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第6版)
定价:46.00元
作者:樊昌信,曹丽娜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118046076
字数:
页码:
版次: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购买通信原理系列图书请点击:第7版《通信原理(第7版)》《通信原理(第7版)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第6版《通信原理(第6版)》《通信原理(第6版)精简本》《通信原理(第6版)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可以分为3部分。部分(章一第5章)阐述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其中第2章(确知信号)是为了满足一些学校和专业的需要而增加的,对于许多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完全可以跳过此章;第3章(*信号)视需要情况可以作复习性讲述。第二部分(第6章~0章)主要论述数字通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和数字信号的*接收原理。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数字调制和数字带通传输的内容非常丰富,将其放在一章内讲述会使篇幅过长,故分为两章(第7章和第8章)讲述,并且第8章的内容可以视需要,选用其中一部分学习,或者跳过不学,不会影响后面章节的理解。第三部分(1章~4章)讨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以及简要介绍诵倍网的概念。
目录
章 绪论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6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确知信号
2.1 通知信号的类型
2.2 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
2.3 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
2.4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过程
3.1 过程的基本概念
3.2 平稳过程
3.3 高斯过程
3.4 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3.5 窄带过程
3.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3.7 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3.8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信道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4.7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5.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3 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原理
5.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5 名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5.6 频分复用和调频立体声
5.7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6.2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6.3 数字基础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
6.4 无码间串拢的基带传输特性
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6 眼图
6.7 部分响应和时域均衡
6.8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第8章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
第9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0章 数字信号的佳接收
1章 差错控制编码
2章 正交编码与伪序列
3章 同步原理
4章 通信网
附录A 巴塞伐尔定理
附录B 误差函数值表
附录C 贝塞尔函数值表
附录D 式(7.5—18)和式(7.5—20)的推导
附录E 带通模拟信号抽样定理的证明
附录F A律的推导
附录G 式(10.4—1)的计算
附录H 式(10.5—7)的推导
附录I 伽罗华域GF(2m)
附录J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附录K 部分习题答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小忐忑的,毕竟是二手书,担心会有缺页或者重要的内容被涂抹。但翻开后,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品相相当不错,虽然封面有轻微的使用痕迹,但内页纸张的颜色和光滑度都还保持得很好,字迹清晰,完全没有影响阅读。我最看重的是书的内容是否完整,这一点在这本书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循循善诱地讲解着通信世界的奥秘。从信号的表示、变换,到各种调制解调技术,再到信道特性和噪声的影响,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清晰透彻,逻辑性极强。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作者总是能用恰当的比喻和图示来辅助理解,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我还记得,当年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时候,经常会回头翻阅这本书中关于采样定理和奈奎斯特准则的部分,这些基础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了我对后续更复杂算法的掌握程度。这本书的习题设计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做完这些习题,基本上就能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很好的检验。而且,书后的参考答案虽然不一定全有,但关键的题目都有解析,这大大减少了我们独自钻研的时间。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所传达的知识本身,更在于它所构建的一种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并不是主动要买这本书的,是老师推荐的,说是通信专业的必读书目。当时我对通信一窍不通,拿到书,看着那些公式和图表,头就大了。好不容易啃下来,也只是似懂非懂。后来工作了,才慢慢体会到这本书的价值。很多时候,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书中的某些章节,某些公式,就像是曾经埋下的种子,突然就发芽了。比如,在做射频电路设计的时候,我需要考虑信号的衰减和失真,这时候就会想起书里关于衰减器和滤波器设计的部分;在调试无线通信设备的时候,我会回忆起书里关于信道模型和误码率的论述。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你可能当下体会不到它的全部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验的积累,你总会在不经意间从中挖掘出宝贵的东西。我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不像一些新出版的书那样,过于注重一些前沿技术的介绍,而是把基础打得非常牢固。在快速发展的通信领域,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技术。即使是二手书,它的内容也依然是如此的经典和实用,我每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导师,总是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你。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毕竟是二手货,想着能看就行。但不得不说,这本《二手 通信原理(第6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首先,书的整体外观虽然有些许磨损,但内页的纸张质量和印刷清晰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一点也没有因为是二手书而影响我的阅读体验。我最看重的是内容。这本书的内容组织得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信号与系统,到信息论、编码,再到各种调制解调技术,一路下来,逻辑非常清晰,过渡自然。作者的讲解风格也很独特,他善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动的实例相结合,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原理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信息熵”的讲解,作者通过生动的类比,将原本抽象的熵的概念形象化,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信息量的度量方式。而且,书中的例题设计也非常有代表性,每道例题都紧密围绕章节的重点,并且提供了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这对于我这种自学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曾经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瓶颈,但是每当我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仿佛这本书自带了“通关秘籍”。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友,在你遇到困难时,总是能给你最直接有效的指引。
评分这本书我可以说真的是“淘”到了宝。作为一本二手书,我原本只是想找一本相对便宜的《通信原理》来应付一下课程,但没想到,这本书的质量远超我的想象。首先,书本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使是多次翻阅,页脚也没有松散的迹象。其次,书内的印刷质量非常高,字迹清晰,没有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而且纸张的韧性也很好,不会轻易撕裂。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星”。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他将复杂的通信原理,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图例解释清楚,让我这个之前对通信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很快地掌握核心概念。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讲解,作者用了生动的“录音”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采样频率和信号恢复之间的关系。此外,书中的例题都设计得非常巧妙,能够很好地巩固我所学的知识,而且很多例题的解题思路都非常清晰,这对我这种需要独立学习的学生来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通信原理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学习和理解一个复杂的学科。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总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得到如此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评分这本《二手 通信原理(第6版)》给我带来了非常惊喜的阅读体验,我一直以为二手书会有些许瑕疵,但这本书的质量让我出乎意料。首先,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即使是泛黄,也显得很有年代感,阅读起来丝毫没有不适。而且,书页的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最喜欢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作者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公式,而是从最基本的生活实例出发,引申到通信的原理。例如,讲解信息论的时候,会从我们日常交流中的“说多说少”来类比信息的多少,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初学者能够很快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每一个图都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原理,不像有些书,插图只是为了点缀,而这本书的插图,简直就是讲解的延伸。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傅里叶变换,当时觉得非常难,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原本复杂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让我茅塞顿开。而且,书中的例题也非常实用,很多例题都贴近实际应用,做完例题,我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就更上了一层楼。我还会经常回顾书中的一些“小贴士”和“注意事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提示,往往能帮助我避免很多弯路。
评分在通信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我依然时不时会翻开这本《二手 通信原理(第6版)》。这本书就像我进入这个行业的“启蒙老师”,虽然是二手的,但它所蕴含的知识体系依然是那么的经典和宝贵。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各种通信系统时,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从最基础的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再到更复杂的移动通信,作者总是能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让你清楚地看到技术发展的脉络。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深度上,对于每一个重要的概念,它都能给出详尽的解释,并辅以数学推导,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广度上,它几乎涵盖了通信原理中的所有核心内容,从信息论、编码理论,到信道编码、源编码,再到调制解调、多址技术等等,几乎是面面俱到。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或者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能够给出清晰的辨析,帮助读者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噪声模型时,作者会对比不同噪声的特性,以及它们对通信系统的影响,这对于我们理解和设计抗干扰能力强的系统非常有帮助。虽然书本本身已经有些年头,但其中的核心原理是永恒不变的,我常常会对照着一些最新的技术资料,去反思和理解那些新技术的根源,很多时候,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最初的论证和基础。
评分这本书我算是跟了好几代了,从最早的盗版,到后来咬牙买了正版,再到现在的二手第六版,感觉就像是老朋友一样。当初学通信原理的时候,简直是把我折磨得够呛,那些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还有各种噪声模型,看得我头昏脑涨。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我才算真正入门了通信这个领域,很多基础概念都是从这里建立起来的。虽然是二手书,但它的价值一点儿没打折,书页泛黄,边角有些磨损,反而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听到前辈们当年啃书奋斗的声音。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从中找到新的理解,或者回忆起当年学习时的点点滴滴。有时候,我会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习惯性地翻翻这本书,总能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论述,虽然不一定能直接解决问题,但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能给我一些灵感,让我知道从哪个方向去深究。而且,二手书的价格也让我这种学生党比较容易接受,不用花费太多金钱,就能得到如此宝贵的知识财富,实在是一件幸事。我经常会和我的学弟学妹们推荐这本书,告诉他们,虽然这本书看起来有些古老,但里面的知识体系是扎实的,是通信领域的基石,掌握了它,很多后面的课程就会轻松很多。看着书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有的是当年自己留下的,有的是前一任主人留下的,这些零散的痕迹,也构成了这本书独特的生命力。
评分我之前就听说过这本《通信原理》的大名,但一直没有机会入手。这次偶然得到一本二手第六版,让我感到非常幸运。首先,这本书的包装和快递都做得很好,拿到手的时候,书本的品相也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虽然是二手,但内页纸张崭新,印刷清晰,完全没有影响阅读。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先从通信的基本概念入手,比如“信息”、“信号”、“信道”等等,然后逐步深入。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个通信领域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里对“香农定理”的解释,作者用了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信道容量公式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是如何定义的。而且,书中的习题设计也非常经典,很多题目都紧密联系实际,能够很好地检验我所学的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思考题”,这些题目能够激发我的主动思考,让我不仅仅是记忆知识,更是理解知识。我经常会将书中的一些概念与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获得灵感,解决实际困难。这本二手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开启了我通信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我能够更自信地探索这个领域。
评分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来看,很多技术书籍,尤其是理工科的书籍,一旦出了新版,旧版的内容可能就会显得有些过时。然而,这本《二手 通信原理(第6版)》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我发现,这本书中的核心原理,比如信息论、编码、调制解调等,其基础的理论框架是相当稳定的,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依然是通信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这本二手书的价值,在于它所构建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我经常会在阅读最新的通信技术论文时,去回顾这本书中相关的章节,你会发现,那些最新的技术,往往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原理之上,或者是在这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演进的。例如,在理解5G的某些高级特性时,我需要去回顾书中关于多址技术和信道编码的部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原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最佳接收”和“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的讲解,这些内容看似抽象,但对于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至关重要。作者的逻辑非常严谨,从数学推导到物理意义的解释,都做到了环环相扣,让我能够一步一步地理解技术的本质。我曾多次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弟学妹,告诉他们,不要因为它是二手书,或者版本不是最新的,就忽视它的价值。这本《二手 通信原理(第6版)》更像是一本“内功心法”,掌握了它,你就能举一反三,去理解和学习任何最新的通信技术。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学习过程的人,对于知识的掌握,我更看重它的“根”和“脉”。这本《二手 通信原理(第6版)》正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虽然是二手书,但其内容依旧保持着极高的学术价值。我喜欢这本书对通信系统组成部分的拆解和分析,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技术,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项技术背后的原理和联系。例如,在讲解信道编码时,作者不仅介绍了各种编码方案,还详细解释了它们在纠错机制上的差异,以及如何权衡编码效率和纠错能力。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技术,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势。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匹配滤波”的讲解,作者通过生动的图示和数学推导,清晰地展示了匹配滤波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这对于我理解信号检测和估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严谨,用词精准,逻辑清晰,没有过多的花哨的修饰,直击主题,这对于我这种习惯了严谨学术思维的人来说,是非常舒服的。我曾经在工作遇到信号干扰的问题时,会回头翻阅书中的“噪声”章节,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本书就像一本“武功秘籍”,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其内功心法却能让你脱胎换骨。
评分不错
评分敬知识
评分敬知识
评分敬知识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敬知识
评分这本书有点烂的过分了!!!!!!!!!!!
评分敬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