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第2版)

马里(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忠祥 石海龙 著
图书标签:
  • 马里
  • 西非
  • 非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历史
  • 旅游
  • 地理
  • 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2826
版次:2
商品编码:123706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列国志(新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页数:276
字数:2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西非内陆国家马里共和国,是非洲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古时代,曾是加纳、马里、桑海等王国的中心地区。位于尼日尔河内河三角洲的多贡高原,是世界罕见的丹霞地貌奇观,世代居住于此的多贡民族积淀了著名的多贡文化,是自然与文化兼备的“双料”人类遗产。
在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后,马里于1960年正式建立共和国。独立以来,政局较稳定,对外关系采取灵活、务实的政策,从东西方世界获取大量援助,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外债沉重,马里仍然是世界上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列国志》的子项目,是一本全面反映马里共和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外交等方面发展概况的工具书,在一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补充大量新数据与资料,力图对马里的风俗民情、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新情况提供全面、翔实的数据与资料。

作者简介

张忠祥,男,1965年12月出生,浙江龙游人。198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1993年和2001年先后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专长与研究方向为亚非史、国际关系史,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理事。在《西亚非洲》、《探索与争鸣》、《史学月刊》及《历史教学问题》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尼赫鲁外交研究》、《列国志 马里》)、合著三部(《南非现代化研究》、《非洲黑人文明》、《非洲的智慧》)。
负责完成(包括在研)省部级课题与厅级课题各两个。专著《尼赫鲁外交研究》获浙江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及浙江省高校2003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开设《世界近代史》、《世界文明史》、《非洲黑人文明研究》、《中非关系史》等课程。

目录

导 言/1
第一章 概览/1
  第一节 自然地理/1
    一 地理位置/1
    二 行政区划与主要城市/2
    三 地形特征/7
    四 河流与湖泊/7
    五 气候/9
  第二节 自然资源/10
    一 地质构造/10
    二 矿物/10
    三 植物/11
    四 动物/12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13
    一 人口/13
    二 民族/14
    三 语言/15
    四 宗教/16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17
    一 民俗/17
    二 节日/21
第二章 历史/23
  第一节 早期人类活动/23
  第二节 王国(帝国)的兴衰/24
    一 加纳王国时期/25
    二 马里帝国时期/25
    三 桑海帝国时期/32
    四 桑海帝国之后的西苏丹/34
  第三节 殖民地时期/38
    一 西方国家对尼日尔河流域的探险活动/38
    二 法国的殖民侵略/39
    三 法国对马里的殖民统治/41
  第四节 民族独立运动/42
  第五节 共和国时期/44
    一 马里第一共和国时期/44
    二 马里军政权时期/45
    三 马里第二共和国时期/45
    四 图阿雷格人问题/46
  第六节 著名历史人物/48
    一 凯塔·松迪亚塔/48
    二 曼萨·穆萨一世/49
    三 穆罕默德·杜尔/49
第三章 政治/51
  第一节 政治演变/51
    一 莫迪博·凯塔时期(1960年9月~1968年11月)/51
    二 特拉奥雷时期(1968年11月~1991年3月)/53
    三 民主过渡时期(1991年3月~1992年6月)/55
    四 科纳雷时期(1992年6月~2002年4月)/56
    五 杜尔时期(2002年5月~2012年3月)/61
    六 萨诺戈政变时期(2012年3月~2013年7月)/64
    七 易卜拉欣·凯塔时期(2013年7月~)/66
  第二节 政治制度/68
    一 宪法/68
    二 总统/69
    三 政府/69
    四 立法与司法/71
    五 政党/72
  第三节 著名政治人物/77
    一 莫迪博·凯塔(Modibo Ke�唗a,1915~1977)/77
    二 穆萨·特拉奥雷(Moussa Traoré,1936~)/78
    三 阿尔法·奥马尔·科纳雷(Alpha Oumar Konaré,1946~)/80
    四 阿马杜·图马尼·杜尔(Amadou Toumani Touré,1948~)/81
    五 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Ibrahim Boubacar Ke?ta,1945~)/82
  第四节 军事/83
    一 建军简史/83
    二 国防体制/84
    三 军事力量/84
    四 国防预算/85
    五 武器装备/86
第四章 经济/87
  第一节 概述/87
    一 经济发展水平/87
    二 经济结构/89
    三 基本经济制度及其演化/90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102
    一 农业/102
    二 畜牧业、渔业、林业/113
  第三节 工矿业/116
    一 概况/116
    二 制造业/117
    三 手工业/118
    四 矿业/119
    五 能源/123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125
    一 公路运输/125
    二 铁路运输/127
    三 内河航运/129
    四 航空运输/130
  第五节 旅游业/132
    一 概况/132
    二 主要旅游资源/133
  第六节 通信/138
    一 网络/138
    二 电话/139
  第七节 财政与金融/139
    一 政府财政/139
    二 国际金融/141
    三 税制改革/142
    四 货币/144
    五 汇率/144
    六 银行/145
  第八节 对外经济关系/146
    一 外贸概况/146
    二 主要贸易伙伴/148
    三 主要进出口商品/150
    四 关税/152
    五 外国援助/155
    六 中马经贸关系/160
第五章 教育、科学、文艺、卫生/167
  第一节 教育/167
    一 概况/167
    二 教育方针/169
    三 教育行政管理/171
    四 学制/171
    五 教育经费/177
    六 教育国际交流/178
  第二节 科学研究机构/179
    一 人文科学研究机构/179
    二 自然科学研究机构/179
  第三节 文学/180
  第四节 艺术/184
    一 造型艺术/184
    二 电影/185
    三 音乐舞蹈/186
    四 比哪节/189
  第五节 体育/189
    一 足球/190
    二 篮球/191
    三 奥运会/191
  第六节 医药卫生/192
    一 概况/192
    二 疾病状况/193
    三 医疗卫生机构/196
    四 传统医疗/197
    五 中国医疗队/197
  第七节 新闻出版/198
    一 报纸与刊物/198
    二 广播、电视/199
    三 出版社/200
第六章 外交/203
  第一节 外交政策/203
  第二节 同法国的关系/205
  第三节 同美国的关系/209
  第四节 同欧盟、德国和日本的关系/212
    一 同欧盟的关系/212
    二 同德国的关系/214
    三 同日本的关系/215
  第五节 同苏联/俄罗斯的关系/216
  第六节 同周边国家的关系/217
    一 同塞内加尔的关系/218
    二 同科特迪瓦的关系/219
    三 同几内亚的关系/220
    四 同毛里塔尼亚的关系/221
    五 同阿尔及利亚的关系/222
    六 同尼日尔的关系/223
    七 同布基纳法索的关系/224
  第七节 同中国的关系/226
    一 双边政治关系/226
    二 中国向马里派遣维和部队/229
    三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230
    四 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232
大事纪年/235
参考文献/241
索 引/245

前言/序言

导  言

马里共和国位于西非尼日尔河中上游、撒哈拉沙漠西南缘,是一个内陆国家,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1869万(2017年)。
马里历史悠久,是非洲大陆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史前时期,马里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学家在马里一些地区,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居住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于马里境内许多地区,包括尼奥罗、加奥、巴马科等地。1927年,在马里古城通布图东北400千米处的阿谢拉尔发现了公元前7000年的人类遗骸。近年来,在马里尼日尔河内河三角洲发现了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杰内古城。它是金石并用时期的遗址之一,古城的历史一直延续到15世纪初。在中古时代,马里曾是加纳、马里、桑海等西非著名的统一大帝国的中心地区。除了杰内和通布图外,塞古、加奥、莫普提等都是马里的历史名城。
马里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23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多贡文化尤负盛名。多贡高原位于尼日尔河内河三角洲的南边,从西边的邦贾加拉大悬崖到东边的洪博里山,绵延400余千米。这是世界罕见的丹霞地貌奇观,加之世代居住在那里的多贡民族,积淀了著名的多贡文化,198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属于自然与文化兼备的“双料”人类遗产。
马里与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在近代遭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统治。早在18世纪,法国殖民者就开始不断向马里渗透,19世纪中叶派出军队大举入侵马里。1890年,马里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被称为“法属苏丹”。1904年被并入“法属西非”,行政中心从卡伊迁到巴马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里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1946年,莫迪博·凯塔和马马杜·科纳特组建苏丹联盟党,积极领导马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56年,马里获得在法兰西联邦内“半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58年11月,马里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定名为苏丹共和国,莫迪博·凯塔出任......
《马里(第2版)》图书简介 作者: [作者姓名] 内容梗概: 《马里(第2版)》并非一本讲述某特定人物或事件的传记,也不是一本围绕特定地理区域展开的游记。它是一部深度剖析“存在”这一哲学概念的作品,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论述、假想的实验以及跨学科的思考,引导读者深入探索生命、意识、时间和宇宙的本质。作者试图拆解我们对“存在”习以为常的理解,挑战固有的思维模式,鼓励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身以及周遭的世界。 本书的架构并非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具实验性和探索性的方式。作者以“马里”作为一个哲学上的参照点,这个“马里”并非一个具体的人或地点,而是作者设定的一个虚拟的概念载体,用以承载和探讨一系列关于“存在”的复杂问题。通过对“马里”的不断追问和假设,作者逐步构建起一个关于存在主义、认识论、心智哲学以及本体论的宏大图景。 核心论点与主题: 1. “存在”的多元维度: 作者认为,“存在”并非一个单一、固定的状态,而是包含着丰富的维度。他从物理存在、意识存在、时间存在、关系存在等多个角度切入,展现了“存在”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例如,在探讨物理存在时,作者并未局限于宏观物体的属性,而是将目光投向微观粒子层面,引发读者对物质本质的思考。在意识存在方面,他深入探讨了主观体验、自我意识以及感知与现实的关系,质疑我们对“我”的理解是否足够深刻。 2. 意识的本质与边界: 意识是本书探讨的核心议题之一。作者运用了大量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哲学中的经典思想实验,如“中文房间”、“哲学僵尸”等,来挑战我们对意识的直观理解。他提出了关于意识起源、意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以及意识是否可能独立于生物体存在的种种假设。读者将跟随作者的思辨,审视自己如何形成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意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3. 时间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时间是另一项贯穿全书的哲学难题。作者审视了牛顿的绝对时间观与爱因斯坦的相对时间观,并进一步探讨了时间在人类意识中的体验。他提出的“时间流逝”的感知是否仅仅是一种心理现象?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界限是否如我们想象的般清晰?本书通过对记忆、预见以及时间感知扭曲的分析,揭示了时间概念的模糊性和主观性。 4. 身份的流动性与构建: “我是谁?”这个问题在《马里(第2版)》中得到了深刻的解答。作者认为,所谓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的本质,而是由一系列不断变化的经历、记忆、社会互动和自我认知所构建的动态过程。他探讨了记忆的不可靠性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份认同,以及社会环境在塑造个体身份中的作用。读者将被引导去反思,是什么构成了“我”,以及这个“我”是否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5. 语言与现实的张力: 语言是我们理解和描述世界的主要工具,但作者也揭示了语言的局限性。他探讨了语言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以及语言的抽象性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之间存在的固有张力。本书会引发读者对词语含义、概念理解以及沟通障碍的深刻思考,质疑我们是否真的能通过语言完全捕捉到现实的本质。 6.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辩证: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哲学命题。《马里(第2版)》并未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呈现了支持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各种论据,并尝试从中寻找一种可能的调和。作者通过对因果关系、随机性以及人类行为模式的分析,邀请读者一同探索,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自主选择,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 写作风格与特色: 《马里(第2版)》的写作风格极其鲜明,充满启发性。作者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采用了一种清晰、生动且富有逻辑性的论述方式。他善于运用类比、隐喻以及生动的假设情境,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他的思想轨迹。 跨学科融合: 本书并非局限于某一哲学流派,而是广泛汲取了物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融会贯通式的哲学探讨。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得论证更加全面和深刻。 开放性与启发性: 作者鼓励读者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书中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旨在激发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索欲望。每一种观点都经过了审慎的推敲,但最终的解读权留给了读者。 思想实验的运用: 作者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思想实验,这些实验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现实的科学原理和人类经验,以此来挑战读者固有的认知,推动思考的深入。 “马里”作为哲学工具: “马里”的设定并非为了塑造一个角色,而是作为一种哲学上的“容器”。通过围绕“马里”提出各种假设性的问题,作者得以纯粹地聚焦于“存在”本身的各个面向,避免了具体人物或事件带来的干扰。读者可以通过代入“马里”的视角,更直接地体验到哲学思辨的过程。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对哲学、心理学、生命意义以及人类意识的根本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生活中的“为什么”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马里(第2版)》都将为您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思考框架和探索工具。它将挑战您固有的认知,拓展您的思维边界,并最终引导您以一种更深刻、更全面、更具洞察力的方式来理解“存在”的奥秘。 《马里(第2版)》是一次思想的旅程,一次对自我与宇宙深邃的探索。它不会提供您现成的答案,但它会为您配备最锋利的思维利器,让您能够在自身的存在之路上,进行更独立、更富有意义的追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籍,而《马里(第2版)》似乎给了我这样的契机。我在拿到这本书的初期,就被其标题所吸引。一个“马里”,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故事?是人文的探索,是地理的描绘,还是历史的追溯?我对这类能够打开我视野、拓宽我认知边界的作品向来没有抵抗力。这本书的纸质和印刷质量都十分优秀,拿到手就让人有爱不释手的感觉。我喜欢书中那种沉静的风格,仿佛作者在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娓娓道来。这种叙述方式,非常适合那些喜欢在字里行间寻觅深意的读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前所未有的视角,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我所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世界。我希望它能点亮我思维的火花,激发出我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书籍的实体呈现有着很高要求的人,而《马里(第2版)》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散发出的独特质感所吸引。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力量,书页的纸张厚度适中,触感温润,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装订,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我喜欢这种厚重感,它让我觉得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期待这本书的内容能够同样出色,不辜负这绝佳的物质载体。这种对书籍本身的态度,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初次翻阅《马里(第2版)》,我就被其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我向来喜欢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文字,而这本书似乎就有这样的魔力。从它的封面设计到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种精致和考究。我尤其喜欢它的排版,每一页的文字都仿佛经过精心安排,阅读起来流畅且富有韵律感。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体验一种情绪,一种氛围。这本书的纸张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作者笔下的世界,去体会那些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次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从中获得启迪,甚至找到共鸣。

评分

这次有幸能够接触到《马里(第2版)》,实在是太棒了。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追求的读者,所以当我拿到这本书后,首先关注的便是它在装帧和排版上的呈现。不得不说,这版《马里》在视觉呈现上绝对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书页的厚度和光泽度都恰到好处,文字的印刷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惫。段落之间的留白、章节的划分,都显得十分合理,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舒服,不会显得过于拥挤或者零散。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某些部分的图文排版,那种恰到好处的点缀,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有效地辅助理解,让内容更加生动立体。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足以体现出版方和作者的用心,也让我对内容本身产生了更高的信任感。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一本能够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实体书,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时,心头就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封面设计得简洁大方,那种略带复古的墨绿色调,搭配上烫金的“马里(第2版)”几个字,仿佛自带一种厚重的历史沉淀感。我本身对这类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的书籍就情有独钟,尤其听说这是“第2版”,更让我对内容有了更多的期待。拿到实体书的那一刻,纸张的触感、印刷的清晰度,都让我觉得物有所值。我喜欢翻阅纸质书籍时的那种仪式感,每一页的翻动,都像是开启一段新的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去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些故事和情感。这本书,从视觉到触觉,都给予了我一种极好的第一印象,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我甚至开始想象,在某个慵懒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窝在沙发里,慢慢品味这本书,会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惊喜,不辜负我这份沉甸甸的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