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戴本孝——中国名画家全集
定价:58.00元
作者:戴本孝 绘,许宏泉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4-01
ISBN:9787543446069
字数:
页码:27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戴本孝(1621-1693),清代画家,字务旃,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性喜交游,与画家、诗人渐江、龚贤、石涛等友善。善画山水,创作上主张学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成法,强调要“以天地为真本”和“我用我法”。所作多为卷册小景,风格学元代倪瓒、王蒙、黄公望等而自出新意。善用干笔焦墨,构图疏秀,意境清远枯淡,内容多借山水抒发自己荒僻幽寂的心境和对社会变迁的沧桑之感。画史将其列入清初新安派。亦工书法及诗,著有《前生诗稿》、《余生诗稿》等。
对这位明末清初经历了战乱、亡国,历尽沧桑的艺术家进行生平、游历、交往、遗民与遗民心态、艺术思想与画风之衍变等诸方面的介绍,对其诗歌及其影响评述。另有年表简编,并附有主要传世作品目录。
目录
一、生平概述
籍贯
家族与环境
关于笔名
卒年考证
二、游历与交往
小三吾诗会:迈出交游的步
黄山之行:艺术生涯的里程碑
馀生之旅:走向生命的辉煌
三、遗民与遗民心态
亡国之痛与沧桑之感
劫后馀生之困顿
隐逸情怀
遗民之意义
四、艺术思想与画风之衍变
独特的审美观
的画风
五、诗歌评述
概述
影响与评价
关于《馀生诗稿》兼说“戴氏文字狱”
六、年表简编
附:主要传世作品目录
作者介绍
戴本孝(1621-1693),清代画家,字务旃,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性喜交游,与画家、诗人渐江、龚贤、石涛等友善。善画山水,创作上主张学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成法,强调要“以天地为真本”和“我用我法”。所作多为卷册小景,
不得不说,这本《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在视觉呈现上做得相当到位。当我第一眼看到书中的画作时,就被那种独特的笔墨韵味所吸引。戴本孝的画,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沉静的力量,一种饱含内秀的雄浑。他的山水,不像某些画家那样追求奇崛险峻,而是更注重那种温润、厚重的感觉,仿佛是经过时光的打磨,沉淀下来的精华。 书中所收录的画作,我尤其偏爱那些描绘雨后山峦的景致。那些被雨水洗涤过的山石,显露出更加浓郁的墨色,一种湿漉漉的质感扑面而来。而他笔下的云雾,更是巧妙地将这些山峦笼罩其中,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富有诗意的意境。我仿佛能够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听到雨滴敲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戴本孝在处理山石的肌理上,运用了多种皴法,但又不会给人一种生硬、刻意的感觉。他的皴法,与他整体的墨色运用融为一体,使得山石的体积感和质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看那画面中的岩石,有的如同被斧劈刀削,显得坚硬无比;有的则像是被岁月侵蚀,呈现出一种古朴的沧桑感。这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让每一座山都拥有了独特的生命。 再者,他对树木的描绘也极具特色。他笔下的树,无论是挺拔的松柏,还是婆娑的杂木,都显得生机勃勃。他常常用浓墨点染出树叶,又用淡墨勾勒出枝干,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树木在画面中脱颖而出,成为点睛之笔。我尤其喜欢他画中的枯树,虽然没有绿叶的繁茂,却展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风雨中依然挺立。 这本书让我对戴本孝的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并不是一位哗众取宠的画家,他的艺术追求更倾向于内敛和沉思。他的作品,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哲学思考。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发现新的细节,获得新的感悟。 我常常会找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茶,独自一人翻看这本书。在那些山水画中,我仿佛能找到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与自然对话的宁静。戴本孝的艺术,就像一位老友,在默默地陪伴着我,给予我力量和启迪。
评分《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艺术感受是“沉稳”。戴本孝的山水画,不像一些画家那样追求奇幻或瑰丽,而是以一种沉稳的姿态,展现出山水的本来面貌。 我特别欣赏他笔下的山石。这些山石,通过画家层层叠叠的皴擦,显得异常坚实而富有质感。他对于墨色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浓淡干湿,变化万千,使得山石的肌理和体积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仿佛能触摸到画中石头的粗糙,感受到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那种沉静。 在他笔下的云雾,也处理得极为巧妙。这些云雾,并非是简单的留白,而是通过细腻的墨色晕染,呈现出一种缥缈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它们时而缠绕在山腰,时而又笼罩着山顶,为画面增添了神秘感和层次感。我仿佛能感受到空气的湿润,以及云雾在山间穿梭时的那种安详。 戴本孝的画作,还常常展现出一种“朴素”的气质。他的山水,仿佛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体悟。我从中看到了画家内心的那份宁静与平和,看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描绘田园风光的画作。在那些画面中,虽然没有壮丽的山峦,但画家通过对农舍、小桥、流水、人家的刻画,却能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意境。这种“平淡中见真味”的艺术表现,让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戴本孝作为一位艺术家的内在修为和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值得反复品味,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发。我将这本书视为一部艺术的心经,从中学习如何去体会和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淡泊与宁静。
评分初次接触《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就被其精美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所吸引。翻开书页,一幅幅苍劲有力的山水画作跃然纸上,让我不禁沉浸其中。戴本孝的画,给我的第一感受是“浑厚”。他的笔墨,不像一些画家那样追求飘逸轻灵,而是充满了力量感和沉甸甸的质感。 我尤其偏爱他笔下的山石。这些山石,通过画家层层叠叠的皴擦,显得异常坚实而富有体积感。他对于墨色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浓淡干湿,变化万千,使得山石的肌理和质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仿佛能触摸到画中石头的粗糙,感受到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痕迹。 在他笔下的云雾,也处理得极为巧妙。这些云雾,并非是简单的留白,而是通过细腻的墨色晕染,呈现出一种缥缈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它们时而缠绕在山腰,时而又笼罩着山顶,为画面增添了神秘感和层次感。我仿佛能感受到空气的湿润,以及云雾在山间穿梭时的那种轻柔。 戴本孝的画作,还常常展现出一种“苍劲”的气质。他的山水,仿佛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体悟。我从中看到了画家内心的那份坚韧与不屈,看到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描绘悬崖峭壁的画作。在那些画面中,虽然没有飞鸟走兽的点缀,但画家通过对山峦起伏、岩石纹理的刻画,却能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这种“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让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戴本孝作为一位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和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值得反复品味,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发。我将这本书视为一部艺术的教科书,从中学习如何去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厚底蕴。
评分《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艺术体验。戴本孝的山水画,给我的感觉是一种“静谧”的力量。他的画面,往往没有喧嚣的色彩,也没有过度的渲染,而是通过精炼的笔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我尤其着迷于他对山峦的描绘。那些山石,通过画家层层叠叠的皴擦,显得异常厚重而富有质感。他对于墨色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浓淡干湿,变化无穷,使得山石的肌理和体积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仿佛能听到画中石头的回响,感受到它们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那份坚实。 在他笔下的云雾,也处理得极为巧妙。这些云雾,并非是简单的留白,而是通过细腻的墨色晕染,呈现出一种缥缈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它们时而缠绕在山腰,时而又笼罩着山顶,为画面增添了神秘感和层次感。我仿佛能感受到空气的湿润,以及云雾在山间穿梭时的那种轻柔。 戴本孝的画作,还常常展现出一种“孤高”的气质。他的山水,仿佛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体悟。我从中看到了画家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看到了他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 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描绘隐居山林场景的画作。在那些画面中,虽然没有人物的喧闹,但画家通过对山峦、树木、流水的刻画,却能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这种“境由心生”的艺术表现,让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戴本孝作为一位艺术家的独立思考和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值得反复品味,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发。我将这本书视为一本艺术的指南,从中学习如何去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
评分《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震撼的艺术体验。戴本孝的山水画,给我的感觉是一种“雄浑”的力量。他的画面,往往充满了磅礴的气势,仿佛能将观者带入一个壮丽的山河世界。 我尤其着迷于他对山峦的描绘。那些山峦,通过画家层层叠叠的皴擦,显得异常厚重而富有力量感。他对于墨色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浓淡干湿,变化万千,使得山石的肌理和体积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仿佛能听到画中石头的轰鸣,感受到它们在天地间展现出的那种磅礴气势。 在他笔下的云雾,也处理得极为巧妙。这些云雾,并非是简单的留白,而是通过细腻的墨色晕染,呈现出一种翻涌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它们时而笼罩着山顶,时而又弥漫在山谷,为画面增添了神秘感和空间感。我仿佛能感受到空气的涌动,以及云雾在山间奔腾时的那种力量。 戴本孝的画作,还常常展现出一种“壮阔”的气质。他的山水,仿佛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体悟。我从中看到了画家内心的那份豪迈与激昂,看到了他对自然伟力的赞颂。 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描绘黄山景色的画作。在那些画面中,虽然没有刻意的渲染,但画家通过对山峦起伏、云海翻腾的刻画,却能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意境。这种“意境深远”的艺术表现,让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戴本孝作为一位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值得反复品味,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发。我将这本书视为一部艺术的壮游,从中学习如何去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宏大气魄。
评分初次拿到《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打开书页,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经过精心挑选、清晰呈现的画作。戴本孝的山水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沉厚”。他的笔墨,不像一些画家那样追求飘逸灵动,而是充满了力量感和扎实感。 我尤其注意到他对于山石的处理。那些山峦,并非是简单的轮廓勾勒,而是通过层层叠叠的皴擦,展现出岩石的体积和纹理。这些皴法,既有严谨的法度,又不失自然的生趣,仿佛是真的将一座座山刻画在纸上。我能感受到画中石头的粗粝,仿佛能用手触摸到它们坚硬的表面。 在他笔下的云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云雾,并非是简单的留白,而是通过墨色的晕染和点染,营造出一种流动而又缥缈的氛围。它们时而缠绕在山腰,时而又笼罩着山顶,为画面增添了神秘感和空间感。我仿佛能感受到云雾的湿润,以及它们在山间穿梭时的轻柔。 戴本孝画中的树木,也是我欣赏的重点。他笔下的松柏,古朴而又遒劲,仿佛经历了无数年的风霜雨雪,依然挺立在山崖之上。这些树木,不仅是画面的点缀,更是他情感的寄托,它们象征着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的品格。我能从中看到一种生命的顽强。 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冬日山景的画作。在那些画面中,山峦被白雪覆盖,呈现出一种肃穆而又宁静的美。尽管缺少了夏日的繁茂和秋日的色彩,但那种纯粹的黑白灰,却更能展现出山石的本真面貌,以及画家对自然的深切体悟。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戴本孝在艺术上的执着和追求。他的画作,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他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我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独特魅力,以及画家内心的那份深沉。
评分翻开《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扉页上那幅气势磅礴的《黄山图》。这幅画作,与其说是对黄山景色的写实,不如说是画家内心对黄山精神的解读。画中山峰巍峨,直插云霄,有一种不屈不挠、傲视一切的挺拔之感。而画家笔下的云海,更是翻涌澎湃,将那些连绵的山峦若隐若现地包裹其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壮丽的氛围。 我仔细端详着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那些嶙峋的山石,通过画家独到的皴法,仿佛拥有了真实的质感,粗糙、坚硬,却又在墨色的晕染下显露出温润的光泽。山间的古松,遒劲而又盘曲,它们紧紧依附着岩石,根深蒂固,仿佛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洗礼,却依然傲然挺立。这些细节的处理,无不体现了画家对自然造物的深刻观察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戴本孝的画作,最让我着迷的是他对于“气韵”的把握。他的画面,并非简单堆砌笔墨,而是充满了流动的生命气息。你看那山间的溪流,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能感受到它潺潺的流水声,仿佛能看到水珠飞溅,听到水石碰撞的清脆声响。这种“以形写神”的艺术手法,让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听觉、触觉的延伸。 再看画中的人物,虽然渺小,却能感受到他们融入自然的和谐。那些隐居的士人,或是在松下抚琴,或是在溪边垂钓,他们的身影与壮丽的山水融为一体,不争不抢,自然而然。这似乎也暗示着画家内心的一种理想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这本书中的画作,涵盖了戴本孝创作的各个时期,我从中看到了他艺术风格的演变和成熟。从早期的较为细腻的表现,到后期更加奔放、写意的笔墨,都展现了他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尤其是一些大幅的山水长卷,更是将他的艺术才华发挥到了极致,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仿佛踏上了一段壮游。 读这本书,不仅仅是欣赏画作,更是在品味一种人生哲学。戴本孝的山水画,不仅仅是描绘风景,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他用笔墨在纸上构建了一个精神家园,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我从中汲取了力量,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博大精深。
评分《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厚重”。这种厚重感,首先体现在书的装帧和纸质上,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质感。而翻开书页,看到一幅幅画作,这种厚重感便更是从画作本身扑面而来。戴本孝的山水画,并没有刻意追求奇诡险峻,也没有流于程式化的描摹,而是充满了沉静的力量。 我特别喜欢他笔下的山峦。那些山石,经过画家层层叠叠的皴擦,显得异常坚实而富有体积感。他对于墨色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浓淡干湿,变化万千,使得山石的肌理和质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仿佛能触摸到画中石头的粗糙,感受到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痕迹。 在他画中,云雾的处理也别具匠心。这些云雾,并非是简单的留白,而是通过细腻的墨色晕染,呈现出一种缥缈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状态。它们时而缠绕在山腰,时而又笼罩着山顶,为画面增添了神秘感和层次感。我仿佛能感受到空气的湿润,以及云雾在山间穿梭时的那种轻柔。 戴本孝的画作,也常常展现出一种“逸气”。这种逸气,并非是刻意追求的飘逸,而是在沉厚之中透露出的那种超然物外的精神。他的山水,仿佛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射,是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我从中看到了画家内心的那份宁静与从容。 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描绘秋季山景的画作。在那些画面中,虽然没有鲜艳的色彩,但画家通过对落叶、枯枝的处理,以及对山峦肌理的刻画,却能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这种“境由心生”的艺术表现,让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戴本孝作为一位艺术家的严谨和深邃。他的作品,值得反复品味,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发。我将这本书视为一座艺术宝库,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评分初次接触戴本孝的画作,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那天我正漫无目的地在书店里闲逛,目光被一幅极具感染力的山水画所吸引。画中,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松涛的回响。这正是戴本孝的《黄山图卷》中的一景,让我立刻驻足。我虽然对中国画有所了解,但对戴本孝这个名字却有些陌生,便顺手翻开了这本《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 书的装帧典雅,纸质优良,印刷更是精美绝伦,每一幅画作都力求还原原作的细节和意境。当我逐页翻阅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戴本孝的山水画,不同于以往我所见的那些程式化的、概念化的描绘。他的笔墨,遒劲而又灵动,无论是勾勒山石的轮廓,还是皴擦出岩石的肌理,都充满了生命力。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对墨色的运用,浓淡干湿,变化万千,层次分明,使得画面既有厚重感,又不失通透感。 我特别被他画中的“云”所吸引。他的云,并非简单的白描,而是用层层叠叠的墨点和湿润的笔触晕染而成,仿佛真的有云气在山峦间涌动、升腾。这种表现手法,赋予了画面一种动感和神秘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画中的树木,也各具姿态,或挺拔孤傲,或盘根错节,点缀在山石之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情趣。 他的画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一种哲思的体现。在那些雄浑壮丽的山水中,我似乎看到了画家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看到了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他的作品,没有刻意追求奇诡险峻,也没有一味地模仿前人,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既有古人的渊源,又有自己的创新,是经过长期锤炼、沉淀而形成的。 我尤其喜欢他的一些小幅作品,虽然尺幅不大,但意境深远,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山水画。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体现了画家高超的驾驭笔墨的能力。在这些小品中,他常常寄情于山水,将自己的情怀融入笔端,使得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画家内心的淡淡忧伤或勃勃生机。 读罢此书,我对戴本孝这位画家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追求的思想者。他的作品,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我庆幸自己能够通过这本书,与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