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青年到职业外交官(冰岛驻华全权公使鲍德松口述)(精)/北京大学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

从红色青年到职业外交官(冰岛驻华全权公使鲍德松口述)(精)/北京大学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项佐涛 著
图书标签:
  • 冰岛
  • 外交
  • 留华学生
  • 口述历史
  • 鲍德松
  • 新中国
  • 文化交流
  • 回忆录
  • 北大
  • 红色青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42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279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北京大学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64
字数:16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从“红色青年”到职业外交官:冰岛驻华全权公使鲍德松口述》通过外国留华校友的观察与经历,有助于了解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眼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社会发生的革命性的深刻变革。

内容简介

  拉格纳尔·鲍德松 (Ragnar Baldursson),1975年来华学习,1976-1979年在北京大学学习,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95年进入冰岛外交部工作,先后担任冰岛驻华使馆一等秘书,冰岛驻华使馆参赞,冰岛驻华大使馆公使参赞、副馆长等职务。鲍德松先生为推动中冰两国人民之间友好交往,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鲍德松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对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深刻和独道的理解,曾经将《论语》、《老子》翻译成冰岛文;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记录者,曾经著有《当代和近代中国历史》、《1976》等著作。本书主要以口述的形式记录鲍德松先生在中国求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学,以及他作为一位职业外交官对中国和世界变化的认知。

作者简介

  项佐涛,1982年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1年在中共中央编译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13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米洛万·吉拉斯的政治思想演变研究》一书。

目录

Contents | 目录
001 | 第一章?“红色青年”的成长之路
015 | 第二章?初识北京
038 | 第三章?“北大改变了我这个人”
076 | 第四章?用“中国思维”感悟当今世界
098 | 第五章?家人和同学眼中的鲍德松
126 | 附录一?媒体眼中的鲍德松(赵婧夷)
144 | 附录二?鲍德松的诗(项佐涛 译)
148 | 附录三?鲍德松的文章(张汐莹、陈舒芬 节译)
书名:《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面孔:改革开放四十年外交风云录》 作者: 王志刚 出版社: 时代记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 内容简介: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面孔:改革开放四十年外交风云录》是一部深度剖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所经历的复杂演变、重大事件与战略调整的纪实作品。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外交官的个人传记,而是以宏大的历史叙事视角,勾勒出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和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外交如何从“韬光养晦”逐步迈向“有所作为”,最终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和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外交”格局的全景画卷。 本书立足于扎实的史料研究和对大量一手外交文件的梳理,系统地考察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如何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后,中国外交策略的微妙转变。作者以清晰的脉络,将中国外交的发展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从邓小平时代强调的“和平与发展”主题,到江泽民时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再到胡锦涛时代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直至当代中国以更自信、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事务的“负责任大国”实践。 第一部分:破冰与重塑(1978-1990年代初) 这一部分详述了在国家战略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外交如何走出文革的阴影,努力修复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并集中精力于经济建设。重点分析了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的复杂局面,特别是1989年后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制裁与孤立政策,以及中国外交团队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顶住压力,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书中通过对多个关键外交谈判的细节描述,展现了老一代外交家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第二部分:融入与平衡(19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 随着冷战结束和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国外交的重心开始转向“融入”。本书详细阐述了中国争取加入WTO的漫长过程,探讨了中国如何通过多边机制(如联合国、东盟地区论坛)展示其建设性角色。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对中国如何平衡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韬光养晦”政策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采取的务实、低调的外交姿态,是如何为国内发展争取到宝贵的外部环境。 第三部分:主动与崛起(2000年代至今)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的井喷式发展使其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本书的核心部分聚焦于中国外交的战略升级,即从“被动融入”向“主动塑造”的转变。作者系统梳理了“胡温体制”下“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与实践,探讨了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如半岛核问题、台湾问题)和参与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方面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本书对近年来中国外交的重大战略布局进行了细致解读,包括“一带一路”倡议(BRI)的提出及其在地缘政治中的意义、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角色变化、以及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竞争,中国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书中并未回避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战狼外交”的争议,而是力求从中立的视角,分析这种风格变化背后的深层动因——即在国家核心利益受到空前挑战时,外交工具箱中工具选择的必然性调整。 第四部分:议题与挑战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未来,探讨了中国外交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面临的核心议题与挑战。包括如何有效管理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战略竞争,如何在多边主义遭遇逆流时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以及如何在技术和意识形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有效传播中国的叙事与价值观。作者认为,中国外交的未来将取决于其能否将自身的经济影响力有效地转化为持久的国际政治软实力和道义感召力。 本书特色: 本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避免了对单一国家或地区采取片面叙述,而是始终将中国外交置于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变迁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当代外交史的重要参考,也是理解中国如何从边缘走向中心舞台的必读之作。全书语言平实而富有洞察力,力求呈现一个既有历史深度,又具现实关切的中国外交图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那种略带年代感的红色,配上“青年”字样,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那个时代的想象。虽然书名提到了“职业外交官”,但“红色青年”四个字显然是故事的起点,我好奇一位出身于那个特殊时代的年轻人,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在国际舞台上代表国家发声的外交官的。鲍德松先生作为冰岛驻华全权公使,本身就自带了一种神秘的光环,他的口述实录,意味着我们能够直接听到第一手的经历和感悟。北京大学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这个背景,也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个人的传记,更承载着那个时代许多留华学生共同的记忆和成长轨迹,或许能从中看到中国对外开放初期,不同国家青年人在这里留下的足迹,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的发展。这种跨文化的视角,以及历史的厚重感,是我对这本书最期待的部分。我希望能从中了解那个年代的社会氛围,年轻人的理想与奋斗,以及国际交流的雏形,特别是冰岛这样一个北欧国家,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留下印记的。

评分

一看到《从红色青年到职业外交官》这个书名,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它不像很多枯燥的传记,而是充满了动态感和故事性,预示着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我想象中,这位“红色青年”一定是怀揣着某种理想和抱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一系列的成长与转变。而最终成为一名“职业外交官”,更是令人肃然起敬,能够代表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其背后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智慧。冰岛驻华全权公使的身份,也赋予了这本书独特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视角。口述实录的形式,无疑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鲍德松先生的个人情感和思考,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北京大学留华校友的背景,又让我联想到,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展现一段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际学子在中国留下的宝贵印记,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的发展进程。我非常期待能从书中看到,这位外交官在中国所见所闻所思,以及他如何在中冰两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从红色青年到职业外交官》实在是太有画面感了,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位年轻人在时代洪流中不断探索、蜕变的形象。我特别好奇“红色青年”这个称谓背后的具体含义,它承载了怎样的时代印记和个人成长?而最终成为“职业外交官”,更是让人对这位冰岛驻华全权公使的传奇经历充满期待。口述实录的形式,更是增加了这本书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仿佛可以直接听到鲍德松先生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故事。北京大学留华校友这个身份,也为这本书增添了历史厚重感,我猜想,这其中定然包含了不少关于那个年代中国社会风貌、教育理念以及国际交往的珍贵回忆。我非常想了解,一个来自冰岛的外交官,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是如何塑造了他的世界观和职业生涯的?这本书会不会揭示出一些我们不曾了解的,关于中冰两国早期交流的细节,以及那些在华外国青年对中国发展的独特观察?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从红色青年到职业外交官》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它像一扇门,打开了我对一个特定群体和一段特殊历史的好奇。我非常想知道,这位“红色青年”究竟是指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人?是怎样的经历和思想转变,让他能够从一个地方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在国际舞台上代表国家的外交官?鲍德松先生作为冰岛驻华的全权公使,他的经历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能够读到他的口述实录,无疑是一次近距离接触历史的机会。我想象中,这会是一本充满个人奋斗、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故事。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摇篮,吸引了众多国际学生,这个“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系列,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鲍德松先生的书,无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期待从中看到一个外国青年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点滴,他们如何理解当时的中国,又如何将这份经历带入他们今后的人生旅程,最终在国际外交领域有所建树。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首先联想到的便是那些曾经心怀壮志,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带着各自的使命和憧憬来到中国的外国青年。鲍德松先生的经历,特别是他从“红色青年”蜕变为“职业外交官”的这段历程,一定充满了戏剧性的转变和深刻的人生洞察。我尤其对“口述实录”这种形式感到好奇,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听到最真实、最鲜活的声音,没有经过过多的修饰和加工,可以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冰岛驻华全权公使的身份,更是为这段口述增添了特殊的价值,一个来自北欧小国的使节,在中国的外交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如何在中冰两国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理解,这些都是极具看点的内容。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学府,又曾是许多留华学生的聚集地,这个背景也为书籍增添了一份学术性和历史性,仿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校园里的气息,以及那个年代国际学子们在这里学习、生活、交流的场景。我相信,这本书会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而宝贵的视角,去理解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冰岛之间的互动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