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9-13岁
《彼得·潘》是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推荐书目
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主编
让孩子与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共享童年
《彼得·潘》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舞台剧 内容简介
小女孩温迪和弟弟约翰、迈克尔,经不住从空中飞来的神秘孩子彼得·潘的诱惑,连夜飞向了神奇的永无岛。永无岛上生活着一群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一个印第安部落、一群可怕的海盗、一群凶猛的野兽,当然还有美人鱼。孩子们经常和海盗、印第安人作战,经历了各种危险。他们盖房子,讲故事,尽情地玩耍,自己处理一切事务。后来,温迪长大了,再也去不了永无岛,于是,她的孩子代替她去了永无岛。每个人都会长大,唯独彼得·潘永远不会长大,他是孩子们的梦,永远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时代。 作者简介
詹姆斯·巴里:英国知名小说家、剧作家,自幼酷爱读书写作。1928年当选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他一生为孩子们写了许多童话故事和童话剧,《彼得·潘》是他的代表作,影响巨大,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舞台剧。 目录
第一章 突如其来的彼得·潘
第二章 婴儿房里的影子
第三章 跟着彼得飞走
第四章 来到永无岛
第五章 温迪的劫难
第六章 安全的房子
第七章 温暖的地下之家
第八章 礁湖的故事
第九章 永无鸟帮忙
第十章 快乐的家庭
第十一章 温迪讲故事
第十二章 抓捕孩子们
第十三章 叮铃铃勇救彼得
第十四章 鳄鱼肚子里的闹钟声
第十五章 与胡克决斗
第十六章 回 家
第十七章 温迪女儿的故事 精彩书摘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可爱的温迪在两岁的时 候就懂得了这个道理。
温迪有个幸福的家。温迪的妈妈在结婚前是个 脑子里充满浪漫幻想的姑娘,有很多人追求她,但 最终是温迪的爸爸达林先生赢得了她的芳心。当初, 达林先生听说小伙子们都要跑去向温迪的妈妈求 婚,就赶紧提前雇好马车,抢先一步赶到了温迪妈 妈的身边。
温迪的妈妈非常贤惠,成为达林太太后便开始 很细心地记账,就连买一棵甘蓝的钱也要记下来。 但时间长了,她的心思就不在记账上了,账本上开始漏掉一些该记的东西,而多了一些没有脸的宝宝 的画像。由此可见,达林太太整日都在期盼宝宝的 到来。
终于,达林太太盼来了温迪的出生。达林先生 为这个新来的小成员感到无比骄傲,对这个可爱的 女儿非常疼爱。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达林夫妇 就担忧起温迪的生活费来,于是他们不得不拿出笔 和纸,对家里的每笔开销再次精打细算。为了温迪, 达林先生决定不在办公室里喝咖啡了。最后,就连 给温迪治疗腮腺炎和百日咳的费用也不得不缩减了 一半。
后来,随着约翰和迈克尔的相继出生,家里 的负担越来越重了。虽然家里很穷,达林先生却事 事都要和邻居们攀比,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过得不 好。所以,达林先生也给三个孩子找了个“保姆”。
孩子们的“保姆”名叫娜娜,是一条干净听话 的纽芬兰犬。别看娜娜只是一条狗,但她很有照顾 孩子的天赋。每天夜里,只要她听到了动静,哪怕 是孩子最微弱的哭声,她都会一跃而起,迅速跑进婴儿房,帮迈克尔换好围嘴,或是帮温迪把被子盖 好。娜娜的耳朵很灵敏,能分辨出孩子们什么时候 的咳嗽比较严重。娜娜每天都会护送孩子们去上学, 如果谁调皮捣蛋跑出队伍,她就会及时把他推回队 伍里。她的嘴里经常衔着一把雨伞,以防突然下雨 孩子们挨雨淋 前言/序言
打开浩瀚世界的大门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阅读”这种我们曾经用来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方式,在这个时代,竟然成为一件越来越古典的事情。从现实的角度来讲,阅读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这也许是一个过于宽泛并且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而我,只能从自身的经历来说一说,阅读给我带来了什么。作为一个写作者,这些年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或举办讲座的时候,我经常被记者或读者问到一个问题—我是怎样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很多年了,我一直创作以中国北方草原和森林为背景的动物小说,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写作,对于我就是一个不断回忆的过程,并在回忆的过程中对回忆不断地进行完善。在我的作品中,我一直努力传达给读者一些美好的东西—自由、平等、勇敢和爱。有时候,我也会努力回忆,自己是因为什么产生创作的冲动,继而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后来,我意识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两篇小说永远地改变了我。第一篇是《人间王国》。让我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文学的,我想应该是卡彭铁尔的《人间王国》(载于 1985 年第四期《世界文学》。我一直保留着这本杂志,它的封面是莫奈的《睡莲》)。就是因为这篇小说,我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我想那是我踏上文学之路的一个重要诱因。当时我不超过十岁,我恍惚记得当时自己读完这篇小说时的样子:我合上杂志,向窗外望去。事实上,在之前,我所阅读的所有文学作品,除了具有童话性质的儿童文学,几乎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品。而这篇《人间王国》,无异于一道闪电划破了我那蒙昧的夜空,我对这篇作品的结论只有一个—小说竟然可以这么写,文学竟然可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这篇小说开阔了一个孩子的视野,从此,我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那时天色已暗,我只是努力让自己的目光投向更辽阔的夜空。在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这世界上有一种高于现实的力量,它震撼了我,它是真正的文学;在那一刻,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心中播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
在我认真地写作了很多年之后,我也许仍然不能给文学下一个完美的定义,但我知道,通过阅读好的文学作品,我可以感受到一种强大而浩瀚的力量,它在生活之上,带给我自尊、悲悯和爱。另一篇是《七岔犄角的公鹿》(载于 1982 年第五期《民族文学》),它确定了我的写作方向。这篇短篇小说是作家乌热尔图先生的作品。通过这篇小说,我第一次知道在中国的大兴安岭还有一个狩猎民族叫鄂温克,他们饲养驯鹿,在森林中狩猎,还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长大后,我毫不犹豫地走入那片丛林,在迷路之后被鄂温克朋友维加捡到,来到森林深处的鄂温克营地。在那里,我看到了真正的驯鹿,结识了鄂温克部落中的善良人们。后来,我创作了大量以鄂温克民族为题材的小说。我明白,在很多年前的那个黄昏,从我被维加带入那个营地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为了那个部落的一分子。当然,我需要感谢的还是乌热尔图先生,对我来讲,后来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因为在很多年前,我曾经读过一篇叫《七
岔犄角的公鹿》的小说。也许不需要总结太多了,这就是阅读曾经带给我的一切。那些好的文学作品,归根结底还是要向读者传达一种温暖的东西,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所希冀。我愿
意这样形容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读完的感觉应该像是在春天的傍晚,放学之后在外面玩累了,慢慢地走回家,身上的汗洇湿了衣服,感觉有些发凉,就在这时,看到家中的灯火,而母亲正在准备晚饭。如果读了之后有这样的感觉,那它就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吧。“小书房?世界经典文库”所挑选的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久经时间和读者检验的,它们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当我们谈到阅读,会感觉似乎纸质媒介的图书正离我们越来越远,因为我们有了电视、银幕、网络以及其他可以获取信息的众多载体。但是同时,仔细想一想,所有的媒介真正的根基—电视剧和电影的脚本,网络信息最初的构架,仍然是文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无论电影《哈利?波特》拍得如何精良,终究无法完全展现原作中的经典场景。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吧。所以,坚守阅读吧,这种获取知识的古典方式。而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打开这扇大门,这些作品将把我们带入一个浩瀚的世界。
《彼得·潘》:一个关于永恒童年、自由与成长的奇幻史诗 引言 在浩瀚的文学星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它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穿越时光的尘埃,依旧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彼得·潘》便是其中一颗。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童话,它是一曲关于纯真、勇气、冒险和选择的赞歌,是对成人世界种种束缚的轻盈反叛,更是对心中那份永不磨灭的童年渴望的温柔呼唤。无论是初次踏入奇妙的“永无岛”,还是跟随彼得·潘一同飞翔,亦或是与虎克船长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这个故事都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引发对生命、成长与选择的深刻思考。 故事的起源与核心魅力 《彼得·潘》的故事最早以戏剧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随后被詹姆斯·马修·巴里(J. M. Barrie)写成小说,并从此深入人心,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瑰宝。故事的核心人物,自然是那位永远长不大的男孩——彼得·潘。他生活在神奇的“永无岛”,一个充满奇幻生物、海盗、印第安人和迷失男孩的国度。彼得·潘代表着一种极致的自由,一种不受年龄、规则和责任限制的纯粹生命状态。他热爱冒险,享受飞行,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着自己的世界。 然而,这个故事并非仅仅是孩童的玩乐。当达林太太家的三个孩子——温蒂、约翰和迈克尔——被彼得·潘带往永无岛时,他们的旅程也变成了一场关于成长的寓言。温蒂,作为家中长女,身上肩负着照顾弟妹的责任,她带着故事和母性的光辉,在永无岛上扮演着“母亲”的角色,为那些被遗忘的迷失男孩们带来了家的温暖。约翰则代表着对秩序和规则的初步认知,而迈克尔,则保留着孩童最纯粹的好奇与天真。 永无岛的世界:想象力的无垠疆域 永无岛是《彼得·潘》故事最令人着迷的载体,它是想象力得以尽情挥洒的舞台。在这里,现实与幻想的界限模糊不清,一切皆有可能。 迷失男孩们 (The Lost Boys):他们是那些在婴儿时期从摇篮里掉出来,再也没有被领回去的孩子。他们没有名字(直到彼得·潘为他们命名),没有父母,但他们拥有一颗自由而无畏的心。他们学会了如何像彼得一样飞行,他们在丛林中建立自己的家园,用最原始的方式享受着生活。他们是彼得·潘自由理念的践行者,也是对童年无忧无虑时光最直接的体现。 妖精 (Fairies):妖精是永无岛上另一类神奇的存在,它们脆弱而美丽,需要孩子的信仰来维持生命。彼得·潘曾经差点因为缺乏孩子的信仰而死去,这暗示了纯真与信念的力量。它们的存在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更多梦幻与神秘的色彩。 印第安人 (The Indians):他们是永无岛上另一个重要的族群,由 tigre-lily公主领导。他们与彼得·潘和迷失男孩们之间有着复杂的恩怨与联盟,展现了在原始环境中生存的智慧与勇气。 美人鱼 (Mermaids):美人鱼们生活在海边,她们的美丽与危险并存,与彼得·潘和孩子们有着有趣的互动,她们的歌声如同诱惑的毒药,也象征着海洋的神秘与未知。 海盗与虎克船长 (Pirates and Captain Hook):虎克船长是彼得·潘的宿敌,他是海盗船“Jolly Roger”的船长,一个充满智慧、残忍又极度自负的人物。他失去了手,被一只吞食了他手并留下时钟的鳄鱼(Tick-Tock)追赶。他痛恨彼得·潘,因为彼得·潘正是那个让他失去手的罪魁祸首,并且他深信彼得·潘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虎克船长代表着成年世界中代表着贪婪、复仇与权欲的阴暗面,他的存在与彼得·潘的纯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冒险、冲突与成长的阵痛 《彼得·潘》的故事充满了扣人心弦的冒险。彼得·潘带领温蒂、约翰和迈克尔飞越伦敦的夜空,穿越星辰大海,最终抵达了充满惊喜与危险的永无岛。在岛上,他们与迷失男孩们一起生活,体验着前所未有的自由与乐趣。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战斗,一起编织属于自己的传奇。 然而,自由并非没有代价。彼得·潘与虎克船长的对抗贯穿始终,这是善与恶、童真与邪恶的直接碰撞。虎克船长率领着一群凶残的海盗,他们是永无岛上主要的威胁。孩子们在彼得·潘的带领下,勇敢地与海盗们周旋,甚至参与了激烈的海战。 在这些冒险与冲突中,温蒂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不仅仅是孩子们眼中的“母亲”,她也逐渐意识到,即使是在永无岛,成长也是不可避免的。她开始思念自己的家,思念达林太太温暖的怀抱。她发现,虽然自由是美好的,但爱与归属感同样重要。她成为了孩子们对“家”的渴望与对“童年”的眷恋之间的桥梁。 关于成长与选择的永恒主题 《彼得·潘》最深刻的内涵,在于它对“成长”这个主题的探讨。故事中的孩子们,无论是彼得·潘本人,还是被他带到永无岛的达林家三兄妹,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面对成长的议题。 彼得·潘选择永远不长大,他拒绝承担任何成年人的责任,他只享受当下,追逐快乐。他代表着一种对童年纯粹与自由的执着,一种对成人世界条条框框的逃避。但他的永恒童年,也伴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孤独和对真正亲情的缺失。 温蒂、约翰和迈克尔则走上了另一条路。在永无岛的经历,让他们体验了自由的极致,也让他们开始怀念家的温暖。最终,他们选择了回到伦敦,回到了父母身边。他们开始长大,开始学习,开始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 这种选择并非否定彼得·潘的生活方式,而是展现了成长本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巴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哪种选择是“正确”的,而是让我们看到,无论是选择停留在童年,还是选择拥抱成长,都各有其意义和代价。温蒂最终选择长大,并成为了她自己孩子的“彼得·潘”,她用故事和想象力,将童年的美好传递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循环与传承的深刻理解。 文学价值与深远影响 《彼得·潘》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经典,不仅仅在于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更在于它触及了人类内心深处最普遍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对童年的赞美与反思:故事对童年的纯真、想象力、无畏和自由进行了极致的赞美,同时又通过温蒂的选择,反思了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与不可避免性。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童年,也让我们理解成长的意义。 想象力的力量:永无岛本身就是想象力最完美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想象,世界就会变得无限宽广。彼得·潘的飞行,妖精的存在,都来自于人类对超现实的渴望与创造。 自由与责任的辩证:彼得·潘对自由的极致追求,与虎克船长代表的责任(虽然是扭曲的责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故事促使我们思考,真正的自由是否真的可以完全摆脱责任? 爱的传承:温蒂的故事,以及她最终成为“母亲”的角色,象征着爱与关怀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她将彼得·潘带来的奇幻经历,转化成了滋养下一代想象力的养分。 《彼得·潘》不仅仅是一个给孩子看的童话,它更是成年人内心深处对逝去童年的追忆,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成长历程的深刻洞察。它提醒我们,即使步入成人世界,也请不要完全丢弃心中那个曾经充满奇思妙想的男孩或女孩。那份纯真,那份勇气,那份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永远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个故事,就像夜空中那颗永恒闪耀的星,将永远照亮我们心中对美好与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