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引论:基于频谱和滤波器的分析方法(原书第2版)

数字信号处理引论:基于频谱和滤波器的分析方法(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詹姆斯·H.麦克莱伦 等 著,李勇 译
图书标签:
  • 数字信号处理
  • 信号处理
  • 滤波器
  • 频谱分析
  • 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
  • 数学
  • 算法
  • 控制工程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86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184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外电子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模拟和数字信号的经典入门教材,第2版延续了第1版清晰和直观的风格,介绍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概念,重点介绍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内容,包含许多多媒体方面声音和图像处理的新主题,更新了DSP操作的MATALB函数,还新增了20多个MATLAB动画演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线性滤波、调幅、抽样原理,提高离散时间滤波及频谱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本书适合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作为教学用书。

作者简介

詹姆斯·H.麦克莱伦(James H. McClellan) IEEE 会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1972年和1973年分别在美国莱斯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73至1982年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工作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87年起至今任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1987年荣获声学、语音和信号处理技术成就奖,1996年获得信号处理社会奖。2004年与Thomas W. Parks共同获得IEEE杰克;基尔比信号处理奖章。他现在的研究兴趣是数字信号处理的两个领域:传感器阵列处理的算法,以及数字信号处理设计的计算机软件。

罗纳德·W.谢弗(Ronald W. Schafer) IEEE终身会士和美国声学学会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兼职教授。196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的贝尔实验室声学研究部,在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语音编码方面进行了研究。1974年加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并成为该校电气工程专业教授,2005年3月加入美国惠普公司。曾获得IEEE杰出工程师奖,1980年获得IEEE Emanuel R. Piore奖和佐治亚理工学院杰出教授奖,1992年获得IEEE教育奖,2010年获得IEEE杰克;基尔比信号处理奖章。

马克·A.约德(Mark A. Yoder) 美国罗斯霍曼理工学院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教授。2003年获得学校董事会学者奖,Yoder教授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嵌入式Linux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1
1.1 信号的数学表示1
1.2 系统的数学表示3
1.3 系统的组成框图4
1.4 下一步做什么5
第2章 正弦波6
2.1 音叉实验6
2.2 正弦和余弦函数简介7
2.3 正弦信号8
2.4 正弦信号的采样和波形图11
2.5 复指数和相量13
2.6 相量相加16
2.7 音叉的物理背景19
2.8 时间信号:超出公式描述21
2.9 小结和链接22
2.10 习题23
第3章 频谱表示27
3.1 正弦波之和的频谱27
3.2 正弦振幅调制30
3.3 频谱操作34
3.4 周期信号波形37
3.5 傅里叶级数41
3.6 时间频率谱45
3.7 调频:啁啾信号48
3.8 小结和链接51
3.9 习题51
第4章 采样与混叠57
4.1 采样57
4.2 采样与重构的频谱视图63
4.3 离散到连续的转换68
4.4 采样定理71
4.5 频闪演示72
4.6 小结和链接75
4.7 习题75
第5章 FIR滤波器81
5.1 离散时间系统81
5.2 滑动平均滤波器82
5.3 通用FIR滤波器84
5.4 单位冲激响应和卷积88
5.5 FIR滤波器的实现94
5.6 线性时不变系统97
5.7 卷积和LTI系统99
5.8 级联LTI系统101
5.9 FIR滤波示例103
5.10 小结和链接104
5.11 习题104
第6章 FIR滤波器的频率响应107
6.1 FIR系统的正弦响应107
6.2 叠加和频率响应109
6.3 稳态响应和暂态响应110
6.4 频率响应的性质112
6.5 频率响应的图形表示113
6.6 级联LTI系统116
6.7 滑动求和滤波118
6.8 采样连续时间信号的滤波123
6.9 小结和链接127
6.10 习题128
第7章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132
7.1 DTFT: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132
7.2 DTFT的性质139
7.3 理想滤波器144
7.4 实用FIR滤波器147
7.5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变换对表152
7.6 小结和链接152
7.7 习题153
第8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156
8.1 DFT:离散傅里叶变换156
8.2 DFT的性质161
8.3 DFT中序列x[n]的固有时域周期性167
8.4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变换对表173
8.5 离散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174
8.6 窗函数180
8.7 谱图183
8.8 快速傅里叶变换191
8.9 小结和链接193
8.10 习题194
第9章 z变换198
9.1 z变换的定义198
9.2 z变换的基本性质200
9.3 z变换和线性系统201
9.4 卷积和z变换204
9.5 z域和ω 域之间的关系208
9.6 H(z)变换的零极点211
9.7 简单滤波器215
9.8 实用带通滤波器设计218
9.9 线性相位滤波器的性质219
9.10 小结和链接220
9.11 习题221
第10章 IIR滤波器224
10.1 一般IIR差分方程224
10.2 时域响应225
10.3 IIR滤波器的系统函数230
10.4 系统函数和框图结构232
10.5 极点和零点234
10.6 IIR系统的稳定性236
10.7 IIR滤波器的频率响应238
10.8 三种域241
10.9 逆z变换及应用242
10.10 稳态响应和稳定性245
10.11 二阶滤波器248
10.12 二阶IIR滤波器的频率响应254
10.13 IIR低通滤波器示例259
10.14 小结和链接260
10.15 习题261
附录A 复数268
附录B MATLAB编程279
附录C 傅里叶级数289
附录D 实验项目313
术语表315

前言/序言

前  言
本书的英文书名为《DSP First》,是《DSP First:A Multimedia Approach》(英文版于1998年出版)的第2版。第1版附带了一张CD-ROM,其中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来扩展传统教科书的范围。2003年,出版了一本名为《Signal Processing First》的书,书中题材论述广泛,包括新增的关于连续时间信号处理和傅里叶变换的四章内容,以及本书第1版前八章的更新内容。2003版出版的这本书的CD-ROM中增加了新的教学素材,所有教辅资源都放在课程网站中,方便读者访问。
这三本书和配套网站都基于作者超过20年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立足于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已成为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的热点研究方向。1993年夏天,James H. Mc Clellan和Ronald W. Schafer开始开发一个学季(one-quarter)课程,旨在作为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CmpE)学生的入门先导课程。我们认为数字信号处理主题下包含了未来的计算机工程师在第一年课程学习中需要的一切:它向学生介绍了如何使用数学工具来思考和解决工程问题;学习这门课程为后续课程打下了有益的基础;它建立了系统与数值计算之间紧密的联系,数值计算是实现系统的一种手段;它提供了讨论实际应用的多种工具,应用需求将促使工程师努力把数学和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在过去的22年里,从没有发生任何事情改变我们的这一信念。而且,我们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教过6000多名学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从本质上讲,对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数字信号处理确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入门学科� ≡谖颐翘岢稣庑┧枷氲墓�程中,普林斯顿大学Ken Steiglitz教授的两本书对我们影响很大:一本是《An Introduction to Discrete Systems》,由John Wiley & Sons于1972年出版;另一本是《A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Primer:With Applications to Computer Music》,由Addison-Wesley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Steiglitz教授的第一本书实际上走在时代的前面,因为那时DSP实际应用很少,甚至批处理计算机上可用的简单模拟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编程工作量。然而,到了1993年,我们可以在像MATLAB这样易于使用的软件环境中开展工作,这些基于强大个人计算机的软件广泛应用于实现DSP计算。� J率瞪希�如同本书所述,我们坚信每一个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DSP课程。
从一开始,我们相信具有处理真实信号的“动手”经验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大力开发了额外的基于MATLAB平台的实验练习题和项目。在实验作业中,学生可以体验到信号处理的过程及效果,这些过程涉及声音和图像信号处理的实现。例如,他们可以采用正弦信号来合成音乐,但他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相同的正弦信号是无线系统的基础,通过这些系统可以按流程访问互联网。读者可以通过访问配套网站获得这些体验,并加强和巩固对构成DSP基础的数学概念的理解。
除了25个详细的实验作业之外,配套网站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学习资料,包括课内的演示、动画,以及数百个习题解答。1995年,Mark Yoder离开罗斯霍曼来到佐治亚理工学院休假,他设立了这个网站,把所有材料整理到一起以便其他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访问和学习。交互式MATLAB演示功能可以演示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卷积和频率响应,其中大部分内容现在已经作为实验练习的基础知识。作为教师,所有这些资料改变了我们讲解概念的方式,因为它在数学方程之外扩展了一种理解概念的直观方法。多年来,网站的资源持续增长。未来我们将探索阐述DSP概念的新方法,并希望能超越纸质教材实现电子教材,真正将文字教材的叙述优点和网站的可视化优点融合在一起。
本书(和第1版)的显著特点是,它讲解的信号处理概念与ECE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这也是美国主要大学大二学生(二年级)对课程的要求。本书的重点内容无疑是离散时间信号处理,但是因为要开设一门普遍适合大二学生的课程,所以我们认为必须将信号处理概念和导论理念结合起来。这样考虑的部分原因是,在许多电子工程课程体系中,信号和系统以及DSP通常被视为初级和高级课程,一般认为学习这类课程的读者已具有线性电路和线性系统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我们的方法可使诸如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工程领域的学生对这一主题有清晰的理解。这一点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非专业人士需要在许多科技领域广泛应用DSP技术。
新版的内容。新版的组织结构与第1版类似,从第2章非常基本的内容开始,该章详细介绍了连续时间正弦信号及其复指数表达形式。虽然这是线性电路课程的典型知识,但本书的内容编排可以使读者更快地阅读其他内容,特别是对那些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如果学生已经学过线性电路知识,这一章可以跳过或者快速浏览。第3章介绍表达正弦信号之和的频谱概念,该章最后简单介绍了傅里叶级数。虽然第1版的第3章也有同样的内容,但第2版补充了一些新内容� 〈送猓�对于那些需要深入讨论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分析的教师,附录C是关于该主题的完整介绍。� �
接下来我们进入基于采样正弦信号的离散时间信号的讨论(第4章)。我们认为在清晰讲述离散域中这些重要概念时没有必要采用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所需的基础知识就是一个简单的三角恒等式:cos(θ + 2π) =cos(θ)。事实上,在第2~4章(除傅里叶级数外)中,我们只需要依赖于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简单数学知识。接下来,我们通过滑动平均系统和其他简单FIR滤波器(第5章)来引入基本的线性系统概念。通过介绍冲激序列来引出采用冲激响应表达滤波器特性的方法。卷积定义为一种数值运算,它是表达这种思想的第一种形式。频率响应的核心概念用于对FIR滤波器的推演和表述(第6章)。正弦信号是重点关注的信号,一个滤波器可以用线性时不变系统进行表示,我们会重点讨论这个滤波器被一个正弦信号激励后滤波器输出幅度和相位的变化。
与第1版显著不同的是,我们开始引入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的概念(第7章),这自然源自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DTFT反变换除了表示可逆变换,还可以用来描述理想滤波器。然后从DTFT自然过渡到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FT是DTFT的简单采样形式,可以通过快速算法进行计算,快速算法很容易得到(第8章)。第7章和第8章完全是新内容,是为了满足广大教师希望把傅里叶变换的强大概念传授给学生的需求,我们认为大二学生完全有能力理解这些概念并付诸应用。这两章论述了实用频谱分析的思想,重点目标是传授可以成功应用频谱分析工具的知识,这些工具很常见,例如MATLAB软件平台。
最后两章的内容和第1版相同,介绍z变换(第9章)和IIR系统(第10章)。学到这个阶段,如果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练习,将有助于理解涉及采样理论、离散时间滤波和频谱分析的应用。而且,他们将会有很好的知识储备来学习线性模拟电路、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课程。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为这些课程奠定基础。
本版新增内容小结●第7章新增了关于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的内容,这些内容使读者很容易从频率响应概念转换到傅里叶变换思想的学习。
●有关理想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的新内容作为DTFT的一个应用出现在第7章,并且详细介绍了FIR滤波器设计的窗函数方法。
●有关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新内容出现在第8章,我们将DFT看成DTFT的一种采样形式,并且阐述了DFT和离散傅里叶级数(DFS)的关系。
●有关频谱分析和谱图的新内容放在了第8章的最后几节,它建立了理解信号时频分析以及频率分辨率的加窗作用的坚实基础,时频分析一般通过FFT算法来实现。
●第7章和第8章的内容选自第1版的第9章和《Signal Processing First》的第13章。新版内容做了较大改动,更适合于入门级的学生学习,这有助于学生学习实用频谱分析的思想,通过MATLAB工具对真实信号进行处理的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扩展了第3章中讨论的频谱,以正式讨论频谱特性(例如时延和频移特性),这些讨论为后续章节的DTFT和DFT学习打下了基础。
●扩展了第3章中关于傅里叶级数的内容,但是大部分内容放在附录C中。第3章详细讲述了傅里叶级数来展示周期信号的频谱和全波整流正弦信号。附录C为需要强调这一主题的任课教师提供了更深入的素材。对其他周期信号(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半波整流正弦波)进行了讨论,包括推导帕塞瓦尔定理并对收敛特性进行深入讨论,对傅里叶级数的性质也做了进一步讨论。
●章末的习题做了较大更改,书中共有241道习题,其中,83道习题是新补充的,86道习题是第1版中的但做了修改,72道习题和第1版是完全相同的。
●配套网站包含新的实验、MATLAB演示例子和课后习题解答,网址为http://www.pearsonhighered.com/engineering-resources/。� 」赜诒臼榻谈ㄗ试矗�只有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才可以申请,需要的教师请联系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电话13601156823,邮箱wangguang@hzbook.com。——编辑注�≡谧糁窝抢砉ぱг海�大学二年级3学分的课程要求涵盖第2~10章的大部分内容,包括每周两次一小时的讲座、一次1.5小时的习题课和一次1.5小时的实验课。如前所述,我们把重点放在课程实验上,因为我们相信这是激励学生学习信号处理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而且,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在工程分析和设计中学会使用强大的软件。在罗斯霍曼理工学院,我们在大一学生中采用本书作为10周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第1~6章、第9章和第10章。这种模式是每周3次一小时的讲座和一次3小时的实验课。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使用MATLAB软件。在斯坦福大学,现在教材的全部内容已经被Schafer作为10周4学分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本课程后是一学季的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及线性电路课程,读者可以跳过第2章和第3章,将重点放到其他章节中的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内容。其中1学分是通过每周安排不定期的实验课得到的。
我们自身的教学经验表明,本书及其相关的教辅材料可以根据教师的喜好和课程学时以多种不同的方式采用。如同前述讨论所示,本书第2版不是一本普通的信号与系统书,一个区别是包含了大量有关正弦信号和复相量信号的内容。在传统的电子工程课程体系中,在学习信号和系统之前,这些基本概念一般在线性电路范畴内学习。事实上,我们为本书第2版和第1版所起的书名就是为了强调与传统的不同之处。一个重要观点是,讲授信号处理首先开辟了一种讲授线性电路课程的新方法,因为有很多内容能够建立一种平台,帮助我们重新讲解电路课程的重点知识。
本书与传统信号和系统教材的第二个显著不同是更强调有关频域的概念。这意味着,在电子工程课程体系中,像拉普拉斯变换、状态空间和反馈控制等内容,将会在后续线性电路或有关控制系统的高年级课程中讨论。虽然本书明显基于一个特定理念撰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中内容和配套网站的素材只能用单一方式进行使用。事实上,我们自身的教学经验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本书可作为任何一学季或一学期的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学习内容,它强调了从频域角度来描述通信和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对于大多数电子工程课程,面向控制的专题内容列入另一门课程中。
对于其他专业,例如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本书更注重那些和计算紧密相关的信号分析内容。这就如同在其他工程领域,数据采集和频域分析在现代工程分析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书和配套网站凝聚了三位作者、许多同事和学生的大量工作。幸运的是,我们有一批极有才华的学生为本书提供了MATLAB的演示内容。这里无法一一提及他们的名字,我们只能感谢他们为本书做出的宝贵贡献。Greg Krudysz提供的演示程序已经在开发新的演示程序和基于GUI的可视化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从1993年年初开始,很多教授作为任课教师和习题课老师参与了佐治亚理工学院大二课程ECE-2025(现在是ECE-2026)的教学。同样,我们无法在这里提及所有习题课老师,但是在过去12年的课程演变过程中,他们的建议和反馈已经赋予了课程新的生机。例如,Pamela Bhatti开发了一个实验,用来模拟人工耳蜗听觉系统的滤波器组。最近,课程讲授和管理由Russ Mersereau、Fred Juang、Chin Lee、Elliot Moore、Mark Clements、Chris Rozell、G.K.Chang、David Taylor、David Anderson、 John Barry、 Doug Williams和Aaron Lanterman共同负责。非常感激他们,他们对本书第2版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尤其是有关DFT与DTFT的新内容。也非常感谢Wayne Padgett和Bruce Black,他们在罗斯霍曼理工学院讲授ECE-380课程时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感谢Ed Doering,他为ECE-180课程设计了一整套新实验用于大学一年级学生的DSP导论学习。这些实验从传统的音频处理开始,以视频对象跟踪处理结束。
也感谢Tom Robbins(以前在Pearson Prentice-Hall)的贡献,他是我们在ECE教育中努力推出DSP课程的早期支持者。Tom从一开始就理解和接受本书的理念,并且在项目初期和2003年出版那本书的过程中给予了我们鼓励。最近,Andrew Gilfillan 和 Julie Bai两位编辑为本书第2版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工作。
最后,我们想感谢爱人(Carolyn McClellan、Dorothy Schafer和Sarah Yoder)的理解和支持。第1章中插入了Carolyn的猫Kilby的照片(见图1-3)。多年来,她们贡献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持续地支持我们来完成这一项目。
James H.McClellanRonald W.SchaferMark A.Yoder
《数字信号处理:频谱与滤波器原理深度解析》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关于数字信号处理(DSP)领域核心概念与技术的高阶参考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理解框架,尤其侧重于频谱分析和滤波器设计两大关键分支。作者以严谨的数学基础为支撑,辅以直观的物理概念阐释,力求揭示数字信号处理的精髓,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理论根基,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全书内容围绕“信号在频域的特性”和“信号的有效处理”两大主线展开,通过对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衍生技术的详细剖析,以及对各类数字滤波器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全面介绍,引导读者掌握分析和改造数字信号的强大工具。 核心内容亮点: 第一部分:深入理解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应用 本部分是本书的基石,它将带领读者超越对DFT的表面认识,深入探索其内在机制和广泛应用。 DFT的数学本质与几何直观: 我们将从一维和多维的离散信号出发,循序渐进地介绍DFT的数学定义。不同于简单的公式堆砌,本书将通过向量空间、正交基等概念,赋予DFT一种几何上的直观理解。读者将了解到,DFT实际上是将一个离散信号投影到一组复指数(或称为复正弦)基向量上,从而获得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成分”。这种基于几何理解的方式,将极大地加深对频谱分析的认识。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的联系: 书中将清晰地梳理离散傅里叶级数(DFS)、连续傅里叶级数(FS)、连续傅里叶变换(FT)与DFT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我们将强调,DFT可以看作是周期信号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在某些条件下的推广,也是连续傅里叶变换在离散时间和幅度上的采样。理解这些联系,有助于读者在不同场景下选择最合适的分析工具。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的原理与优化: FFT作为DFT的高效计算算法,是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一项革命。本书将深入剖析几种经典的FFT算法,如按时间抽取(Cooley-Tukey)和按频率抽取算法,详细阐述其分治思想、蝶形运算以及如何通过位翻转等技术实现高效计算。同时,我们还会探讨FFT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技巧,例如窗口函数的使用、数据填充策略等,以应对实际信号的复杂性和计算资源限制。 频谱泄漏、栅栏效应与分辨率: 在进行频谱分析时,不可避免会遇到频谱泄漏(Spectral Leakage)和栅栏效应(Scalloping Loss)等问题。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即有限长信号的采样和截断。通过详细的数学推导和实例演示,读者将理解不同窗口函数(如矩形窗、汉宁窗、海明窗、布莱特科文窗等)如何权衡频率分辨率和旁瓣抑制,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窗口函数以最小化频谱失真。 二维DFT及其应用: 针对图像处理等二维信号的应用,本书将扩展DFT的概念至二维,并介绍二维FFT算法。读者将学习如何通过二维DFT分析图像的纹理、边缘等空间频率特性,以及如何利用频域滤波技术进行图像增强、去噪等操作。 功率谱密度(PSD)与周期图法: 除了幅度和相位谱,功率谱密度是衡量信号功率在不同频率上分布的重要指标。本书将详细介绍功率谱密度的概念,并重点讲解周期图法及其改进方法(如Welch方法),分析它们在估计非平稳信号功率谱时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平均等技术提高谱估计的准确性。 第二部分: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应用 数字滤波器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用于改变信号频谱特性的核心工具。本部分将系统介绍数字滤波器的类型、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滤波器基本概念与分类: 我们将从基本概念出发,定义滤波器的功能——选择性地通过或阻止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本书将清晰地区分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和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两大类,并深入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例如IIR滤波器在达到相同性能时通常需要更低的阶数,但可能存在稳定性问题和线性相位难以实现;而FIR滤波器易于设计且可以轻松实现线性相位,但通常需要较高的阶数。 FIR滤波器设计方法: 窗函数法: 这是设计FIR滤波器最直接和常用的方法。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基于理想滤波器的频率响应,通过选择合适的窗函数(如矩形窗、三角窗、海明窗、布莱特科文窗、凯撒窗等)来截断并逼近理想滤波器。我们将提供具体的计算步骤,并分析不同窗函数对滤波器性能(如过渡带宽度、阻带衰减)的影响。 频率采样法: 介绍如何直接在频率域指定滤波器的响应,然后通过逆DFT获得滤波器系数。本书将探讨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直观,但对于复杂滤波器设计可能存在收敛性问题。 最优(Minimax)设计法(Remez-Parks-McClellan算法): 这是设计FIR滤波器最重要和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本书将深入阐述Remez算法的迭代原理,它能够在给定的约束下,使滤波器在通带和阻带上的最大误差最小化,从而获得最优的滤波器性能。我们将详细介绍算法的实现步骤和参数选择。 IIR滤波器设计方法: 模拟滤波器原型设计与转换: IIR滤波器设计通常借鉴成熟的模拟滤波器设计理论。本书将介绍几种经典的模拟滤波器原型,如巴特沃斯(Butterworth)、切比雪夫(Chebyshev I/II)和椭圆(Elliptic)滤波器,并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双线性变换(Bilinear Transform)等方法将这些模拟滤波器的系统函数转换为数字滤波器的系统函数。我们将分析不同原型在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上的权衡。 冲激响应不变法: 介绍另一种将模拟滤波器转换为数字滤波器的方法,并分析其在某些情况下的适用性。 滤波器性能指标与选择: 本书将系统梳理衡量滤波器性能的关键指标,包括通带纹波(Passband Ripple)、阻带衰减(Stopband Attenuation)、过渡带宽度(Transition Bandwidth)、阶数(Order)、稳定性(Stability)和线性相位(Linear Phase)。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和实例,读者将学会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权衡这些指标,选择最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设计方法。 典型滤波器应用: 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 详细介绍这些基本滤波器类型的功能,并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它们在信号平滑、噪声抑制、频率成分提取等方面的应用。 梳状滤波器(Comb Filter): 介绍其在去除周期性噪声(如陷波器)或产生特殊音效(如合唱效果)中的应用。 自适应滤波器(Adaptive Filter): 引入自适应滤波器的概念,如LMS(Least Mean Squares)算法,并探讨其在回声消除、噪声自适应抑制等动态场景中的强大能力。 滤波器实现与性能评估: 本部分还将涉及滤波器在不同硬件平台上的实现考量,例如直接型、并联型、串联型等结构,以及如何进行数值精度和运算效率的权衡。同时,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仿真工具和实际数据来评估滤波器的性能,并进行调优。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本书不仅提供了严谨的数学推导和理论框架,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读者理解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系统化与深度: 内容覆盖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领域,并深入挖掘各个环节的原理,力求让读者掌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清晰的逻辑结构: 书本内容被划分为逻辑清晰的章节,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便于读者逐步掌握。 面向工程应用: 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问题,介绍滤波器设计和频谱分析在通信、音频、图像、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升读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从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音频处理、图像处理、控制系统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浓厚兴趣,希望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应用的自学者。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内在逻辑,熟练掌握频谱分析和滤波器设计这两大核心技术,为解决复杂的信号处理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厚实,沉甸甸的,一看就是内容很充实的那种。书本的装帧工艺也挺扎实的,封面设计虽然简洁,但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那种纯粹的学术范儿,让我这种喜欢深度钻研的人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不仅仅是内容的传达,还包括它给人的整体感觉。这本书从纸张的触感、印刷的清晰度,到章节的逻辑编排,都透露出一种精雕细琢的品质。翻开书页,那些符号、公式和图表,虽然我还没开始深入阅读,但光是扫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组织材料上的用心。特别是“基于频谱和滤波器的分析方法”这个副标题,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侧重点,这一点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之前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常常觉得概念之间不够连贯,或者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分析框架。这本书的定位,让我觉得它可能会提供一种更系统、更具条理性的学习路径,帮助我理清数字信号处理中那些看似分散的知识点。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走进数字信号处理的奇妙世界,让我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够清晰地理解其核心原理和应用。

评分

拿到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引论:基于频谱和滤波器的分析方法》(原书第2版)后,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给人的那种“专业感”。书的整体风格非常严谨,封面设计也比较朴实,没有花里胡哨的图饰,更多的是一种沉稳的学术气息,这让我觉得它是一本真正用来学习的“干货”。书的用纸和印刷质量也都很不错,字体清晰,排版也比较舒适,长时间阅读不容易感到疲劳。当然,最吸引我的是书名中点明的“基于频谱和滤波器的分析方法”,这直接指向了数字信号处理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也正是我目前在工作中最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方面。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绕不开对信号频谱特性的分析,以及如何利用各种滤波器来处理信号。这本书的定位,让我觉得它可能会提供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入的视角,帮助我理解这两个工具是如何被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的。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到理论知识,更能掌握一套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实用技能,从而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设计给我一种非常“靠谱”的感觉。封面虽然不张扬,但透着一股严谨和专业,书本的厚度也暗示了内容的丰富度。翻开书,纸张的触感细腻,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排版布局也很合理,这些细节都让人觉得作者和出版社在制作这本书时是非常用心的。对我而言,最吸引我的还是书名里强调的“引论”和“基于频谱和滤波器的分析方法”。这几个关键词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定位——它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数字信号处理中最核心、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两个分析工具。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数字信号处理,就必须深入理解频谱分析和滤波器设计,因为它们是理解和处理各种信号的关键。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它有可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帮助我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的信号处理应用联系起来。我期待它能让我摆脱碎片化学习的困境,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扎实的外观所吸引。装帧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不是那种速成的读物,而是有着深厚底蕴的学术专著。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相当出色,即使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仔细研读的书籍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更重要的是,书名中明确指出的“基于频谱和滤波器的分析方法”,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可能正是解决我当前学习瓶颈的关键。在我看来,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魅力就在于如何通过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来理解信号的本质,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滤波器来塑造和提取有用的信息。这本书将这两个概念置于分析方法的核心,让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系统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学习框架。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深入理解这些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并能教会我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扎实的掌握。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挺喜欢的,虽然不是重点,但扑面而来的专业感和那种沉静的研究氛围,让我在拿到它的第一眼就觉得它会是本值得投入时间去啃的硬核书籍。书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印刷清晰,排版也比较合理,阅读起来不会觉得疲惫。当然,最吸引我的是书名本身——“数字信号处理引论:基于频谱和滤波器的分析方法”,这几个关键词点出了这本书的核心,也正是我目前学习或工作中急需的知识。我知道数字信号处理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从最基础的概念到各种高级算法,想要真正理解透彻,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这本书恰好强调了“引论”和“分析方法”,这让我猜测它会为初学者或者想要系统梳理这方面知识的人提供一个清晰的切入点,不会一开始就抛出过于复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频谱和滤波器”这两个具体的分析方法,这无疑是数字信号处理中最核心、也最实用的两大工具。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会如何将这两个概念贯穿始终,又是如何通过它们来讲解整个数字信号处理的体系。这种聚焦性的内容设计,让我对它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帮助我拨开迷雾,真正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精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