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感染病学(供8年制及7年制5+3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3版)》既精简了部分教学内容,突出学习重点,又关注学科进展以及近年来疾病谱的变化。本次编写按照总论、朊粒感染、病毒感染、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原虫感染、蠕虫感染、系统感染概述、感染性疾病临床相关问题、特殊情况下的感染及其他感染相关问题的顺序编写。编写过程中在病原体编排部分增设了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等章节,增加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人无形体病、放线菌与诺卡菌感染、厌氧菌感染、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肺孢子菌病、梅毒等疾病;在系统、症候编排部分对临床常见的发热、发疹、腹泻、肝功能异常和头痛等症候进行了重新梳理,力求帮助八年制学生在掌握感染病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感染微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及肝衰竭与人工肝治疗等内容,力图体现科研前沿、拓展八年制学生的科研视野。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四、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第二节 感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感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第三节 感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四节 感染病的特征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二、感染病的临床特点
第五节 感染病的诊断
一、临床资料
二、流行病学资料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
第六节 感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方法
第七节 感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第八节 新发感染病概述
第二章 朊粒感染
第三章 病毒感染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一、流行性感冒
二、甲型H1N1流感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
第三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四节 麻疹
第五节 风疹
第六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
第七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第八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九节 肠道病毒感染
一、脊髓灰质炎
二、柯萨奇病毒感染
三、手足口病
四、病毒感染性腹泻
第十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十一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第十二节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
一、登革热
二、登革出血热
第十三节 艾滋病
第十四节 狂犬病
第十五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第十六节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第十七节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 衣原体感染
第一节 肺炎衣原体感染
第二节 沙眼衣原体感染
第五章 立克次体病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
第二节 恙虫病
第三节 人无形体病
第六章 支原体感染
第一节 支原体肺炎
第二节 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
第七章 细菌感染
第一节 猩红热
第二节 白喉
第三节 炭疽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五节 霍乱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第七节 沙门菌感染
一、伤寒
二、副伤寒
三、非伤寒沙门茵感染
第八节 鼠疫
第九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
第十节 百日咳
第十一节 布鲁菌病
第十二节 弯曲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一、弯曲菌感染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
第十三节 结核病
第十四节 诺卡菌病与放线菌病
一、诺卡菌病
二、放线菌病
第十五节 厌氧菌感染
第十六节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第十七节 败血症
第十八节 感染性休克
第十九节 抗细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真菌感染
第一节 真菌感染概论
第二节 隐球菌病
第三节 念珠菌病
第四节 曲霉病
第五节 肺孢子菌病
第六节 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九章 螺旋体感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二节 梅毒
第三节 回归热
第四节 莱姆病
第十章 原虫感染
第一节 阿米巴病
一、肠阿米巴病
二、阿米巴肝脓肿
三、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
第二节 疟疾
第三节 黑热病
第四节 弓形虫病
第五节 隐孢子虫病
第十一章 蠕虫感染
第一节 吸虫病
一、日本血吸虫病
二、并殖吸虫病
三、华支睾吸虫病
四、姜片虫病
第二节 丝虫病
第三节 线虫病
一、钩虫病
二、蛔虫病
三、蛲虫病
四、旋毛虫病
第四节 肠绦虫病
第五节 囊尾蚴病
第六节 棘球蚴病
一、细粒棘球蚴病
二、泡型棘球蚴病
第七节 蠕虫蚴移行症
一、皮肤蠕虫蚴移行症
二、内脏蠕虫蚴虫移行症
第十二章 系统感染概述
第十三章 感染性疾病临床相关问题
第一节 感染病常见临床综合征的诊治思路
第二节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维
第三节 出疹性感染的诊断思维
第四节 急性腹泻的诊断思维
第五节 肝生化检查异常的诊断思维
第六节 头痛的诊断思维
第十四章 特殊情况下的感染及其他感染相关问题
第一节 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
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二、T细胞免疫缺陷
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四、补体缺乏
五、脾切除术后
六、移植患者的感染
第二节 人兽共患感染
第三节 输人和旅行相关感染
第四节 医院感染
第五节 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第六节 肝衰竭与人工肝治疗
一、肝衰竭
二、人工肝
附录
附录一 感染病的消毒与隔离
附录二 预防接种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附录四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附录五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指南(2009年版)
附录六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致谢
评价三: 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我一直认为学习感染病学是临床医学学习中的重中之重。这门学科关系到无数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感染病学》第三版,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藏。它的语言表述严谨而不失通俗,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也能通过清晰的图表和深入浅出的文字来解释,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在讲解病原体时,不仅描述了形态、遗传物质等基础信息,还重点阐述了它们的致病机制,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细节。这让我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会发生感染,以及“如何”去对抗它。在学习耐药性这个话题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耐药机制,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这让我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在一些章节中穿插的“临床提示”和“专家建议”,更是为我这个初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未来的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评分评价二: 我是一名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生,平时接触的感染性疾病种类繁多,很多时候需要一本可靠的参考书来帮助我迅速回忆和确认诊断治疗方案。这本《感染病学》第三版,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常常在遇到疑难杂症或者需要查阅特定病原体的信息时,打开这本书。它的结构非常清晰,索引也做得很好,能够让我快速定位到需要的内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关于“不明原因发热”的章节,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化的鉴别诊断思路,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到实验室检查,层层递进,非常有条理。这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在面对没有明确线索的病例时,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避免走弯路。另外,书中关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讨论也相当深入,详细列举了不同病原体、不同感染部位的敏感性以及药物选择的考量,这对于当前严峻的耐药菌问题,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我还会经常翻阅书中关于常见感染病的治疗指南,因为这些指南往往是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非常权威,能够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评分评价一: 作为一名医学研习者,对于“感染病学”这个领域,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持续的学习热情。最近入手了这本《感染病学》第三版,说实话,在打开它之前,我怀揣着既期待又略带审慎的心情。期待的是,希望它能带给我新的视角和更深入的理解;审慎的是,毕竟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一本教材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否准确、全面地反映当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当我翻开目录,看到那些熟悉的章节和细致的划分时,我便开始放下心来。书中对各种常见及罕见感染病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它在一些复杂病例的分析上,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这对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非常有帮助。比如,在讨论某个特定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典型的症状,还会提及一些不典型甚至易被误诊的病例,并分析其原因,这对于培养我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可谓是点石成金。而且,第三版相较于前几版,在一些新发传染病和耐药菌株的章节上,有了显著的更新,这充分体现了编者紧跟医学前沿的努力。
评分评价四: 我是一名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平时主要关注一些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策略。这本《感染病学》第三版,在我进行文献回顾和研究设计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书中对于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以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都有非常详尽的论述,这为我深入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书中在关于“全球传染病趋势”和“新兴传染病监测”等章节的讨论,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这对我进行前瞻性研究非常有启发。此外,书中关于“生物安全”和“微生物诊断技术”的更新,也让我了解到了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这对于我改进实验方法和提升研究效率大有裨益。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份集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参考资料,能够满足我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需求。
评分评价五: 我是一名热爱医学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我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和医学知识的普及始终充满热情。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本《感染病学》第三版,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内容虽然严谨,却也能让非专业人士窥见医学的博大精深。我被书中对于各种疾病的描述深深吸引,它们不仅仅是枯燥的医学术语,而是一个个关于生命抗争的故事。我了解到,人类在与各种微生物的斗争中,是如何不断进步,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书中对一些重大疫情的介绍,让我对历史上的医学挑战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现代医学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敬佩。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免疫系统”的讲解,它让我明白,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战士,而医学的作用,就是帮助这个战士更好地发挥作用。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所有专业术语,但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圣和伟大,也更加珍惜健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