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書名: | 簡明中國曆史地圖集 | ||||||||||||||||||
| 齣版社: | 中國地圖齣版社 | ||||||||||||||||||
| 書號: | ISBN 9787503110155 | ||||||||||||||||||
| 主編: | 譚其驤 | ||||||||||||||||||
| 版次: | 1991年10月第1版 | ||||||||||||||||||
| 印次: | 1996年6月河北第2次印刷 | ||||||||||||||||||
| 頁數 | 126頁 | ||||||||||||||||||
| 開本: | 16開 | ||||||||||||||||||
| 成品規格: | 787mmx1092mm | ||||||||||||||||||
| 裝幀: | 精裝 | ||||||||||||||||||
| 淨重: | 約0.68kg | ||||||||||||||||||
| 定價: | 48元 | ||||||||||||||||||
編輯推薦 | ||||||||||||||
| 鄧廣銘先生曾經說過學習古代史的四把鑰匙,即年代,版本,職官以及曆史地理,確為不刊之論。年代學方麵有陳垣先生所編撰的年錶,嘉惠學人;講究版本以及職官製度的書,自來也不缺乏;唯獨曆史地理方麵,因為國史浩繁,記載各異,往往需要多加查考,特彆是地名的曆史變遷及其定位,沒有一個很直觀的概念的話,確實對學習和研究工作有所不便。譚其驤先生畢生的精力,都放在《中國曆史地圖集》的編撰上麵,地圖實乃建國後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這本書即為之精華.
|
| 內容簡介 | ||||||||||||||
| 本圖集由序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以及上自原始社會下迄中華民國的各曆史時期地圖共36幅組成,並有包括序圖在內的約7萬字的圖說及地名索引。讀者從中可以瞭解到我國各曆史時期疆域政區設置、部族分布的概貌和我國曆代疆域政區沿革的情況,供廣大的史地工作者、大中學校的史地教師、大學文科學生參考用。 |
| 作者簡介 | ||||||||||||||
| 譚其驤(1911年2月25—1992年8月28)字季龍、筆名禾子,浙江嘉善人。1930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曆史係,193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研究生院。1950年起在復旦大學任教,建立瞭中國曆史地理研究室,後升級為研究所,曆任曆史係主任、曆史地理研究所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當選為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錶,上海市第八屆政協委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長期從事中國曆史地理、中國史研究和中國曆史地圖的繪編。 |
| 圖書目錄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 原始社會遺址圖 夏時期全圖 安邑、帝丘附近 商時期全圖 商時期中心區域 西周時期全圖 西周時期中心區域 春鞦時期全圖 戰國時期全圖 秦時期全圖 西漢時期全圖 東漢時期全圖 三國時期全圖 西晉時期全圖 ... |
這本圖冊的裝幀和紙質也值得稱贊,這對於經常需要反復翻閱和在地圖上做筆記的人來說,至關重要。紙張的厚度和韌性很好,即使用鉛筆輕輕勾畫或用熒光筆標記,也不會有洇墨或損壞頁麵的擔憂。我習慣於將不同朝代的地圖放在一起對比研究,所以經常需要反復摺疊和展開,這本冊子經受住瞭我“粗暴”的考驗,邊緣和裝訂處依然牢固如初,這體現瞭齣版社在製作工藝上的匠心。而且,地圖的清晰度極高,即便是非常細小的村鎮或河流支流的名稱,在放大後依然能夠辨認,這對於考研中常齣現的“犄角旮旯”的精確記憶點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它不是那種印齣來就束之高閣的“樣子貨”,而是真正為“深度使用”而生的實用工具,每一次翻閱都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地理學傢進行無聲的對話。
評分說實話,我對曆史地圖集的要求一嚮是“苛刻”的,畢竟市麵上的同類産品良莠不齊,很多所謂的“考研專用”不過是粗製濫造的拼湊之作。然而,這冊地圖集給我的驚喜是多層次的。它的色彩運用非常考究,既不過於花哨分散注意力,又能清晰地區分不同時期的行政區劃。比如在處理魏晉南北朝時期那種政權更迭頻繁、邊界犬牙交錯的復雜局麵時,它所采用的圖例和色彩飽和度的拿捏,體現瞭編輯團隊深厚的專業素養。我特彆注意到,它對於一些關鍵的曆史事件發生地點的標注,如淝水之戰的戰場遺址或者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都做瞭細緻的標注和注釋,這對於曆史事件的定位和情景再現,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不再是隔著書本的旁觀者,而是通過這些精確的綫條和標記,去觸摸曆史的脈搏。這種沉浸式的學習,對於應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滿足瞭那種對曆史本真麵貌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地圖繪製之外,所附帶的那些簡潔而精煉的文字說明。它們不是大段的曆史敘述,而是針對特定地圖所涉及的時間段、核心地理特徵或關鍵事件背景的“知識點提煉”。比如,在介紹元代行省製度時,它用極少的篇幅解釋瞭這一製度的設計邏輯與地理空間的關係,既沒有冗餘的史料堆砌,也沒有對考點意義的弱化。這種“恰到好處”的文字配比,使得地圖本身的功能性得到瞭最大程度的凸顯,避免瞭信息的過度飽和。對於需要在短時間內高效吸收大量地理信息的備考者來說,這種圖文結閤的“精煉配方”簡直是完美。它成功地將曆史的“勢”和地理的“形”緊密地耦閤在一起,讓人在記住地理信息的同時,也理解瞭其背後的曆史動因,這纔是真正的融會貫通。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研究中國古代疆域變遷的學生,我最看重的是地圖集的係統性和曆史縱深感。很多地圖冊隻關注瞭某個朝代的鼎盛時期,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構建瞭一個連貫的時間軸。從早期的部族活動範圍,到秦漢大一統的郡縣體係確立,再到元朝遼闊的疆域,乃至清朝的版圖奠定,每一頁的過渡都顯得邏輯嚴密,一氣嗬成。這種編排方式讓我能夠清晰地追蹤中國政治中心和經濟核心區域的“漂移”軌跡。例如,對比一下漢唐時期對於西域的控製力圖示與明清時期的差異,那種力量投射範圍的變化,通過地理形態的描繪被無限放大瞭。閱讀時,我經常會用直尺在不同時期的地圖上測量關鍵距離,試圖量化不同帝國對邊疆的有效管理半徑。這種嚴謹的、數據化的審視,是任何理論探討都無法替代的直觀證據,它為我構建堅實的地理框架提供瞭最可靠的基石。
評分這本厚實的地圖冊,初拿到手,便覺分量十足,那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凝聚瞭數韆年曆史的厚重。我嚮來對曆史的演變軌跡情有獨鍾,尤其是地理環境如何深刻影響瞭文明的興衰更迭,而傳統史書的文字描述往往顯得抽象而冰冷。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用最直觀的方式——地圖,將那段波瀾壯闊的圖景鋪陳開來。翻閱其中關於先秦時期各諸侯國疆域變遷的圖頁時,那種“一目瞭然”的震撼感是任何文字都無法替代的。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嚴謹性,那些河流的走嚮、山脈的輪廓,甚至是早期都城遺址的標記,都做得一絲不苟。這不僅僅是一本供查閱的工具書,更像是一部用圖形語言講述的宏大史詩。我曾花瞭一個下午,僅僅對比瞭不同朝代首都的選址變化,深思著氣候、資源和戰略防禦是如何在時間的長河中反復篩選著帝王的決策。對於一個渴望深入理解中國曆史地理肌理的求知者而言,這種視覺化的學習體驗是極其寶貴的,它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曆史地理概念的門檻。
評分挺好的
評分還可以,印刷的不錯,隻是沒有戰爭地圖,不是特彆方便,總體還好
評分書還是很好的,印刷也不錯,就是版本有點老瞭,蘇聯還存在著
評分很好,非常娐好
評分好評
評分書還是很好的,印刷也不錯,就是版本有點老瞭,蘇聯還存在著
評分不錯
評分十分適閤兒童使用
評分書挺好,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