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ISBN:10645463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1991-06-01
  - 版次:2
  - 印刷时间:2009-11-01
  - 印次:5
  - 正文语言:中文
  - 用纸:胶版纸
  
      内容简介
         《毛泽东选集(套装全4册)》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进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人,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卷包括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目录
         毛泽东选集 卷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组织起来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糟得很”和“好得很”      
所谓“过分”的问题      
革命先锋      
十四件大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      
一、国内的政治状况      
二、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三、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      
四、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五、经济问题      
六、军事根据地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害据地区的现势      
军事问题      
土地问题      
政权问题      
党的组织问题      
革命性质问题      
割据地区问题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      
关于极端民主化      
关于非组织观点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      
关于主观主义      
关于个人主义      
关于流寇思想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0年一月五日)      
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0年五月)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三、反对本本主义      
四、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五、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六、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七、调查的技术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日)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九三三年十月)      
我们的经济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      
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共和国      
国际援助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      
第一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      
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第一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      
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 战略防御      
第一节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第二书 反“围剿”的准备      
第三节 战略退却      
第四节 战略反攻      
第五节 反攻开始问题      
第六节 集中兵力问题      
第七节 运动战      
第八节 速决战      
第九节 歼灭战      
关于蒋介五声明的声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      
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阶段      
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      
我们的领导责任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九三七年五月八日)      
和平问题      
民主问题      
革命前途问题      
干部问题      
党内民主问题      
大会的团结和全党的团结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      
一 两种宇宙观      
二 矛盾的普遍性      
三 矛盾的特殊性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七 结论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抗日战争时期(上)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反对自由主义(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和英国记者贝特的兰的谈话(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五日)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      
论持外战(一九三八年五月)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四日)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五日)      
战争和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      
五四运动(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      
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      
反对投降活动(一九三九年六月三十日)      
必须制裁反动派(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共产党人》发刊词(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九三九年十月一日)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纪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年一月)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一九四○年一月二十八日)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一九四○年二月一日)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一九四○年二月一日)      
《中国工人》发刊词(一九四○年二月七日)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九四○年二月七日)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九四○年二月二十日)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一九四○年三月六日)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年三月十一日)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一九四○年五月四日)      
团结到底(一九四○年七月五日)      
论政策(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为皖南事变发表命令和谈话(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一九四一年三月十八日)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      
……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精彩书摘
    毛泽东选集 卷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落后的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中产阶级。这个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其政治主张为实现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真实信徒”的,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他们反对以阶级斗争学说解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他们反对国民党联俄和容纳共产党及左派分子。
    
				 
				
				
					《思想的灯塔:世界伟人智慧精华选读》  本书汇集了古今中外数十位在政治、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留下深刻印记的伟大思想家和实践者的经典语录、传记节选及代表性思想片段。它并非以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政治流派为框架,而是致力于呈现人类文明进程中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启迪后世、推动社会进步的普适性思想和精神。  第一部分:启蒙时代的先驱与自由的呼唤  在本部分,我们将追溯近现代西方思想史上几个重要的奠基性时刻。首先,我们将深入理解卢梭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一深刻洞见,探讨其对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的阐释,以及这些思想如何激荡起革命的浪潮,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我们会选取他《社会契约论》中的核心章节,辅以对其生平中追求真理、反对压迫的片段,展现其作为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解放个体的勇气。  紧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亚当·斯密。他的《国富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更是对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反思。我们将摘录其关于“看不见的手”如何引导市场经济走向繁荣的论述,以及他对于劳动分工、自由贸易、政府角色的看法。通过这些精炼的文字,我们可以窥见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对个体自由经济活动潜能的伟大赞颂,以及对国家干预边界的审慎思考。  此外,我们还会引入约翰·洛克关于自然权利、生命、自由、财产的理论,以及他对于政府合法性来源于人民同意的观点。这些关于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理念,是理解西方政治哲学演进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二部分:变革时代的思想风暴与社会探索  进入19世纪,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思想的碰撞也更加激烈,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更加深入。本部分将聚焦于那些试图理解和重塑现代社会的伟大头脑。  我们会选取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资本主义批判的核心论述。从《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到《资本论》中对剩余价值的精辟分析,我们将展现他们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矛盾的深刻揭示,以及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本书将侧重于他们思想中对于社会结构、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而非特定历史事件的叙述。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其主要贡献在科学领域,但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对社会、文化乃至人类自身发展的思考方式。我们将选取其《物种起源》中关于自然选择核心原理的简洁阐释,以及其思想如何引发了科学和哲学界的巨大震动。  本部分还将涉及一些社会改革家和思想家,如罗素。他的思想横跨哲学、逻辑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我们将选取他关于和平主义、教育改革、理性思考的重要观点,以及他对20世纪动荡局势的深刻反思,展现其作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对人类福祉的持续关切。  第三部分:20世纪的探索与反思:理性、自由与人类的未来  20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纪,也是思想大师辈出的时代。本部分将聚焦于那些在战争、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中,对人类的理性、自由、道德以及未来命运进行深刻探索的思想家。  我们将引入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他深刻地剖析了现代人在工业化和消费主义社会中面临的异化与孤独,并提出爱作为一种积极的、生产性的能力,是克服现代人存在困境的关键。本书将选取其关于“给予的爱”、“实践的爱”等核心理念的阐述,引导读者思考人际关系与个体成长的深层意义。  接着,我们将介绍阿尔贝·加缪。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荒谬现实的追问与反抗。从《局外人》中默尔索的冷漠,到《西西弗神话》中对荒谬的坚持,加缪用文学和哲学语言,揭示了人类在缺乏本质意义的宇宙中的生存困境,以及在承认荒谬后,如何依然选择反抗和创造。本书将摘录其对荒谬、反抗、人类尊严的思考,展现其“在荒谬中反抗”的生存哲学。  我们还将涉足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他提出的“可证伪性”原则,为科学的边界划定提供了清晰的标准。同时,他对“开放社会”的论述,强调了批评、自由辩论以及对极权主义的警惕,这些思想在塑造现代民主价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书将选取其关于科学精神、民主制度的精辟论断。  第四部分:东方智慧的传承与创新  除了西方思想的精华,本书也力求展现东方文明的独特智慧。在本部分,我们将回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头,如孔子的“仁”与“礼”,老子的“道”与“无为”。我们将选取《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修身齐家的经典语录,以及《道德经》中关于顺应自然、治国理念的深刻阐释,展现这些古老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的普适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引入近现代东方思想家的探索。例如,通过介绍一些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对话与融合,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社会变革与民族复兴进行深刻思考的思想家。这些内容将展现东方智慧在面对现代性挑战时的生命力与创新性。  结语:思想的传承与个体力量的觉醒  《思想的灯塔:世界伟人智慧精华选读》并非一本简单的语录集,它试图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字,构建一条思想的脉络,连接古今,沟通东西。本书鼓励读者在阅读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与启迪。它强调的并非某一特定思想体系的绝对正确,而是鼓励个体去接触、去理解、去消化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从而激发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面对时代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本书致力于成为一座思想的灯塔,指引读者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航行于理性与自由的彼岸,汲取伟大的智慧,点亮人生的道路。它希望通过这些跨越时空的思想火花,唤醒个体内心深处的思考潜能,鼓励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思想的掌舵者,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去认识世界,去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