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规范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正版规范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低压配电
  • 电气设计
  • GB50054-2011
  • 规范
  • 配电设计
  • 电力工程
  • 建筑电气
  • 设计手册
  • 规范标准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74504
商品编码:124501291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泌尿与生殖系统合理用药——临床合理用药丛书

原价:39.00元

作者:王志勇,杨宗伟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6739870

字数:236000

页码:2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临床医学、药学专家共同打造,破解临床用药难点,着重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两篇18章。主要介绍了目前临床中泌尿生殖系统常用的西药、中成药。西药篇对每个药物都详细介绍了其药品名称、药物概述、药动学、用药指征、用法用量、药品相互作用、禁忌证、规格剂型、不良反应、患者用药指导等内容;中成药篇对常用的泌尿系统中成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适用于泌尿与生殖科医师参考使用。

目录


西药篇
第一章 利尿剂
第一节 碳酸酐酶抑制药
乙酰唑胺
醋甲唑胺
双氯非那胺
第二节 髓袢利尿药
呋塞米
依他尼酸
布美他尼
吡咯他尼
托拉塞米
第三节 噻嗪类利尿药
氢氯噻嗪
苄氟噻嗪
氯噻酮
美托拉宗
氢氟噻嗪
希帕胺
环戊噻嗪
喹乙宗
环噻嗪
泊利噻嗪
三氯噻嗪
吲达帕胺
第四节 保钾利尿药
氨苯蝶啶
阿米洛利
第五节 醛固酮拮抗剂
螺内酯
第六节 渗透性利药
甘露醇
山梨醇
甘油果糖
第二章 尿崩症用药
垂体后叶素
鞣酸加压素
去氨加压素
第三章 遗尿症用药
丙米嗪
甲氯芬酯
奥昔布宁
第四章 生殖系统用药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药
一、前列腺疾病用药
二、雄激素和同化激素
三、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药物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药
一、雌激素类药物
二、孕激素类药物
三、性激素拮抗剂
第五章 肾性贫血甩药
红细胞生成素
硫酸亚铁
蔗糖铁
有旋糖酐铁
第六章 肾性骨病用药
第一节 钙剂
碳酸钙
第二节 活性维生素D类药
骨化三醇
阿法骨化醇
降钙素
司维拉姆
第七章 肾科其他用药
左卡尼汀
米多君
复方a-酮酸
包醛氧淀粉
药用炭
枸橼酸钾
第八章 血液净化用药
第一节 血液净化抗凝剂
肝素钠
低分子量肝素
枸橼酸钠
鱼精蛋白
第二节 血液透析处方
血液滤过置换液
第三节 腹膜透析处方
腹膜透析液
第九章 降蛋白尿药
泼尼松
甲泼尼松龙
第十章 抗肿瘤药
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
羟喜树碱
第十一章 免疫抑制药
环磷酰胺
霉酚酸酯
环孢寨
他克莫司
雷公藤多苷
第十二章 造影剂
泛影葡胺
碘普胺
钆喷酸葡胺
……
中成药篇
第十三章 肾脏病(水肿)用药
第十四章 尿路感染用药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结石用药
第十六章 前列腺疾病用药
第十七章 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用药
第十八章 女性不孕症用药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城市照明工程技术导则》 第一部分: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照明建设日益发展,提升城市夜间形象,改善城市交通安全,创造宜人的城市夜间环境,促进城市照明工程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城市照明工程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编制依据 本《导则》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照明工程的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先进的照明技术和理念,旨在为城市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科学、系统、实用的技术指导。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城市内各类照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 城市广场、公园、步行街等公共空间照明工程;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包括建筑立面、桥梁、雕塑、水景、绿化等);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照明工程(如公交站点、停车场、地下通道等); 城市特定区域或项目的专项照明工程。 1.4 基本原则 城市照明工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 确保照明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保障行人、车辆及公众安全。 技术先进: 采用成熟可靠、节能环保、符合发展趋势的照明技术和产品。 经济合理: 在满足功能和美学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实现经济效益。 节能环保: 优先选用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优化配光设计,减少能源消耗和光污染。 与环境协调: 照明设计应与城市景观、建筑风格、自然环境相协调,形成优美的城市夜景。 以人为本: 满足不同人群对照明的需求,提升城市夜间活动的安全感、舒适感和幸福感。 智能管理: 积极推广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按需照明、故障诊断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可持续发展: 考虑照明设施的长期维护和更新,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城市照明的可持续发展。 1.5 术语定义 城市照明工程: 指在城市范围内,为满足照明需求而进行的照明系统、照明设备、照明设施等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运行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 道路照明: 指为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提升夜间通行舒适度而设置的照明设施。 景观照明: 指为突出城市特色、美化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品位而设置的非功能性或辅助功能性的照明设施。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指通过计算机、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技术,对照明设备进行集中监控、智能调控、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的系统。 光污染: 指人类活动造成的光辐射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以及天文观测等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眩光、过度照明、方向性不当的照明以及光色的不当使用等。 第二部分:道路照明工程 2.1 设计要求 2.1.1 功能要求 道路照明设计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保障交通安全: 提供足够的照度、均匀度,使驾驶员和行人能够清晰地识别道路、障碍物、交通标志、标线等,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升通行舒适度: 减少眩光,营造舒适的视觉环境,缓解驾驶员的视觉疲劳。 指引方向: 通过合理的照明布局和照度变化,引导交通流,指示道路走向。 辅助识别: 帮助行人识别周围环境,提高夜间出行安全感。 2.1.2 技术标准 道路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主要关注以下指标: 平均水平照度(Eav): 指道路路面上的平均照度值,是衡量道路照明亮度的重要指标。应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交通类型等因素确定。 最小水平照度(Emin): 指道路路面上最低照度值,是保证视觉适应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照度均匀度(Uo): 指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是衡量路面照明均匀程度的指标。均匀度过低会导致明暗对比过强,影响视觉舒适性。 平均亮度(Lavg): 对于较高等级的道路,亮度指标更为重要,它反映了路面的视觉感知亮度。 最小亮度(Lmin): 保证路面最低亮度,避免视觉盲区。 亮度均匀度(UL): 指最小亮度与平均亮度之比,是衡量路面亮度均匀程度的指标。 亮度比(R): 指路面两点亮度之比,用于控制路面明暗变化。 纵向均匀度(L-long): 指相邻测量点亮度之比,用于控制道路方向上的亮度连续性。 眩光值(TI): 指驾驶员因灯具产生的干扰性光线而产生的视觉不适感或视觉能力下降的程度。应严格控制,减少其影响。 2.1.3 灯具选择与布局 灯具类型: 应根据道路等级、宽度、车速、周围环境等选择合适的灯具,如LED路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优先选用LED灯具,其节能、寿命长、显色性好、易于智能控制等优点。 配光设计: 灯具的配光曲线应与道路宽度、灯具高度、悬挑长度等相匹配,确保路面照度、均匀度等指标的满足。应采用高效、低溢出的配光设计,减少对天空和周边环境的干扰。 灯杆布置: 灯杆布置应考虑道路宽度、交通流向、行人通行空间、景观要求等因素。可采用单侧布置、双侧对称布置、中心分隔带布置等。灯杆高度应与灯具配光相匹配,并考虑车辆的通行净高。 灯具安装: 灯具安装应牢固可靠,角度调整应准确,确保光线按照设计要求投射。 2.1.4 色温与显色性 色温: 道路照明宜选用中性色温(3000K-4000K)的灯具,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清晰度和舒适度。对于特定区域,也可根据景观要求选用不同色温的灯具。 显色性(CRI): 应选用显色性不低于70的灯具,以保证物体颜色的真实还原,提高对交通标志、车牌等的识别能力。 2.1.5 节能与控制 高效光源与灯具: 优先选用高光效的LED光源和优化的LED灯具。 分组控制: 将道路照明划分为若干控制区域,可根据时段、车流量等进行分组控制。 智能调光: 结合光感、时控、人感等传感器,实现夜间非高峰时段的自动调光,实现按需照明。 故障监测: 建立智能照明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灯具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提高维护效率。 2.2 施工要求 施工准备: 详细了解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现场勘测,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材料检验: 对采购的灯具、灯杆、电缆、控制设备等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施工: 灯杆基础的开挖、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应符合设计规范,保证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灯杆安装: 灯杆的吊装、就位、连接应安全可靠,垂直度符合要求。 灯具安装: 灯具的固定、接线、角度调整应准确,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注意保护,避免损伤。 接地与防雷: 确保照明系统的接地良好,并按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系统调试: 完成所有设备的安装后,进行全面的系统调试,包括单灯测试、分组控制测试、智能控制系统测试等。 安全文明施工: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文明施工,保持现场整洁。 2.3 验收要求 外观检查: 检查灯具、灯杆、线缆等外观是否有损坏、锈蚀等。 功能性测试: 按照设计要求,对照设计参数,进行照度、均匀度、眩光等各项指标的现场测量。 控制系统测试: 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包括远程控制、定时开关、调光、故障报警等功能。 安全性检查: 检查接地、绝缘、防护等级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技术档案: 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记录、测量数据、材料合格证等是否齐全。 第三部分:景观照明工程 3.1 设计要求 3.1.1 功能要求 景观照明设计应在满足基本照明需求的基础上,突出以下功能: 营造艺术氛围: 通过光影的艺术化处理,突出建筑、雕塑、水景、绿化等景观的形态、质感和空间层次。 提升城市形象: 塑造独特的城市夜间风貌,增强城市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引导人流: 通过重点照明和区域照明,引导公众在夜间活动的流线。 烘托节日或活动主题: 配合特殊的节日或活动,创造具有主题性的照明效果。 增强夜间活动的安全感: 在公共区域提供适宜的照明,增强夜间活动的安全性。 3.1.2 技术原则 “见光不见灯”的原则: 尽量隐藏灯具,让光线成为主角,避免灯具本身对景物产生不协调的影响。 “点、线、面”相结合: 运用不同的照明手法,突出景物的局部(点)、勾勒轮廓(线)、照亮整体(面)。 突出重点,兼顾整体: 识别景观的精华部分,进行重点照明,同时也要考虑整体的协调性。 低溢出、避免光污染: 严格控制灯具的投光角度,避免光线向上溢出,减少对天空和周边居民的影响。 色彩的运用: 合理运用色彩,但要避免色彩过于杂乱,以自然、和谐为主。 动态与静态结合: 可以适当运用动态照明效果,但要与静态景观相协调,避免喧宾夺主。 与环境融合: 照明设计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城市肌理相融合。 3.1.3 灯具选择与布局 灯具类型: 景观照明常选用LED投光灯、LED洗墙灯、LED点光源、LED线条灯、LED地埋灯、LED水底灯等。应根据被照体的大小、材质、形状、纹理以及所需的照明效果选择合适的灯具。 显色性: 景观照明对色彩还原的要求较高,应选用显色指数(CRI)大于80的灯具,尤其对于色彩鲜艳的景观,应选用CRI大于90的灯具。 色温: 景观照明的色温选择应多样化,可根据被照体的特性和营造的氛围来选择。暖色温(2700K-3000K)可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中性色温(4000K)可提供清晰的细节表现;冷色温(5000K以上)则适用于现代、科技感的景观。 配光设计: 针对不同的被照体,需要精细的配光设计,确保光线集中照射在目标区域,避免溢光。 隐藏式安装: 尽量将灯具隐藏在绿化带、建筑构件下方或内部,实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 考虑可维护性: 灯具的安装位置和方式应便于日常的维护和检修。 3.1.4 节能与控制 高效LED光源: 优先选用高光效的LED光源。 分时控制: 根据不同时段和活动需求,设置不同的照明场景和亮度等级。 场景编程: 运用智能控制系统,预设多种照明场景,通过一键切换,满足不同的氛围需求。 与环境互动: 考虑与自然光、人流等环境因素的互动,实现智能联动。 节假日模式: 设置特殊的节假日照明模式,营造节日气氛。 3.2 施工要求 精细化施工: 景观照明的施工需要更高的精细度,尤其是在灯具的隐藏、角度的调整、线缆的敷设等方面。 防水防潮: 景观照明灯具和接线盒的防水等级要求较高,施工时要确保密封良好。 避免破坏景观: 施工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景观,减少对绿化、地面等的破坏。 隐蔽工程: 线缆的敷设要做到隐蔽,尽量穿管或埋设,确保美观。 重点部位的特殊处理: 对于水下、高处等特殊部位的灯具安装,需要采取特殊的固定和防护措施。 3.3 验收要求 视觉效果检查: 重点检查照明效果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是否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参数测量: 在必要时,对关键区域的照度、均匀度等进行测量。 场景测试: 对预设的各种照明场景进行测试,确保切换流畅,效果准确。 隐蔽工程验收: 检查线缆敷设、接线等隐蔽工程是否符合规范。 防腐防锈检查: 检查户外灯具和安装件的防腐防锈处理是否到位。 第四部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4.1 系统构成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上位机: 指中央控制室的监控电脑,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监控、数据分析和策略下达。 通信网络: 负责各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是RS485、以太网、LoRa、NB-IoT等。 控制器/网关: 负责接收上位机的指令,并将其转化为设备可识别的信号,同时将设备的状态上传至上位机。 执行单元: 包括单灯控制器、回路控制器等,直接控制灯具的开关、调光等。 传感器: 如光感传感器、人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用于采集环境数据,实现智能化控制。 终端设备: 如智能灯具、智能开关等。 4.2 系统功能 集中监控: 对所有照明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实时了解其运行状态。 远程控制: 可通过电脑或手机App对照明系统进行远程开关、调光、场景切换等操作。 定时控制: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节假日等设置自动开关灯时间。 按需照明: 结合传感器数据,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以及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亮度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场景模式: 可根据不同的时间和活动需求,设置和切换不同的照明场景。 故障诊断与报警: 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故障,立即发出报警,并提供故障信息,方便维护。 能源统计与分析: 记录和统计能源消耗数据,为能源管理和优化提供依据。 数据可视化: 将运行数据以图表等形式展示,方便用户直观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4.3 系统设计与实施 需求分析: 明确控制对象、控制要求、管理需求等。 网络规划: 根据项目规模和区域分布,选择合适的通信网络方案。 设备选型: 选择性能稳定、兼容性好、易于扩展的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单元。 软件开发与配置: 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配置和调试。 集成测试: 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集成测试,确保各部分协同工作正常。 第五部分:光污染防治 5.1 光污染的类型 眩光: 指视野中存在的不适宜的或干扰视线的亮源,影响视觉舒适度和能力。 过度照明: 指照明亮度超过实际需求,造成能源浪费和不必要的视觉干扰。 方向性不当的照明: 指光线照射方向不正确,造成光线浪费或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 光色的不当使用: 指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使用不恰当的光色,影响视觉效果或产生心理不适。 天空辉光: 指城市照明的光线向上散射,导致夜空亮度增加,影响天文观测和生态环境。 5.2 光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设计照度: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工程需求进行照度设计,避免过度照明。 选择合适的灯具: 选用具有良好配光性能的灯具,减少溢光和眩光。 控制灯具安装角度: 确保灯具的光线主要照射在需要照亮的区域,避免向上或向外散射。 使用遮光罩和导光罩: 对部分灯具加装遮光罩或导光罩,控制光线方向。 合理选用光源色温: 在景观照明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光色,避免使用过于刺眼或不适宜的光色。 设置限制性区域: 在天文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应设置严格的照明限制。 推广智能照明控制: 通过按需照明和调光,减少夜间不必要的照明。 加强日常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照明设施,及时调整灯具角度,更换损坏的灯具。 第六部分:运行与维护 6.1 运行管理 制定运行计划: 制定详细的照明运行计划,包括开关时间、调光策略、节假日模式等。 建立值班制度: 确保夜间有值班人员,及时处理突发故障。 能源监测与管理: 建立能源监测系统,定期分析能耗数据,制定节能措施。 运行记录: 建立详细的运行记录,包括开关时间、故障情况、维修记录等。 6.2 维护管理 定期巡检: 对照明设施进行定期巡检,检查灯具、灯杆、线路等是否有损坏、松动、锈蚀等。 清洁与保养: 定期清洁灯具,保持其良好的透光性。对灯杆、外露金属件进行除锈、防腐处理。 故障维修: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各类故障,保障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 设备更新换代: 随着技术的发展,适时对老旧、低效的照明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安全检查: 定期对电气系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接地、绝缘等符合要求。 第七部分:附则 7.1 术语解释 本《导则》中未明确定义的术语,可参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解释。 7.2 引用标准 本《导则》引用了以下国家和行业标准(仅为示例,实际应用中应引用最新版本): GB 50034-2011 《城市照明工程设计规范》 GB 7000.1-2007 《灯具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与试验》 GB/T 24819-2009 《道路照明节电技术要求》 GB 19510 系列《道路照明灯具》 DL/T 5217-2004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技术规程》 CJJ 45-2015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技术规程》 JGJ/T 230-2011 《城市景观照明技术标准》 7.3 贯穿性要求 技术经济分析: 在项目初期,应对不同照明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环境保护: 在整个设计、施工、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 安全培训: 对所有参与照明工程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7.4 法律法规符合性 城市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7.5 解释权 本《导则》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正版规范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简直是电力设计领域的一本“圣经”,虽然我拿到手的时间不长,但我已经把它翻得烂熟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极其清晰,从总则到具体的技术要求,层层递进,让人能够非常顺畅地理解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思路。我尤其欣赏它在标准更新上的严谨性,毕竟规范的更新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优化的设计效率。以前在做一些老旧厂房的电气改造时,总会因为参考的资料版本滞后而感到战战兢兢,但有了这本最新的规范在手,心里踏实多了。书中对不同类型建筑的负荷估算、设备选型以及安全保护措施的阐述,都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深度。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解决一个复杂车间的照明配电问题,对照书里的案例和条文反复研究,最终找到了一种既符合规范要求又兼顾经济性的解决方案。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那种设计哲学的深度,是那些零散的网络资料完全无法比拟的。对于初入行的工程师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对于资深的设计师而言,它更像是一本随时可以查阅的“疑难解答手册”,帮助我们规避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评分

坦白讲,我更愿意将这本规范视为一种“责任感的具象化”。每一次翻开它,我都能感受到编写者们对电力安全和运行可靠性的那种近乎固执的坚守。它里面对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描述,细致到了让人心惊的地步——从工作间的照度要求,到安全距离的划定,无不透露着“宁可过分,不可不足”的设计理念。我记得,在设计一个包含频繁启停电机的车间时,我曾对短时过载能力的标准感到困惑,查阅后发现规范对动态冲击的考虑是多么周全。这本书的排版虽然传统,但索引系统做得相当不错,通过目录和章节间的交叉引用,可以快速定位到相关条款,大大节省了查阅时间。总而言之,它是一部严肃的工具书,它不媚俗,不追求花哨,它只专注于提供最可靠、最权威的工程设计指导,是每一个电力从业者必须拥有并时常翻阅的案头宝典。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施工现场打交道的人来说,一本好的规范就是我们和设计院之间的“通用语言”。这本《正版规范GB50054-2011》的优势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复杂的理论推导,而是直接给出了“如果遇到A情况,应采取B措施”的明确指导。比如,关于电缆桥架的敷设、母线的载流能力校核,书里提供的表格和简化计算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现场核对和施工放样的效率。我曾经在现场遇到过因为预留空间不足而导致的桥架路径变更,我迅速查阅了规范中关于水平和垂直敷设的最小弯曲半径和支撑间距,成功说服了工长按规范要求进行调整,避免了后期因隐蔽工程不合格而返工的麻烦。这本书的“正版”标识也让人格外放心,意味着我们引用的数据是经过官方权威认证的,这在进行项目竣工验收时,是决定性的砝码。它就像是工地上的“宪法”,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也因此保证了工程质量的底线。

评分

说实话,第一次翻开这本规范时,我差点被它详尽的图表和密集的文字给“劝退”。这绝对不是那种可以轻松阅读的小说,它要求你带着高度的专注力去啃。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深入一层,都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但过程必然是艰辛的。它对不同电压等级、不同使用环境下的绝缘要求、短路电流计算以及接地系统的具体做法,都有近乎苛刻的描述。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防火和防雷章节,那种对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极端重视,体现了国家标准的严肃性。记得有一次设计一个数据中心项目,对电源冗余和应急切换的要求极高,我反复比对了规范中关于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ATSE)的安装和调试要求,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一言九鼎”,一旦采纳了其中的某项技术参数,它就成了后续施工和验收的最终依据,容不得半点马虎。虽然阅读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一定的预备知识储备,但一旦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你就会发现自己看待和处理低压配电问题的视角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更偏向于一种体系化的冲击。它不是零散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套严密且自洽的低压配电设计方法论的完整呈现。它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是“系统性思维”。在设计一个配电房时,你不能只盯着配电柜本身,这本书会引导你同时考虑进线口的负荷分配、变压器的散热环境、控制回路的可靠性以及后期的维护便利性。那些关于电压降的计算公式,看起来枯燥乏味,但当你真正理解了它如何影响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对精密仪器和电子负载的敏感性时,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规范要如此严格地限制它。我曾经参与过一个老旧小区的低压电网升级改造,面对的是一个历史遗留的“大杂烩”系统,通过逐条对照GB50054-2011的各项要求,我们得以系统性地找出所有不合规之处,并制定了分步改造计划。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它给你提供了一把尺子,让你能够客观、量化地评价任何一个低压配电系统的优劣。

评分

okokokokokok

评分

送货上门方便!

评分

帮朋友买的物美价廉送货快

评分

不错的,很详细

评分

很好,很有帮助,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

很好,很有帮助,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

不错的,很详细

评分

很好,很有帮助,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

正版书,努力看,喜欢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