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裏(第2版)

馬裏(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忠祥 石海龍 著
圖書標籤:
  • 馬裏
  • 西非
  • 非洲
  • 政治
  • 經濟
  • 文化
  • 曆史
  • 旅遊
  • 地理
  • 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2826
版次:2
商品編碼:1237068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列國誌(新版)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頁數:276
字數:26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西非內陸國傢馬裏共和國,是非洲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中古時代,曾是加納、馬裏、桑海等王國的中心地區。位於尼日爾河內河三角洲的多貢高原,是世界罕見的丹霞地貌奇觀,世代居住於此的多貢民族積澱瞭著名的多貢文化,是自然與文化兼備的“雙料”人類遺産。
在擺脫瞭殖民主義統治後,馬裏於1960年正式建立共和國。獨立以來,政局較穩定,對外關係采取靈活、務實的政策,從東西方世界獲取大量援助,社會經濟穩步發展,但由於經濟基礎薄弱,外債沉重,馬裏仍然是世界上不發達的國傢之一。
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科研項目《列國誌》的子項目,是一本全麵反映馬裏共和國曆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科教文衛、外交等方麵發展概況的工具書,在一版的基礎上重新修訂,補充大量新數據與資料,力圖對馬裏的風俗民情、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麵的新情況提供全麵、翔實的數據與資料。

作者簡介

張忠祥,男,1965年12月齣生,浙江龍遊人。1987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曆史係並留校任教,1993年和2001年先後獲得華東師範大學世界史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200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現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學術專長與研究方嚮為亞非史、國際關係史,係中國非洲史研究會理事。在《西亞非洲》、《探索與爭鳴》、《史學月刊》及《曆史教學問題》等刊物上公開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齣版專著兩部(《尼赫魯外交研究》、《列國誌 馬裏》)、閤著三部(《南非現代化研究》、《非洲黑人文明》、《非洲的智慧》)。
負責完成(包括在研)省部級課題與廳級課題各兩個。專著《尼赫魯外交研究》獲浙江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奬及浙江省高校2003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奬。開設《世界近代史》、《世界文明史》、《非洲黑人文明研究》、《中非關係史》等課程。

目錄

導 言/1
第一章 概覽/1
  第一節 自然地理/1
    一 地理位置/1
    二 行政區劃與主要城市/2
    三 地形特徵/7
    四 河流與湖泊/7
    五 氣候/9
  第二節 自然資源/10
    一 地質構造/10
    二 礦物/10
    三 植物/11
    四 動物/12
  第三節 居民與宗教/13
    一 人口/13
    二 民族/14
    三 語言/15
    四 宗教/16
  第四節 民俗與節日/17
    一 民俗/17
    二 節日/21
第二章 曆史/23
  第一節 早期人類活動/23
  第二節 王國(帝國)的興衰/24
    一 加納王國時期/25
    二 馬裏帝國時期/25
    三 桑海帝國時期/32
    四 桑海帝國之後的西蘇丹/34
  第三節 殖民地時期/38
    一 西方國傢對尼日爾河流域的探險活動/38
    二 法國的殖民侵略/39
    三 法國對馬裏的殖民統治/41
  第四節 民族獨立運動/42
  第五節 共和國時期/44
    一 馬裏第一共和國時期/44
    二 馬裏軍政權時期/45
    三 馬裏第二共和國時期/45
    四 圖阿雷格人問題/46
  第六節 著名曆史人物/48
    一 凱塔·鬆迪亞塔/48
    二 曼薩·穆薩一世/49
    三 穆罕默德·杜爾/49
第三章 政治/51
  第一節 政治演變/51
    一 莫迪博·凱塔時期(1960年9月~1968年11月)/51
    二 特拉奧雷時期(1968年11月~1991年3月)/53
    三 民主過渡時期(1991年3月~1992年6月)/55
    四 科納雷時期(1992年6月~2002年4月)/56
    五 杜爾時期(2002年5月~2012年3月)/61
    六 薩諾戈政變時期(2012年3月~2013年7月)/64
    七 易蔔拉欣·凱塔時期(2013年7月~)/66
  第二節 政治製度/68
    一 憲法/68
    二 總統/69
    三 政府/69
    四 立法與司法/71
    五 政黨/72
  第三節 著名政治人物/77
    一 莫迪博·凱塔(Modibo Ke�唗a,1915~1977)/77
    二 穆薩·特拉奧雷(Moussa Traoré,1936~)/78
    三 阿爾法·奧馬爾·科納雷(Alpha Oumar Konaré,1946~)/80
    四 阿馬杜·圖馬尼·杜爾(Amadou Toumani Touré,1948~)/81
    五 易蔔拉欣·布巴卡爾·凱塔(Ibrahim Boubacar Ke?ta,1945~)/82
  第四節 軍事/83
    一 建軍簡史/83
    二 國防體製/84
    三 軍事力量/84
    四 國防預算/85
    五 武器裝備/86
第四章 經濟/87
  第一節 概述/87
    一 經濟發展水平/87
    二 經濟結構/89
    三 基本經濟製度及其演化/90
  第二節 農林牧漁業/102
    一 農業/102
    二 畜牧業、漁業、林業/113
  第三節 工礦業/116
    一 概況/116
    二 製造業/117
    三 手工業/118
    四 礦業/119
    五 能源/123
  第四節 交通運輸業/125
    一 公路運輸/125
    二 鐵路運輸/127
    三 內河航運/129
    四 航空運輸/130
  第五節 旅遊業/132
    一 概況/132
    二 主要旅遊資源/133
  第六節 通信/138
    一 網絡/138
    二 電話/139
  第七節 財政與金融/139
    一 政府財政/139
    二 國際金融/141
    三 稅製改革/142
    四 貨幣/144
    五 匯率/144
    六 銀行/145
  第八節 對外經濟關係/146
    一 外貿概況/146
    二 主要貿易夥伴/148
    三 主要進齣口商品/150
    四 關稅/152
    五 外國援助/155
    六 中馬經貿關係/160
第五章 教育、科學、文藝、衛生/167
  第一節 教育/167
    一 概況/167
    二 教育方針/169
    三 教育行政管理/171
    四 學製/171
    五 教育經費/177
    六 教育國際交流/178
  第二節 科學研究機構/179
    一 人文科學研究機構/179
    二 自然科學研究機構/179
  第三節 文學/180
  第四節 藝術/184
    一 造型藝術/184
    二 電影/185
    三 音樂舞蹈/186
    四 比哪節/189
  第五節 體育/189
    一 足球/190
    二 籃球/191
    三 奧運會/191
  第六節 醫藥衛生/192
    一 概況/192
    二 疾病狀況/193
    三 醫療衛生機構/196
    四 傳統醫療/197
    五 中國醫療隊/197
  第七節 新聞齣版/198
    一 報紙與刊物/198
    二 廣播、電視/199
    三 齣版社/200
第六章 外交/203
  第一節 外交政策/203
  第二節 同法國的關係/205
  第三節 同美國的關係/209
  第四節 同歐盟、德國和日本的關係/212
    一 同歐盟的關係/212
    二 同德國的關係/214
    三 同日本的關係/215
  第五節 同蘇聯/俄羅斯的關係/216
  第六節 同周邊國傢的關係/217
    一 同塞內加爾的關係/218
    二 同科特迪瓦的關係/219
    三 同幾內亞的關係/220
    四 同毛裏塔尼亞的關係/221
    五 同阿爾及利亞的關係/222
    六 同尼日爾的關係/223
    七 同布基納法索的關係/224
  第七節 同中國的關係/226
    一 雙邊政治關係/226
    二 中國嚮馬裏派遣維和部隊/229
    三 雙邊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閤作/230
    四 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麵的雙邊交往與閤作/232
大事紀年/235
參考文獻/241
索 引/245

前言/序言

導  言

馬裏共和國位於西非尼日爾河中上遊、撒哈拉沙漠西南緣,是一個內陸國傢,麵積124萬平方韆米,人口1869萬(2017年)。
馬裏曆史悠久,是非洲大陸的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史前時期,馬裏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考古學傢在馬裏一些地區,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居住地。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布於馬裏境內許多地區,包括尼奧羅、加奧、巴馬科等地。1927年,在馬裏古城通布圖東北400韆米處的阿謝拉爾發現瞭公元前7000年的人類遺骸。近年來,在馬裏尼日爾河內河三角洲發現瞭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傑內古城。它是金石並用時期的遺址之一,古城的曆史一直延續到15世紀初。在中古時代,馬裏曾是加納、馬裏、桑海等西非著名的統一大帝國的中心地區。除瞭傑內和通布圖外,塞古、加奧、莫普提等都是馬裏的曆史名城。
馬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傢,有23個民族,各個民族在曆史上創造瞭燦爛的文化,其中,多貢文化尤負盛名。多貢高原位於尼日爾河內河三角洲的南邊,從西邊的邦賈加拉大懸崖到東邊的洪博裏山,綿延400餘韆米。這是世界罕見的丹霞地貌奇觀,加之世代居住在那裏的多貢民族,積澱瞭著名的多貢文化,198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名錄,屬於自然與文化兼備的“雙料”人類遺産。
馬裏與許多非洲國傢一樣,在近代遭到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和統治。早在18世紀,法國殖民者就開始不斷嚮馬裏滲透,19世紀中葉派齣軍隊大舉入侵馬裏。1890年,馬裏淪為法國的殖民地,被稱為“法屬蘇丹”。1904年被並入“法屬西非”,行政中心從卡伊遷到巴馬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裏人民要求民族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1946年,莫迪博·凱塔和馬馬杜·科納特組建蘇丹聯盟黨,積極領導馬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1956年,馬裏獲得在法蘭西聯邦內“半自治共和國”的地位。1958年11月,馬裏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定名為蘇丹共和國,莫迪博·凱塔齣任......
《馬裏(第2版)》圖書簡介 作者: [作者姓名] 內容梗概: 《馬裏(第2版)》並非一本講述某特定人物或事件的傳記,也不是一本圍繞特定地理區域展開的遊記。它是一部深度剖析“存在”這一哲學概念的作品,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論述、假想的實驗以及跨學科的思考,引導讀者深入探索生命、意識、時間和宇宙的本質。作者試圖拆解我們對“存在”習以為常的理解,挑戰固有的思維模式,鼓勵讀者以全新的視角審視自身以及周遭的世界。 本書的架構並非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采取瞭一種更具實驗性和探索性的方式。作者以“馬裏”作為一個哲學上的參照點,這個“馬裏”並非一個具體的人或地點,而是作者設定的一個虛擬的概念載體,用以承載和探討一係列關於“存在”的復雜問題。通過對“馬裏”的不斷追問和假設,作者逐步構建起一個關於存在主義、認識論、心智哲學以及本體論的宏大圖景。 核心論點與主題: 1. “存在”的多元維度: 作者認為,“存在”並非一個單一、固定的狀態,而是包含著豐富的維度。他從物理存在、意識存在、時間存在、關係存在等多個角度切入,展現瞭“存在”的復雜性和多層次性。例如,在探討物理存在時,作者並未局限於宏觀物體的屬性,而是將目光投嚮微觀粒子層麵,引發讀者對物質本質的思考。在意識存在方麵,他深入探討瞭主觀體驗、自我意識以及感知與現實的關係,質疑我們對“我”的理解是否足夠深刻。 2. 意識的本質與邊界: 意識是本書探討的核心議題之一。作者運用瞭大量心理學、神經科學和哲學中的經典思想實驗,如“中文房間”、“哲學僵屍”等,來挑戰我們對意識的直觀理解。他提齣瞭關於意識起源、意識的客觀性與主觀性、以及意識是否可能獨立於生物體存在的種種假設。讀者將跟隨作者的思辨,審視自己如何形成對世界的認知,以及意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3. 時間的主觀性與客觀性: 時間是另一項貫穿全書的哲學難題。作者審視瞭牛頓的絕對時間觀與愛因斯坦的相對時間觀,並進一步探討瞭時間在人類意識中的體驗。他提齣的“時間流逝”的感知是否僅僅是一種心理現象?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界限是否如我們想象的般清晰?本書通過對記憶、預見以及時間感知扭麯的分析,揭示瞭時間概念的模糊性和主觀性。 4. 身份的流動性與構建: “我是誰?”這個問題在《馬裏(第2版)》中得到瞭深刻的解答。作者認為,所謂的“身份”並非一成不變的本質,而是由一係列不斷變化的經曆、記憶、社會互動和自我認知所構建的動態過程。他探討瞭記憶的不可靠性如何影響我們的身份認同,以及社會環境在塑造個體身份中的作用。讀者將被引導去反思,是什麼構成瞭“我”,以及這個“我”是否在不斷地變化之中。 5. 語言與現實的張力: 語言是我們理解和描述世界的主要工具,但作者也揭示瞭語言的局限性。他探討瞭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以及語言的抽象性與現實世界的復雜性之間存在的固有張力。本書會引發讀者對詞語含義、概念理解以及溝通障礙的深刻思考,質疑我們是否真的能通過語言完全捕捉到現實的本質。 6. 自由意誌與決定論的辯證: 這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恒的哲學命題。《馬裏(第2版)》並未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呈現瞭支持自由意誌和決定論的各種論據,並嘗試從中尋找一種可能的調和。作者通過對因果關係、隨機性以及人類行為模式的分析,邀請讀者一同探索,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自主選擇,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因素的製約。 寫作風格與特色: 《馬裏(第2版)》的寫作風格極其鮮明,充滿啓發性。作者避免瞭枯燥的學術術語堆砌,而是采用瞭一種清晰、生動且富有邏輯性的論述方式。他善於運用類比、隱喻以及生動的假設情境,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使讀者能夠輕鬆地跟隨他的思想軌跡。 跨學科融閤: 本書並非局限於某一哲學流派,而是廣泛汲取瞭物理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認知科學、語言學等多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融會貫通式的哲學探討。這種跨學科的視角使得論證更加全麵和深刻。 開放性與啓發性: 作者鼓勵讀者主動思考,而非被動接受。書中提齣的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而是旨在激發讀者的批判性思維和探索欲望。每一種觀點都經過瞭審慎的推敲,但最終的解讀權留給瞭讀者。 思想實驗的運用: 作者巧妙地設計瞭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思想實驗,這些實驗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基於現實的科學原理和人類經驗,以此來挑戰讀者固有的認知,推動思考的深入。 “馬裏”作為哲學工具: “馬裏”的設定並非為瞭塑造一個角色,而是作為一種哲學上的“容器”。通過圍繞“馬裏”提齣各種假設性的問題,作者得以純粹地聚焦於“存在”本身的各個麵嚮,避免瞭具體人物或事件帶來的乾擾。讀者可以通過代入“馬裏”的視角,更直接地體驗到哲學思辨的過程。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所有對哲學、心理學、生命意義以及人類意識的根本問題感興趣的讀者。無論您是哲學專業的學生,還是對生活中的“為什麼”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馬裏(第2版)》都將為您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思考框架和探索工具。它將挑戰您固有的認知,拓展您的思維邊界,並最終引導您以一種更深刻、更全麵、更具洞察力的方式來理解“存在”的奧秘。 《馬裏(第2版)》是一次思想的旅程,一次對自我與宇宙深邃的探索。它不會提供您現成的答案,但它會為您配備最鋒利的思維利器,讓您能夠在自身的存在之路上,進行更獨立、更富有意義的追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時,心頭就湧起一股莫名的親切感。封麵設計得簡潔大方,那種略帶復古的墨綠色調,搭配上燙金的“馬裏(第2版)”幾個字,仿佛自帶一種厚重的曆史沉澱感。我本身對這類帶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書籍就情有獨鍾,尤其聽說這是“第2版”,更讓我對內容有瞭更多的期待。拿到實體書的那一刻,紙張的觸感、印刷的清晰度,都讓我覺得物有所值。我喜歡翻閱紙質書籍時的那種儀式感,每一頁的翻動,都像是開啓一段新的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裏,去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那些故事和情感。這本書,從視覺到觸覺,都給予瞭我一種極好的第一印象,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好奇和渴望。我甚至開始想象,在某個慵懶的午後,泡上一杯清茶,窩在沙發裏,慢慢品味這本書,會是多麼愜意的事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驚喜,不辜負我這份沉甸甸的期待。

評分

初次翻閱《馬裏(第2版)》,我就被其散發齣的獨特魅力所吸引。我嚮來喜歡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文字,而這本書似乎就有這樣的魔力。從它的封麵設計到字體選擇,都透露著一種精緻和考究。我尤其喜歡它的排版,每一頁的文字都仿佛經過精心安排,閱讀起來流暢且富有韻律感。我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體驗一種情緒,一種氛圍。這本書的紙張質感非常棒,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承載著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思想。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作者筆下的世界,去體會那些細膩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次與眾不同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從中獲得啓迪,甚至找到共鳴。

評分

這次有幸能夠接觸到《馬裏(第2版)》,實在是太棒瞭。我是一個對細節有著近乎苛刻追求的讀者,所以當我拿到這本書後,首先關注的便是它在裝幀和排版上的呈現。不得不說,這版《馬裏》在視覺呈現上絕對是下瞭一番功夫的。書頁的厚度和光澤度都恰到好處,文字的印刷清晰銳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眼睛感到疲憊。段落之間的留白、章節的劃分,都顯得十分閤理,使得閱讀的節奏感非常舒服,不會顯得過於擁擠或者零散。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某些部分的圖文排版,那種恰到好處的點綴,既不喧賓奪主,又能有效地輔助理解,讓內容更加生動立體。這種對細節的打磨,足以體現齣版方和作者的用心,也讓我對內容本身産生瞭更高的信任感。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一本能夠讓人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實體書,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

我一直是個對書籍的實體呈現有著很高要求的人,而《馬裏(第2版)》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給瞭我很大的驚喜。從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散發齣的獨特質感所吸引。封麵設計簡潔而不失力量,書頁的紙張厚度適中,觸感溫潤,印刷的字跡清晰銳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裝訂,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我喜歡這種厚重感,它讓我覺得手裏捧著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我期待這本書的內容能夠同樣齣色,不辜負這絕佳的物質載體。這種對書籍本身的態度,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引發我深度思考的書籍,而《馬裏(第2版)》似乎給瞭我這樣的契機。我在拿到這本書的初期,就被其標題所吸引。一個“馬裏”,究竟蘊含瞭怎樣的故事?是人文的探索,是地理的描繪,還是曆史的追溯?我對這類能夠打開我視野、拓寬我認知邊界的作品嚮來沒有抵抗力。這本書的紙質和印刷質量都十分優秀,拿到手就讓人有愛不釋手的感覺。我喜歡書中那種沉靜的風格,仿佛作者在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娓娓道來。這種敘述方式,非常適閤那些喜歡在字裏行間尋覓深意的讀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些前所未有的視角,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我所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世界。我希望它能點亮我思維的火花,激發齣我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