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001-201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2-2017 铁路桥涵设计规

TB 10001-201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2-2017 铁路桥涵设计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铁道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铁路工程
  • 路基设计
  • 桥涵设计
  • 规范标准
  • TB 10001-2016
  • TB 10002-2017
  • 铁路路基
  • 铁路桥梁
  • 设计规范
  • 工程建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行业标准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151135009
商品编码:13730960335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TB 10001-201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2-2017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共2本)
定价 103.00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版次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开本 32
作者 中国铁道出版社
装帧 平装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151135009



TB 10001-201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标准编号】 TB 10001-2016
【标准名称】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出版单位】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中标分类】  >  > 
【代替标准】
【发布部门】 国家铁路局
【归口单位】 国家铁路局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20日
【实施日期】 2017年4月1日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标准定价】 45.00 元(不含运费)
TB 10002-2017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标准编号】 TB 10002-2017
【标准名称】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出版单位】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中标分类】  >  > 
【代替标准】
【发布部门】 国家铁路局
【发布日期】 2017年1月2日
【实施日期】 2017年5月1日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标准定价】 58.00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中国铁路工程技术丛书》系列介绍 本系列丛书聚焦于中国铁路工程建设领域,旨在系统性地梳理、总结和推广我国在铁路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各环节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先进技术。丛书涵盖了铁路工程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的规划设计到微观的材料应用,从基础的地质勘察到复杂的结构设计,从先进的施工工艺到智能化的运营维护,力求为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权威、实用的技术参考体系。 第一部分:铁路勘察与设计前沿 本部分内容着重于铁路工程勘察与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关键技术。 1.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 高精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测数据以及GIS平台,对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环境敏感区等进行精细化分析,优化铁路选线方案,规避不良地质条件,降低工程风险。重点介绍遥感数据处理、DEM(数字高程模型)构建、地质信息提取等技术流程。 智能化与三维地质勘察技术: 介绍钻孔、物探(如地质雷达、电阻率成像)、原位测试等传统勘察手段与智能化设备(如全站仪、GPS、地下管线探测仪)的结合,实现勘察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与可视化。重点阐述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技术,如何将二维勘察成果转化为直观的三维模型,为设计提供更全面的地质信息支持,包括断层、溶洞、软弱夹层等的空间展布。 复杂地质条件下勘察的关键技术: 针对滑坡、泥石流、季节性冻土、膨胀土、高烈度地震区、地下水丰富区等复杂地质环境,详细阐述相应的勘察方法与技术要点。例如,在滑坡区域,如何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物探和钻孔揭示滑坡体边界、滑动面及地下水流场;在冻土区,如何进行多年的冻胀沉降观测与预测。 环境适应性勘察与评价: 强调勘察不仅要关注工程自身安全,还要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敏感区、水土保持、地下水保护等。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勘察内容和要求。 2. 铁路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 新一代铁路技术标准体系解读: 深入解读国家和行业发布的最新铁路设计标准、规范和技术导则,重点分析其在设计理念、计算方法、参数取值、设计图纸表达等方面的更新与改进。 高速铁路与客运专线设计特点: 详细阐述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在曲线半径、纵坡、限界、道岔设计、接触网设计、通信信号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与特殊要求。重点关注动车组动力学特性对线路设计的影响。 长大隧道与桥梁设计创新: 长大隧道设计: 涵盖浅埋隧道、深埋隧道、特长隧道、穿越复杂地质(如断层破碎带、富水地层、瓦斯地层)的施工技术与设计对策。介绍通风、排水、消防、运营安全等方面的设计考虑。 桥梁设计: 聚焦于大跨度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多跨连续梁桥、梁式桥、墩柱式桥等不同类型桥梁的设计。重点介绍荷载组合、结构抗震、风载效应、疲劳分析、材料选择(如高性能混凝土、钢结构)等设计内容。 站场与枢纽设计优化: 探讨客运站、货运站、枢纽站等不同类型站场的总体布局、车场咽喉区设计、行车安全设计、旅客服务设施设计、货运物流衔接设计等。 铁路工程信息化设计: 推广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铁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现设计协同、模型检查、工程量统计、可视化交底等功能,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 第二部分:铁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本部分内容深入探讨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工艺创新以及项目管理策略。 1.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 土质路基的填筑与压实: 详细介绍路基填料的选择、拌合、摊铺、碾压等工艺流程,重点讲解不同土质(如粘土、砂土、碎石)的压实性能差异与控制要点。介绍各种压实机械(如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的性能与适用范围。 特殊地基处理技术: 针对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基等不良地基,介绍桩基、换填、强夯、挤密、排水固结、化学加固等处理技术。重点阐述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施工工艺、监测与验收标准。 路基边坡防护与稳定: 介绍路基边坡的稳定分析方法,以及常用的防护措施,如浆砌石挡土墙、预制块护坡、植被护坡、土工格栅加筋等。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施工: 重点阐述路基填筑材料选择、施工季节、防冻措施、路基沉降预测与控制等技术要点。 智能化施工技术: 介绍GPS、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在路基填筑、平整、放样等环节的应用,实现高精度施工控制,提升施工效率。 2. 桥梁与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详细介绍桩基础(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承台、墩身(现浇、预制)、基础施工技术。重点阐述大直径桩基施工、深基坑支护、大型模板技术等。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梁式桥: 介绍现浇梁、预制梁(架设、顶推、悬臂浇筑)、钢梁安装等工艺。重点讲解大型架桥机、运梁车、连续梁挂篮施工等技术。 大跨度桥梁: 介绍斜拉桥、悬索桥的缆索安装、桥面吊装、斜拉索预张拉等关键工艺。 隧道施工技术: 明挖法与暗挖法: 详细介绍开挖、支护(钢筋混凝土、锚杆喷射混凝土)、衬砌等工艺。 盾构法: 介绍盾构机选型、拼装、掘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全过程技术。重点讲解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地层适应性、盾构穿越复杂地质(如富水砂层、断层)的应对措施。 新奥法(NATM)应用: 介绍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地质适应性、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 通风、排水、消防: 阐述隧道施工过程中通风、排水、消防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爆破技术在隧道与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介绍岩石爆破理论、爆破设计、安全控制、环境保护等。 3.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 精细化施工管理: 强调计划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各方面的精细化措施。 施工风险管理: 识别、评估、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风险应对预案。 技术创新与管理: 鼓励施工企业引入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 安全生产管理: 强调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救援等,确保施工安全。 绿色施工与环境保护: 推广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施工理念与实践。 第三部分:铁路工程运营与维护 本部分内容关注铁路工程建成后的运营安全、维护管理以及智能化发展。 1. 铁路工程养护与维修 路基病害诊断与处治: 识别路基沉降、变形、边坡失稳、水毁等常见病害,介绍常用的诊断方法(如沉降监测、应力测试)与处治技术(如注浆、加固、排水)。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评估: 介绍桥梁健康监测系统(SHM)的应用,包括传感器布设、数据采集与分析,用于实时评估桥梁的结构状态,预测潜在风险。 隧道病害防治: 针对隧道衬砌开裂、渗漏水、变形等病害,介绍诊断方法与注浆、防水、衬砌修复等处治技术。 线路病害整治: 关注钢轨、扣件、轨枕、道砟等部件的磨损、变形、损坏等问题,介绍线路大修、小修、动态维修等技术。 接触网、信号、通信设备的维护: 介绍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的日常巡检、定期维护与故障处理。 2. 铁路工程智能化运营与维护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铁路运营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列车运行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线路数据等进行挖掘,优化列车调度,预测设备故障,提高运营效率。 物联网(IoT)技术在设备监控中的应用: 介绍在关键设备(如桥梁、隧道、涵洞、供电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现远程实时监控与预警。 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在巡检中的应用: 推广无人机进行线路、桥梁、隧道等部件的影像巡检,以及机器人进行接触网、接触轨等设备的维护作业。 智能调度与运行控制: 介绍新一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的应用,实现列车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3. 铁路工程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 铁路工程风险评估与预警: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针对地震、洪水、滑坡、火灾等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灾后恢复与重建技术: 介绍灾后受损铁路工程的快速评估、抢修与重建技术。 本系列丛书的出版,旨在为中国铁路工程建设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研究的平台,推动中国铁路工程技术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铁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在路基和桥涵的设计中,书中不仅强调了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还积极倡导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和绿色施工方法。例如,在路基填筑中,鼓励使用再生材料;在桥梁设计中,注重结构的美学性与环境的融合。这些理念的融入,不仅提升了工程的整体质量,也符合了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种前瞻性的设计思路,在同类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

评分

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是一次精心的技术培训。它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从宏观的线路设计到微观的构件细节。在路基部分,不仅仅是土壤力学原理的讲解,更包含了对不同土质特性的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土质特性选择最优的填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对于桥涵设计,书中对各种荷载效应的分析,如静载、动载、风载、地震载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和规范依据,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设计思维框架。

评分

对于从事铁路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这部作品无疑是一部宝贵的“工具箱”。它提供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所需的各种计算工具、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案例分析。在路基的设计过程中,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强夯、桩基等,并提供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对比和经济性分析。在桥涵设计方面,它涵盖了从桥梁跨度选择、结构形式确定,到桥面铺装、支座、伸缩缝等各个环节的设计要点,为工程师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评分

这部严谨厚重的著作,如同基石般支撑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宏伟蓝图。它所涵盖的深度和广度,足以让任何一位有志于铁路工程的读者,无论是在校的学子,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宝贵的指导。首先,在路基设计方面,书中对地质勘察、土工试验、边坡稳定分析等核心环节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作者们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将复杂的工程原理拆解成易于理解的步骤,并辅以大量实际案例,生动地展现了不同地质条件下路基施工的最佳实践。例如,在处理膨胀土路基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多种改良技术,如换填、隔水层、排水等,还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经济性和施工要点,并附上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和图表,这对于指导现场施工人员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优选择至关重要。

评分

深入研读这部作品,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书中对于各种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基于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的理论分析。比如,在铁路路基的沉降控制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监测手段和预警机制,以及如何根据沉降数据调整施工方案。对于桥梁基础的设计,它详细阐述了不同地基条件下的桩基、承台、盖梁等设计要点,特别是在考虑地震、洪水等极端荷载下的设计方法,提供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实用的表格和图纸,这些都是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评分

阅读这部著作,如同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书中不仅仅是提供“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各种设计原则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各种规范条文的制定依据。例如,在处理铁路路基与桥梁连接处的沉降差异时,书中详细分析了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多种减少沉降差异的设计和施工措施,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同样,在桥涵的水力学设计方面,书中对过流能力、冲刷计算等都有详尽的阐述,确保了桥涵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评分

对于桥涵设计部分,这本书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它系统地梳理了桥梁和涵洞设计的基本原则,从荷载计算、结构选型,到材料选用、施工组织,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和严密的论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类型桥梁,如梁桥、拱桥、斜拉桥等,在设计理念、结构特点、受力分析以及适用性上的深入剖析。以一座典型的铁路梁桥为例,书中会从桥梁跨径、墩台形式、桥面系设计,乃至动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都进行了面面俱到的讲解。它不仅强调了设计的美学性,更将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作为核心考量,并且在参数的选取上,提供了国家标准之外的更优化的参考区间,引导读者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评分

这部严谨、系统、实用的著作,为我打开了铁路工程设计的新视野。在路基部分,它从宏观的选线到微观的颗粒级配,都进行了细致的论述,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路基的处理,如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等,书中提供了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思路和施工建议。在桥涵部分,它涵盖了从涵洞的类型、尺寸选择,到桥梁的跨度、结构形式、荷载分析,再到基础设计、上部结构设计,直至附属工程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详尽入微,并且提供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计算实例和图表。

评分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是因为它在处理一些复杂的设计难题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例如,在对既有铁路桥梁进行加固改造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结构评估,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和施工工艺,以及如何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对于路基的病害处理,如边坡滑坡、路面塌陷等,书中也提供了详细的诊断方法和修复方案,并附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问题的根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这对于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集大成的铁路工程百科全书。它对铁路路基和桥涵的设计理念、技术要求、计算方法以及施工工艺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在路基设计方面,从路基填筑、压实到排水、防护,再到特殊地段的路基处理,如软土地基、冻土地区路基等,书中都提供了详尽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指导。对于桥涵设计,它涵盖了从桥梁孔跨布置、结构形式选择,到构件设计、连接节点处理,以及涵洞的类型、尺寸、排水设计等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书中融合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