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国富论-(上.下卷)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4-06-01 |
| 作者:斯密 | 译者:郭大力 | 开本: 16开 |
| 定价: 128.00 | 页数:0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00094252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经济学入门必读
西方经济学开山之作
亚当·斯密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初版于1776年,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该书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综合在一起,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该书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一经发表马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制定政策时仍以该书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无论是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阅读的快感。
《国富论(套装上下卷 专业全译本)》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本书对英国资本主义、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促进作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一次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几百年来,“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被无数次的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国富论》的全译本。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举世公认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同时他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郭大力,(1905-1976),知名经济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教于厦门大学和中央马列学院。译有《资本论》、《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剩余价学说史》等。
王亚南,(1901-1969),知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任教于厦门大学。茶余饭后有《资本论》、《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著有《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地地经济封建制度论纲》等。
上卷
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59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节 起因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均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这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顺便谈谈前四世纪银价的变动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金银价值比例的变动
怀疑银价仍在继续跌落的根据
社会进步对三种原生产物的不同影响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关于银价变动的结论
改良的进展对于制造品真实价格的影响
本章的结论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序论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下卷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第一节 即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顺便谈谈储金银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储金银行
第二节 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顺便谈谈谷物贸易及谷物条例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一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路的发现,对于欧洲有什么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一节 论国防费
第二节 论司法经费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第一项 论便利社会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
便利一般商业的
便利特殊商业的
第二项 论青年教育设施的费用
第三项 论各种年龄人民的教育经费
第四节 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本章的结论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节 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一项 地租税即加在土地地租上的赋税
不与地租成比例而与土地生产物成比例的赋税
房租税
第二项 利润税即加在资本收入上的赋税
特定营业利润税
第一项和第二项的附录 加在土地、房屋、资财上的资本价值的税
第三项 劳动工资税
第四项 原打算无区别地加在各种收入上的税
人头税
消费品税
第三章 论公债
……
这部《国富论》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宝藏。初读时,我被亚当·斯密那严谨的逻辑和宏大的叙事深深吸引。他不仅仅是讲述一个经济学理论,更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他对分工的细致观察,从一个制针厂的例子中揭示出劳动生产率的巨大飞跃,让我对“效率”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将个体微观行为与宏观经济运行巧妙连接的能力,至今仍让我惊叹不已。他笔下的“看不见的手”,并非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通过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所产生的自发秩序,这种洞察力是如此超前,以至于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仍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着这个基本原则。书中的经济学概念,虽然是几个世纪前提出的,但其精髓依然适用。他对于国家财富的理解,超越了简单的金银积累,而是聚焦于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无疑是对重商主义的有力挑战。读这本书,感觉就像与一位智慧的老者进行深度对话,他引导我去看待经济现象的本质,去理解市场运行的深层逻辑,而不是被表面的繁荣或衰退所迷惑。那种对社会经济运作机制的深刻洞察,让我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某些政策会产生预期的效果,而另一些则不然。
评分《国富论》给我带来的启示,远远超出了我对经济学知识的期待。与其说它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运行规则的百科全书。亚当·斯密对于人类行为的洞察,特别是“自利”这一点,被他描绘得如此真实和普遍。他并没有回避人性中趋利避害的一面,而是将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对人性的理解,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决策和行为。书中对资本积累、劳动报酬、地租等经济要素的分析,每一项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对于不同生产方式的比较,对于农业、工业、商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的论述,都展现了他对经济体系整体运行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赏他在讨论国家政策时所表现出的审慎和平衡。他并非一个极端自由放任的倡导者,而是承认在某些情况下,政府的适度干预是必要的。这种不偏不倚的论述风格,让我能够更客观地看待经济问题,而不是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每次阅读,都仿佛在进行一次思维的“洗礼”,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宏观、更理性的视角去审视经济现象,去理解社会发展的脉络。
评分《国富论》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经济学“本质”的回归。在很多现代的经济学模型变得越来越抽象和复杂时,斯密以一种极其朴素和贴近生活的方式,探讨了财富的创造和分配。他对“商品”本身的价值来源的分析,以及对“劳动”的绝对重视,至今仍是理解经济活动的基础。书中对“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的论述,以及资本积累如何驱动经济增长,为我理解经济发展的动力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我特别喜欢他对“工资”和“利润”的讨论,这些都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经济概念。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固定不变的数字,而是探讨了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如劳动生产率、供求关系等。书中关于“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虽然篇幅不算最详尽,但他对政府职能的谨慎界定,以及对经济自由的强调,构成了他思想体系的核心。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对经济学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对那些构成我们社会经济运转基石的原理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如此扎实,以至于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评分这部《国富论》,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关于“秩序”的哲学著作。亚当·斯密通过对市场的细致观察,揭示了隐藏在个体行为背后的自发秩序。这种秩序并非由某个中心机构强制执行,而是通过无数个体的理性选择和互动所形成的。他对“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的区分,以及价格如何引导资源配置,让我对市场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对于劳动分工的论述,不仅仅是关于效率的提升,更是关于人类合作的演进。从个体劳动到社会分工,再到全球贸易,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斯密将其清晰地展现出来。书中关于地租的讨论,让我明白了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价值如何被市场所决定。他对于不同经济利益集团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社会内部存在的各种张力。读这本书,就像在学习如何“看清”这个世界,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找到那条隐形的脉络。他对于自由贸易的推崇,以及对保护主义的批判,也为我理解当今国际贸易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
评分当我再次拿起《国富论》,这次的感受截然不同。如果说第一次是惊叹于作者的宏大构思和理论深度,那么这一次,我更多地被书中描绘的生动细节所打动。亚当·斯密在阐述概念时,总是辅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生动案例,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他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贸易状况的描述,以及对殖民政策的分析,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他对于货币的演变,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的出现,都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让我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货币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劳动”这一要素的重视,将人类的智慧和勤劳提升到了国家财富的源泉的高度,这在当时是极具颠覆性的。书中关于政府干预的论述,虽然篇幅不算最大,但其关于政府职能的界定,强调政府应致力于国防、司法和公共工程,却又反对过度的干预,这种平衡的观点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开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识别出有价值的信息,就像当年斯密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提炼出核心原理一样。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经济,更是关于如何理性地观察和分析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