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日文:日本短篇小说精华选

每天读一点日文:日本短篇小说精华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祝然 著
图书标签:
  • 日语学习
  • 短篇小说
  • 日本文学
  • 阅读理解
  • 分级阅读
  • 文化体验
  • 兴趣阅读
  • 日语原版
  • 轻松阅读
  • 入门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ISBN:97875159143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005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25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名家之作,文字精彩,立意深刻。

本书收录20余位文学大家之作品,原汁原味,引人入胜,并有译者的原创译本,可读性强,适以日语学习者和文学爱好者收藏读赏。

◎日汉对照,简约易读,妙趣横生。

本书编排清晰易读,日汉对照,一目了然,方便读者对日汉相应语句的定位查找。

◎全书假名标注,精选单词注释,助力日语学习。

日文汉字的假名标注全书覆盖,同时设有重难点单词注释,方便阅读理解,词汇扩充。

◎赏译结合,讲述潜于文字底下的文化内涵。

全书附有简练独到的作品赏析,并将选篇中出现的典型文化元素以“豆知识”的形式加以介绍,以方便读者飨读鉴赏。

◎听文学大家的浅说低唱,品文字间的爱恨与诗。


内容简介

《每天读一点日文:日本短篇小说精华选》是为日语初中级及以上水平的学习者打造的一本日语短篇小说阅读书,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丰富的内涵。本书甄选篇目经典且不失新意,情节时而温婉时而跌宕,百转千回,发人深省,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及文学素养有很大帮助。

《每天读一点日文:日本短篇小说精华选》采取中日对照形式编排,精选28篇日本家喻户晓的经典佳作,分为主题各不相同的五个篇章,分别为青春年少、爱是永恒、人间百味、另类书写、悚然怪谈。每篇文章下均设有作品赏析、日语原文、中文译文、单词注释四大板块,并偶有豆知识补充,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提高语言水平,享受阅读乐趣。


作者简介

祝然,女,文学博士,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东北亚外语研究》编辑。主要从事日本近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以及殖民地文学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代表作有《从<哈尔滨诗集>看室生犀星眼中的中国东北城市》(《江淮论坛》),《两场剥皮:管窥莫言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暴力审美》(《东北亚外语研究》)等,编著《每天读一点日文 日语晨读美文》等书。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青春年少

●先生の顔..........002

老师的脸庞..........003

●杯...................012

杯...................013

●笑われた子..........020

被嘲笑的孩子..........021

●少年の悲哀..........028

少年的悲哀..........029

●夏帽子.............044

草帽................045

●兄妹................054

兄妹................055


第二章 爱是永恒

●声...................062

声音................063

●木精................066

回声................067

●不思議な魚..........074

不可思议的鱼..........075

●牛鍋................088

牛肉火锅..........089

●葉桜と魔笛..........094

叶樱与魔笛..........095


第三章 人间百味

●魚の餌..............112

鱼饵.................113

●接吻を盗む女の話..........126

盗吻女人的故事.............127

●秘密の相似..........140

相似的秘密..........141

●桜桃................158

樱桃................159

●蠅...................172

蝇...................173


第四章 另类书写

●失敗園.............188

失败园.............189

●蜘蛛の糸..........198

蜘蛛丝.............199

●恐怖................206

恐怖................207

●犬...................222

狗...................223

●鼻...................226

鼻子................227

●火星の運河..........242

火星的运河..........243


第五章 悚然怪谈

●縊死体.............256

吊尸................257

●不思議な国の話.............262

不可思议国度的故事..........263

●あやしい旅僧..........278

奇怪的云游僧..........279

●河童小僧..........286

河童小子..........287

●雪女................292

雪女................293

●桜の樹の下には.............302

樱花树下..........303



前言/序言

前言>>


有关短篇小说的意义与价值,茅盾先生曾评价其能够“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诚然,短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却往往字字珠玑,句句隽永,她不但能够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更以绵长的阅后回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因此,在短篇小说简洁干练的故事情节背后,通常还潜藏着十分深刻的道理与感悟,从而带给读者更加具有纵深度的阅读感受——而这,正是编者结集此书之初衷与动力。

本书所录28篇文章均选自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就选篇特点而言,大体可以总结为如下四点:其一,篇幅适中。本书选篇篇幅大都控制在七八千字,究其原因,太短则难以尽兴,太长则易感拖沓,唯有适中的长度才能带来愉悦的阅读感受,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其二,选篇新颖。如今市面上有关日本文学的阅读书籍不在少数,加之经典作品毕竟有限,因而出现选篇的重叠便成为难以避免的事实。对此,本书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努力另辟蹊径,选取鲜有译介的经典作品入集,以期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其三,模式便捷。本书对文章中出现的所有日文汉字均标注假名,并对生僻单词进行注释,十分适合读者朗读与理解。同时,本书还将文章中的旧用日文汉字全部更改为现代日语当用汉字,并整合零碎段落,大限度方便日语初学者阅读。其四,赏译结合。本书在每篇小说前均附有简练独到的作品赏析,以方便读者鉴赏选篇内容。对于选篇中出现的典型文化元素,本书还在文中以“豆知识”的形式进行介绍,读之妙趣横生。另外,本书采取日汉对照的方式,日文在前,中文在后,读者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对照翻译练习。

根据选篇内容,编者将本书分成了“青春年少”“爱是永恒”“人间百味”“另类书写”以及“悚然怪谈”五个部分。其中“青春年少”选篇的主人公多为十几岁的少男少女,故事内容清新、节奏明快,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爱是永恒”部分从恋人之爱、亲人之爱、友人之爱等角度出发,在日语语境中对“爱”这一人类永恒主题进行了细腻的解读与品评;“人间百味”选取横光利一、太宰治、梅崎春生等知名作家的五部作品,以精湛的艺术手法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入手,对于人间百味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诠释;“另类书写”所录文章大都笔调别致,文风另类,作者对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主题进行了全新的书写,读之使人耳目一新;“悚然怪谈”是本书特色之处,作为日本文学中的一道另类风景,怪谈类作品总能凭借自身诡异的基调与玄妙的语境牢牢地吸引读者的眼球,本部分选取怪谈鼻祖小泉八云、烧脑作家梦野久作等大家名作,为读者营造出了绝对惊悚的阅读氛围。

高尔基云:“文学即为人学。”若本书能够在帮助读者提升日语阅读水平的同时,带领读者一并品味日本文学视域内的人生百态、飨读者以人间至理,若本书能够满足读者需求、博得读者喜爱,于编者而言将是无比欢慰之事。同时,由于编者能力有限,辑录选篇时恐有不够周全之处,译文当中也难免会出现不禁推敲之字句,此般种种,还请读者同仁谅解并不吝赐教。

本书在编译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宇航出版社诸位编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正是由于他们的认真审校与仔细编排,以及他们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才使得本书能够顺利面世,在此深表感谢!

编者

2017年11月



跨越时空的絮语:现代日本文学的精粹与心绪 这是一部精选自日本近现代文学宝库的篇章合集,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多元、深刻且富有张力的日本文学景观。本书收录的作品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主题或流派,而是力求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作家们对人性、社会、情感和存在意义的独特探索与细腻描摹。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短篇小说,读者将得以窥见日本社会变迁的侧影,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沉思。 第一部:战后心灵的重塑与日常的微光 本部分的作品聚焦于二战结束后,日本社会在物质与精神层面所经历的巨大转型期。作家们不再沉溺于宏大的叙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战后废墟中顽强生存的普通人。 《碎裂的瓷片》: 讲述了一位在战火中失去了家园和亲人的老妇人,如何通过收集和修补散落在旧址上的瓷器碎片,来重建她破碎的记忆和内心的秩序。小说细腻地描绘了“物”与“情”之间的隐秘联系,探讨了创伤记忆的保存与释怀。文字朴素却充满力量,如同在残破中寻找完整的哲学。 《银座的灯火与孤独的钟声》: 以战后快速发展的东京为背景,刻画了一位在歌舞伎町边缘工作的年轻女性的内心世界。她游走于浮华与底层之间,渴望被理解却又习惯于自我封闭。作品深入剖析了在经济复苏的喧嚣之下,个体情感的异化与疏离感,揭示了现代都市人难以言说的寂寞。 《田埂上的泥土气味》: 与都市的疏离相对,这篇小说回到了乡村。一位从城市返回故乡的知识分子,重新接触了传统的农耕生活和淳朴的乡邻。小说通过对四季更迭、劳作细节的精确捕捉,探讨了“根”的概念——土地是否真的能安放漂泊的灵魂?作品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人与自然之间古老的契约感。 第二部:个体身份的追寻与现代性的困惑 进入中后期,日本文学开始更深入地关注个体在高度工业化和全球化浪潮中的身份危机与精神困境。本部分的作品探讨了传统价值观与西方思潮的碰撞,以及自我认同的模糊性。 《迷失的指南针》: 这是一部带有象征主义色彩的作品,围绕着一位迷恋于研究古代航海图的大学教授展开。他试图通过复原旧时的航线来寻找人生的方向,却发现现代世界的复杂性已使任何既定的“北方”都变得不可靠。小说用精准的意象语言,表达了现代人面对无限选择时产生的迷茫与焦虑。 《镜厅里的另一个我》: 聚焦于身份认同的裂变。主人公是一位在跨国企业中身兼数职的白领,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区分工作角色与真实自我。小说采用了多重视角叙事,展示了在高度社会化的角色扮演中,真实的“自我”是如何被层层包裹、最终近乎消亡的过程。 《被遗忘的方言》: 以一个偏远小岛上的手艺人为主角。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小岛的传统文化面临被同质化的威胁。手艺人固守着只有少数人能理解的古老技艺和方言,他的坚持既是一种文化抵抗,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作品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如何挣扎着保留其独特的呼吸与节奏。 第三部:非现实的边界与潜意识的低语 本部分的作品展现了日本作家在超现实主义和内省式写作上的成就。他们擅长在日常的表皮下挖掘出惊人的、甚至令人不安的心理结构。 《梦境的兑换所》: 一则近乎寓言的故事。在一个虚构的“梦境兑换所”,人们可以用白天的烦恼和压力,换取夜晚的无梦或愉悦的幻象。然而,这种交换并非没有代价。小说探讨了逃避现实的欲望与精神完整性之间的深刻矛盾,触及了潜意识的运作机制。 《窗外的雪和一封未寄出的信》: 气氛极其静谧,讲述了一位常年卧病在床的作家,他所有的生活和情感波动都集中在一封他永远无法寄出的信上。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和感官细节,将时间感拉伸、扭曲,展现了在极限状态下,意识如何成为唯一的宇宙。文字的节奏感极强,如同冬日里缓慢而坚定的心跳。 《机器人的寂静午后》: 在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未来近景中,一个被设计为完美伴侣的人形机器人,开始体验到一种数据流中无法解释的“空虚”。它试图通过模仿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如凝视云朵或听雨声)来理解这种缺失。作品冷静地审视了人工智能与情感的边界,以及人类对“完美”的定义是否包含着对“缺陷”的需要。 本书收录的这些短篇小说,风格各异,从写实的社会批判到充满诗意的象征,从对历史的回望到对未来的揣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复杂的日本现代精神地图,引导读者不仅看到语言的精妙,更感受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是时代变迁中永恒不变的人类情感与深刻的哲思。通过这些精炼的篇幅,读者可以更清晰、更直接地与日本文学的灵魂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带着微微磨砂质感的封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握住了一段穿越时空的邀请函。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米白色的纸张,在阅读时对眼睛非常友好,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布局的用心程度。字体的选择清晰易读,行距和字间距把握得恰到好处,使得原本可能略显密集的日文文本,在视觉上变得舒展而有呼吸感。尤其是一些关键的短句和引人深思的词汇,作者(或者说编者)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字体粗细或者微小的缩进,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强调,引导读者的注意力去捕捉那些最精妙的文学瞬间。这种对阅读体验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每一次捧读都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它不仅仅是一本用来阅读文字的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展示了出版方对文学作品应有尊重的态度。随便翻开任何一页,那种对“质感”的追求都扑面而来,这在当今这个追求快速消费的时代,实在难能可贵。我甚至会时不时地摩挲一下封面,感受那种独特的触感,这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对即将进入的日式文学世界的郑重其事。

评分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简直是天才之举。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强行将语法点堆砌在一起,而是将语言学习融入到了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语境之中。我发现,那些我在语法书中反复背诵却总觉得生硬的表达方式,在这些短篇故事里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仿佛呼吸一般流畅自然。更重要的是,它所选用的词汇和句式,很大程度上贴近了当代日本普通民众的口语习惯,而不是那种过于书面化、脱离现实的文言痕迹。这对于想要真正“学会”用日语思考和表达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我甚至会对着其中一些人物的对话反复默读,模仿他们的语气和停顿,试图捕捉那种地道的“语感”。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远比死记硬背规则有效得多。它让学习过程从一项任务,变成了一种探索异域文化的愉快旅程,每读完一个故事,都感觉自己的日语听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这是一种令人惊喜的附带收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精神层面带来的冲击,在于它对“物哀”和“侘寂”美学的现代诠释。故事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对世事无常的温柔接纳,并非是消极的悲观,而是一种看透本质后的淡然与尊重。比如,某篇描绘庭院中落叶的文字,没有渲染秋天的萧瑟,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每一片叶子在凋零前所经历的色彩变化和最终回归土地的循环,这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短暂性的敬畏。这种审美情趣,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追求的“完美”和“永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教导我们去欣赏那些残缺、逝去和不完美中的独特之美。这不仅仅是文学的范畴了,它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旧物、对待关系、对待时间的态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本书像是一个安静的锚点,提醒我慢下来,去感受那些被高速运转的社会所忽略掉的,稍纵即逝的美丽和意义。它引导我从一个更深远的、更具哲学意味的视角去看待周遭的一切。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中那种微妙的情感张力处理方式,它常常在看似风平浪静的叙述下,暗流涌动着强烈的情感。作者们似乎非常擅长捕捉人类情感中最难以言喻的那一部分——那些介于喜欢和爱之间,介于痛苦和释然之间的灰色地带。例如,在一篇关于青梅竹马重逢的篇章里,双方的对话极其简短,却充满了未出口的试探与遗憾。通过对彼此眼神的交汇次数、手中茶杯的放下力度,以及对过往细节的回忆,编织出了一张复杂的情感网。这种高明的叙事技巧,避免了直白的煽情,反而让情感的冲击力更加持久和内敛。对于读者而言,你需要自己去解码这些微妙的信号,每一次解读都会带来一种“啊,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种挑战读者的智力和情感理解力的作品,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它不是在“告诉”你人物在想什么,而是在“展示”给你看,让你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交互性是极其迷人的。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选篇上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又深刻的叙事倾向。它避开了那些过于宏大或情节驱动的篇章,转而聚焦于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但恰恰是这些“微不足道”之处,折射出了极其复杂的人性光芒与时代侧影。读完其中一篇讲述一个老人在雨天修理旧物的故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并没有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去剖析他的孤独,而是通过对修理工具的细致描摹、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以及老人偶尔发出的轻微叹息,将那种内敛的、不言而喻的哀愁构建得无比真实。这种“留白”的艺术,使得读者不得不主动参与到文本的建构中去,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补那些未言明的空白,从而达成了深刻的共鸣。这并非是那种一读就懂、浅尝辄止的作品,它要求读者慢下来,去品味文字背后的空气、温度和未曾吐露的潜台词。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涌现,就像面对一幅随着光线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细节的画作,耐人寻味到了极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