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你值得拥有《阿诺尔德·索末菲传》的理由:
作为一本传记,首先是传主决定了这本书的价值:
首先,他足够重要
索末菲与爱因斯坦、玻尔和普朗克同为现代理论物理学的创始人。在20世纪初他创立了著名的“索末菲学派”,培养了大量的理论物理学家。
其次,他足够悲情
索末菲一生获81次诺贝尔奖提名,但最终未能获奖。他的曲折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学乃至科学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发展历程的缩影。
最后,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他主编的《理论物理学讲义》在他去世后仍不断修订出版,至今嘉惠学界。获得诺贝尔奖的海森伯、泡利、贝特和德拜都是他的博士生。
最后,这本书是国内仅有的索末菲传记。
由世界公认的物理学史专家米夏埃尔?埃克特授权我社翻译出版。
阿诺尔德·索末菲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尼尔斯·玻尔、马克斯·普朗克同为现代原子物理学和量子理论的奠基者。他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席,形成了著名的“索末菲学派”。他主编的6卷本《理论物理学讲义》至今仍被学界使用。他的一些学生成为原子时代的著名理论家,如汉斯·贝特、彼特·德拜、沃尔夫冈·泡利和维尔纳·海森伯。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在纳粹上台后,他被称为“犹太理论的主要代言人”。索末菲一生获81次诺贝尔奖提名,但最终未能获奖。他的曲折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学乃至科学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发展历程的缩影。
本书作者基于内容丰富的索末菲往来通信,重构了阿诺尔德·索末菲绚丽多彩的一生。这本传记让人们对索末菲的私人生活和科学成就一览无遗。即使对于物理学与数学的门外汉,本书也极具吸引力。政治动荡年代里“索末菲学派”的兴衰存亡让人唏嘘不已。
目录
中文版序
序
第一章 柯尼斯堡之根
1.1童年
1.2中学时代
1.3大学时代
1.4一场竞赛
1.5博士论文
1.6电动力学的力学基础
第二章 定航向
2.1错失良机
2.2服兵役
2.3矿物学间奏曲
2.4坚持,还是放弃?
2.5走近克莱因
第三章 在格丁根任克莱因助手
3.1物理数学
3.2“之后我将会成为无薪讲师”
3.3阅览室与模型收集
3.4大学任教资格
3.5无薪讲师
3.6订婚
第四章
4.1 来自美国的工作机会
4.2 赴任克劳斯塔尔矿学业校
4.3 矿业学校
4.4婚礼
4.5 陀螺仪和电动力学问题
4.6《百科全书》游记
4.7 陀螺仪+《百科全书》=亚琛推荐
第5章 亚琛
5.1 任命的背景
5.2 与工程的和解
5.4 家庭生活
5.5 职责和偏好
5.6 电子的“超级力学”
5.7 “实际上我不适合当工程教授,我是一名物理学家”
第六章 慕尼黑
6.1 学术传统
6.2 关于电子论的争论
6.3 索末菲学派的起源
6.4 数学攻击
6.5 “h 发现”
6.6 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6.7 X 射线和晶体
第七章 和平物理学与战争物理学
7.1 “在我看来,政治前途是完全的黑暗”
7.2 回归理论
7.3 前线来信
7.4 对玻尔原子模型的推广
7.5 成功
7.6 军事物理学
7.7 一场情感过山车(悲喜交替)
第八章 量子教皇
8.1原子结构和光谱线
8.2德国物理学会——内部纷争
8.3 访问玻尔
8.4 一个新的量子数
8.5 教师和学生
8.6 原子物理学的圣经
8.7 路西塔尼亚纪念章
8.8 麦迪逊的卡尔?舒尔兹教授
8.9 加州印象
8.10 实用光谱学
第九章 波动力学
9.1 模型的危机
9.2 “我们相信海森伯,但是用薛定谔方程计算”
9.3 金属电子论
9.4 普朗克的继任者
9.5 “不是索末菲,而是许普佛尔”
9.6 伏特大会
9.7 波动力学补充
第十章 文化大使
10.1 国际舞台上的德国科学
10.2印象
10.3 德国科学在中国的据点
10.4 在日本过生日
10.5 帕萨迪纳的访问教授
10.6 第二次穿越美国
10.7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10.8 与施塔克的争吵
10.9 再度踏上旅途
10.10 整合新理论
第十一章 下坡路
11.1 新公务员法的后果
11.2 一个骗人的常态
11.3 推迟的“退休”
11.4 “德意志物理学”
11.5 科学靠边站
11.6 70岁生日
11.7 继任者之争的决议
第十二章 痛苦的岁月
12.1 丑闻加剧
12.2 “德意志物理学”的终结
12.3 政治怀疑(顾虑?)
12.4 海军舰队的研究任务
12.5 理论物理学讲座
12.6 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十三章 继续前行
13.2 临时性的新起点
13.3 “我赌盎格鲁—美国人会赢”
13.4 教师的荣誉
13.5 80岁生日
13.6 晚年的工作
13.7 最后的时光
第十四章 遗产
14.1 讣告
14.2 物理学史上的领军人物
14.3 精细结构常数
14.4 “索末菲之谜”
14.5 从太平洋问题到暗物质
14.6 遗恨诺贝尔奖
第十五章 跋
附录
摘要
缩略语
参考文献
插图说明
人名译名表
译后记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阿诺尔德·索末菲传:原子物理学家与文化信使”。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在实验室里孜孜不倦的科学家形象,但“文化信使”的定位,却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想知道,这位在原子物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如何超越纯粹的科学研究,成为一位连接不同思想领域的“信使”的?书中是否会描绘他如何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从而启迪更广泛的受众?他是否也曾与当时的思想家、艺术家或社会活动家有过深入的交流,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索末菲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他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学的范畴,而是以一种更宽广的视野,影响着当时的文化格局。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在我看来,将会是一次跨越学科的智慧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位对物理学史略知一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阿诺尔德·索末菲,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更多的是与“索末菲电子理论”、“精细结构常数”这些高深的物理概念联系在一起,但对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他在更广泛的文化领域的影响,我所知甚少。这本书将“原子物理学家”和“文化信使”这两个标签并置,让我对索末菲的认知维度产生了极大的拓展。我尤其好奇的是,作为量子力学发展初期的一位重要奠基人,他究竟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否也曾面临过科学理论的巨大争议和质疑?而“文化信使”的身份,则更是激起了我的想象:他是否是一位善于沟通的学者,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大众?他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科学界之外,推动思想的交流和文化的进步的?书中对于这些方面的描绘,将是决定这本书是否精彩的关键。
评分我一直对二十世纪初期的科学发展史情有独钟,那个时代,物理学仿佛经历了一场大爆炸,旧有的观念被颠覆,新的理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阿诺尔德·索末菲,这位名字常常与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人并列的物理学家,却似乎总是被放在一个相对“低调”的位置。因此,当看到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吸引了。标题中的“原子物理学家”精准地指出了他的科学贡献,但“文化信使”这个侧面描述,则是我之前很少接触到的。这让我非常好奇,索末菲究竟是如何将严谨的科学研究与广泛的文化交流相结合的?他的科学思想是否对当时的艺术、哲学甚至社会思潮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在不同领域之间搭建桥梁的努力?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传记,更能展现索末菲作为一个丰富而立体的个体,他的思想的光辉如何穿越了物理学的边界,触及更广阔的文化领域。我对书中如何描绘他与当时社会各界名流的互动,以及他如何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和文化担当,抱有极大的期待。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在科学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同时又对社会和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科学家充满敬意。阿诺尔德·索末菲,无疑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这本书的标题“阿诺尔德·索末菲传:原子物理学家与文化信使”恰恰点出了这两个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作为一位原子物理学家,他的贡献毋庸置疑,但“文化信使”的身份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我很好奇,索末菲是如何将科学的严谨与文化的传播相结合的?他是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从而启迪更广泛的受众?他在那个时代,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何种方式将科学思想传递给非科学界的人士,从而促进科学与社会的融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一个多维度的索末菲,一个不仅在科学上成就卓著,更在思想传播和文化交流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评分对于像我这样热衷于探索科学背后故事的读者来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要忠实地记录人物的生平事迹,更要深刻地挖掘其思想的精髓和时代的影响。这本书的标题“阿诺尔德·索末菲传:原子物理学家与文化信使”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原子物理学家”自然指向了他的科学贡献,而“文化信使”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非常想知道,索末菲究竟是如何将严谨的科学研究与广泛的文化交流融为一体的?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否在当时的知识界引发了更广泛的讨论,甚至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如何扮演着连接科学与文化的桥梁角色,将前沿的科学理念传播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索末菲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让读者能够通过他的视角,感受那个伟大的科学变革时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种古典而又不失现代感的混合,深蓝色的背景上,是阿诺尔德·索末菲本人一张略带年代感的肖像,眼神中透着智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书名“科学家传记系列:阿诺尔德·索末菲传:原子物理学家与文化信使”字体清晰,排版考究,传递出一种厚重感和学术性。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温润,没有廉价感,这对于一本传记类书籍来说,无疑能提升阅读体验。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索末菲的一生横跨了科学的巨变时代,从经典物理学的辉煌走向量子力学的黎明,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这位承前启后的科学巨匠,他的研究是如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孕育而生的,又对后来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原子物理学家”这个标签无疑是这本书的核心,但“文化信使”的定位则让我产生了更多的联想。索末菲是否不仅仅是一位埋头于实验室的科学家,他的思想、他的言论、他的人格魅力,又在当时的文化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书中是否会涉及他与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们的交流?这些问题在我阅读之前就充满了吸引力,仿佛是一扇通往一个鲜活历史画卷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阿诺尔德·索末菲传:原子物理学家与文化信使”对我来说,就像打开了一扇探索未知的大门。索末菲的名字,我更多的是从物理学的教科书中了解到,他是一位重要的原子物理学家。但“文化信使”这个词,却激起了我更深层次的探究欲。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学术记录,而是能够描绘出索末菲在科学领域之外的另一面。他是否是一位善于沟通,能够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的思想家?他如何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扮演着连接不同学科、不同思想的桥梁?书中是否会涉及他与当时的艺术家、作家、哲学家们的交流,以及这些交流如何丰富了他的思想,又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文化格局?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索末菲,一个不仅仅是科学的巨匠,更是一位在思想和文化领域散发光芒的引领者。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阿诺尔德·索末菲传:原子物理学家与文化信使”,犹如一道光,照亮了我之前对这位科学巨匠认知中可能存在的盲区。我所熟知的索末菲,是一位在量子力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原子物理学家,他的名字常常与精细结构的揭示、量子理论的完善紧密相连。然而,“文化信使”这个称谓,却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位科学家是如何在科学研究之外,扮演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的?他是否是一位善于将复杂科学思想解读并传播给公众的沟通者?他在那个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时代,又是如何与其他领域的知识分子进行对话,甚至影响了当时的文化走向?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罗列科学成就的层面,更能深入挖掘索末菲作为一个人,他的思想深度,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如何以一种超越学科界限的方式,在科学与文化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单单是“阿诺尔德·索末菲传:原子物理学家与文化信使”这几个字,就足以引起我的极大兴趣。我长期以来一直对那些能够同时在多个领域产生影响的杰出人物充满好奇,而索末菲恰好符合这一点。作为一位在原子物理学领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的科学成就自然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文化信使”的定位,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想深入了解的是,索末菲究竟是如何将他对科学的深刻理解,转化为一种能够被更广泛人群所接受和理解的文化信息?他是否是一位热衷于科学普及的传播者,抑或是在不同思想领域之间穿梭,促进交流与融合的沟通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物理学理论的阐述,更能挖掘出索末菲作为一个人,他的思想深度,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如何在这个时代的文化土壤中,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评分初次看到这本书的标题,“阿诺尔德·索末菲传:原子物理学家与文化信使”,我便被它所吸引。索末菲,这位在物理学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名字,他的科学成就早已被学界所熟知,但“文化信使”的标签,却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增添了一层更加丰富和引人遐想的色彩。这不禁让我开始思考,这位原子物理学的先驱,他的思想是否超越了冰冷的科学公式,而是以一种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文化?书中是否会细致地描绘他在学术研究之外的生活,他与当时的艺术家、哲学家、作家等非科学界人士的交流,以及他如何在这种跨界的对话中,扮演着思想的传播者和文化的桥梁?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索末菲,一个不仅仅是方程和理论的缔造者,更是一位在思想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并积极传播着文明之光的文化使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