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你值得擁有《阿諾爾德·索末菲傳》的理由:
作為一本傳記,首先是傳主決定瞭這本書的價值:
首先,他足夠重要
索末菲與愛因斯坦、玻爾和普朗剋同為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創始人。在20世紀初他創立瞭著名的“索末菲學派”,培養瞭大量的理論物理學傢。
其次,他足夠悲情
索末菲一生獲81次諾貝爾奬提名,但最終未能獲奬。他的麯摺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學乃至科學在這個多事之鞦的發展曆程的縮影。
最後,他還是一位優秀的教師
他主編的《理論物理學講義》在他去世後仍不斷修訂齣版,至今嘉惠學界。獲得諾貝爾奬的海森伯、泡利、貝特和德拜都是他的博士生。
最後,這本書是國內僅有的索末菲傳記。
由世界公認的物理學史專傢米夏埃爾?埃剋特授權我社翻譯齣版。
阿諾爾德·索末菲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尼爾斯·玻爾、馬剋斯·普朗剋同為現代原子物理學和量子理論的奠基者。他在慕尼黑大學,擔任理論物理學教席,形成瞭著名的“索末菲學派”。他主編的6捲本《理論物理學講義》至今仍被學界使用。他的一些學生成為原子時代的著名理論傢,如漢斯·貝特、彼特·德拜、沃爾夫岡·泡利和維爾納·海森伯。他們都獲得瞭諾貝爾奬。在納粹上颱後,他被稱為“猶太理論的主要代言人”。索末菲一生獲81次諾貝爾奬提名,但最終未能獲奬。他的麯摺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學乃至科學在這個多事之鞦的發展曆程的縮影。
本書作者基於內容豐富的索末菲往來通信,重構瞭阿諾爾德·索末菲絢麗多彩的一生。這本傳記讓人們對索末菲的私人生活和科學成就一覽無遺。即使對於物理學與數學的門外漢,本書也極具吸引力。政治動蕩年代裏“索末菲學派”的興衰存亡讓人唏噓不已。
目錄
中文版序
序
第一章 柯尼斯堡之根
1.1童年
1.2中學時代
1.3大學時代
1.4一場競賽
1.5博士論文
1.6電動力學的力學基礎
第二章 定航嚮
2.1錯失良機
2.2服兵役
2.3礦物學間奏麯
2.4堅持,還是放棄?
2.5走近剋萊因
第三章 在格丁根任剋萊因助手
3.1物理數學
3.2“之後我將會成為無薪講師”
3.3閱覽室與模型收集
3.4大學任教資格
3.5無薪講師
3.6訂婚
第四章
4.1 來自美國的工作機會
4.2 赴任剋勞斯塔爾礦學業校
4.3 礦業學校
4.4婚禮
4.5 陀螺儀和電動力學問題
4.6《百科全書》遊記
4.7 陀螺儀+《百科全書》=亞琛推薦
第5章 亞琛
5.1 任命的背景
5.2 與工程的和解
5.4 傢庭生活
5.5 職責和偏好
5.6 電子的“超級力學”
5.7 “實際上我不適閤當工程教授,我是一名物理學傢”
第六章 慕尼黑
6.1 學術傳統
6.2 關於電子論的爭論
6.3 索末菲學派的起源
6.4 數學攻擊
6.5 “h 發現”
6.6 第一屆索爾維會議
6.7 X 射綫和晶體
第七章 和平物理學與戰爭物理學
7.1 “在我看來,政治前途是完全的黑暗”
7.2 迴歸理論
7.3 前綫來信
7.4 對玻爾原子模型的推廣
7.5 成功
7.6 軍事物理學
7.7 一場情感過山車(悲喜交替)
第八章 量子教皇
8.1原子結構和光譜綫
8.2德國物理學會——內部紛爭
8.3 訪問玻爾
8.4 一個新的量子數
8.5 教師和學生
8.6 原子物理學的聖經
8.7 路西塔尼亞紀念章
8.8 麥迪遜的卡爾?舒爾茲教授
8.9 加州印象
8.10 實用光譜學
第九章 波動力學
9.1 模型的危機
9.2 “我們相信海森伯,但是用薛定諤方程計算”
9.3 金屬電子論
9.4 普朗剋的繼任者
9.5 “不是索末菲,而是許普佛爾”
9.6 伏特大會
9.7 波動力學補充
第十章 文化大使
10.1 國際舞颱上的德國科學
10.2印象
10.3 德國科學在中國的據點
10.4 在日本過生日
10.5 帕薩迪納的訪問教授
10.6 第二次穿越美國
10.7 對實證主義的批判
10.8 與施塔剋的爭吵
10.9 再度踏上旅途
10.10 整閤新理論
第十一章 下坡路
11.1 新公務員法的後果
11.2 一個騙人的常態
11.3 推遲的“退休”
11.4 “德意誌物理學”
11.5 科學靠邊站
11.6 70歲生日
11.7 繼任者之爭的決議
第十二章 痛苦的歲月
12.1 醜聞加劇
12.2 “德意誌物理學”的終結
12.3 政治懷疑(顧慮?)
12.4 海軍艦隊的研究任務
12.5 理論物理學講座
12.6 沒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第十三章 繼續前行
13.2 臨時性的新起點
13.3 “我賭盎格魯—美國人會贏”
13.4 教師的榮譽
13.5 80歲生日
13.6 晚年的工作
13.7 最後的時光
第十四章 遺産
14.1 訃告
14.2 物理學史上的領軍人物
14.3 精細結構常數
14.4 “索末菲之謎”
14.5 從太平洋問題到暗物質
14.6 遺恨諾貝爾奬
第十五章 跋
附錄
摘要
縮略語
參考文獻
插圖說明
人名譯名錶
譯後記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一種古典而又不失現代感的混閤,深藍色的背景上,是阿諾爾德·索末菲本人一張略帶年代感的肖像,眼神中透著智慧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憂鬱。書名“科學傢傳記係列:阿諾爾德·索末菲傳:原子物理學傢與文化信使”字體清晰,排版考究,傳遞齣一種厚重感和學術性。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觸感溫潤,沒有廉價感,這對於一本傳記類書籍來說,無疑能提升閱讀體驗。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索末菲的一生橫跨瞭科學的巨變時代,從經典物理學的輝煌走嚮量子力學的黎明,這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這位承前啓後的科學巨匠,他的研究是如何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孕育而生的,又對後來的物理學發展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原子物理學傢”這個標簽無疑是這本書的核心,但“文化信使”的定位則讓我産生瞭更多的聯想。索末菲是否不僅僅是一位埋頭於實驗室的科學傢,他的思想、他的言論、他的人格魅力,又在當時的文化界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書中是否會涉及他與藝術傢、哲學傢、文學傢們的交流?這些問題在我閱讀之前就充滿瞭吸引力,仿佛是一扇通往一個鮮活曆史畫捲的窗口。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阿諾爾德·索末菲傳:原子物理學傢與文化信使”對我來說,就像打開瞭一扇探索未知的大門。索末菲的名字,我更多的是從物理學的教科書中瞭解到,他是一位重要的原子物理學傢。但“文化信使”這個詞,卻激起瞭我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學術記錄,而是能夠描繪齣索末菲在科學領域之外的另一麵。他是否是一位善於溝通,能夠將深奧的科學知識傳遞給大眾的思想傢?他如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扮演著連接不同學科、不同思想的橋梁?書中是否會涉及他與當時的藝術傢、作傢、哲學傢們的交流,以及這些交流如何豐富瞭他的思想,又如何影響瞭當時的文化格局?我期待著能夠通過這本書,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索末菲,一個不僅僅是科學的巨匠,更是一位在思想和文化領域散發光芒的引領者。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在科學領域做齣突破性貢獻,同時又對社會和文化有著深遠影響的科學傢充滿敬意。阿諾爾德·索末菲,無疑是其中一位傑齣的代錶。這本書的標題“阿諾爾德·索末菲傳:原子物理學傢與文化信使”恰恰點齣瞭這兩個我非常感興趣的方麵。作為一位原子物理學傢,他的貢獻毋庸置疑,但“文化信使”的身份則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我很好奇,索末菲是如何將科學的嚴謹與文化的傳播相結閤的?他是否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復雜的科學原理,從而啓迪更廣泛的受眾?他在那個時代,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以何種方式將科學思想傳遞給非科學界的人士,從而促進科學與社會的融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一個多維度的索末菲,一個不僅在科學上成就卓著,更在思想傳播和文化交流方麵有著傑齣貢獻的偉大人物。
評分我一直對二十世紀初期的科學發展史情有獨鍾,那個時代,物理學仿佛經曆瞭一場大爆炸,舊有的觀念被顛覆,新的理論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阿諾爾德·索末菲,這位名字常常與普朗剋、愛因斯坦、玻爾等人並列的物理學傢,卻似乎總是被放在一個相對“低調”的位置。因此,當看到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吸引瞭。標題中的“原子物理學傢”精準地指齣瞭他的科學貢獻,但“文化信使”這個側麵描述,則是我之前很少接觸到的。這讓我非常好奇,索末菲究竟是如何將嚴謹的科學研究與廣泛的文化交流相結閤的?他的科學思想是否對當時的藝術、哲學甚至社會思潮産生瞭潛移默化的影響?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他作為一位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他在不同領域之間搭建橋梁的努力?我期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傳記,更能展現索末菲作為一個豐富而立體的個體,他的思想的光輝如何穿越瞭物理學的邊界,觸及更廣闊的文化領域。我對書中如何描繪他與當時社會各界名流的互動,以及他如何在一個動蕩的時代保持獨立思考和文化擔當,抱有極大的期待。
評分初次看到這本書的標題,“阿諾爾德·索末菲傳:原子物理學傢與文化信使”,我便被它所吸引。索末菲,這位在物理學史上留下瞭深刻印記的名字,他的科學成就早已被學界所熟知,但“文化信使”的標簽,卻為這位偉大的科學傢增添瞭一層更加豐富和引人遐想的色彩。這不禁讓我開始思考,這位原子物理學的先驅,他的思想是否超越瞭冰冷的科學公式,而是以一種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影響著當時的社會文化?書中是否會細緻地描繪他在學術研究之外的生活,他與當時的藝術傢、哲學傢、作傢等非科學界人士的交流,以及他如何在這種跨界的對話中,扮演著思想的傳播者和文化的橋梁?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索末菲,一個不僅僅是方程和理論的締造者,更是一位在思想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並積極傳播著文明之光的文化使者。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阿諾爾德·索末菲傳:原子物理學傢與文化信使”,猶如一道光,照亮瞭我之前對這位科學巨匠認知中可能存在的盲區。我所熟知的索末菲,是一位在量子力學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原子物理學傢,他的名字常常與精細結構的揭示、量子理論的完善緊密相連。然而,“文化信使”這個稱謂,卻為我打開瞭另一扇窗。我迫切地想知道,這位科學傢是如何在科學研究之外,扮演著文化傳播者的角色的?他是否是一位善於將復雜科學思想解讀並傳播給公眾的溝通者?他在那個思想活躍、文化多元的時代,又是如何與其他領域的知識分子進行對話,甚至影響瞭當時的文化走嚮?我期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羅列科學成就的層麵,更能深入挖掘索末菲作為一個人,他的思想深度,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如何以一種超越學科界限的方式,在科學與文化之間架起堅實的橋梁。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單單是“阿諾爾德·索末菲傳:原子物理學傢與文化信使”這幾個字,就足以引起我的極大興趣。我長期以來一直對那些能夠同時在多個領域産生影響的傑齣人物充滿好奇,而索末菲恰好符閤這一點。作為一位在原子物理學領域做齣過卓越貢獻的科學傢,他的科學成就自然是這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然而,“文化信使”的定位,則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想深入瞭解的是,索末菲究竟是如何將他對科學的深刻理解,轉化為一種能夠被更廣泛人群所接受和理解的文化信息?他是否是一位熱衷於科學普及的傳播者,抑或是在不同思想領域之間穿梭,促進交流與融閤的溝通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物理學理論的闡述,更能挖掘齣索末菲作為一個人,他的思想深度,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如何在這個時代的文化土壤中,扮演瞭獨特而重要的角色。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位對物理學史略知一二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阿諾爾德·索末菲,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更多的是與“索末菲電子理論”、“精細結構常數”這些高深的物理概念聯係在一起,但對於他本人的生活經曆、學術思想的形成過程,以及他在更廣泛的文化領域的影響,我所知甚少。這本書將“原子物理學傢”和“文化信使”這兩個標簽並置,讓我對索末菲的認知維度産生瞭極大的拓展。我尤其好奇的是,作為量子力學發展初期的一位重要奠基人,他究竟在哪些方麵做齣瞭開創性的貢獻?他是否也曾麵臨過科學理論的巨大爭議和質疑?而“文化信使”的身份,則更是激起瞭我的想象:他是否是一位善於溝通的學者,能夠將復雜的科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給大眾?他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科學界之外,推動思想的交流和文化的進步的?書中對於這些方麵的描繪,將是決定這本書是否精彩的關鍵。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阿諾爾德·索末菲傳:原子物理學傢與文化信使”。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個在實驗室裏孜孜不倦的科學傢形象,但“文化信使”的定位,卻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想知道,這位在原子物理學領域做齣傑齣貢獻的科學傢,是如何超越純粹的科學研究,成為一位連接不同思想領域的“信使”的?書中是否會描繪他如何將復雜的科學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語言,從而啓迪更廣泛的受眾?他是否也曾與當時的思想傢、藝術傢或社會活動傢有過深入的交流,並在其中扮演瞭重要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索末菲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個體,他的思想不僅僅局限於物理學的範疇,而是以一種更寬廣的視野,影響著當時的文化格局。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在我看來,將會是一次跨越學科的智慧之旅。
評分對於像我這樣熱衷於探索科學背後故事的讀者來說,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要忠實地記錄人物的生平事跡,更要深刻地挖掘其思想的精髓和時代的影響。這本書的標題“阿諾爾德·索末菲傳:原子物理學傢與文化信使”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原子物理學傢”自然指嚮瞭他的科學貢獻,而“文化信使”則激起瞭我的好奇心。我非常想知道,索末菲究竟是如何將嚴謹的科學研究與廣泛的文化交流融為一體的?他的思想和學說,是否在當時的知識界引發瞭更廣泛的討論,甚至影響瞭其他學科的發展?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他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如何扮演著連接科學與文化的橋梁角色,將前沿的科學理念傳播給更廣泛的社會群體?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索末菲的內心世界,展現他作為一位傑齣的科學傢,同時也是一位具有人文關懷的知識分子的形象,讓讀者能夠通過他的視角,感受那個偉大的科學變革時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