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深具影響力的精神導師希阿榮博堪布,在全世界擁有上百萬讀者,啓發瞭他們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態度。
◆ 這是作者繼暢銷書《次第花開》之後的又一力作。
◆ 內容涉及眾多的人生疑問和生活煩惱,讓你豁然開朗,重新找迴生命的價值。
◆蘇岑、張嘉譯、陳坤、李修平、馬未都、樊登等影視、文化名人聯袂推薦!
這是一部讓你重新提煉生命價值的偉大著作。人生沒有假設,當下即是全部。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之後,隻有擁有一顆受過訓練的心,纔能得到安樂。生命這齣戲,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因而要珍惜與他人、與其他生命之間的種種緣起。而我們要如何演好自己的戲,又不妨礙他人演戲? 在《生命這齣戲》中涉及眾多的人生問題和生活中的尋常事物,希阿榮博上師開闊又緻密地引導我們每個人如何錘煉一顆心去離苦得樂,隨緣自在,發現自由。我們將由這股潛移默化的力量指引,掙開痛苦與欲望的汪洋去發現內心的善良與慈悲,我們也將變得惜緣、堅定、平靜和富有智慧,從容把握和過好當下的人生。
序言
**章 生命這齣戲
1.同樣的因緣無法重現
2.一顆受過訓練的心,纔*容易感受到安樂
3.苦,源自煩惱和業
4.世間萬物萬象,皆相依相待而存在
5.緣起,在*深刻的層麵上是指萬法以妄心而起現
6.空性見與持戒
7.修行,是改變態度和行為
8.慈悲,是安樂之源,也是智慧所在
第二章 生命的平等
1.平等:眾生平等,纔是真正的平等
2.戒殺:人不是非要靠殺害其他眾生纔能活下去
3.放生:哪怕隻能救護一個生命,也是有意義的
4.普賢:盡己所能去幫助一切眾生
第三章 生命的依怙
1.皈依的基礎: 隻要對三寶有信心就可以皈依
2.皈依的對境:迷時師度,悟瞭自度
3.皈依的發心:自利利他
4.皈依的方式:誓言與修行
5.皈依佛寶:圓滿的智慧、慈悲的力量
6.皈依法寶:三藏與三學
7.皈依僧寶:皈依僧團, 不是單獨皈依某個僧人
第四章 同生極樂國
1.有世界名曰極樂
2.明觀福田:念佛念淨土
3.積資淨障:積纍資糧、清淨業障
4.發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眾生
5.發清淨願:願生彼國、花開見佛
6.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7.有信有願
8.顯密共同的法門
第五章 生命可以改寫
1.業的相續:輪迴由業而生
2.如意寶珠:金剛薩卅修法中較為簡略的一種
3.皈依和發心:外依止力與內依止力
4.觀想和祈禱:如何觀想金剛薩卅聖尊?
5.行動對治:我們不能同時既嚮左又嚮右
6.迴嚮:使善根永不枯竭
7.百字明:一切善逝的智慧精華
第六章 微言博義——堪布個人微博選編
1.隻要內心還有貪嗔癡,苦就無所不在
2.當內心沒有太多煩惱
3.失去親人不是你的錯
4.無常不是消極的
5.因為執著,失去顯得格外痛苦
6.與其為結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謹慎用心地取捨善惡
7.都是父母百般疼愛養大的孩子
8.對人對事對生活都要有耐心
9.把養傢糊口的工作也看成是自己積纍福德的途徑
10.遇到的每個人都可以是你的一畝田:慈悲心的力量
11.施者比受者有福
12.莫把全副身心都用在經營生計上瞭
13.守住內心的善良
14.我們沒有辜負這一場母子的緣分
15.應該像對待現在的母親一樣對待眾生
16.每個人都或遠或近是另一個人生命的一部分
17.把學佛看成是嚮健康生活方式的轉變
18.每一朵花都包含著整個春天
19.逢苦不憂
20.“搔癢令人快樂,擺脫瘙癢*快樂; 滿足欲求令人快樂,擺脫欲求*快樂。”
21.佛門有教無類,有求必應
22.學佛是要真做工夫的
23.逐漸發現自由的真正含義
與其他探討生命意義的著作相比,這套書最獨特之處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個人體驗的完美融閤。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背後所承載的、那種穿越曆史和地域的文化積澱,但這並非是炫技,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齣來,為他的思考提供瞭堅實的基石。他所引用的典故或哲理,絕非為瞭點綴篇幅,而是作為支撐論點的關鍵支柱,使得整部作品的邏輯鏈條堅不可摧。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將如此深厚的學識,用一種近乎民間故事的樸實口吻錶達齣來,使得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真理變得可以觸摸。這種雅俗共賞的平衡把握,著實令人贊嘆。讀完後,我不僅在精神上有所觸動,更是在知識層麵也得到瞭極大的滋養,感覺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框架都被拓寬和加固瞭。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並且每次都能從中發現新亮點的作品,是近些年來我所讀過的,最能帶來精神富足感的書籍之一。
評分這套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傳統的綫性敘事那樣死闆。我發現它更像是一個多維度的空間,不同的章節之間看似獨立,但當你讀到後麵時,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精神層麵的呼應和迴響。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控製讀者的情緒麯綫,在探討瞭生命的睏境和無常之後,總會在不經意間拋齣一個充滿希望的轉摺點,或是描繪齣一種超越痛苦的豁達。我尤其喜歡它處理“痛苦”的方式——它不試圖消除痛苦,而是教導我們如何與痛苦共舞。書中有一段關於“接受殘缺”的論述,對比瞭我之前讀過的許多心靈雞湯,後者的口號式鼓勵顯得多麼蒼白無力。這裏的文字提供的是一種更具韌性的、紮根於現實的勇氣,它承認瞭生活的不完美,並從中提煉齣一種堅韌的美感。這種對復雜人性的誠實麵對,讓我感到作者是真正理解“人”的局限性,從而給予的撫慰纔顯得如此真實可靠。
評分從整體的閱讀感受來看,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安頓感”。在這個信息爆炸、焦慮彌漫的時代,我們的大腦似乎總是在高速運轉,不斷地被新的刺激所裹挾,很少有時間進行深度的內在整閤。《生命這齣戲》就像是一個安靜的港灣,它拉慢瞭時間的流速。它不是那種需要你絞盡腦汁去破解的謎題,而是像一次深呼吸,每一次呼吸都將外界的喧囂隔絕在外。我發現,在閱讀這本書的間隙,我開始更留心地聽身邊的聲音,更仔細地觀察光影的變化。這種迴歸當下的能力,正是這本書潛移默化賦予讀者的禮物。它沒有提供一個明確的“標準答案”告訴你如何活得更好,而是提供瞭一套強大的“內觀工具”,引導你去建立自己與世界、與自我之間更健康、更持久的連接。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那些被忙碌掩蓋的真實渴求。
評分初讀這套叢書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語言上的張力。我一嚮對那些辭藻堆砌、故作高深的文字感到不耐煩,但這裏的文字,就像是經過瞭韆錘百煉的璞玉,每一句都恰到好處,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節奏感。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意象的選取,他總能用一些看似平常的自然景物,來承載復雜的人類情感。比如描述“孤獨”時,他沒有直接寫“我很寂寞”,而是用瞭一段對“月光下苔蘚的紋理”的細緻描摹,那種靜謐中透齣的生命力與疏離感,比任何直接的錶達都更具穿透力。讀到一些段落,我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遣詞造句,感嘆語言竟然可以被駕馭得如此精準和美妙。這本書的排版和用紙也相當考究,拿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這本身也是一種閱讀體驗的提升。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讀物,讀完即忘,而是那種需要慢下來,去品味、去反復咀嚼纔能領會其深意的作品。這不光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場與文字的深度對話,讓人對文字的力量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這本《生命這齣戲/紮西持林叢書》拿到手上,光是書名就帶著一股子沉甸甸的禪意,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哲學論著,畢竟“生命這齣戲”聽起來就夠宏大瞭,但翻開之後纔發現,作者的筆觸異常的細膩和親切。他不是高高在上地布道,更像是坐在你對麵,用一種過來人的口吻,娓娓道來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明明觸手可及,卻常常忽略的瞬間。書裏穿插著許多小故事,那些場景描繪得極其生動,仿佛我正站在那個下著小雪的清晨,看著主角如何與周遭的環境達成和解。特彆是關於“放下”的那一章節,作者沒有用那些陳詞濫調,而是通過一個關於丟失鑰匙的軼事,闡釋瞭執念的重量。那種感覺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水到渠成的情感共鳴,讓你在讀完之後,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反思自己最近是不是也為瞭不值得的事情緊緊抓著不放。這種敘事上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將宏大的主題包裹在最微小的日常細節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自我審視,而不是被強迫接受某種觀點。我對這種將哲思融於生活敘事的文學作品總是抱有好感,因為它真正做到瞭“潤物細無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