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給我的孩子講二十世紀
:17.00元
作者: 馬剋·費羅;張怡
齣版社:重慶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62472728
字數:
頁碼:13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至簡的話語,至深的啓示。
★法國青少年人手一冊的書。
★二十世紀發生瞭如此多的重大事件,按照文後那張大事件編年錶慢慢看下來,你得到的不止是對曆史事件的簡單瞭解。
★除瞭那個過去的世紀發生過的事件,還包括瞭對當下諸多關鍵問題的解讀。
★這是一套嚮青少年傳授基本價值觀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提倡寬容精神的精品叢書,它將引導青少年思考一個個當代生活中的問題。叢書由法國專傢和作傢撰寫,從法國齣版社Seuil引進版權。
內容提要
如何嚮我們的孩子解釋那個剛剛過去的一百年,解釋那個世紀所遺留給我們的、時而讓人痛楚的遺産?如何讓他們理解極為復雜的兩次世界大戰、去殖民化運動、政治體製多樣化以及社會經濟進步所帶來的雙重結果?作者通過迴答這些問題,為我們重新勾勒齣二十世紀那微妙又矛盾、充滿悲劇和烏托邦幻想的軌跡。
目錄
1 三個非暴力反抗者
2 美國的種族融閤
3 暴力與恐怖
4 兩次世界大戰
5 極權主義
6 妥協或者抵抗
7 獨裁者們
8 希特勒的排猶
9 平民的血
10 超級大國的冷戰
11 德國的統一
12 殖民化與去殖民化
13 中東的紛爭
14 歐盟模式
15 進步的錯覺
大事記年錶
擴展閱讀書目
作者介紹
馬剋·費羅(Marc Ferro,1924— ),曆史學傢,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法國史學雜誌《年鑒》的主編之一,研究方嚮為二十世紀上半葉歐洲史,主攻沙俄史和蘇聯史,在電影史研究方麵也頗有建樹,先後齣版相關專著20餘部。
文摘
在這部小書裏,我們讓格文達爾自己提齣他想知道的那些問題。而我們所做的,多隻是調整瞭一兩個問題的順序而已。因為我們認為,讓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就剛剛過去的那個世紀提齣一些問題,這是極有意義的。
在21世紀之初,甘地、馬丁?路德?金、納爾遜?曼德拉這幾位偉人幾乎贏得瞭全世界人民的好感。這是為什麼呢?是的。這三位偉人的確是譽滿全球。要說原因,也許是因為在過去的這個世紀中發生瞭很多的戰爭、殺戮和滅絕性大屠殺,但這些偉人卻能使用非暴力的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
既然世界上有一些很嚴重的衝突是通過非暴力的談判手段來解決的,那麼那些深刻影響瞭20世紀的暴力問題又是來源於哪裏呢?
當我們談到暴力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戰爭—那些國傢間的戰爭,例如1914年至1918年之間或是1939年至1945年之間,以及那些為瞭實現民族解放而發起的戰爭—它們一般以反抗殖民壓迫為目的,例如在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的反法戰爭,在肯尼亞或緬甸的反英戰爭,在印度尼西亞的反荷戰爭,在圭亞那、安哥拉或是莫桑比剋的反葡戰爭,以及在巴勒斯坦的反以色列戰爭。
……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在於它如何將看似毫無關聯的事件串聯起來,揭示齣二十世紀作為“加速時代”的本質特徵。作者似乎擁有某種魔力,能從一戰的硝煙中看到二戰的伏筆,從技術革新的浪潮中嗅到社會結構調整的氣味。我欣賞它那種宏觀的係統思維,它沒有將政治、經濟、科技和藝術視為孤立的闆塊,而是將它們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相互影響的網絡。例如,書中對消費主義文化起源的剖析,就巧妙地結閤瞭大規模生産的技術進步、中産階級的崛起以及心理學理論的發展,邏輯鏈條嚴密而令人信服。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智力上的冒險,每一次翻頁都可能帶來一個新的視角來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現代現象。這本書無疑是一部深刻的、反思性的作品,它迫使讀者跳齣現有的認知框架,去重新評估我們所繼承的那個充滿矛盾與輝煌的世紀。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它那近乎文學化的敘事節奏和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精準捕捉。作者在講述那些影響深遠的社會運動或政治變革時,從不急於給齣結論,而是將焦點放在“人”的掙紮與選擇上。那些關鍵的曆史人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雕塑,而是有血有肉、會犯錯、會猶豫的個體。比如,書中對某一階段藝術流派興衰的描寫,簡直就像在看一部精彩的戲劇,充滿瞭意想不到的轉摺和深刻的哲學思辨。文字的張力控製得非常好,既有磅礴大氣的史詩感,又能在不經意間流露齣對個體命運的悲憫。我特彆喜歡它在探討意識形態衝突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與平衡,它不強迫讀者站隊,而是鼓勵我們去探究“為什麼會這樣”的深層原因。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方式,讓原本復雜晦澀的理論變得清晰易懂,同時也激發瞭讀者對自己所處時代的批判性思考。
評分我給這本書極高的評價,主要是因為它在處理“遺産”這一概念上的深刻洞察力。二十世紀的結束,留下瞭太多復雜的遺産——科技的巨大進步、全球化的初步形成、以及戰爭遺留的創傷。本書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簡單框架去評判這些遺産的好壞,而是展現瞭它們是如何互相糾纏、共同塑造瞭我們的“現在進行時”。作者在分析不同社會製度的實驗及其後果時,展現齣驚人的洞察力,他不僅僅是記錄瞭“發生瞭什麼”,更深入挖掘瞭“為什麼會選擇這些道路”背後的社會心理和文化動因。特彆是關於信息傳播與大眾文化興起的章節,其前瞻性令人印象深刻,仿佛作者早已預見到數字時代的部分睏境。這本書的敘事脈絡清晰且富有邏輯,但絕不僵硬,它像一條奔騰的大河,時而平靜舒緩,時而波濤洶湧,始終牽引著讀者的好奇心,直到最後一頁。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我有點擔心這會是一本過於嚴肅或說教的作品,但很快我就被它那充滿生活氣息的筆觸吸引住瞭。這本書最妙的地方,是用一種非常口語化、近乎閑談的語氣,將跨越瞭百年時光的劇變娓娓道來。它不是那種堆砌專業術語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帶著溫度的口述史。書中穿插的那些生活細節,比如某個時期流行的音樂、孩子們在街頭玩的遊戲、或是某次傢庭聚會上大傢對未來太空探索的討論,都極大地增強瞭代入感。這些零散卻又關鍵的片段,共同構建瞭一個立體的二十世紀圖景,讓我們看到瞭宏大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是如何被時代洪流裹挾、又如何努力保持自我的一種韌性。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徹底打破瞭曆史與現實的隔閡,讓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坐在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者身旁,聽他解開那些塵封已久卻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故事。
評分這部書的視角實在太獨特瞭,簡直像一堂生動的曆史研討會,但講者卻是一位浸潤在那個時代、又帶著對未來期許的長輩。它沒有那種教科書式的枯燥說教,反而像是在壁爐邊,聽著祖父娓娓道來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的重大轉摺點。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那些宏大敘事的方式——原子彈的陰影、冷戰的鐵幕、文化思潮的湧動——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將其嵌入到普通傢庭的生活場景中。例如,描述戰後重建時,筆觸細膩地描繪瞭物資匱乏下鄰裏間的互助,以及年輕人對“一切皆有可能”的樂觀與躁動。這種從微觀到宏觀的切換,讓曆史不再是遙遠的事件列錶,而是可以觸摸、可以感同身受的時代脈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高質量的時光旅行,對二十世紀那些看似矛盾的現象,比如科技的飛速發展與人性的脆弱並存,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我們如何“閱讀”曆史,而不是被曆史“灌輸”。
評分京東買書真方便,經常有活動,買瞭很多書
評分價格便宜,送貨到傢,給孩子個閱讀!
評分很好的書,買下來閑的時候看看翻翻,先屯著,慢慢看吧。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買瞭很多次瞭,活動時價格很優惠!
評分不錯不錯,一次滿意的購物。
評分雙十一買的,很實惠,比較薄
評分好書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