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深具影响力的精神导师希阿荣博堪布,在全世界拥有上百万读者,启发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 这是作者继畅销书《次第花开》之后的又一力作。
◆ 内容涉及众多的人生疑问和生活烦恼,让你豁然开朗,重新找回生命的价值。
◆苏岑、张嘉译、陈坤、李修平、马未都、樊登等影视、文化名人联袂推荐!
这是一部让你重新提炼生命价值的伟大著作。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之后,只有拥有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能得到安乐。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因而要珍惜与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而我们要如何演好自己的戏,又不妨碍他人演戏? 在《生命这出戏》中涉及众多的人生问题和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希阿荣博上师开阔又致密地引导我们每个人如何锤炼一颗心去离苦得乐,随缘自在,发现自由。我们将由这股潜移默化的力量指引,挣开痛苦与欲望的汪洋去发现内心的善良与慈悲,我们也将变得惜缘、坚定、平静和富有智慧,从容把握和过好当下的人生。
序言
**章 生命这出戏
1.同样的因缘无法重现
2.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容易感受到安乐
3.苦,源自烦恼和业
4.世间万物万象,皆相依相待而存在
5.缘起,在*深刻的层面上是指万法以妄心而起现
6.空性见与持戒
7.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8.慈悲,是安乐之源,也是智慧所在
第二章 生命的平等
1.平等:众生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2.戒杀:人不是非要靠杀害其他众生才能活下去
3.放生:哪怕只能救护一个生命,也是有意义的
4.普贤:尽己所能去帮助一切众生
第三章 生命的依怙
1.皈依的基础: 只要对三宝有信心就可以皈依
2.皈依的对境: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皈依的发心:自利利他
4.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5.皈依佛宝:圆满的智慧、慈悲的力量
6.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7.皈依僧宝:皈依僧团, 不是单独皈依某个僧人
第四章 同生极乐国
1.有世界名曰极乐
2.明观福田:念佛念净土
3.积资净障:积累资粮、清净业障
4.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5.发清净愿:愿生彼国、花开见佛
6.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7.有信有愿
8.显密共同的法门
第五章 生命可以改写
1.业的相续:轮回由业而生
2.如意宝珠:金刚萨卅修法中较为简略的一种
3.皈依和发心:外依止力与内依止力
4.观想和祈祷:如何观想金刚萨卅圣尊?
5.行动对治:我们不能同时既向左又向右
6.回向:使善根永不枯竭
7.百字明: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
第六章 微言博义——堪布个人微博选编
1.只要内心还有贪嗔痴,苦就无所不在
2.当内心没有太多烦恼
3.失去亲人不是你的错
4.无常不是消极的
5.因为执着,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6.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
7.都是父母百般疼爱养大的孩子
8.对人对事对生活都要有耐心
9.把养家糊口的工作也看成是自己积累福德的途径
10.遇到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一亩田:慈悲心的力量
11.施者比受者有福
12.莫把全副身心都用在经营生计上了
13.守住内心的善良
14.我们没有辜负这一场母子的缘分
15.应该像对待现在的母亲一样对待众生
16.每个人都或远或近是另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17.把学佛看成是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
18.每一朵花都包含着整个春天
19.逢苦不忧
20.“搔痒令人快乐,摆脱瘙痒*快乐; 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快乐。”
21.佛门有教无类,有求必应
22.学佛是要真做工夫的
23.逐渐发现自由的真正含义
这套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的线性叙事那样死板。我发现它更像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不同的章节之间看似独立,但当你读到后面时,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精神层面的呼应和回响。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控制读者的情绪曲线,在探讨了生命的困境和无常之后,总会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充满希望的转折点,或是描绘出一种超越痛苦的豁达。我尤其喜欢它处理“痛苦”的方式——它不试图消除痛苦,而是教导我们如何与痛苦共舞。书中有一段关于“接受残缺”的论述,对比了我之前读过的许多心灵鸡汤,后者的口号式鼓励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这里的文字提供的是一种更具韧性的、扎根于现实的勇气,它承认了生活的不完美,并从中提炼出一种坚韧的美感。这种对复杂人性的诚实面对,让我感到作者是真正理解“人”的局限性,从而给予的抚慰才显得如此真实可靠。
评分与其他探讨生命意义的著作相比,这套书最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体验的完美融合。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背后所承载的、那种穿越历史和地域的文化积淀,但这并非是炫技,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为他的思考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他所引用的典故或哲理,绝非为了点缀篇幅,而是作为支撑论点的关键支柱,使得整部作品的逻辑链条坚不可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如此深厚的学识,用一种近乎民间故事的朴实口吻表达出来,使得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真理变得可以触摸。这种雅俗共赏的平衡把握,着实令人赞叹。读完后,我不仅在精神上有所触动,更是在知识层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滋养,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框架都被拓宽和加固了。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并且每次都能从中发现新亮点的作品,是近些年来我所读过的,最能带来精神富足感的书籍之一。
评分这本《生命这出戏/扎西持林丛书》拿到手上,光是书名就带着一股子沉甸甸的禅意,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论著,毕竟“生命这出戏”听起来就够宏大了,但翻开之后才发现,作者的笔触异常的细腻和亲切。他不是高高在上地布道,更像是坐在你对面,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娓娓道来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明明触手可及,却常常忽略的瞬间。书里穿插着许多小故事,那些场景描绘得极其生动,仿佛我正站在那个下着小雪的清晨,看着主角如何与周遭的环境达成和解。特别是关于“放下”的那一章节,作者没有用那些陈词滥调,而是通过一个关于丢失钥匙的轶事,阐释了执念的重量。那种感觉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水到渠成的情感共鸣,让你在读完之后,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思自己最近是不是也为了不值得的事情紧紧抓着不放。这种叙事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将宏大的主题包裹在最微小的日常细节里,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我审视,而不是被强迫接受某种观点。我对这种将哲思融于生活叙事的文学作品总是抱有好感,因为它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感受来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安顿感”。在这个信息爆炸、焦虑弥漫的时代,我们的大脑似乎总是在高速运转,不断地被新的刺激所裹挟,很少有时间进行深度的内在整合。《生命这出戏》就像是一个安静的港湾,它拉慢了时间的流速。它不是那种需要你绞尽脑汁去破解的谜题,而是像一次深呼吸,每一次呼吸都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我发现,在阅读这本书的间隙,我开始更留心地听身边的声音,更仔细地观察光影的变化。这种回归当下的能力,正是这本书潜移默化赋予读者的礼物。它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告诉你如何活得更好,而是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内观工具”,引导你去建立自己与世界、与自我之间更健康、更持久的连接。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那些被忙碌掩盖的真实渴求。
评分初读这套丛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语言上的张力。我一向对那些辞藻堆砌、故作高深的文字感到不耐烦,但这里的文字,就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璞玉,每一句都恰到好处,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节奏感。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意象的选取,他总能用一些看似平常的自然景物,来承载复杂的人类情感。比如描述“孤独”时,他没有直接写“我很寂寞”,而是用了一段对“月光下苔藓的纹理”的细致描摹,那种静谧中透出的生命力与疏离感,比任何直接的表达都更具穿透力。读到一些段落,我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遣词造句,感叹语言竟然可以被驾驭得如此精准和美妙。这本书的排版和用纸也相当考究,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本身也是一种阅读体验的提升。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读完即忘,而是那种需要慢下来,去品味、去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深意的作品。这不光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场与文字的深度对话,让人对文字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