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作者:鲍士旦 主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开本:16 
页码:495
版次:7
定价:42.60
目录
 
 
第一章地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第四章土壤氮和硫的分析
第五章土壤中礏的测定
第六章土壤中钾的测定
第七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第八章土壤阳离子交换隆能的分析
第九章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第十章土壤中碳酸钙的测定
第十一章土壤中硅、铁、铝等元素的分析
第十二章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水分测定
第十三章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
第十四章农产品中蛋白质和氮基酸的分析
第十五章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第一章地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第四章土壤氮和硫的分析
第五章土壤中礏的测定
第六章土壤中钾的测定
第七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第八章土壤阳离子交换隆能的分析
第九章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第十章土壤中碳酸钙的测定
第十一章土壤中硅、铁、铝等元素的分析
第十二章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水分测定
第十三章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
第十四章农产品中蛋白质和氮基酸的分析
第十五章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
第十六章籽粒中油脂肪酸的测定
第十七章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分析
第十八章无机污染(有害)物质的分析
第十九章无机肥料分析
第二十章有机肥料的分析
第二十一章分析质量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附表
内容提要
 
 
本书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适用于资源与环境学院有关土壤、农业化学、植物营养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再版时,我们力求反映20世纪90年代有关土壤农化分析方面的进展。土壤分析部分内容略有增加,但变动不大;植物分析中农产品品质分析增加新的内容;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有害重金属元素进入水体和农田,对植物、动物及人类产生日益严重的毒害,故增加“无机污染(有害)物质的分析”一章;肥料分析部分增加了无机复混肥料分析的内容,其方法均为国标法。鉴于各校已单独开设仪器分析课,根据大家的意见去掉“仪器分析”一章;为了全面开展质量控制,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保证分析工作质量和加强分析工作的科学管理,特增加“分析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一章。
在本书第二版中有许多现在已不再使用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在再版时严格按照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有关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相应给予全面修改,以保持全书的一致性。
为启发学生思考、扩大知识面,在每章的后面增加了思考题,并附参考文献,以便查阅。
这本新版的《土壤农化分析》简直是实验台上的救星!我记得我以前用老版本的时候,很多新出现的污染物分析方法和更精细的重金属检测流程需要查阅大量的补充文献,效率实在不高。这次的第三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对一些新兴的有机污染物,比如新型农药残留和内分泌干扰物,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提取和测定步骤,表格清晰,图谱解析也更具实操性。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把一些经典的湿法化学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比如ICP-MS和GC-MS/MS)的结合点阐述得非常透彻,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深层次地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处理比那样好”。对于我们这些每天跟土壤打交道的人来说,减少无效实验的次数,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重复性,才是王道。书里关于土壤缓冲容量和养分有效性动态变化的章节,也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改良措施的长期效果,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养分含量报告上。可以说,它不再是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更像是一本集大成的、与时俱进的实验方法论宝典。
评分拿到这本厚厚的书,第一感觉就是内容的覆盖面广得让人有点敬畏,但翻阅起来却出奇地流畅。它并没有将不同的分析项目孤立起来,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思维框架。比如,在讲解完有机质的测定后,紧接着就引入了如何根据有机质含量来调整某些特定元素的提取液酸度,这种逻辑上的衔接非常自然。对于初入行的研究生来说,这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入门指南,它把那些教科书上常常含糊带过的细节——比如空白对照的选择标准、不同等级纯度试剂对结果的影响差异——都用非常直白的语言点出来了。我特别欣赏它对“质量控制”的强调,引入了大量实际案例说明不同误差来源是如何一步步累积并最终影响结论的,这一点在很多理论性强的参考书中是被严重弱化的。读完相关章节后,我感觉自己对实验结果的信心指数都提高了,因为我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严格的、可追溯的SOP(标准操作程序)作为支撑。
评分作为一名在野外工作时间较长的技术人员,我对便携性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关注度很高。这版教材在这方面也体现了极大的进步。它专门开辟了一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土壤快速筛查试剂盒的原理和局限性,并对比了其与实验室精密分析方法的偏差范围。虽然快速方法追求的是效率,但本书没有回避其带来的系统性偏差风险,而是教导读者如何通过建立校准曲线和因子修正来量化这种风险。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在线监测技术,比如基于光纤传感器的土壤养分实时监测,也给出了初步的理论介绍和应用前景分析,这无疑为我们这些需要将实验室技术推向田间地头的实践者指明了新的方向。总的来说,这本书在保持传统严谨性的同时,成功地向现代、高效、多场景的应用分析模式进行了拓展。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理论背景要求比较高的读者,很多技术手册只教你按部就班,但这本书在方法原理的阐述上做到了深入浅出。它没有堆砌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而是用清晰的化学反应路径图和物理化学模型来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分离技术或检测波长。例如,在分析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布时,不同络合剂的使用机制被解释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们设计前处理方案至关重要。它帮助我理解,改变pH值不仅仅是改变了离子的溶解度,更是改变了离子与土壤胶体之间的作用力平衡。这种对底层原理的把握,让我在面对非标准样品或者需要方法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合理的调整,而不是盲目地套用书上的某个特定流程。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能力,才是区分合格分析师和优秀研究人员的关键所在,这本书无疑是在培养后者。
评分阅读这本教材的体验,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导师进行深度对话。它行文风格严谨而不失温度,逻辑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它深知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比如某些试剂的采购渠道、特定仪器的日常维护要点,甚至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安全操作规范,书中都穿插了宝贵的经验之谈。不同于某些官方标准文件那种冷冰冰的指示性语言,这里的描述更具说服力和指导性。读完对某个复杂流程的章节,我常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一直困扰我的某个小小的实验变量突然间被点亮了。这种由内而外提升分析自信心的过程,是任何昂贵的仪器或试剂都无法替代的,它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有效传递和技能的内化。
评分是新书,质量也挺好的,不错
评分非常好,质量棒是正版
评分书不错
评分好!
评分一直在用的一本书,很不错
评分包装挺好的,期待内容也很好
评分挺好,用起来不错,愉快的一次购物体验
评分非常详细
评分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