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温儒敏强力推荐
▲复旦大学《世说新语》专家骆玉明注译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活现魏晋人物的风度、性情和智慧
内容简介
此书是“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丛书”之一。世说新语》被鲁迅誉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共36篇1130则,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貌。是一部集历史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身的传世巨典,一部有关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性简素,寡嗜欲”,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士,聚于门下,著有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汉魏六朝文学专家。代表作有《徐文长评传》(合著)《中国文学史》(合著)《〈世说新语〉精读》《诗里特别有禅》等。
目录
目录
卷上
一德行 / 3
二言语 / 25
三政事 / 73
四文学 / 85
卷中
五方正 / 121
六雅量 / 143
七识鉴 / 158
八赏誉 / 168
九品藻 / 202
十规箴 / 224
十一捷悟 / 235
十二夙惠 / 238
十三豪爽 / 242
卷下
十四容止 / 249
十五自新 / 261
十六企羡 / 263
十七伤逝 / 265
十八栖逸 / 272
十九贤媛 / 278
二十术解 / 290
二十一巧艺 / 294
二十二宠礼 / 298
二十三任诞 / 301
二十四简傲 / 317
二十五排调 / 323
二十六轻诋 / 339
二十七假谲 / 348
二十八黜免 / 355
二十九俭啬 / 358
三十汰侈 / 361
三十一忿狷 / 366
三十二谗险 / 369
三十三尤悔 / 371
三十四纰漏 / 377
三十五惑溺 / 381
三十六仇隙 / 384
名师引读《世说新语》 / 387
精彩书摘
卷上一德行
一
陈仲举言为士则①,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为豫章③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④所在,欲先看⑤之。主簿白⑥:“群情欲府君⑦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①陈仲举:陈蕃(fán),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东汉桓帝时任太尉,与李膺等人反对宦官专权,灵帝时任太傅。言为士则:言谈成为士人的准则。②登车揽辔(pèi):指刚为官上任时。车:指官车。揽:持,把持。辔:马缰。又,《后汉书·范滂传》亦记滂为清诏使,“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③豫章:东汉时郡名,今江西省北部。④徐孺子:徐穉(zhì),字孺子,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东汉名士,终身未仕。⑤看:拜访。⑥主簿:官名。汉以后中央各机构及地方郡、县官府都设有主簿,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白:禀告,陈述。⑦府君:汉朝人对太守的敬称。廨(xiè):官舍,官署。⑧武王式商容之闾:周武王到商容的住处拜访。式:通“轼”,车前扶手横木,本文指乘车时低头抚轼,以示敬意。商容:商代贤人,相传他是老子之师。闾:里门。
【译文】陈蕃的言谈被士人视为准则,行为被世间当作典范。他刚刚赴任做官,登上公车手执缰绳时,便有澄清政治稳定天下的志向。他任豫章太守时,刚到治所就问徐穉在哪里,想要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都希望府君您先到官署里去。”陈蕃说:“周武王即位后,座席还没坐暖,立刻到商容那里拜访致敬。我尊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呢?”
二
周子居①常云:“吾时月②不见黄叔度③,则鄙吝④之心已复生矣。”
【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人,曾任泰山太守。与陈蕃、黄宪友善。②时月:四时及月份,后指一定的时令,也泛指时间。③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贤士,出身贫寒,以学问和德行著称于时。④鄙吝:浅俗、计较得失的念头。
【译文】周乘经常说:“我如果几个月见不到黄宪,那么浅薄庸俗的念头就会再次出现。”
三
郭林宗①至汝南造②袁奉高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④。诣⑤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⑥。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⑦。澄之不清,扰⑧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今山西介休)人。东汉名士,太学生领袖。后为避祸而闭门授徒,弟子达千人。②造:到,去。③袁奉高:袁阆(láng),字奉高,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人。东汉士人,曾任太尉掾。④鸾不辍轭(è):车铃还在轭上响动。鸾,铃,通“銮”,特指系于马嚼旁边的小铃铛。轭,牛马拉车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⑤诣:往,到。⑥弥日:整天。信宿:连宿两夜。⑦汪汪:深广的样子,亦用以形容人的气度宽弘。陂(bēi):池塘,湖泊。⑧扰:搅乱。
【译文】郭泰到汝南造访袁阆,车子尚未停稳,车铃还在轭上响动,就走了。但到了黄宪那里,却停留了一整天,甚至连住两夜。有人问他原因。他说:“黄宪器量宽弘如同万顷湖泊,不会因为外力要使之澄清而显得更清澈,也不会因为外力的搅乱而显得更浑浊。他器量的宽广,难以测量。”
四
李元礼①风格②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③是非为己任。后进④之士,有升其堂⑤者,皆以为登龙门⑥。
【注释】①李元礼:李膺(yīng),字元礼,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东汉官员,桓帝时任司隶校尉,执法威严,反对宦官专权,“党锢之祸”时受迫害而死。②风格:风度,品格。③名教:以正名定分为中心的儒家礼教。④后进:泛指后辈或后世之人。⑤堂:阶上室外称堂。⑥登龙门:古人认为鱼类登上龙门就可以化为龙,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待和援引而提高身价。《三秦记》:“龙门一名河津,去长安九百里,水悬绝,龟鱼之属莫能上,上则化为龙矣。”
【译文】李膺的风度品格秀异严谨,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要把端正世人名分、判断天下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后辈的读书人当中,有能进入李膺家厅堂的,人们都认为是登上了龙门。
五
李元礼尝叹①荀淑、钟皓②曰:“荀君清识③难尚④,钟君至德可师。”
【注释】①叹:赞美。②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学者、官员,曾任朗陵侯相,被称为“荀朗陵”,他的八个儿子被时人称为“八龙”。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东汉学者,精通刑律,曾任郡功曹,后长年隐居授徒。③清识:高明的见识。④尚:超过,加。
【译文】李膺曾经赞美荀淑、钟皓说:“荀君见识高明,难以超越,钟君道德高尚,可以以他为师。”
六
陈太丘①诣荀朗陵②,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③,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⑤。文若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⑦东行。”
【注释】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长葛)人,东汉官员、名士,官终太丘长,故称陈太丘。“党锢之祸”时被罢黜,自此不再出仕。时人把他与其子陈纪、陈谌合称“三君”。下文元方、季方、长文分别指其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陈纪之子陈群(字长文)。②荀朗陵:即荀淑。下文叔慈、慈明指其子荀靖(字叔慈)、荀爽(字慈明)。“余六龙”指荀淑其余六子。③将车:驾车。④行酒:依次斟酒。⑤下食:准备食物。⑥文若:即荀彧(yù),字文若,荀淑之孙,荀绲之子。东汉官员,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参与谋划军国之事十数年。时称“荀令君”。⑦真人:有才德的人。
【译文】陈寔拜访荀淑,由于家境贫穷生活俭朴,没有仆人供役使,便让陈纪驾车,陈谌拿着手杖跟在后面,陈群年龄还小,放在车中。到了荀家,荀淑让荀靖迎接客人,荀爽依次斟酒,其余六个儿子准备食物。荀彧也还幼小,坐在荀淑膝前。当时太史上奏:“有德才兼备的人向东出行。”
七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①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②?”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④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⑤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①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家君:称自己的父亲。“足下家君”指对方的父亲。②荷:承受。重名:极大的名声。③阿(ē):山边,水边。④仞(rèn):古代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⑤渊泉:深泉。
【译文】客人问陈谌:“您的父亲陈寔,有什么功业德行,让他能够名闻天下呢?”陈谌说:“我父亲就像桂树生长在泰山下,上有万仞高的山峰,下有无法测量的深谷;上面可以沾到甘露,下面有深泉的滋润。在这时候,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我不知道父亲有什么功业德行,让他能名闻天下。”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约四百余则轶事,展现了当时名士风流、政治斗争、文化风貌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它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才情出众的王羲之,洒脱不羁的嵇康,以及言辞犀利的谢安等等。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叙事方式。它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或人物关系来组织材料,而是将大量零散的片段汇集在一起,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社会画卷。通过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读者可以窥见当时士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对人生、名节、才情、美德的追求,以及他们面对乱世时的种种反应。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大多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文人雅士。他们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或风度翩翩,谈笑风生;或清谈玄理,超然物外;或嫉恶如仇,直言不讳。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时代特色,反映了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在内容上,《世说新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关于政治事件的记载,也有关于文人雅士交往的描写,还有许多关于日常生活、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记述。例如,“咏絮之才”的故事,展现了谢道韫的过人智慧;“孙权劝学”的情节,突出了孙权的雄才大略;“王羲之醉酒”的片段,刻画了王羲之豪放不羁的性格。 《世说新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史料。它为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潮流、政治格局、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部书的语言也极具特色。它以简洁、凝练、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娓娓道来。其叙事手法灵活多变,既有直接的叙述,也有对话描写,还有心理刻画,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世说新语》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从中汲取了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此外,本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所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和所传达的许多思想观念,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总而言之,《世说新语》是一部集文学性、史料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感悟中国古代文化。 本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价值: 开创性的叙事手法: 《世说新语》打破了传统的史传体和故事体叙事模式,采用了一种“语怪志奇,谈玄辩异”的短篇笔记体形式。它以人物的言行、轶事为主要内容,通过精炼的笔触,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出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这种叙事方式,对后世的笔记小说、小说家言等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动的人物塑造: 书中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七贤”之一的嵇康,还是“清谈误国”的竹林名士,亦或是才情横溢的谢道韫,都通过作者精妙的白描手法,跃然纸上。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充满了独特的时代气息和个人魅力。 精炼优美的语言: 《世说新语》的语言极为凝练、生动、雅致,富有表现力。作者善于运用简洁的词句,传达丰富的内涵。书中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如“名士风流”、“才高八斗”、“东施效颦”等,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足见其语言的经典性。 审美情趣的体现: 书中所展现的魏晋名士的审美情趣,如对自然的钟爱、对个性的张扬、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高雅品味的推崇,都体现了魏晋时期独特的文化风貌,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 二、历史价值: 鲜活的时代画卷: 《世说新语》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时代画卷,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它记录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家族兴衰、士族门阀制度的运作,以及文人的交往、清谈之风的盛行。 珍贵的史料: 对于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本书提供了许多不可或缺的史料。例如,书中关于“八王之乱”前后的一些事件的记载,以及士人阶层的活动,都为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思想文化的缩影: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时代。《世说新语》集中体现了当时盛行的玄学、清谈等思想潮流,以及文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价值观念。通过阅读本書,可以窥见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世界。 风俗民情的展示: 书中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饮食起居、游乐活动等都有生动的描写,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民情提供了生动的细节。 三、思想价值: 对人生价值的探讨: 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围绕着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展开。士人们对功名利禄的态度,对生死祸福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德行、才情的追求,都反映了当时思想界的深刻思考。 人性的多面性: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并非都是完美的圣人。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智慧,也有愚昧。作者以客观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批判性反思: 尽管《世说新语》以记叙为主,但其中也蕴含着作者的观察和思考。例如,对一些虚伪造作、矫揉造作之徒的讽刺,以及对一些不正之风的暗示,都体现了作者的批判性眼光。 智慧的启迪: 书中许多篇章都以巧妙的对话和精辟的见解,展现了人物的智慧。这些智慧的光芒,不仅在当时具有启迪意义,即使在今天,也依然能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四、教育价值: 文言文学习的优秀范本: 《世说新语》是学习文言文的绝佳材料。其语言精练、句式典雅,是掌握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语感和文学素养: 阅读《世说新语》有助于培养读者对文学的敏感度和鉴赏力。书中生动的描写和精妙的构思,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 拓展历史文化视野: 通过本书,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思潮和人物风貌,从而开阔历史文化视野。 塑造健全人格: 书中所展现的各种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有助于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辨别是非善恶,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总而言之,《世说新语》作为一部流传千古的经典著作,其文学、历史、思想和教育价值都极其深远。它不仅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