117
12.3.1 驗證間接輸齣 117
12.3.2 驗證間接輸入轉換 121
12.4 探針 122
12.5 啞對象 123
12.6 驗證狀態還是行為 124
12.6.1 狀態驗證 124
12.6.2 行為驗證 125
12.6.3 參數 125
12.7 小結 126
第 13章 模擬框架 127
13.1 創建測試替身 127
13.2 設置預期 128
13.3 驗證交互行為 131
13.4 誤用、濫用和其他陷阱 133
13.4.1 過度驗證 133
13.4.2 模擬具體類 134
13.4.3 模擬有價值的類 135
13.4.4 Mock返迴Mock 135
13.5 小結 135
第 14章 測試驅動開發——經典風格 137
14.1 測試驅動一個簡單的搜索引擎 137
14.1.1 測試1:發現API 138
14.1.2 測試2:主邏輯路徑
(Happy Path) 139
14.1.3 測試3:多文件索引 140
14.1.4 測試4:更復雜的文件 141
14.1.5 測試5:在多文件中找到
單詞 141
14.1.6 測試6:消除重復的
匹配(Matches) 142
14.1.7 測試7:引入排序 143
14.1.8 測試8:忽略大小寫 145
14.1.9 測試9:處理標點符號 146
14.2 測試的順序 147
14.3 紅色到綠色狀態條的策略 147
14.4 挑戰 148
14.4.1 我們的代碼無法被測試 149
14.4.2 我們的代碼很特殊 150
14.4.3 測試驅動開發不是完整的
測試 150
14.4.4 從零開始 150
14.5 測試最先還是最後 151
14.6 小結 151
第 15章 測試驅動開發——Mockist風格 153
15.1 一種不同的方法 153
15.1.1 測試驅動用戶注冊 154
15.1.2 增加更多測試 158
15.2 雙環TDD 159
15.2.1 另一個反饋環 159
15.2.2 關閉周期 160
15.3 小結 160
第 16章 復製 161
16.1 復製的壞處 161
16.2 利用復製的好處 162
16.3 機械復製 163
16.3.1 拷貝、粘貼 163
16.3.2 塊拷貝、粘貼 163
16.3.3 構造函數拷貝、粘貼 164
16.3.4 方法復製 165
16.4 知識復製 166
16.4.1 不同方法中的類似功能 167
16.4.2 功能相似的類 167
16.4.3 競爭性實現 168
16.4.4 競爭性領域模型 168
16.5 小結 169
第 17章 使用測試代碼 170
17.1 測試代碼中的注釋 170
17.2 刪除測試用例 173
17.2.1 需要被刪除的主要候選者 173
17.2.2 需要被刪除的可能候選者 174
17.2.3 刪除測試用例的重要性 174
17.3 小結 175
第 18章 超越單元測試 176
18.1 單元測試以外的測試 176
18.1.1 封裝在事務內的測試 176
18.1.2 需要使用服務或組件的
測試 178
18.1.3 需要與其他係統交互的
測試 179
18.1.4 通過UI運行的測試 181
18.1.5 需要調用一個係統的測試 183
18.1.6 更多內容 184
18.2 單元測試不具備的特徵 185
18.2.1 復雜性 186
18.2.2 穩定性 186

18.2.3 缺陷定位 187
18.2.4 性能 187
18.2.5 環境依賴性 188
18.2.6 目標受眾 188
18.3 實踐指南 189
18.3.1 測試的獨立性 189
18.3.2 配置 189
18.3.3 驗證 191
18.3.4 利用測試替身 191
18.3.5 決定開發者測試策略 192
18.4 小結 193
第 19章 測試思路與啓發式 194
19.1 高層注意事項 194
19.1.1 測試有效性 194
19.1.2 測試配方 194
19.1.3 抽象級彆及其細節 195
19.1.4 原型 195
19.1.5 可信來源(結果判斷
依據) 196
19.2 低層注意事項 196
19.2.1 0-1-n 196
19.2.2 空值(null) 196
19.2.3 範圍 196
19.2.4 集閤 196
19.2.5 異常和錯誤 197
19.2.6 數字 197
19.2.7 字符串 197
19.2.8 日期 197
19.3 小結 198
附錄A 工具和庫 199
附錄B 源代碼 201
詞匯錶 209
後記:忘卻測試是為瞭更好的開發 216
探索軟件質量的深度:一套全麵指導,助您鍛造卓越 在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軟件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支撐著從日常通訊到復雜工業係統的運行。然而,軟件的強大功能背後,潛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如何確保其質量。一個bug百齣的係統,不僅會造成用戶的不滿、損失,甚至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對於每一個參與軟件開發流程的個體而言,掌握構建高質量軟件的藝術與科學,已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 這本《程序開發人員測試指南:構建高質量的軟件》並非僅僅是一係列枯燥的技術命令堆砌,而是一次深入軟件質量腹地的探險。它將帶領您穿越開發周期的每一個關鍵節點,揭示影響軟件質量的深層因素,並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方法論,幫助您在從需求理解到最終部署的每一個環節,都注入對卓越品質的追求。 為何測試如此重要? 測試,絕非開發流程的附屬品,而是其核心驅動力。它是一種主動齣擊、防患於未然的策略,旨在盡早發現並修復潛在的問題,而不是在産品發布後倉促應對。高質量的測試,能夠: 大幅降低開發成本: 越早發現缺陷,修復它們的成本越低。在需求階段識彆錯誤,可能隻需一次溝通;而在生産環境修復,則可能需要緊急補丁、數據迴滾,甚至引發公關危機。 提升用戶滿意度: 穩定、可靠、易用的軟件是贏得用戶信任的關鍵。頻繁的崩潰、意外的行為、不準確的功能,都會迅速瓦解用戶對産品的信心。 增強産品競爭力: 在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軟件的質量往往成為區分優秀與平庸的決定性因素。卓越的質量意味著更少的支持需求,更快的迭代速度,以及更強的市場口碑。 保障係統安全性: 脆弱的軟件容易成為攻擊者的目標,導緻數據泄露、係統癱瘓等嚴重後果。嚴謹的測試,特彆是安全測試,是構建堅不可摧數字堡壘的基石。 促進團隊協作與知識共享: 測試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深入理解産品各個層麵的途徑。通過共同參與測試的設計與執行,團隊成員能更清晰地認識彼此的工作,減少溝通障礙,形成對産品質量的共同責任感。 本書將如何引領您構建高質量的軟件?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各種測試工具或框架,而是著眼於理念、原則與實踐的有機結閤。我們將從基礎齣發,逐步深入,確保您不僅能“做什麼”,更能“為何這樣做”,並“如何做得更好”。 第一部分:奠定質量基石——理解與規劃 在著手編寫任何一行代碼或設計任何一個測試用例之前,對軟件質量的深刻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質量的本質與維度: 我們將探討軟件質量的定義,並將其分解為可度量的維度,如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維護性和可移植性。理解這些維度,有助於我們有針對性地進行測試。 需求分析與質量的關係: 模糊或不完整的需求是軟件缺陷的溫床。本書將指導您如何深入理解需求,識彆潛在的歧義和衝突,並將其轉化為清晰、可測試的指標。 測試策略的製定: 什麼樣的測試適閤您的項目?我們將討論如何根據項目的規模、復雜性、風險級彆和開發周期,製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測試策略。這包括選擇閤適的測試類型、確定測試的優先級,以及規劃測試資源的分配。 風險評估與測試優先級: 並非所有功能都具有同等的風險。本書將教授您如何識彆和評估項目中的關鍵風險點,並將測試資源優先投入到對業務影響最大、最易齣錯的模塊中。 第二部分:多樣化的測試實踐——從單元到集成 軟件的質量,需要從最微小的代碼片段開始,逐步嚮上構建。 單元測試:模塊的基石: 單元測試是保證代碼質量的第一道防綫。您將學習如何編寫健壯、高效、可維護的單元測試,如何進行代碼覆蓋率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模擬(Mocking)和存根(Stubbing)技術隔離被測試單元。 集成測試:模塊的協作: 當多個單元組閤在一起時,新的問題可能隨之産生。本書將引導您掌握不同級彆的集成測試方法,如組件集成測試、係統集成測試,並探討如何有效地處理模塊間的依賴關係。 API測試:接口的可靠性: 現代軟件架構高度依賴API進行交互。我們將深入講解API測試的重要性,包括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和安全性測試,並介紹實用的API測試工具和技術。 第三部分:深入用戶視角——端到端與非功能性測試 除瞭代碼本身的正確性,軟件能否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是否穩定可靠,也至關重要。 端到端(End-to-End)測試:模擬真實用戶場景: 端到端測試模擬用戶實際操作流程,驗證整個係統能否協同工作。您將學習如何設計全麵的端到端測試場景,覆蓋用戶可能遇到的各種路徑和邊界條件。 用戶驗收測試(UAT):最後的把關: 在將軟件交付給用戶之前,UAT是確保軟件符閤業務需求的關鍵環節。本書將闡述UAT的流程、參與者以及如何有效地組織和執行。 性能測試:衡量效率與可伸縮性: 緩慢或響應遲鈍的軟件會讓用戶望而卻步。我們將深入探討各種性能測試類型,如負載測試、壓力測試、穩定性測試,並分享如何識彆性能瓶頸,優化係統錶現。 安全測試:築牢數字防綫: 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安全測試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必需品。本書將介紹常見的安全漏洞,如SQL注入、跨站腳本攻擊(XSS),以及如何進行滲透測試、漏洞掃描等,以發現和修復潛在的安全隱患。 可用性測試:用戶體驗的優化: 即使功能完備,如果用戶難以理解和操作,軟件的價值也將大打摺扣。我們將探討如何從用戶的角度評估軟件的易用性、直觀性和滿意度。 第四部分:自動化測試的效能——提速與提質 在快節奏的開發環境中,手動測試已難以滿足效率和頻率的要求。自動化測試是提升測試效率、保障迴歸測試完整性的核心手段。 自動化測試的原理與優勢: 本部分將深入闡述自動化測試的價值所在,包括提高測試效率、減少人為錯誤、實現頻繁迴歸測試以及加速開發反饋循環。 自動化測試框架的選擇與實踐: 我們將介紹主流的自動化測試框架,並提供選擇適閤您項目的框架的指導。重點將放在如何構建可維護、可擴展的自動化測試腳本。 測試數據的管理: 有效的測試數據是自動化測試成功的關鍵。本書將探討測試數據生成、管理和重用的策略。 持續集成/持續部署(CI/CD)中的自動化測試: 將自動化測試無縫集成到CI/CD流水綫中,是實現快速、高質量軟件交付的必由之路。我們將展示如何在CI/CD流程中設置自動化測試,確保代碼提交後能立即得到質量反饋。 第五部分:持續改進與質量文化 質量的提升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迭代、不斷優化的過程。 缺陷跟蹤與管理: 有效的缺陷管理是改進軟件質量的關鍵。您將學習如何建立一套清晰的缺陷報告、跟蹤、分析和解決流程。 測試度量與報告: “您無法改進您無法度量的事物。”本書將指導您如何收集和分析關鍵的測試度量指標,並生成有洞察力的測試報告,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 構建質量文化: 最終,軟件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我們將探討如何營造一種重視質量、人人擔責的團隊文化,將質量意識貫穿於開發的每一個環節。 本書的目標讀者: 本書麵嚮所有在軟件開發流程中扮演角色的專業人士,包括: 初級和中級軟件開發人員: 學習如何編寫可測試的代碼,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 測試工程師和質量保證(QA)工程師: 深入瞭解各種測試方法論,掌握自動化測試的實踐技巧,並能夠製定全麵的測試策略。 項目經理和技術領導者: 理解軟件質量的關鍵要素,能夠更好地規劃和管理測試資源,並推動質量文化的建設。 任何對構建高質量軟件感興趣的IT專業人士: 拓寬視野,建立對軟件質量的係統性認知。 踏上您的質量卓越之旅: 《程序開發人員測試指南:構建高質量的軟件》將是您在軟件開發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份關於責任、嚴謹與追求卓越的承諾。通過本書的學習,您將能夠: 自信地設計和執行各種類型的測試。 利用自動化測試提升開發效率和軟件質量。 更有效地識彆和修復軟件缺陷。 為您的項目帶來更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最終,構建齣真正能夠贏得用戶信任和市場贊譽的卓越軟件。 準備好迎接挑戰,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構建高質量軟件的深度探索之旅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認識到測試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中的核心地位,而不僅僅是後期的一個“質量檢查”環節。《程序開發人員測試指南 構建高質量的軟件》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讀者一步步深入瞭解軟件測試的奧秘。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測試驅動開發(TDD)的實踐指南,它改變瞭我以往那種先寫代碼再寫測試的習慣,讓我意識到通過先寫失敗的測試,然後編寫剛好能通過測試的代碼,最後再進行重構,是一個多麼高效且能提升代碼健壯性的開發流程。書中關於測試金字塔的闡述也讓我茅塞頓開,理解瞭不同層級測試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整體測試策略中的作用。此外,書中還涉及瞭性能測試、安全測試等更高級的話題,雖然我目前還處於基礎測試階段,但提前瞭解這些內容,為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既專業又不失通俗,即使是復雜的概念,也能被清晰地解釋清楚,讓我能夠輕鬆地吸收和應用。

評分

我一直認為,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序員,不僅僅在於能寫齣功能性的代碼,更在於能寫齣易於理解、易於維護、並且極少齣現bug的代碼。《程序開發人員測試指南 構建高質量的軟件》這本書,正好契閤瞭我對這一職業追求的期望。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思維啓濛書”。書中對於“測試思維”的培養,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測試應該貫穿於整個開發過程,而不是等到開發後期纔開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驗收測試的介紹,它教會瞭我如何從用戶的角度齣發,去思考軟件應該如何錶現,以及如何設計齣能夠驗證這些用戶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的測試。書中還對迴歸測試的策略進行瞭深入的分析,讓我明白如何在軟件迭代的過程中,確保新增的功能不會破壞已有的功能,從而維持整體的穩定性。這本書的內容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文字簡潔有力,讓我能夠專注於理解其精髓,並將其靈活地應用於我的實際開發場景中。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直在尋找如何係統性地提升代碼質量的開發者來說,《程序開發人員測試指南 構建高質量的軟件》是一份無價的寶藏。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碰運氣”地寫代碼,希望它能跑起來,但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有目的地去構建高質量的軟件。書中關於代碼審查(Code Review)的章節給瞭我很多啓發,它強調瞭團隊協作在保證代碼質量方麵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代碼審查來發現潛在的問題,並促進知識的共享。我對書中關於自動化測試的講解尤為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告訴你自動化測試的好處,更重要的是提供瞭如何選擇閤適的自動化測試工具,以及如何構建可維護、可擴展的自動化測試框架的具體指導。這本書的內容覆蓋麵非常廣,從最基本的單元測試到更復雜的端到端測試,再到性能和安全性方麵的考慮,都進行瞭細緻的闡述。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高質量軟件”有瞭更全麵的理解,也更有動力去實踐書中的方法,打造齣更可靠、更受歡迎的産品。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深諳軟件開發之道的老將,他用一種非常實用且貼近開發者實際工作的方式,傳授瞭構建高質量軟件的秘訣。《程序開發人員測試指南 構建高質量的軟件》對我而言,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將“測試”這個概念從一個被動完成的任務,提升到瞭一個主動驅動開發、保障軟件質量的核心環節。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測試自動化策略的探討,它不僅僅是簡單羅列工具,而是深入分析瞭在不同開發階段和不同場景下,應該采取何種自動化測試方法,以及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的持續集成/持續部署(CI/CD)流水綫。書中對缺陷預防和缺陷管理的討論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意識到,與其在後期花費大量精力去修復Bug,不如在早期就投入更多的資源去預防和發現它們。這本書的內容詳實,案例豐富,對於我這種動手能力比較強的開發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知識應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去感受那種代碼質量的飛躍。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為那些渴望將自己的代碼質量提升到一個新颱階的開發者量身定製的。我一直覺得,寫齣能工作的代碼是一迴事,寫齣能穩定運行、易於維護、並且能經受住時間考驗的代碼則是另一迴事。《程序開發人員測試指南 構建高質量的軟件》在這方麵給我提供瞭非常清晰的方嚮。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單元測試的深入講解,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寫測試,更是引導你理解測試的本質——如何通過測試來驅動設計,如何寫齣更具可測試性的代碼。作者用大量的實際案例,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如何巧妙地使用Mock和Stub來隔離依賴,如何設計齣易於維護的測試用例,以及如何平衡測試覆蓋率和開發效率。書中關於集成測試和端到端測試的部分也同樣精彩,它並沒有止步於理論,而是提供瞭實操性的建議,讓我們知道何時何地應該引入這些更宏觀的測試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地構建和管理它們。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軟件質量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有瞭更深層次的認知,也更有信心去應對復雜項目中的各種挑戰。

評分

基礎要認真補補

評分

還沒看完

評分

基礎要認真補補

評分

還沒看完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基礎要認真補補

評分

還沒看完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