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人员测试指南 构建高质量的软件

程序开发人员测试指南 构建高质量的软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典] 亚历山大·塔林德(Alexander Tarlinder) 著,朱少民,杨晓慧,欧阳辰,曾乐天 译
图书标签:
  • 软件测试
  • 程序开发
  • 质量保证
  • 测试指南
  • 软件质量
  • 开发测试
  • 单元测试
  • 集成测试
  • 系统测试
  • 测试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008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1828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市面上一本面向开发人员的测试书
业界有影响的测试专家朱少民、杨晓慧、欧阳辰、曾乐天翻译
本书不是“测试专家写的开发人员测试”,而是“开发专家写的开发人员测试”。书中并没有花太多篇幅介绍测试的概念、测试设计技术、单元测试工具(这些可能是我们之前推行开发人员测试的重点),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可测试性、影响测试的编码风格、实现开发人员测试的方式、测试环境和条件的构造、开发人员测试在全部测试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等方面(这些是真正影响开发人员测试效率的问题)。因此,这本书对于开发人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这本书不是一座“大山”,而是若干“甜点”组成,除了前3章介绍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其他各章相对独立,一章基本是一个主题,阐述开发人员测试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注意事项等。即使隔了很长时间我们才读另一章,或者跳过没有兴趣的个别章节,也完全不影响我们阅读的体验或收获。“甜点”还隐藏在每一章中——每章穿插着一些“小窍门”“经验之谈”或“注意事项”等,点拨读者,读者获得启发或警醒。
本书实例丰富,循序渐进,例如14.1 节就用了“一个简单的搜索引擎”的8个实例,一步一步地介绍经典风格的TDD是如何实施的。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19章,主要内容为开发人员测试,测试目标、方式和角色,测试术语,开发人员眼中的可测试性,契约式编程,可测试性的驱动者,单元测试,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依赖关系,数据驱动和组合测试,准单元测试,测试替身,模拟框架,测试驱动开发——经典风格,测试驱动开发——Mockist风格,使用测试代码,**单元测试,测试思路等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必知必会的知识。
如果你是一个希望所写的代码质量更高、缺陷更少的开发人员,那么这本书很适合你。本书介绍了如何用可测试性提升软件质量,在各种开发模式中,可测试性都是软件的主要质量属性之一。阅读本书,你可以成为更好的开发人员,学习到更多的软件测试知识,不必再苦于没有时间做测试、也无法从同事或团队那里获得相关的支持。

作者简介

朱少民,国内软件测试界的领军人物和知名专家,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软件测试、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等工作,过去五年帮助了近百家企业提升其质量保证与测试能力,先后获得安徽省、原机械工业部、青岛市、合肥市等多项科技进步奖,出版了十多部著作,包括测试方面的畅销书《全程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完美测试》和译作《自动化测试*佳实践》等,经常在国内外会议上发表演讲,并在国内开设软件测试MOOC课程。之前曾任思科-网迅(中国)软件有限公司QA总监,目前是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中国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教指委委员。

杨晓慧,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软件公司测试专家,1999年进入华为公司,先后参与和主持过多项产品测试、测试流程改造、测试工程师职责定义等工作。工作覆盖测试策略、测试设计、测试评估和过程管理等软件测试工程的各个方面,在自动化、可靠性验证、可服务性验证、可测试性设计等领域上都有丰富的经验。2007年以后主管软件公司的测试技术架构设计、实现、应用,通过帮助产品持续积累和提升测试技术能力,实现研发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欧阳辰,品友互动CTO。推动品友大数据智能战略,成为程序化广告的知名公司。加入品友之前,曾在微软、小米和甲骨文工作:曾任小米研发总监,负责广告和大数据平台,曾在微软工作十年,负责搜索和广告平台的核心大数据项目,持有数项国内外专利,著有《Druid实时大数据分析》。

曾乐天,博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从事软件测评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录

第 1章 开发者测试 1
1.1 开发者测试 1
1.2 开发人员测试活动 2
1.2.1 单元测试 2
1.2.2 集成测试 2
1.2.3 维护 2
1.2.4 持续集成 3
1.2.5 自动化测试 3
1.3 开发人员通常不做什么 4
1.4 定义“开发者测试” 5
1.5 开发人员测试和开发过程 5
1.6 小结 6
第 2章 测试目标、方式和角色 7
2.1 测试和检查 7
2.2 测试目标 7
2.2.1 批判式测试 8
2.2.2 支持式测试 8
2.3 测试方式 8
2.3.1 传统测试 9
2.3.2 敏捷测试 10
2.3.3 BDD、ATDD和实例化需求 11
2.4 质量保证和开发者测试 13
2.5 小结 14
第3章 测试术语 15
3.1 错误、缺陷、失效 15
3.2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16
3.3 测试技术分类 16
3.3.1 测试级别 17
3.3.2 测试类型 19
3.3.3 让测试级别和测试类型
发挥作用 21
3.4 敏捷测试四象限 22
3.5 其他类型的测试 23
3.5.1 冒烟测试 23
3.5.2 端到端测试 24
3.5.3 特性测试 24
3.5.4 正面测试和负面测试 24
3.5.5 小型、中型和大型测试 24
3.6 小结 25
第4章 开发者眼中的可测试性 26
4.1 可测试的软件 26
4.2 可测试性的好处 27
4.2.1 功能可被验证 27
4.2.2 减少意外 28
4.2.3 它可以改变 28
4.2.4 为什么要注重可测试性 29
4.3 可测试性的定义 30
4.3.1 可观察性 31
4.3.2 可控制性 33
4.3.3 可部署性 34
4.3.4 可隔离性 35
4.3.5 小规模(smallness) 36
4.3.6 单一性 36
4.3.7 抽象级别 37
4.3.8 效率(efficiency) 38
4.3.9 复用 38
4.3.10 可测试性的提示 38
4.4 小结 39
第5章 契约式编程 40
5.1 契约形式化约束 41
5.2 实现契约式编程 42
5.3 强制契约 43
5.3.1 断言 43
5.3.2 支持契约的类库 44
5.3.3 单元测试 45
5.3.4 静态分析 45
5.4 小结 45
第6章 可测试性的驱动者 47
6.1 直接输入和输出 47
6.2 间接输入和输出 48
6.3 状态 49
6.4 时序耦合 50
6.5 数据类型和可测试性 50
6.6 域值比 54
6.7 小结 55
第7章 单元测试 56
7.1 为什么做单元测试? 56
7.2 什么是单元测试 57
7.3 单元测试框架的生命周期 58
7.3.1 测试方法 59
7.3.2 测试初始化器和清除 59
7.3.3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60
7.4 测试命名 60
7.4.1 测试框架的强制规定 60
7.4.2 行为驱动的开发方式 61
7.4.3 工作单元、测试状态、
所期望的行为 61
7.4.4 选择一个命名标准 61
7.5 测试结构化 62
7.6 断言方法 63
7.6.1 断言类型 63
7.6.2 每个测试有多少断言 64
7.6.3 断言冗长 65
7.6.4 断言等式 66
7.6.5 限制和匹配器 67
7.7 测试异常 70
7.8 行为驱动开发方式的框架 72
7.8.1 测试结构 72
7.8.2 命名测试 73
7.8.3 匹配器 74
7.9 小结 75
第8章 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 76
8.1 等价类划分 76
8.2 边界值分析 78
8.3 典型数据类型的边缘用例和其他
测试用例 79
8.3.1 数字 79
8.3.2 字符串 79
8.3.3 日期和时间 80
8.3.4 集合 80
8.4 状态转移测试 81
8.5 决策表 82
8.6 小结 83
第9章 依赖关系 84
9.1 对象间依赖关系 84
9.1.1 传入协作者 85
9.1.2 使用工厂方法 86
9.1.3 提供一个外部工厂或者
生成器 87
9.2 系统资源依赖关系 89
9.2.1 文件 89
9.2.2 提供你自己的抽象 89
9.2.3 测试由I/O操作处理过的
数据 90
9.2.4 系统时钟 91
9.2.5 其他系统资源依赖关系 92
9.3 层间依赖关系 92
9.4 跨层级依赖关系 94
9.5 小结 95
第 10章 数据驱动和组合测试 96
10.1 参数化测试 98
10.2 Theories 99
10.3 生成式测试 101
10.3.1 验证结果 102
10.4 组合测试 103
10.4.1 单模式故障 104
10.4.2 双模式故障 105
10.4.3 双模式故障和所有成对变量
之外 106
10.5 小结 106
第 11章 准单元测试 107
11.1 实例 107
11.1.1 使用内存数据库的测试 108
11.1.2 测试专用的邮件服务器 108
11.1.3 使用轻量级容器的测试 109
11.1.4 Web服务测试 110
11.2 影响 111
11.3 小结 112
第 12章 测试替身 113
12.1 桩对象 113
12.1.1 桩对象的灵活性 114
12.1.2 用桩对象来避免副作用 115
12.2 伪对象 116
12.3 模拟对象 117
12.3.1 验证间接输出 117
12.3.2 验证间接输入转换 121
12.4 探针 122
12.5 哑对象 123
12.6 验证状态还是行为 124
12.6.1 状态验证 124
12.6.2 行为验证 125
12.6.3 参数 125
12.7 小结 126
第 13章 模拟框架 127
13.1 创建测试替身 127
13.2 设置预期 128
13.3 验证交互行为 131
13.4 误用、滥用和其他陷阱 133
13.4.1 过度验证 133
13.4.2 模拟具体类 134
13.4.3 模拟有价值的类 135
13.4.4 Mock返回Mock 135
13.5 小结 135
第 14章 测试驱动开发——经典风格 137
14.1 测试驱动一个简单的搜索引擎 137
14.1.1 测试1:发现API 138
14.1.2 测试2:主逻辑路径
(Happy Path) 139
14.1.3 测试3:多文件索引 140
14.1.4 测试4:更复杂的文件 141
14.1.5 测试5:在多文件中找到
单词 141
14.1.6 测试6:消除重复的
匹配(Matches) 142
14.1.7 测试7:引入排序 143
14.1.8 测试8:忽略大小写 145
14.1.9 测试9:处理标点符号 146
14.2 测试的顺序 147
14.3 红色到绿色状态条的策略 147
14.4 挑战 148
14.4.1 我们的代码无法被测试 149
14.4.2 我们的代码很特殊 150
14.4.3 测试驱动开发不是完整的
测试 150
14.4.4 从零开始 150
14.5 测试最先还是最后 151
14.6 小结 151
第 15章 测试驱动开发——Mockist风格 153
15.1 一种不同的方法 153
15.1.1 测试驱动用户注册 154
15.1.2 增加更多测试 158
15.2 双环TDD 159
15.2.1 另一个反馈环 159
15.2.2 关闭周期 160
15.3 小结 160
第 16章 复制 161
16.1 复制的坏处 161
16.2 利用复制的好处 162
16.3 机械复制 163
16.3.1 拷贝、粘贴 163
16.3.2 块拷贝、粘贴 163
16.3.3 构造函数拷贝、粘贴 164
16.3.4 方法复制 165
16.4 知识复制 166
16.4.1 不同方法中的类似功能 167
16.4.2 功能相似的类 167
16.4.3 竞争性实现 168
16.4.4 竞争性领域模型 168
16.5 小结 169
第 17章 使用测试代码 170
17.1 测试代码中的注释 170
17.2 删除测试用例 173
17.2.1 需要被删除的主要候选者 173
17.2.2 需要被删除的可能候选者 174
17.2.3 删除测试用例的重要性 174
17.3 小结 175
第 18章 超越单元测试 176
18.1 单元测试以外的测试 176
18.1.1 封装在事务内的测试 176
18.1.2 需要使用服务或组件的
测试 178
18.1.3 需要与其他系统交互的
测试 179
18.1.4 通过UI运行的测试 181
18.1.5 需要调用一个系统的测试 183
18.1.6 更多内容 184
18.2 单元测试不具备的特征 185
18.2.1 复杂性 186
18.2.2 稳定性 186

18.2.3 缺陷定位 187
18.2.4 性能 187
18.2.5 环境依赖性 188
18.2.6 目标受众 188
18.3 实践指南 189
18.3.1 测试的独立性 189
18.3.2 配置 189
18.3.3 验证 191
18.3.4 利用测试替身 191
18.3.5 决定开发者测试策略 192
18.4 小结 193
第 19章 测试思路与启发式 194
19.1 高层注意事项 194
19.1.1 测试有效性 194
19.1.2 测试配方 194
19.1.3 抽象级别及其细节 195
19.1.4 原型 195
19.1.5 可信来源(结果判断
依据) 196
19.2 低层注意事项 196
19.2.1 0-1-n 196
19.2.2 空值(null) 196
19.2.3 范围 196
19.2.4 集合 196
19.2.5 异常和错误 197
19.2.6 数字 197
19.2.7 字符串 197
19.2.8 日期 197
19.3 小结 198
附录A 工具和库 199
附录B 源代码 201
词汇表 209
后记:忘却测试是为了更好的开发 216
探索软件质量的深度:一套全面指导,助您锻造卓越 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软件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支撑着从日常通讯到复杂工业系统的运行。然而,软件的强大功能背后,潜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如何确保其质量。一个bug百出的系统,不仅会造成用户的不满、损失,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于每一个参与软件开发流程的个体而言,掌握构建高质量软件的艺术与科学,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这本《程序开发人员测试指南:构建高质量的软件》并非仅仅是一系列枯燥的技术命令堆砌,而是一次深入软件质量腹地的探险。它将带领您穿越开发周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揭示影响软件质量的深层因素,并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方法论,帮助您在从需求理解到最终部署的每一个环节,都注入对卓越品质的追求。 为何测试如此重要? 测试,绝非开发流程的附属品,而是其核心驱动力。它是一种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的策略,旨在尽早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而不是在产品发布后仓促应对。高质量的测试,能够: 大幅降低开发成本: 越早发现缺陷,修复它们的成本越低。在需求阶段识别错误,可能只需一次沟通;而在生产环境修复,则可能需要紧急补丁、数据回滚,甚至引发公关危机。 提升用户满意度: 稳定、可靠、易用的软件是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频繁的崩溃、意外的行为、不准确的功能,都会迅速瓦解用户对产品的信心。 增强产品竞争力: 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软件的质量往往成为区分优秀与平庸的决定性因素。卓越的质量意味着更少的支持需求,更快的迭代速度,以及更强的市场口碑。 保障系统安全性: 脆弱的软件容易成为攻击者的目标,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严谨的测试,特别是安全测试,是构建坚不可摧数字堡垒的基石。 促进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 测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入理解产品各个层面的途径。通过共同参与测试的设计与执行,团队成员能更清晰地认识彼此的工作,减少沟通障碍,形成对产品质量的共同责任感。 本书将如何引领您构建高质量的软件?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各种测试工具或框架,而是着眼于理念、原则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将从基础出发,逐步深入,确保您不仅能“做什么”,更能“为何这样做”,并“如何做得更好”。 第一部分:奠定质量基石——理解与规划 在着手编写任何一行代码或设计任何一个测试用例之前,对软件质量的深刻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质量的本质与维度: 我们将探讨软件质量的定义,并将其分解为可度量的维度,如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理解这些维度,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 需求分析与质量的关系: 模糊或不完整的需求是软件缺陷的温床。本书将指导您如何深入理解需求,识别潜在的歧义和冲突,并将其转化为清晰、可测试的指标。 测试策略的制定: 什么样的测试适合您的项目?我们将讨论如何根据项目的规模、复杂性、风险级别和开发周期,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试策略。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测试类型、确定测试的优先级,以及规划测试资源的分配。 风险评估与测试优先级: 并非所有功能都具有同等的风险。本书将教授您如何识别和评估项目中的关键风险点,并将测试资源优先投入到对业务影响最大、最易出错的模块中。 第二部分:多样化的测试实践——从单元到集成 软件的质量,需要从最微小的代码片段开始,逐步向上构建。 单元测试:模块的基石: 单元测试是保证代码质量的第一道防线。您将学习如何编写健壮、高效、可维护的单元测试,如何进行代码覆盖率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模拟(Mocking)和存根(Stubbing)技术隔离被测试单元。 集成测试:模块的协作: 当多个单元组合在一起时,新的问题可能随之产生。本书将引导您掌握不同级别的集成测试方法,如组件集成测试、系统集成测试,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处理模块间的依赖关系。 API测试:接口的可靠性: 现代软件架构高度依赖API进行交互。我们将深入讲解API测试的重要性,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并介绍实用的API测试工具和技术。 第三部分:深入用户视角——端到端与非功能性测试 除了代码本身的正确性,软件能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是否稳定可靠,也至关重要。 端到端(End-to-End)测试:模拟真实用户场景: 端到端测试模拟用户实际操作流程,验证整个系统能否协同工作。您将学习如何设计全面的端到端测试场景,覆盖用户可能遇到的各种路径和边界条件。 用户验收测试(UAT):最后的把关: 在将软件交付给用户之前,UAT是确保软件符合业务需求的关键环节。本书将阐述UAT的流程、参与者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执行。 性能测试:衡量效率与可伸缩性: 缓慢或响应迟钝的软件会让用户望而却步。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性能测试类型,如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并分享如何识别性能瓶颈,优化系统表现。 安全测试:筑牢数字防线: 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安全测试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需品。本书将介绍常见的安全漏洞,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以及如何进行渗透测试、漏洞扫描等,以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可用性测试:用户体验的优化: 即使功能完备,如果用户难以理解和操作,软件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我们将探讨如何从用户的角度评估软件的易用性、直观性和满意度。 第四部分:自动化测试的效能——提速与提质 在快节奏的开发环境中,手动测试已难以满足效率和频率的要求。自动化测试是提升测试效率、保障回归测试完整性的核心手段。 自动化测试的原理与优势: 本部分将深入阐述自动化测试的价值所在,包括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实现频繁回归测试以及加速开发反馈循环。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选择与实践: 我们将介绍主流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并提供选择适合您项目的框架的指导。重点将放在如何构建可维护、可扩展的自动化测试脚本。 测试数据的管理: 有效的测试数据是自动化测试成功的关键。本书将探讨测试数据生成、管理和重用的策略。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中的自动化测试: 将自动化测试无缝集成到CI/CD流水线中,是实现快速、高质量软件交付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展示如何在CI/CD流程中设置自动化测试,确保代码提交后能立即得到质量反馈。 第五部分:持续改进与质量文化 质量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迭代、不断优化的过程。 缺陷跟踪与管理: 有效的缺陷管理是改进软件质量的关键。您将学习如何建立一套清晰的缺陷报告、跟踪、分析和解决流程。 测试度量与报告: “您无法改进您无法度量的事物。”本书将指导您如何收集和分析关键的测试度量指标,并生成有洞察力的测试报告,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构建质量文化: 最终,软件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将探讨如何营造一种重视质量、人人担责的团队文化,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开发的每一个环节。 本书的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所有在软件开发流程中扮演角色的专业人士,包括: 初级和中级软件开发人员: 学习如何编写可测试的代码,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测试工程师和质量保证(QA)工程师: 深入了解各种测试方法论,掌握自动化测试的实践技巧,并能够制定全面的测试策略。 项目经理和技术领导者: 理解软件质量的关键要素,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测试资源,并推动质量文化的建设。 任何对构建高质量软件感兴趣的IT专业人士: 拓宽视野,建立对软件质量的系统性认知。 踏上您的质量卓越之旅: 《程序开发人员测试指南:构建高质量的软件》将是您在软件开发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关于责任、严谨与追求卓越的承诺。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 自信地设计和执行各种类型的测试。 利用自动化测试提升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更有效地识别和修复软件缺陷。 为您的项目带来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终,构建出真正能够赢得用户信任和市场赞誉的卓越软件。 准备好迎接挑战,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构建高质量软件的深度探索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不仅仅在于能写出功能性的代码,更在于能写出易于理解、易于维护、并且极少出现bug的代码。《程序开发人员测试指南 构建高质量的软件》这本书,正好契合了我对这一职业追求的期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思维启蒙书”。书中对于“测试思维”的培养,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测试应该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而不是等到开发后期才开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验收测试的介绍,它教会了我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软件应该如何表现,以及如何设计出能够验证这些用户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测试。书中还对回归测试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明白如何在软件迭代的过程中,确保新增的功能不会破坏已有的功能,从而维持整体的稳定性。这本书的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文字简洁有力,让我能够专注于理解其精髓,并将其灵活地应用于我的实际开发场景中。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直在寻找如何系统性地提升代码质量的开发者来说,《程序开发人员测试指南 构建高质量的软件》是一份无价的宝藏。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碰运气”地写代码,希望它能跑起来,但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有目的地去构建高质量的软件。书中关于代码审查(Code Review)的章节给了我很多启发,它强调了团队协作在保证代码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代码审查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促进知识的共享。我对书中关于自动化测试的讲解尤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自动化测试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以及如何构建可维护、可扩展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具体指导。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从最基本的单元测试到更复杂的端到端测试,再到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考虑,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高质量软件”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更有动力去实践书中的方法,打造出更可靠、更受欢迎的产品。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渴望将自己的代码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的开发者量身定制的。我一直觉得,写出能工作的代码是一回事,写出能稳定运行、易于维护、并且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代码则是另一回事。《程序开发人员测试指南 构建高质量的软件》在这方面给我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方向。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单元测试的深入讲解,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写测试,更是引导你理解测试的本质——如何通过测试来驱动设计,如何写出更具可测试性的代码。作者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如何巧妙地使用Mock和Stub来隔离依赖,如何设计出易于维护的测试用例,以及如何平衡测试覆盖率和开发效率。书中关于集成测试和端到端测试的部分也同样精彩,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提供了实操性的建议,让我们知道何时何地应该引入这些更宏观的测试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地构建和管理它们。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软件质量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也更有信心去应对复杂项目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深谙软件开发之道的老将,他用一种非常实用且贴近开发者实际工作的方式,传授了构建高质量软件的秘诀。《程序开发人员测试指南 构建高质量的软件》对我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测试”这个概念从一个被动完成的任务,提升到了一个主动驱动开发、保障软件质量的核心环节。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测试自动化策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工具,而是深入分析了在不同开发阶段和不同场景下,应该采取何种自动化测试方法,以及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水线。书中对缺陷预防和缺陷管理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意识到,与其在后期花费大量精力去修复Bug,不如在早期就投入更多的资源去预防和发现它们。这本书的内容详实,案例丰富,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开发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去感受那种代码质量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认识到测试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核心地位,而不仅仅是后期的一个“质量检查”环节。《程序开发人员测试指南 构建高质量的软件》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了解软件测试的奥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测试驱动开发(TDD)的实践指南,它改变了我以往那种先写代码再写测试的习惯,让我意识到通过先写失败的测试,然后编写刚好能通过测试的代码,最后再进行重构,是一个多么高效且能提升代码健壮性的开发流程。书中关于测试金字塔的阐述也让我茅塞顿开,理解了不同层级测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整体测试策略中的作用。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更高级的话题,虽然我目前还处于基础测试阶段,但提前了解这些内容,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专业又不失通俗,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被清晰地解释清楚,让我能够轻松地吸收和应用。

评分

还没看完

评分

基础要认真补补

评分

基础要认真补补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基础要认真补补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