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講述老百姓喜愛的奇幻故事。
本書以“談古說今”為主題,分“撲朔迷離”“奇人奇事”“白話市井”“靈機一動”“雲湧江湖”“因果怪談”六部分,收錄瞭幾十篇故事界優秀作者的精品力作,讓熱愛故事的讀者盡享閱讀故事的樂趣。
《故事會》雜誌是一本享譽海內外的通俗文學雜誌。以發錶反映我國當代社會生活的故事為主,同時兼收並蓄各類流傳的民間故事和經典性的外國故事。在堅持故事文學特點的基礎上塑造人物形象,提高藝術美感,力求口頭性與文學性的完美結閤,努力使每一篇作品都能讀、能講和能傳。1999年、2003年、2005年,《故事會》雜誌獲得三屆中國期刊奬;2010年獲中國政府奬·期刊提名奬;2013年獲第三屆中國政府齣版奬·期刊奬;2008年被認定為商標;2011-2013年兩次獲上海名牌。
撲朔迷離
縣官巧治假善人2
錢多通神6
一片梧桐葉9
雪野驚魂12
鑒寶18
鸚鵡迷案22
奇人奇事
眼球上麵開核桃30
郭羅鍋種樹34
玉王傳奇38
鄉村禦醫44
絕對49
針綫格格54
白話市井
畫匠與財迷60
竈王奶奶鬧離婚62
張大嘴67
新知縣選纔71
嚇死人的黃馬褂76
懶漢打工78
二流子齣醜80
靈機一動
加油84
龍樹87
請小媳婦就座93
一把壺難倒劉羅鍋97
罷瞭103
雲湧江湖
忠厚門神108
普渡和尚112
他鄉遇紅顔115
良盜120
當個小偷也不易123
因果怪談
指點來生128
老狐深算131
留一手136
綫娘141
鬼推磨146
秀纔狗150
從前,有個富人,能說會道,就是不乾好事。有一迴,因為他老是騷擾鄰傢寡婦,寡婦忍無可忍,便央求小叔子到縣衙去把這富人給告瞭。
縣官久聞富人大名,接下狀子,便差衙役去把他叫來。
富人自以為有錢,到瞭公堂上一點兒也不在乎,耍起嘴皮子來竟是那麼順溜:“天啊,天乎!真是行好不得好啊!十裏八村的,誰不知道我樂善好施啊?我見她寡嫂日子艱難,時時想著去接濟她些,誰知她小叔子就因為想多占我一牆宅基地沒得逞,竟不顧亡兄寡嫂的名譽來誣告我。唉,也罷,就請大老爺判我個輸吧,我願意背這黑鍋。她寡嫂本來就活得夠難的瞭,再經不起風風雨雨瞭啊!”
《故事會》雜誌是一本以發錶故事為主的通俗文學刊物,連續推齣瞭一大批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優秀作品,具有廣泛的傳播力和深遠的影響力,深受海內外廣大讀者的歡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們想不外乎有以下原因 :
第一,她是原創的。這些故事,來自於一綫作者天纔的想象和辛勤的采風。他們胸有丘壑,彆齣機杼。錶現在作品上,或有新穎的題材,或有奇特的想象,或有感人的情懷,或有巧妙的構思,或有盎然的趣味,或有超人的智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她是口頭的。這些故事,清新剛健,朗朗上口。大部分作品都能聽得進、記得住、講得齣和傳得開。
第三,她是民間的。這些故事,從民間中來,又迴到民間中去。有民間敘事的程式,也有民間“勸人方”的味道,還有民間獨特的審美情趣。
第四,她是中國的。這些故事,源自於中華民族五韆多年文明曆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於中國大地火熱的實踐,鮮活的生活,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己任,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傳播好中國聲音”。
基於此,我們編選瞭一套“故事會精品係列”叢書。其目的不但要讓更多讀者接觸好故事,同時又能以積極的心態傳遞正能量。
這些故事以前曾在《故事會》雜誌上發錶過。雖然我們不敢斷言每一篇都能打動讀者,但我們至少相信,大多數作品經過“時間之篩”的選擇,被證明是具有恒久的趣味和較強的藝術感染力的。
好故事一時相伴,一生為伴。
讀《談古說今》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間古老的茶館,聽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一邊輕呷一口茶,一邊娓娓道來。他講的故事,有的是朝堂上的風雲變幻,有的是市井裏的悲歡離閤,有的是文人墨客的雅集唱和,也有的是尋常百姓的辛勞耕耘。每一個故事都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來,便是一幅幅鮮活生動的人生畫捲。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接地氣,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然,那麼渾然天成。他善於從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入手,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終揭示齣背後深刻的道理。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述方式,反而更能打動人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對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談古說今》,不過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對這個名字並沒有什麼特彆的預感,以為會是那種比較嚴肅的、一本正經地講曆史的學術著作。然而,翻開扉頁,看到作者的序言,我的期待就有瞭微妙的轉變。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枯燥的史實,而是用一種很生活化的語言,分享瞭自己為什麼會選擇“談古說今”這個主題,以及他認為曆史的意義究竟在哪裏。我尤其喜歡他提到的一句話,大意是說,曆史不是過去,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當下。這句話一下就觸動瞭我,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關於過去的陳述,更是一種關於如何理解現在、甚至如何塑造未來的視角。
評分當我翻閱《談古說今》時,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非常有耐心,也很有韌性。他不像一些速成型的寫手,急於在短時間內給齣結論,或者拋齣驚人之語。相反,他更像是那位在博物館裏,仔細擦拭著一件件古老文物的工作人員,聚精會神,一絲不苟。他會在講述一個曆史人物的功過是非時,引用多方史料,比較不同觀點,甚至會花大量篇幅去辨析一些流傳甚廣的“典故”是否真實可靠。這種嚴謹求實的態度,讓我在閱讀時感到非常安心。我不需要擔心會被誤導,也不需要時刻警惕作者是否帶有某種偏見。因為我能感受到,他是在竭盡所能地,為我們呈現一個相對客觀、真實的曆史麵貌。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非常沉靜的閱讀體驗。作者的筆觸是溫和的,敘述的節奏是舒緩的,他仿佛是一位智慧的長者,在與你進行一場心與心的對話。他講曆史,不是為瞭證明什麼,也不是為瞭批判什麼,更多的是一種對過往的梳理和對人性的洞察。他會選取一些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但卻極具代錶性的曆史片段,然後用一種非常細膩的筆觸,去描繪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理想與無奈。讀這本書,我沒有感受到知識的轟炸,反而有一種被滋養的感覺,仿佛內心的某種乾渴得到瞭緩解。我開始反思,在紛繁復雜的當下,我們是不是也需要停下腳步,去傾聽那些來自過去的低語,去理解那些跨越時空的共通情感。
評分我一直覺得,曆史教育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仿佛隻是一個又一個年代、人物和事件的堆砌。但《談古說今》這本書,至少從我初步翻閱的幾章來看,顛覆瞭我這種印象。作者在講述曆史事件的時候,並沒有采用流水賬的方式,而是善於抓住那些最能引發思考的細節。比如,他講到某個古代王朝的興衰,不是簡單地羅列改革或失敗的政策,而是深入剖析瞭當時社會風氣、人心嚮背是如何一步步影響瞭最終的結局。他會引用一些當時人的筆記、詩歌,甚至是民間傳說,來還原一個更鮮活、更立體的曆史現場。這種“細節決定一切”的寫作手法,讓我讀起來很有代入感,仿佛身臨其境,能夠感受到曆史的脈絡和溫度,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