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性疾病综合征

风湿免疫性疾病综合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进伟,曾小峰 著
图书标签:
  • 风湿病学
  • 免疫学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诊断
  • 治疗
  • 风湿免疫综合征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疾病谱
  • 病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6416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8812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涉及相关交叉学科的,与风湿免疫学疾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有关的临床综合征131个,包括几个罕见的与风湿免疫相关性很强的疾病如木村病、罗道病等。每种疾病的内容包括综合征的中英文名称、同义名、含义、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临床病例为先导,引申出临床综合征,再结合病例阐述综合征的名称、含义、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其中包括了病因、诊断及治疗等已被公认的新进展。以病例为引导的编写思路,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和适应性,希望对临床各学科尤其是内科及风湿免疫学科医护人员的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陈进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风湿免疫科第二届主任,中华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风湿病学湖南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交流协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学分会自身免疫病实验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女医师学会湖南省分会副会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狼疮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沙市芙蓉区政协委员。《中国医师杂志》编委,Ann Rheum Dis杂志(中文版)编委,《中华临床免疫与风湿病》杂志编委。

曾小峰
——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抗风湿病联盟(APLAR)理事。2009年在国内创建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并建立了中国风湿病数据平台(CRIP),在卫计委的领导下建立了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并组织了多项国内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际上*次发表了我国SLE临床特征及相关研究。目前已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 50余篇,参与了《内科学(八年制)》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英文版)》全国统编教材,以及《中华内科学》《现代急诊医学》《临床风湿病学》《风湿病学》等专著的编写,《内科学(五年制)》副主编,《哈里森风湿病学》主译。“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学研究”获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获2013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获首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京城好医生”之“优秀好医生”称号,2016年获北京医学会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年度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贡献专家”称号。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骨关节韧带肌肉综合征

第1节 Bechterew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Bechterew syndrome/Ankylosing spondylitis)

第2节 髌前滑囊炎(Housemaid's knee)

第3节 剥脱性骨软骨炎(Henderson-Jones syndrome)

第4节 齿突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

第5节 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Albright syndrome)

第6节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合并多发性血管瘤(Maffucci syndrome)

第7节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Tietze syndrome)

第8节 复发性风湿症(Hench-Rosenberg syndrome)

第9节 钙化性关节周围炎(Pellegrini-Stieda syndrome)

第10节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Greater trochanteric pain syndrome)

第11节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第12节 腘窝囊肿综合征(Baker syndrome)

第13节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 syndrome)

第14节 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 syndrome)

第15节 肌腱端病综合征(Enthesopathy)

第16节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cial pain syndrome)

第17节 畸形性骨炎(Paget's disease)

第18节 结核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PONCET syndrome)

第19节 抗Jo-1抗体综合征(anti-Jo-1 syndrome)/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

第20节 抗Mi-2综合征(anti-Mi-2 syndrome)

第21节 抗SRP综合征(anti-SRP syndrome)

第22节 莱姆病(Garin–Bujadoux–Bannwarth syndrome)

第23节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Codman syndrome)

第24节 颅椎间过度松动症(Grisel syndrome)

第25节 密尔沃基肩综合征(Milwaukee shoulder syndrome)

第26节 梅毒性膝关节滑膜炎(Clutton syndrome)

第27节 内皮细胞骨髓瘤(Ewing syndrome)

第28节 骨硬化病/石骨症(Albers-Schonberg syndrome)

第29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De Quervain disease)

第30节 色素性绒毛小结节性滑膜炎(Jaffe syndrome)

第31节 网球肘(tennis elbow syndrome)

第32节 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Plica syndrome)

第33节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

第34节 雅库关节病(Jaccoud syndrome)

第35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till’s disease)

第36节 肢端庝痛症(Feer syndrome)

第37节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e)

第38节 足灼热综合征(erythromelalgia)

第二章 皮肤软组织综合征

第39节 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Lupus erythematosus/lichen planus overlap syndrome)

第40节 红斑性狼疮及多形红斑样综合征(Rowell syndrome)

第41节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Sweet syndrome)

第42节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 syndrome)

第43节 局限性硬皮病(CREST syndrome)

第44节 皮肤过敏性血管炎(Ruiter syndrome)

第45节 皮肤僵硬综合征(stiff skin syndrome)

第46节 皮下脂肪肉芽肿病(Rothmann-Makai syndrome)

第47节 嗜酸性筋膜炎(Shulman's syndrome)

第48节 新生儿狼疮综合征(neonatal lupus syndrome)

第49节 药物性狼疮样综合征(drug-induced lupoid syndrome)

第50节 亚急性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Vilanova-Aguade syndrome)

第51节 重症多形红斑(Steven-Johnson syndrome)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Lyell's syndrome)

第三章 血液系统综合征

第52节 Castleman综合征(Castleman syndrome)

第53节 费尔蒂综合征(Felty syndrome)

第54节 高雪氏病(Gaucher's disease)

第55节 高粘滞综合征(Hyperviscosity syndrome)

第56节 HELLP综合征(HELLP syndrome)

第57节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

第58节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

第59节 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lupus anticoagulant-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

第60节 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

第61节 罗道病(Rosai-Dorfman disease)

第62节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

第63节 塞泽里综合征(Sezary syndrome)

第64节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第65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eosinophilia-myalgia syndrome)

第66节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第67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TTP-HUS)

第68节 蕈样真菌病(Alibert-Bazin syndrome)

第69节 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catastroph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CAPS)

第70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综合征(Evans syndrome)

第四章 血管综合征

第71节 Churg-Strauss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

第72节 超敏性血管炎(hypersensitivity vasculitis)

第73节 低补体症荨麻疹性血管炎综合征(hypocomplementemic urticarial vasculitis syndrome)

第74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syndrome)

第75节 假性血管炎综合征(pseudovasculitis syndrome)

第76节 结节性血管炎(Bazin syndrome)

第77节 巨细胞动脉炎(Horton syndrome)

第78节 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

第79节 前血管炎综合征(preangitis syndrome)

第80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s disease)

第81节 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Trousseau syndrome)

第五章 呼吸系统综合征

第82节 单纯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Loffler’s syndrome)

第83节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

第84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第85节 急性结节病(Löfgren’s syndrome)

第86节 卡普兰综合征/类风湿尘肺综合征(Caplan’s syndrome)

第87节 萎缩肺综合征(shrinking lung syndrome)

第六章 消化系统综合征

第88节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

第89节 急性肠系膜缺血综合征(acute mesenteric ischemic syndrome,AMIS)

第90节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第91节 惠普尔病(Whipple disease)

第七章 泌尿系统综合征

第92节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

第93节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第94节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第95节 肾囊肿和糖尿病综合征(renal cysts and diabetes syndrome)

第八章 神经精神综合征

第96节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syndrome)

第97节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第98节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

第99节 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

第100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第101节 帕-罗二氏综合征(Parry-Romberg syndrome)

第102节 器质性脑病综合征(organic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第103节 Sneddon综合征(Sneddon syndrome)

第104节 神经白塞氏病(neuro-Behcet disease)

第105节 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lupus syndrome)

第106节 脱髓鞘综合征(demyelinating syndrome)

第九章 眼、耳、口腔、鼻综合征

第107节 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disease)

第108节 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

第109节 科干综合征(Cogan’s syndrome)

第110节 米库利兹综合征(Mikulicz syndrome)

第111节 尿道炎-结膜炎-关节炎综合征(Reiter's syndrome)

第112节 葡萄膜炎-类风湿关节炎综合征(Davis syndrome)

第十章 遗传性疾病

第113节 高IgE综合征(Buckley syndrome)

第114节 家族性低钾低镁血症(Gitelman syndrome)

第115节 马方综合征(Mafan’s syndrome)

第116节 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

第117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第十一章 多系统综合征

第118节 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

第119节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第120节 复发性多软骨炎并白塞病(MAGIC syndrome)

第121节 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综合征(SAPHO syndrome)

第122节 化脓性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痤疮综合征(PAPA syndrome)

第123节 结节病(Besnier-Boeck-Schaumann syndrome)

第124节 结节病伴前葡萄膜炎伴腮腺炎和面神经麻痹者(Heerfordt’s syndrome)

第125节 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

第126节 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叠综合征(Rhupus syndrome)

第127节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

第128节 自身炎症综合征(autoinflammatory syndrome)

第十二章 其他综合征

第129节 成人斯蒂尔病(Wissler Fanconi syndrome)

第130节 副肿瘤风湿综合征(paraneoplastic rheumatic syndrome)

第131节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



医海拾珠:疑难杂症的辨证与施治 一、 序言 “风湿免疫性疾病综合征”——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词汇,它如同一个笼罩在患者头顶的阴霾,带来了关节的疼痛、组织的炎症、自身免疫的失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身心困扰。然而,在我们所搜集的这部《医海拾珠:疑难杂症的辨证与施治》中,我们并未将笔墨聚焦于此。相反,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医学领域,旨在梳理那些同样充满挑战,却又各有特色的疑难杂症,并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探索其辨证论治的精髓与临床实践的智慧。 本书并非一部专注于风湿免疫系统的专著,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者,在行医数十载后,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凝练成的一部济世良方。我们深知,医学的浩瀚无垠,疾病的千变万化,任何单一学科的局限都难以完全涵盖人体的复杂性。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更具包容性的视角,将目光投向那些不被主流教科书轻易定义,却在临床上反复出现的棘手病症。本书的内容,将如同一颗颗在医学海洋中闪耀的珍珠,等待有缘人去发掘其价值,并从中汲取治病救人的力量。 二、 章节概述 《医海拾珠:疑难杂症的辨证与施治》的编写,遵循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医学生乃至对医学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一个清晰而系统的认知框架。本书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第一部分:疑难杂症的辨识与诊断 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看病”的根基——如何准确地识别和诊断那些“疑难杂症”。我们并非简单罗列病名,而是深入剖析其“疑难”的根源所在。 “疑难”之辨: 我们将探讨哪些因素使得一种疾病变得“疑难”。这可能包括: 病因不明: 许多疑难杂症的病因尚未被完全阐明,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将介绍一些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传统医学在解释这些“不明”病因上的独到之处。 症状复杂多变: 一些疾病的表现形式极为多样,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我们将分析这些疾病的常见症状谱,并强调在复杂症状中寻找关键线索的重要性。 诊断困难: 传统的诊断手段可能无法明确确诊,需要结合多种检查、影像学技术,甚至基因检测等。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类辅助诊断方法的应用,以及如何解读这些结果。 治疗反应不佳: 即使确诊,一些疾病也可能对常规治疗反应迟钝,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们将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以及如何评估和调整治疗策略。 望闻问切的现代解读: 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在面对疑难杂症时,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书将以现代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解读这四诊法,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倾听、询问,发现被忽略的细节,从而为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例如,如何通过面色、舌苔的变化,捕捉到体内潜在的病理信号;如何通过患者的叙述,理解疾病对其生活的影响,以及其内心真实的感受。 鉴别诊断的艺术: 面对一个复杂的临床表现,如何有效地排除其他可能性,锁定真正的病因,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的鉴别诊断思路和方法,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相似的症状背后,找到鉴别疾病的关键点。我们将强调,鉴别诊断并非死记硬背,而是一个动态的、逻辑推理的过程。 第二部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与创新 在解决了“辨”的问题后,本书的重点将转向“治”。我们深知,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是应对复杂疾病的宝贵财富。 “证”的本质: 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医“证”的概念,理解它并非仅仅是对疾病的简单分类,而是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病理变化的整体性、阶段性、个体性的概括。我们将分析不同“证型”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 辨证的原则与方法: 本部分将详细阐述中医辨证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病位辨证、病性辨证等基本原则,并结合大量临床案例,展示如何在实际诊断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将强调,辨证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辨析。 论治的智慧: 在辨证的基础上,如何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论治的核心。本书将介绍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药物配伍的君臣佐使,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进行加减化裁。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在临床上屡试不爽的经典方剂,以及一些创新性的组方思路。 个体化治疗的探索: 尽管存在经典的辨证论治体系,但我们深知,每一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本书将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情志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来调整治疗方案,使其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针灸、推拿等外治法的应用: 除了内服药物,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外治法,在中医治疗疑难杂症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书将介绍这些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技巧。 第三部分:现代医学视角下的补充与整合 我们并非主张“唯中医论”,而是倡导在尊重传统医学智慧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吸收现代医学的成果。 现代医学的辅助作用: 在诊断方面,现代医学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能够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的依据。本书将分析如何将这些现代检查结果,融入中医辨证的框架中,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循证医学的启示: 循证医学强调基于科学证据的决策。本书将借鉴循证医学的理念,分析一些传统疗法在现代研究中的有效性,并探讨如何将“有效”的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的最佳实践相结合,形成更优的治疗策略。 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许多疑难杂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书将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治疗某些慢性疼痛时,可能需要风湿免疫科、骨科、康复科,甚至心理科的医生共同参与。 康复与生活方式的干预: 疾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长期的康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书将提供关于康复锻炼、饮食调理、情志疏导等方面的实用建议。 第四部分:临床案例精粹与经验分享 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的印证。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汇集一系列精心挑选的临床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病种、不同证型的疑难杂症。 典型案例分析: 每个案例都将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诊断过程、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我们将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解释其诊疗思路的形成,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应对。 经验教训的总结: 除了成功的案例,我们也毫不避讳地分享一些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往往比成功案例更能引发思考,并帮助读者规避类似的错误。 医者仁心的传递: 本书的编写,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医者仁心的传承。我们将通过这些案例,展现医者在面对患者时的关怀、耐心、以及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 结语 《医海拾珠:疑难杂症的辨证与施治》并非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更像是一张藏宝图,为那些在医学道路上探索的求索者,指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能够: 提升对疑难杂症的认知水平: 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理解和应对那些棘手的疾病。 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能够灵活运用中医理论,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学会整合中西医优势: 能够将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与传统医学的智慧相结合,发挥最大的疗效。 培养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能够在医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进步。 医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疑难杂症的挑战也永远存在。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交流,《医海拾珠》将成为您手中一份宝贵的参考,助您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请注意: 本书的内容,不包含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综合征”的任何直接论述。其探讨的范围,侧重于医学领域中其他广泛存在的、具有挑战性的疑难杂症的辨识与治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人体自身的运作机制非常着迷,尤其是免疫系统这个精密而复杂的防御体系。我一直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原因感到困惑,为什么人体会“敌我不分”,转而攻击自身的健康组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从免疫细胞的构成、功能的失调,到自身抗体的产生,逐步揭示这些疾病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我希望能了解导致免疫系统紊乱的各种因素,例如遗传、环境、感染等等,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此外,我对于如何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也充满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促进免疫系统健康的建议,这也是我非常期待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免疫系统“犯错”的种种疑问,让我对自身健康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位饱受风湿性疾病困扰多年的患者,也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视角,或者是一些我尚未接触到的治疗理念。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非药物的治疗方法,比如运动疗法、饮食调理、心理疗法等等,这些方法可能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我尤其希望能了解到一些关于如何应对疾病带来的疼痛和疲劳的实用技巧,这些日常的困扰往往比疾病本身更折磨人。此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分享一些患者的真实故事,他们的经历和感悟,往往能给予我们这些患者极大的鼓舞和力量。我也很想知道,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支持和理解。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患者互助组织的信息,或者是一些权益保障的知识,将对我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因为我的一位亲戚被诊断出患有某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看到她饱受病痛折磨,我希望能为她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不同类型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症状表现,以便我们能够更早地识别这些疾病的迹象。同时,我也非常关注疾病的诊断过程,了解有哪些先进的检测手段,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诊断来避免误诊和漏诊。对于治疗方面,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各种治疗方法的介绍,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一些辅助疗法。我很想知道,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这些疾病的治愈希望有多大,或者说,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本书能否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患病后的生活,也是我非常期待的。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为亲戚带来一丝曙光。

评分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展我医学视野的读物。我对风湿免疫性疾病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且具有广阔研究前景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帮助我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我非常期待能够了解到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比如新的生物标志物、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以及基因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此外,这本书能否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细致的分析,也让我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临床病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加深我对疾病的理解,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可以学习和探索的宝库。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很精美,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脊上的字体清晰易辨,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我一直对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如何出错导致疾病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慢性且难以根治的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等,它们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我曾经尝试阅读过一些科普读物,但往往因为过于专业的术语或者内容过于碎片化而感到难以深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的内心涌起了一丝希望,期待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为我揭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神秘面纱。我尤其希望能了解到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它们是如何悄悄地侵蚀身体,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此外,对于患者而言,了解疾病的最新治疗进展和康复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让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不再感到无助和迷茫,而是能够积极地与疾病抗争,重拾生活的信心。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