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22章,通过吴文俊先生的口述,邓若鸿、吴天骄先生的访问整理。分别记录了吴先生的家世和幼年,中学时代和大学,以及跟陈省身走进拓扑学和赴法国攻读博士学位,巴黎留学岁月;记录了吴先生回国后去北大工作和获奖,那些年的国际交流以及“动荡的年代”,不懈的追求;记录了吴先生在科大的教学工作和研究代数几何,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数学;记录了吴先生开创的新领域:几何定理机器证明,首次访美及在美国的学术交流。记录了吴先生在系统科学所工作及成立数学机械化中心,形成体系,获得一序列的国际奖项,包括科学技术奖和邵逸夫数学奖。
吴文俊,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所研究员、名誉所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 邓若鸿,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吴天骄,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程师,从事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研究。
当读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这个副标题时,我便知道这本书绝非一般的科学家的回忆录。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用最生动、最直接的方式,记录了那个年代科学探索的艰辛与荣耀。吴文俊先生的名字,是现代中国数学的骄傲,他的“中国数学机械化”理论,更是为世界数学界贡献了中国智慧。我迫切地想知道,他如何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保持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专注?他当年“走自己的路”的决心,是如何在重重压力下得以实现的?这本书,我想不仅仅是关于他个人的学术生涯,更会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思想困境以及他们的精神追求。我期待着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解他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本书,相信会让读者在感动之余,更能获得一种关于坚守、关于创新、关于中国科学自强不息的深刻理解。
评分翻开这本书,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20世纪,亲耳倾听吴文俊先生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故事。从少年时代的求知若渴,到青年时代的学术探索,再到中年以后的辉煌成就,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故事性和启发性。我尤其好奇他如何在中国当时相对薄弱的科研环境下,能够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最终形成“中国数学机械化”这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理论。他如何看待科学研究中的困难和挫折?他又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最终实现突破的?书中提及的“走自己的路”,我想不仅仅是指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更是指在人生道路上,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想了解他与其他科学家的交往,他们之间是如何交流思想,互相启发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阅读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从中我希望能学习到一种坚守理想、不懈奋斗的人生智慧,以及中国科学家那种特有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评分吴文俊先生的名字,在数学界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数学机械化”的奠基人,是世界知名的数学家。这本书以口述自传的形式,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传奇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非凡经历。从书名《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走自己的路——吴文俊口述自传》便能感受到一股坚韧不拔的力量,仿佛预示着他在科学道路上探索的艰辛与辉煌。我一直对20世纪中国科学的发展充满了好奇,那个年代,在物质和条件的限制下,无数科学家秉持着“走自己的路”的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吴文俊先生,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更是一部浓缩了20世纪中国科学发展脉络的生动画卷。读完后,我期待能更深入地理解他在数学领域突破性的贡献,更希望通过他的视角,感受那个时代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学习他们那种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品格。这本书,相信能为我们这些后辈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激励。
评分对于吴文俊先生,我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他的名字,是现代几何学和拓扑学领域的一座丰碑。而这本书,以口述自传的形式,将这位数学巨匠的个人生活和学术生涯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我期待从中了解他早年的教育经历,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他对数学如此深厚的热爱和独特的见解?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书中“走自己的路”这个主题,暗示了他在科研道路上所经历的挑战和选择。我希望能从他的叙述中,看到他如何在中西方数学体系的影响下,开辟出一条属于中国数学自己的道路。这本书,我相信不仅仅是数学爱好者们的福音,对于所有对中国科技发展史感兴趣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科学家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评分这是一本承载着历史重量的书,它以吴文俊先生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20世纪中国科学发展的一扇窗。我对于“口述史”这种形式本身就充满兴趣,因为它更能保留人物最真实的情感和最鲜活的记忆。吴文俊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他的故事一定充满了智慧和启迪。我尤其想了解他如何看待“数学机械化”这个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以及它对后续数学研究和应用可能产生的影响。书中“走自己的路”这句话,让我联想到那个时代中国科学家所面临的独特困境和挑战,他们如何在资源的匮乏、思想的碰撞中,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并最终走向世界前沿。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科学家的个人传记,更是对一个时代科学精神的记录和传承。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感受到那种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学习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创新思维,并对中国在20世纪科学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