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汉语工具书大系中国典故大辞典(32开)
作者赵应铎
定价190.00元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1420
出版日期2014-06-01
字数
页码140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内容简介
《中国典故大辞典》是国家'十五'重大出版规划项目。全书收录包括事典、语典在内的典故及其各种变式,共计三万二千多条,约四百万字,是当今规模大、内容全的典故类汉语工具书。
本书的编纂以《汉语大词典》为基础。《汉大》已收并已作典故处理的条目,除少数讹误者外,全部收录,不使遗漏;《汉大》中属于典故而未做典故处理的条目,均改写后予以收录;《汉大》未收的典故,包括已收典故而遗漏的大量不同表现形式,尽量增补,力求完备。
本书以典故的常见常用名称作为主条,爬梳文献追源溯流。以该典故各种变式为副条,并给出书证。主条副条都逐条注音释义,为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本书可供古文学习者查检,可供专门研究者参考,可供国学爱好者阅读,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常置案头的必备工具书。
我对语言的精妙之处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通过极简的叙事方式,却能构建出宏大世界观的表达。购买这本辞典,我更多是希望它能成为我提升遣词造句能力的“幕后导师”。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恰如其分地在现代汉语写作中嵌入古典意象,让文字“有根有据”且“有韵味”。我不太需要它只是一个被供奉在书架上的摆设,我需要的是一个可以随时翻开、从中汲取营养的活水源头。我希望能从中找到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关联性解释——比如,某个典故的起源竟然与某个地理特征或某个古代制度息息相关。这种知识的串联,才是阅读工具书最大的乐趣所在。
评分说实话,我买书一向比较注重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毕竟是打算长期珍藏的,得禁得起岁月的考验。拿到手后,首先被它精装的质感所吸引,封面设计大气而不失古朴,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阅读时没有那种廉价的油墨味,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最关注的是它在检索方面的便利性。一本大辞典,如果索引做得一塌糊涂,那简直是设计上的灾难。我尝试性地查找了几个不常见的、多义性的典故,惊喜地发现它的条目划分非常清晰,无论是按首字音序排列,还是特殊的分类索引,都做得非常人性化,几乎能瞬间定位到我想要的内容。这对于需要快速查证某个说法的学者或深度阅读爱好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效率保障。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我一直对中华文化中那些言简意赅、蕴含深远哲理的成语典故心生向往,但苦于零散的知识点不成体系,难以形成完整的认知框架。市面上许多典故集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难懂的考据,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又过于浅薄,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上,完全无法触及典故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脉络。我希望找到一本既能满足我深入探究的求知欲,又能保持阅读舒适度的工具书。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每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将那些散落在史书、诗词、小说中的碎片化知识,串联成一幅完整而壮丽的文化画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典故”二字所承载的文化厚度与历史沉淀。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文史爱好者,我最头疼的就是典故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变体”和“演变”。很多时候,同一个典故在唐诗里和在明清小说里的用法或侧重点已经有所不同。我非常好奇这本辞典是如何处理这种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的。一本优秀的辞典,不应只是历史的静态记录,更应该展现文化基因的传承与流变。我期待看到,它是否能针对一个核心典故,梳理出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境差异、情感色彩的微妙变化,甚至是对原意的延伸和误用。这种深度挖掘,远比单纯罗列典故出处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汉语的生命力。
评分我对工具书的耐用性和权威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市面上很多“大部头”往往是拼凑之作,观点互相矛盾,甚至有低级错误,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有害的。我希望这本辞典能够体现出编纂团队的严谨态度和扎实的学术功底。我翻阅了几个涉及争议性历史事件的典故解释部分,里面的论述逻辑严密,引证的史料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不像有些版本只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对知识负责的态度,是评判一部工具书价值的基石。我更看重它是否能帮助我理清复杂的历史脉络,而不是简单地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能提供不同学派对此典故的不同解读视角,那就更完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