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余幅古典服饰装饰纹样,展现出动植物的千姿百态,
色彩艳丽、变化多样,深刻反映了日本江户时代的风俗。
附色彩搭配方案。
《日本江户时代织物纹样》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画家高岛千春的作品集。高岛千春深受中国传统技法的影响,在古代舞者服装的绘图和设计上独具匠心,造诣颇深。其绘制的图案,大多取材于动植物,千姿百态,变化丰富,在色调上也极具宫廷美艳风格,或鲜红,或明黄,而黑白图也着墨颇重,立于纸面,遒劲有力。本书收录的五十余幅服饰纹样,大多为布匹、锦缎上的装饰图案,尤其是日本古代舞者服装上的装饰纹样,深刻反映了日本江户时代的风俗。即使一百多年过去了,在今天看来,这些图案仍然精美绝伦,令人赞叹。
高岛千春(Takashima Chiharu,1777―1859),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以《舞乐图》*为有名。他深受中国传统技法的影响,在古代舞者服装的绘图和设计上独具匠心,造诣颇深。
1. 法隆寺上宫王御褥锦
2. 梅柳黄鸟唐锦
3. 河内国[1]上太子藏 新罗国[2]献幡
4. 法隆寺舞衣 建武年中之物
5. 云鹤锦
6. 云鹤绫
7. 南都东大寺 手向山八幡宫 御凤辇锦
8. 锦谱
9. 蜀红
10. 手向山八幡宫御凤辇内张绫
11. 锦谱
12. 小葵锦
13. ?花撵盖之绫
14. 小葵锦
15. 辔唐草古文
16. 高丽锦
17. 孔雀锦
18. 法隆寺 御褥缘锦
19. 女官衣 二重织物
20. 锦谱
21. 女官衣文
22. 狩衣纹
23. 唐锦
24. 青海波袍
25. 锦谱
26. 青海波下袭
27. 锦谱
28. 青海波半臂锦
29. 锦谱
30. 舞乐装束鸟兜金襕
31. 无名称
32. 舞乐半臂 右
33. 舞乐半臂 左
34. 法隆寺御褥里
35. 无名称
36. 舞乐装束袴
37. 蜀红锦
38. 静女舞衣 地紫 右
39. 静女舞衣 地紫 左
40.锦谱 右
41.锦谱 左
42. 锦谱 右
43.锦谱 左
44. 龙胆锦
45. 锦谱
46. 金纹纱
47. 云鹤锦
48. 海藻与雏菊
49. 雏菊襻
50. 无名称
51. 锦谱
52. 锦谱
53. 锦谱
54. 锦谱 右
55. 锦谱 左
56. 鹤菱
57. 菊立涌
58. 梅蛮绘松竹唐草锦
[1] 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现在大约相当于大阪府的东部。
[2] 今朝鲜半岛。
评价一:对艺术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日本文化深处的大门。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典雅的韵味,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非常到位,让人爱不释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江户时代社会背景与艺术风格变迁上的细腻笔触。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作者巧妙地将当时的政治气候、社会阶层变动,乃至对茶道、歌舞伎等生活美学的追求,融入到对织物纹样的解析之中。比如,对“友禅染”从奢华走向市民化的过程描述得尤为生动,让我深刻理解了艺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自我调整,以适应更广泛的受众。书中的插图选择极具匠心,那些看似重复的图案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象征意义和匠人的心血,读完后,再看任何关于江户时期的艺术品,都会多一层理解的深度。这对于想深入了解日本美学核心的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评价二:这是一本教科书级别的视觉盛宴,但对初学者可能略显门槛。 坦白说,这本书的学术性相当强,如果你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来期待一本轻松的画册,可能会有些失望。它对纹样分类的严谨程度,以及对不同染色技术(如绞染、型染)的专业术语运用,显示出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特定家族或藩属地纹样时的那种“考古”式的挖掘,揭示了地方特色如何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被保留并发展。然而,对于完全不了解日本历史或纺织工艺的读者,一开始可能会感到信息量过载,需要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才能完全消化这些内容。但一旦进入状态,你会发现作者的逻辑性极强,脉络清晰,是进行深入研究的绝佳参考资料。
评分评价五:对于现代平面设计师和品牌策划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宝库。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希望从中汲取一些原创性的视觉元素。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极其出色。它展示的纹样设计,其复杂度和美感,即使放到今天的T台或者UI设计中也毫不逊色。特别是对几何图案和自然界抽象化的处理方式,完全打破了现代人对“传统”的刻板印象。作者将“写实”与“意境”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对于需要在有限空间内表达丰富信息的现代设计工作者来说,是最好的范本。我反复翻阅那些关于“青海波”、“七宝”等基础纹样的变体部分,光是研究它们如何通过线条粗细和留白来改变整体感觉,就已经收获颇丰。这是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实用价值的视觉辞海。
评分评价四:结构严谨,但某些主题的深度挖掘略显不足,适合作为入门后的进阶参考。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书在时间线索的梳理上做得很不错,覆盖了从初期到幕末的演变过程。然而,当我试图寻找一些特定主题的深入探讨时,比如特定时期下女性对纹样选择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或者不同流派的匠人之间在技术创新上的具体交锋,感觉内容稍微有些点到为止。有些纹样的文化含义介绍得比较直观,但缺乏更深层次的符号学解读。这使得它更像是一本优秀的基础读物,为后续更专业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若想找到关于某一极细分领域(比如某个偏远地区独特的“絣”织法)的详尽论述,可能还需要翻阅其他更专业的论文集。总体来说,是一本值得拥有的优秀导览手册。
评分评价三:气韵生动,感觉我都能闻到那些丝绸和染料的味道!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传达出的那种“生命力”。很多图录往往将文物拍得冰冷,但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仿佛能触摸到江户时代人们的生活气息。我尤其被其中关于“町人文化”的章节所吸引,那些充满活力、略带诙谐的图案,完美地展现了江户市民阶层那种既想张扬个性又受限于礼法的微妙心态。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陈列,而是实实在在印刻在和服、屏风上的日常对话。作者对色彩的描述也极为考究,如何用有限的天然染料,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层次感和光泽,简直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时空旅行,让人对那个时代的精致生活充满了向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