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捨論》(全稱《阿毗達磨俱捨論》),是古 印度佛學大師世親尊者(5世紀人)所造。全書由《 本頌》(六百頌)和《釋論》(八韆頌)組成,是佛 教重要論書之一。本論綜閤佛教有部、經部宗見而齣 勝解,義通大乘,指歸上遂。全書內涵鬥沛,意境深 遠,所涉及到的佛教名相極為廣泛,又依嚴謹的量論 (因明)法則理論解析,開闔有間,雄辯善巧,所以 嚮被尊為“聰明論”,亦為佛教入門著作。本書較早 由陳真諦法師所譯,唐玄奘法師繼而重譯,稱為“新 論”。*後,玄奘師門下如神泰、普光、法寶等在研 習《俱捨》的同時各予注疏,見解紛呈。唐開元中, 有傳承法相學法脈的圓暉法師又節略各傢義疏,兼攝 會通,撰成《俱捨論頌疏》十捲本。是書惟解世親尊 者的《本頌》,簡要遍覽,廣受歡迎,遂為漢地較重 要的《俱捨論》解本。當今大德智敏上師,青年齣傢 ,得法於近代高僧能海上師,浸淫教誨數十年,學修 並重。以不可思議之大因緣,全本講演這部《俱捨論 頌疏》。本講記經門弟子記錄整理,再由上師本人審 核定稿。
講記說理透徹,宗教並論,直截瞭當,苦口婆心 。既有對名相義理的詳盡闡發,又針對教學界中各類 偏頗之見予以到位的批評指摘,可謂直承世親菩薩的 精神。是以為學佛之入門要籍。
《俱捨論頌疏講記(共8冊智敏上師著述集)(精)/ 法幢文集》由圓暉法師著梳。
俱捨論頌疏講記一
俱捨論頌疏講記二
俱捨論頌疏講記三
俱捨論頌疏講記四
俱捨論頌疏講記五
俱捨論頌疏講記六
俱捨論頌疏講記七
俱捨論頌疏講記八
這套書的體量確實非常可觀,八冊的篇幅足以看齣其內容的詳盡程度。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周全。每當涉及到容易混淆的相似概念時,作者總能耐心地進行細緻的對比和區分,給齣明確的界限,這在浩如煙海的佛經論著中是難能可貴的。它不是走馬觀花式的介紹,而是真正做到瞭對“論疏”的徹底梳理和深入挖掘。對於想要係統、全麵掌握《俱捨》核心思想的讀者而言,這套書的價值簡直是無可替代的工具書。它提供的深度和廣度,保證瞭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建立起一個紮實、無遺漏的知識框架,是通往更高深佛學殿堂的堅實基石。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邏輯層次感極強。雖然內容本身是深奧的佛學理論,但作者的講解方式卻非常貼近初學者的接受習慣。它不是那種生硬的、堆砌概念的論述,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步引導你走進那個復雜的思想體係。我特彆欣賞它在闡釋核心概念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抽絲剝繭的能力,總能找到最恰當的比喻來打通理解的難關。讀下來,感覺思路非常順暢,很少有“卡殼”的地方。這種行文的流暢度和條理清晰度,對於理解像《俱捨》這樣體係宏大的論著來說,簡直是至關重要的。它成功地將一座看似難以攀登的知識高山,變成瞭一條可以逐步攀升的階梯,讓人充滿信心繼續往下探索。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確實很精美,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就很舒服,看得齣是下瞭不少功夫的。我剛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的厚重感和莊嚴感所吸引。封麵設計得很有韻味,傳統中透著一股沉穩的力量,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般的讀物。閱讀體驗上,字體清晰易讀,排版也很講究,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太纍。對於我們這些習慣紙質書的讀者來說,能夠有這樣一套用心製作的典籍,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雖然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光是把它擺在書架上,看著那份寜靜緻遠的氣息,心裏就覺得踏實瞭不少。這套書的裝幀工藝,絕對是同類齣版物中的佼佼者,體現瞭齣版方對佛學經典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
評分從文本的深邃度和廣博性來看,這套書的內容無疑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和解釋前人的觀點,更融入瞭作者多年來深入思辨和體悟的心得。我留意到其中對一些關鍵哲學命題的辨析,那種精微的洞察力和嚴謹的論證過程,即便是對佛教哲學有一定基礎的人,也會感到耳目一新。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是什麼”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深入剖析,這對於真正想掌握底層邏輯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這套書展現齣的那種對法義的執著和精益求精的鑽研精神,足以成為後學者學習的典範,讓人深深感受到佛法思想的博大精深和不可思議。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行文時所蘊含的那種真摯的悲憫情懷。這套書的講解,絕不是冷冰冰的理論灌輸,而是飽含著對眾生痛苦的關切,以及對解脫之道的殷切期盼。作者仿佛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這些繁復的教理最終指嚮的都是如何停止輪迴的苦厄。這種“知行閤一”的講解方式,讓抽象的教義立刻變得鮮活和貼近生活。它不是讓你僅僅做一個知識的收藏傢,而是敦促你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的心念觀察中去。這種將深奧義理與實際修行緊密結閤的寫作風格,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動力和最終的實踐意義,讓人讀起來倍感溫暖和鼓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